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比美國工人勤勞?中國員工敬業度5%,全球最差

2020-12-11 無釐頭小學弟

如果看過《美國工廠》這部電影的人就會發現,美國人在高管眼中是比較懶惰的,他們工作的時間很短,休息的時間卻很多。還有,一不注意,他們就會鬧情緒,嚴重時還會罷工。這讓老闆們都很傷腦筋,生怕他們的工人不幹活了。

相比之下,高管覺得中國人就特別勤奮,他們每天工作的時間很長,如果公司有事情,他們也能立刻回歸崗位。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脾氣很好,不會動不動就鬧情緒,特別好管理。

當我們了解了美國的國情後就會發現,美國很重視人的感受,所以工人有意見了就要解決他們的問題,不然就會有人罷工。而工人之所以懶散,是因為服務行業很缺人,他們從工廠離職後,還有很多選擇,所以他們不重視這份工作。

這樣一來,工人就比較難管理。工廠的領導也會不怎麼喜歡美國的工人,畢竟管理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

而中國人,給人的印象就是很勤勞,很努力工作。但是,統計數據卻表明,中國員工並不敬業,相反是特別的敷衍工作。因為中國敬業度只有5%,跟其他國家的員工相比較,實在是差了很多。跟美國的15%比較,也是有很大的差距。

為什麼中國員工的敬業程度這麼低呢?其實,中國員工之所以這麼努力勤奮的工作,都是因為有管理者的嚴格監督。特別是那些大企業,更是讓員工沒有偷懶的時間和力氣。所以,他們只能被迫的假裝勤奮,一旦管理者放手不管,整個局面就會變得很瘋狂,人們也不會再繼續假裝勤奮,而是露出了本來面目,變得很懶散,很不認真。

