新京報訊(記者 劉洋)23日,朝陽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一起百餘名家長針對一所雙語幼兒園的退費維權案。經法院調解,退學家庭繳納的費用全退,其餘家長繳納費用的70%順延。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涉案的雙語幼兒園是朝陽區一家連鎖幼兒園,是某國際教育集團下設的民辦園,在讀兒童202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響應北京市疫情防疫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求,一直未開園。4月底,幼兒園單方制訂退費政策引發家長不滿。
「當時學校給的退費政策不合理,態度比較強硬,家長們維權難,在網絡平臺上都有相關新聞。」負責審理該案的法官喬瑞介紹,該民辦幼兒園半學期的費用在7萬元至10萬元之間,全校涉及的學費就高達1600多萬元,但按照幼兒園的退費政策核算下來,每名家長拿到手的退費只有3萬多元。
最終32名家長將幼兒園起訴至法院,要求退還保育費、餐費等費用共計253萬餘元;剩餘170名兒童家長亦準備通過訴訟維護自身權益。
受理案件後,法院在全面了解家長的核心訴求的基礎上,綜合考量因疫情給幼兒園造成的資金壓力和運營困難,決定引導當事人調解協商。經過調解,促成本批案件根據家長的不同訴求分別達成和解方案,家長要求幼兒退學的,解除入學合同並退還已繳納的費用;幼兒繼續留校的,已繳納費用的70%自然順延。
32位家長籤署和解協議後撤訴,尚未起訴的其餘170名兒童家長均參照和解方案,與幼兒園籤署和解協議。
據朝陽法院介紹,疫情期間,幼兒園等教育機構連續數月無法正常經營,加之房租、員工工資、防疫用品採購等開支,經營十分困難。對兒童家長的退費要求,如果雙方無法有效溝通,極易引發群體性訴訟,可能導致幼兒園破產停辦,地區學前教育資源也將陷入匱乏。
因此針對此類案件,為高效化解相關糾紛,幼兒園、教育機構應結合自身經營實際做好相關退費或順延工作,儘量降低疫情造成的損失。家長也應充分體諒幼兒園短期內經營困難和長期的發展需求,積極協商解決糾紛,儘量給予園方緩衝空間,避免幼兒園陷入更深的經營困境,為其順利復園複課奠定基礎。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