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無法線下開學,近日,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的多所國際學校和高端幼兒園因拒絕退還天價學費問題,遭到家長投訴。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立軍律師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家長花天價購買的是學校的優質線下教育教學服務,疫情期間轉為在線課,相當於此前的合同內容已發生變更。轉在線課時,學校應保障家長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一方面,告知家長線上教學具體怎麼上,師資怎樣,達到什麼標準,質量如何保障等;另一方面,讓家長可以選擇接受在線上課,也可以選擇退費,或順延費用到下學期。而不是強制大家都必須轉在線,還不退費用差額。
家長投訴:天價學費交給學校 孩子卻自己看護
未來網記者梳理發現,近期遭投訴的幼兒園和國際學校都是民辦學校。
據媒體報導,家長投訴深圳蛇口國際學校幼兒園一年學費13萬到20萬,這學期還未開學複課,已經開始催繳下學年的學費,且費用上漲。
據悉,延期開學以來,深圳蛇口國際學校幼兒園每周向孩子布置線上作業,家長輔助完成,然後上傳,老師點評。有家長表示,無論是作業,還是點評都相對簡單,音樂等課也無法上。家長質疑這些服務不值十幾萬的學費。
上海某國際學校家長謝女士說,「三四歲的孩子每天看幾分鐘的視頻,還有一些網課的連結打不開。就這樣的課程,每天收費3000-4000,公正嗎?況且家長不需要上班嗎?就算有家庭僱阿姨,阿姨會說雙語,教孩子嗎?」
她表示,「疫情是面照妖鏡,這樣甩鍋,暴露出有些學校吃相難看。」
另據北京家長反映,北京市朝陽區嘉德蒙臺梭利雙語幼兒園(下稱「嘉德幼兒園」)1月預收了8-9萬的保教費後,疫情期間,僅提供部分教養指導視頻,每日總時長約10分鐘,其它教養服務、啟蒙課程和活動場地等均未兌現。
「如果說以前去幼兒園是滿漢全席,現在這些視頻課只能算道魚香肉絲,甚至還需要家長自己做。」家長希望退款。
北京樂成國際學校幼兒園家長也反映,幼兒園給孩子們每天看四五個教學視頻,每個視頻幾分鐘不等。視頻沒有很實質的內容,且經常卡頓,後來,家長和孩子都不看了。
記者注意到,北京樂成國際學校官網公布的2019-2020年度收費標準顯示,從小小託班到幼兒園大班,一個孩子每學年學費在21萬到24萬元不等,其中不包含申請費、新學生費和校車費。
除了天價幼兒園,多家媒體報導的北京等地多所國際學校不退費問題也頗受關注。
「有時候,美術課就是老師在線看著學生畫畫。」北京市朝陽凱文學校有家長稱,學校每天2個小時的網課質量無法與一年20萬的高昂學費匹配。
自在線開學以來,大部分家長邊居家工作,邊負責孩子的學習輔導,兼生活保姆,苦不堪言。因此,許多家長質疑,孩子居家在線上課,自己不僅要替學校看護孩子,而且,孩子們上的是被壓縮且質量無法保障的網課,為什麼要收與線下課一樣的「天價」學費?
學校回應: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 望家長共渡難關
民辦學校多以學年制預收學費,下學期的費用已經提前半年左右交了。遭遇疫情,線下學校無法開學,只得將課程轉到線上。
疫情期間,學校運轉也面臨一定的運營壓力和成本支出,希望家長共擔風險。記者梳理發現,很多家長對此表示理解,也願意與學校攜手共渡難關,因此,並非要求學校退還已交的全部學費,只是希望給個明確的態度和按合理的比例退費。
然而,有的學校以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為由,認為學校不承擔無法線下開課帶來的違約責任,拒絕家長的退費請求。
截止目前,對於家長提出的退費請求,多數學校還沒有明顯的進展。
據環球網報導,北京海嘉國際雙語學校的「入學須知」上明確寫著:「若遇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學校無法正常運營,將不予退還任何費用。」同時,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以下簡稱朝陽凱文學校)及樂成國際學校幼兒園家長要求與校方正面溝通退費及順延學費事宜均遇阻,而且,學校還催促家長預交下學年的學費。
未來網記者從朝陽凱文學校官網獲悉,4月2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校長周報顯示,支持所有凱文家庭與學校共渡難關;學校承諾新學年不漲學費;並繼續提供多子女學費折扣;同時給出周六和暑期提高免費自選課程。但未提及已交學費的退還事宜。
截圖自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官網
此前,有消息稱,貝賽思國際學校深圳、廣州、惠州、杭州、南京五個校區全部漲價,校方解釋稱,疫情導致運營成本增加,下學年學費上調6%,比如一年級至八年級一學年的費用由209900元上調到222500元。
一位家長通過北京市政府官網首都之窗諮詢朝陽區嘉德幼兒園預收的2-7月學費是否應退還?北京市教委回復「幼兒園已經收取但未發生的服務費用應退還」,讓家長與幼兒園溝通。
不過,截至目前,嘉德幼兒園仍未拿出讓家長認同的退費方案。
北京市教委對涉嘉德幼兒園退費問題的回覆。
未來網記者撥打嘉德幼兒園紅領巾園(朝陽校區)電話詢問家長的溝通進展,電話由系統轉接到前臺後,無人接聽。
業內釋法:因不可抗力可以無責解除合同 不等於不用退費
儘管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不允許提前預收學費,可是,有些民辦學校、培訓機構會承諾按年繳費可享受優惠折扣,吸引消費者。家長一旦把錢交給學校後,退費與否,全由學校說了算嗎?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教授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個人認為,疫情是特殊情況,根據《合同法》的公平原則,再參考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一)》精神,疫情損失不能由某一方承擔,應由家校雙方合理分擔。不過,家長付費購買的是高質量的線下教育服務,轉為在線課,質量遭家長吐槽不如線下,學校應適當退費。
對於有些學校以疫情為不可抗力因素,認為合同可以不履行、不退費的說法,張立軍說,「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但不是構成不退費的合法要件。」
一方面,家長預付費用後,購買線下教育教學服務的合同生效,學校不能以不可抗力為由,強行要求家長變更合同,為遵從學校的教學計劃,轉到線上學習。需要轉在線時,應該給家長選擇權,比如退費,解除合同;或暫停這學期的課程,費用延期到下學期使用等。
另一方面,在合同關係中,不可抗力因素導致一方違約,除法律另有特別規定之外,均不承擔違約責任。視不可抗力的影響程度,可以全部解除合同、部分解除合同或者推遲履行時間。
張立軍舉了個例子,比如,有個企業的廠房因火災意外被燒,合作方預訂的一批貨也被燒毀,企業無法按時交貨,導致合同無法履行,這是否意味著對方預付的貨款也可以不退了?
「當然不行。」張立軍解釋道:「企業沒有按期履行合同,因火災這一不可抗力因素,可以不承擔違約導致的賠償責任,但是,對方已付的貨款必須退還。」
在張立軍看來,學校也是一樣,收費後,因為疫情,沒有向學生提供合同約定的線下教育教學服務,就要根據在線課的情況折算費用,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已上多少課時予以扣除,退還剩餘費用等,體現公平原則。
他說,有些學校租用政府的土地或房屋,並按照疫情期間的優惠措施,享受了國家的退稅、減租政策,降低了學校的成本開支,再向家長全額收費,等於佔家長的便宜。對家長而言,這顯然不公平。
來源:未來網 作者:李盈盈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