如果工作沒有一點自覺性,沒有一定的責任感是不行的,這樣一來,沒有人約束的時候,就會散漫得不成樣子。看看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國家的工人,工作態度都很嚴謹,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不管有沒有人監督,他們都會很認真的工作,一絲不苟。就連用透明膠打包箱子時,膠紙的邊緣都是很整齊的,沒有一點缺損。這樣敬業的態度,實在是讓人佩服,怪不得他們生產的商品質量都很過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所以,中國工人也要像德國這樣的國家的員工學習,學習他們的工作態度,慢慢培養自己認真工作的習慣。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大國工匠精神發揮得越來越淋漓盡致,中國也才能夠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對此,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公方彬:中國員工「最勤勞」與「最不敬業」的邏輯
    近來,國際調查機構發布了兩個涉及中國員工的數據,一個是德國著名市場調研機構GfK對8個國家的8000名員工進行的「哪個國家的員工最勤勞」專題調查。勤勞的衡量標準包括勞動時間、強度、創新和產品潛力。得出這樣的排名:中國、德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印度、荷蘭、法國。
  • 中國人被貼上了「勤勞」的標籤,真的值得驕傲嗎?
    去年,一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在網絡上爆紅。在這部紀錄片裡,通過對中美兩國工廠的現狀和中國工人的勞動狀況進行對比,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結論。比如說美國工人十分的懶散,工作時間局限在八小時之內,堅決不會去加班,不管是工作時間還是福利,稍有不滿就開始找工會去鬧。
  • 《美國工廠》火了,中國工人真的都像片中那樣勤快麼?
    本世紀以來,美國產業持續空心化,難道藍領階層徹底崩潰了?波音737Max出事後,有人找出當年半島電視臺對波音製造工廠的暗訪,呈現的也是一群沒有受過教育、沒有經過訓練的一盤散沙般的藍領工人形象。美國工人懶散混日子;越南工人愛享受、不加班;法國工人走上街頭上演「黃背心」暴亂;日本職場全是老年人,態度極好卻遲緩。凡此種種,中國工人似乎是世界上最為自律最為勤奮的一群,支撐著中國製造業的穩健致遠。
  • 從江蘇崑山電子廠看中國工廠的工人現狀及反思
    9月5日,江蘇崑山。世碩電子(崑山)有限公司一男子點名後,將員工證件隨手扔地上,員工彎腰拾起。中國工廠的現狀是怎樣的,相信進過工廠打工的人心裡都很清楚,類似世碩這樣的廠子數不勝數,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工人為了生活大多數人就是這樣走過來了。
  • 為何中國工人經常「跳槽」?德國工人卻能工作到退休?原因太現實
    為什麼德國員工一輩子只專注於做一份工作,而中國員工卻隔三差五換工作呢?可能有很多網友會不相信,德國人一生只做一份工作。但是這不是吹牛!在德國,員工在一家公司工作超過20年是非常正常的。如果連續地調換工作那就是不正常的,許多德國人在他們的一生中都不會去換公司。他們從一開始就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直到退休。在寶馬工廠,有許多工作了40多年的員工。
  • 歐巴馬監製紀錄片《美國工廠》:產業工人的未來在哪裡?
    歐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主題遠遠不只是工廠。太多人把《美國工廠》看作是文化碰撞,看作是一個中國企業家在美國開製造業工廠水土不服卻力挽狂瀾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裡,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都不是贏家。這裡曾經是美國通用汽車的廠房,在美國汽車行業呼風喚雨、稱霸全球的年代,這裡的工人都是驕傲的藍領中產。郊區別墅、漂亮的小轎車、全職主婦、送孩子上大學,這一切,都是美國上一代藍領工人唾手可得的。
  • 為啥中國工人工作那麼辛苦,那麼勤勞,賺得卻比歐美人少太多?
    很多老一輩人都是通過在工廠打工,養活一家人,從而過上了越來越好的生活,不過說實在的,如今在工廠打工很難再像從前那樣,這不僅因為流水線作業辛苦,更是因為中國工人待遇比較低,趕不上歐美國家的層次。美國工人時薪146元這些年,中國被稱作是"世界工廠",全球很多國家都從這裡進口工業製成品。
  • 德國調查顯示中國員工最勤勞 德國第二法國最懶
    「中國員工是勤勞的世界冠軍」,據德國NA新聞通訊社11日報導,著名市場調研機構GfK近日對德國和其他7個國家的8000名員工進行了一項名為「哪個國家的員工最勤勞?」專題問卷調查。調查中,要求8個國家的員工對包括自己國家在內的各國員工進行比較。衡量的標準不僅包括勞動時間、強度,還包括創新和產品潛力。結果顯示,中國員工公認為最勤勞。排名第二、第三的是德國和美國。
  • 90名中國工人在以確診,以色列有很多中國工人?他們在那兒造什麼?
    8月18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發出提醒,請在以色列的中國建築工人切實防範新冠病毒。全球最大的仿製藥製造商以色列Teva公司總部位於佩塔提克瓦。除了一般的高科技公司,佩塔提克瓦也已經發展成為許多通信公司的基地。2010年,湖南益陽市與佩塔提克瓦市結為友好城市。
