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說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021-03-05 粉筆教師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

一、說教材

教科書是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素材和依據,故而一節高質量的歷史課,必須依託於準確的教材分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第7課的教學內容,教材主要從光榮革命、議會權力的確立和責任制內閣的形成三個方面介紹了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情況。

本節課是世界近代各國政治制度的開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對近代英國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國際影響,故而本節課的學習對學生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及其歷史意義有著重要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感悟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發展中蘊含的法制、民主、妥協、協商、責任、有限權力等現代政治文明的精神。

根據教材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光榮革命、《權利法案》、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基本史實;

2.理解君主立憲制的含義和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探究史料的興趣;

2.通過情景模擬教學法,引導學生應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

3.通過討論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根據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基本史實,認識民主與專制鬥爭的複雜性和曲折性;

2.意識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通過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

【教學難點】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責任制內閣的特點。

二、說學情

準確掌握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必備能力。處於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通過之前初中的歷史知識學習,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他們個性明顯,表現欲強,思維活躍,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雖然他們已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但是儲備還是不夠充分,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通過教師予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學生才能明白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發展是在矛盾中前進的。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手段,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無定法激勵我要不斷去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學習,要依據新課改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學觀。教學中做好引導工作,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同時考慮本課知識點較集中,重難點內容較多,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將採用講授法、問題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史料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

在學法上,本著學生是課堂主體的理念,同時考慮到學生已有知識框架的情況。學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只有提高學生自身探究歸納能力,才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分析史料,從而加深對英國民主政治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學設計只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良好展開,才能實現其價值。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將通過以下環節展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高中階段的歷史新課導入應該更加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變枯燥的歷史為形象直觀的歷史。為了將本課主題融入視頻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選擇用播放視頻和教師提問的方法引入本課。在正式上課前,播放視頻《習近平會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通過提問女王和首相究竟是誰掌握著國家的實權和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造成英國君主沒有實權,引導學生思考並引出本課主題,再引導學生帶著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怎麼發生的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兩個問題的思考開始本課的學習。

環節二:傳授新知

新課教授環節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這個環節不僅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還要注重在講授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歷史學習能力,結合教材內容,我將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黎明之前—光榮革命、嶄露頭角—議會權力的確立和共議大事—責任制內閣的形成三個方面來進行新課講授。

(一)黎明之前—光榮革命

溫故才能知新,在新課講授前引導學生「回頭看」能夠促進學生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而我會講授新航路的開闢,進一步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迅速壯大。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與舊的生產關係的矛盾就愈來愈突出了,緊接著過渡至光榮革命知識點。

為了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知識點內容,所以對於光榮革命這一知識點我將採取視頻教學法。首先我將播放歷史紀錄片《日不落帝國》片段,引導學生思考英國的資本主義在新航路開闢時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學生回答出:通過新航路的開闢,英國的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大了,財富大大增加,同時國內工場手工業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了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新貴族,我將補充新航路開闢後,英國的一些貴族也從事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活動,他們被稱為新貴族。之後我將總結出17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強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勢力,他們在議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英國的封建經濟基礎瓦解了,但是保護它的上層建築卻不願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這是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為了鍛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我講採取史料教學法。我將展示史料《風暴前夜》,並提問學生君權神授的含義,學生回答出:宣揚君主的權力是上天賜予的,是至高無上不容侵犯的。我會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君權神授為英國社會帶來了哪些惡果?第一名學生回答出:這種執意推行封建專制的行為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二名學生思考出:國王獨斷專行,王室生活腐化,揮霍無度,壓榨勞動人民,大量工人失業,我將總結出:查理一世宣揚君權神授的專制統治使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在人民革命運動的推動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結成聯盟,反對封建統治,並取得對人民革命運動的領導權。

為了化繁為簡,促進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更加全面地學習本知識點,我將採取微課教學法。我將播放微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引導學生自主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第一名學生回答出:查理一世把專制統治推行到蘇格蘭,引起蘇格蘭人民的憤怒,蘇格蘭貴族和資產階級發動了反英戰爭。查理一世開始籌劃軍費鎮壓起義;第二名學生概括出:出身於新貴族的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英國內戰爆發後,他組織的「鐵騎軍」屢建戰功,摧垮了國王的主力軍;第三名學生補充道:議會一方在軍事上取得決定性的優勢,俘虜了查理一世並將其處決;第四名學生接著答道:處決查理一世後,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掌握了政權,克倫威爾病死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同被推翻的斯圖亞特王朝達成妥協,斯圖亞特王朝復闢了;第五名學生闡述道:查理二世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言人,又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展開了反攻倒算,在他死後,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登基。