  • 美國人: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見過他們的高空作業工人!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的綜合實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國際地位在歷史舞臺上也越來越突出,在很多方面的領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如今的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高,很多國家都開始重視起了中國,紛紛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希望與中國合作,向中國學習。
  • 王傳濤:「耐克鞋廠大罷工」是工人維權意識的甦醒
    近日,東莞裕元鞋廠員工拉起紅色橫幅,上面寫著「還我社保,還我住房公積金」等字眼。另據報導,因社保糾紛,東莞裕元鞋廠已連續多日發生大規模停工,涉及當地多個廠區。工人說,社保繳費率規定,企業需繳納員工總收入的11%,員工個人承擔8%,可鞋廠並沒支付那11%。
  • 為何中國工人總喜歡「辭職」?德國工人卻能幹到退休?原因現實!
    職場也是如此,老員工總是希望跳槽到大公司。中國工人換工作的趨勢似乎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工人只能壓低為34個月同樣的工作——這一數字是如此強大的在工作場所甚至連一向以輕鬆態度著稱的美國人也被甩在了之後。同樣的工作,美國人可以做56個月,而中國工人可以做34個月。兩國在同一份工作的穩定性方面有將近兩年的差距。
  • 東莞裕元鞋廠千名員工罷工引關注 外媒稱中國工人更難駕馭
    廣東東莞4月5日發生的工人罷工事件引發中外媒體關注。據央視報導,東莞最大鞋廠——裕元鞋廠幾千名員工因質疑廠方以臨時工標準為工作十多年的員工購買社保,與員工籤訂無效勞動合同等欺瞞行為進行抗議。對此,路透社稱,中國的勞動力變得越發焦躁不安,與此同時,勞動力人數也在減少。
  • 新媒:全球工人漲薪陷停滯,但除了中國……
    國際勞工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工資報告》顯示,除了中國,2017年全球實際(經過通脹率調整)工資增幅僅為1.1%,明顯低於2016年的1.8%,創下2008年以來最低。在相對發達的G20經濟體,去年實際工資僅增長0.4%,而2015年增幅為1.7%。儘管美國實際工資增長0.7%(2015年為2.2%),但歐洲整體工資增長在法意西等國拖累下陷入停滯。
  • 英國衛報:亞馬遜帝國背後的中國衡陽工人
    儘管如此,但企業自有方法免受處罰,而員工也希望多加班多拿薪水。這些工人正在組裝的是閱讀器Kindle,智能音箱Echo和Echo Dot。其中智能音箱是亞馬遜今年的寵兒,計劃推廣到全球各家各戶。只要對著說「Alexa」,它們就會自動啟動。
  • 美媒揭秘鄭州「iPhone城」規模:25萬工人 猶如美國一個城市
    分析師估計,富士康每年生產1.5億部iPhone,外加2000萬臺iPad以及其他電子產品。富士康表示,在中國和其他地區共擁有100萬名員工。深圳工廠是最早開始組裝iPhone的富士康工廠,當時這一組裝任務高度保密。富士康的正式名稱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看了歐巴馬拍的《美國工廠》,才知道美國的工人有多糟糕
    導讀:「指責員工,而不是指責管理制度,是人類最容易犯的一大毀滅性錯誤。」——傑夫·薩瑟蘭去年歐巴馬拍的《美國工廠》上映,講述了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故事。多年前,在俄亥俄州的通用莫瑞恩工廠廢墟上,曹德旺的團隊建起了玻璃廠,與美國那些一言不合就上街罷工的工人們,走過了一段從衝突到磨合,再到企業盈利的歷程。都說美國工人很難管,懶散、紀律差、愛罷工;結果證明,美國工人並非「油鹽不進」。
  • 起得比雞還早,在以色列的中國建築工人清晨5點的忙碌
    作者:孫津岑上次,小編為你介紹了哥大學姐步步和小團隊自籌經費,去以色列拍攝了一系列中國建築工人的故事。今天,小編再送上一集。我們中國人的勤勞,那可是全世界有名。清晨5點,天還沒亮,一身黑衣的步女俠和小團隊來到特拉維夫城郊的一處中國建築工人宿舍拍攝。這時候,就連樹上的鳥兒都打不起精神來,費勁才能叫出幾聲。沒想到工人們已經開始忙碌了,洗漱、做飯,步步都不好意思打擾他們。
  • 《美國工廠》:關於中美工人那些說出來的和沒說的
    紀錄片中最富有戲劇性的一幕,是福耀公司安排幾個美國工人中的管理者來中國參觀。這幾個美國人在中國的工廠,看到中國的工人們高強度、高效率、精神飽滿的工作狀態,徹底傻眼了。然而他們回到美國以後想要複製這種工作模式卻又困難重重。無論管理者怎麼賣力,美國的工人永遠是一副無精打採、慢條斯理的狀態。
  • 美國工廠丨中美工人的性格差異,源於兩種不同的「工廠政治」
    《美國工廠》也許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紀錄片。儘管兩位導演的立場是含蓄的,且影片涉及不少美國工人生活艱難的段落,但在它平實的拍攝風格和技巧下面,仍然透露著一種難以掩飾的喜劇感。這種喜劇感首先來源於勞資雙方的會錯意。一方面,中國資方赴美開廠,試圖輸出先進經驗來「拯救」美國失業工人,扭轉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