為了能夠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更加深入地體會本知識點內容,我將採取情境教學法。我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思考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再次被觸動,假如你是英國資產階級的領袖,你會怎麼做。學生思考答出:趕走詹姆士二世,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她的丈夫荷蘭執政威廉承襲王位,共同統治英國。我將總結由於此次政變並沒有軍事鬥爭,故而是一次不流血的政變,被稱為「光榮革命」,光榮革命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為後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準備了條件。

(二)嶄露頭角—議會權力的確立

為了引導學生理解議會權力確立的必要性,在講授議會權力的確立知識點前,我將講授光榮革命實現了資產階級奪權的願望,為了給國王戴上「緊箍咒」,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通過一系列旨在限制國王權力的法案,在這些法案當中以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影響最為深遠作為過渡。為了鍛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我將採取小組討論教學法。首先我將會展示史料《權利法案節選》,引導學生結合史料和教材開展小組討論,將全班分為三組,分別討論《權利法案》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對國王權利的制約,時間為五分鐘。第一小組討論出在軍事上,規定未經議會批准,國王不能維持常備軍;第二小組討論出在政治上,規定國王不得隨意廢除法律,也不得阻止法律執行;第三小組討論出在經濟上,規定未經議會批准,國王不能隨意徵稅。我將總結出《權利法案》的歷史意義:通過法律的形式,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作為,確保議會的權利,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度,從此國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這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英國資產階級終於通過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封建制度,為發展資本主義創造了歷史條件,有利於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全面理解議會權力的確立知識點,我將採取情境教學法。我將開展情境教學,帶領學生穿越時空,設想自己成為了一名英國議會的議員,對於議會有何建議或意見。第一名學生回答出建議議會要採取措施防止國家再次走上專制獨裁的道路;第二名學生回答出要保證由選民選出議員,議員不能由任何人指定。我將總結出英國確立的代議制即是英國議會由選舉出的議員組成,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力。在代議制下,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治,防止專制獨裁。1832年,英國議會進行了選舉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議席,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再接著,我將舉行歷史研討會,引導學生思考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歷史意義。第一名學生回答出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第二名學生回答出議會各派在議會中互相鬥爭,相互制約;第三名學生回答出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議會及政府逐步掌握國家權力,是歷史的一大進步。我將總結出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不少國家後來都採用了這一模式。

(三)共議大事—責任制內閣的形成

為了引導學生明白責任制內閣的由來,因此我將講授光榮革命以後,國王經常召集重要大臣開會以徵求他們對一些政治問題的意見。因為這種會議在一個小房間中舉行,所以就稱為內閣會議。有的重要大臣在主持內閣會議後把內閣的意見集中向國王匯報,這樣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為後來人們所稱的首相,內閣制就這樣逐漸形成並完善起來作為過渡。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相對嚴肅的課堂氣氛能夠得到舒緩,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自主意識,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將採取活動教學法。首先,我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召開歷史新聞發布會,請一位同學扮演英國首相,回答記者的提問。第一名記者提問如何才能成為英國首相?首相回答道:議會選舉開始後,英國各政黨將會在整個英國各選區逐一爭奪每一個議席,議會選舉結束後,國王(或女王)召見多數黨領袖,邀請他出任首相併著手組閣;第二名記者接著提問內閣成員和首相有何關係?首相回答道:內閣的首腦是首相,成員是各部大臣。內閣成員對議會集體負責,在大政方針上要和首相共進退;第三名記者追問內閣和首相的職權是什麼?首相回答道:內閣在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首相負責。首相有權提名內閣成員即各部大臣,決定國家的各項政策,掌握國家大權,並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第四名記者最後提問如果議會不信任內閣,首相會如何處理?首相回答道: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或者首相有權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

最後我將總結並形成圖表:責任內閣制的建立,使立法機構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調節了立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關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以代議制為基礎,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

環節三:鞏固小結

課堂小結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了本課的基礎上,再一次回顧本節課的內容,起到鞏固提升的作用。我會請一位學生帶領全班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並召開歷史研討會,請學生思考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得出的啟示或感悟。第一名學生回答出英國君主立憲制從確立到不斷完善,使得國王的權力逐漸去除神化,不斷下移,從人治到法治,從主權在君到主權在民,民主化趨勢逐漸加強,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第二名學生回答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保留了君主,這樣的適時妥協體現了英國人的智慧,前所未有的君主立憲制度是一種創新,確保了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的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最後我將總結出英國人以偉大的創新精神和高超的政治智慧,通過和平漸進的方式,實現了制度變革,開創了嶄新的政治制度,不僅促進了國家的強大,而且為世界政治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環節四:作業布置

作業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手段,我在布置作業時,根據教材的內容並結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中國明朝內閣和英國內閣的異同,用表格的形式寫出它們的區別,下節課共同分享。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能夠更有效地突出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對教材內容印象更鮮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在黑板的正中央是本節課的標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然後在主標題的左下方依次書寫上「黎明之前—光榮革命」、「暫露頭角—議會權力的確立」、「共議大事—責任制內閣的形成」。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一、黎明之前—光榮革命

二、暫露頭角—議會權力的確立

三、共議大事—責任制內閣的形成

相關焦點

  • 【高中歷史試講】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掌握光榮革命、《權利法案》、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基本史實;2.理解君主立憲制的含義和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根據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基本史實,認識民主與專制鬥爭的複雜性和曲折性;2.意識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 知識點:高中歷史之英國君主立憲制
    2、內容: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事權等方面限制了國王權利。 3、意義: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誌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4、影響:「光榮革命」後,英國的貴族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實行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第期穩定發展時期。
  • 高中歷史重要考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2、內容: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事權等方面限制了國王權利。 3、意義: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誌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4、影響:「光榮革命」後,英國的貴族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實行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第期穩定發展時期。
  •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三種上法之二
    初三:內容上側重點當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方法上當側重於史實的了解。
  • 九年級上冊第17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教案
    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1 教學分析
  • 英國革命:君主專制的覆滅與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這一革命風暴的衝擊與滌蕩,最終促成君主專制的覆滅與立憲君主制的誕生。 隨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的壯大,從17世紀初期開始,議會倡導「憲政」的呼聲不斷高漲,將矛頭聚焦於獨裁君主。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一世1603年登臺後,繼續推行專制統治。
  • 你真得了解君主立憲制嗎?
    「君主立憲制」這幾個字我覺得只要有初中學歷的同學都不會覺得陌生,因為無論政治課本還是歷史課本這幾個詞都曾出現,前者因為講體制的類型所以出現,後者因為講體制的來歷所以出現
  • 宋徽宗、嘉靖和萬曆,對英國君主立憲制有什麼借鑑意義
    今天看到一個腦洞大開的提問,說英國的君主立憲是1689年才完成的。自此英國的君主只具有象徵性作用,根本不能實際掌握政權。但是,明朝的萬曆皇帝卻30年不上朝,那麼,英國是否是學習萬曆的做法呢?是不是萬曆是最早嘗試君主立憲的皇帝呢?看完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位讀者的腦袋真是腦洞大開呀。大開得沒了腦子兒!
  • 君主專制與君主立憲之間,有一種特殊的君主制,至今仍有國家採用
    君主制自誕生以來的幾千年歷史,採用的都是專制制度,即君主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君主的意願就是法律,人人都要遵守和執行,古代歷史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無一不採用君主專制制度。直到17世紀末期,英國資產階級發動了光榮革命,並取得了勝利,隨即就是《權利法案》的實施,標誌著君主立憲制度誕生,從此英國君主不再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英國君主的意願不再是法律,幾乎只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沒有多少實權。
  • 泰國能不能廢除君主立憲制?國不可一日無君,當然不能!
    先說結論:能,但是沒必要,所以就不能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是怎麼回事?君主立憲制說白了就是用法律約束君主/國王,避免專權,形成一種表面依然是專權制,實際上是共和體的一種全新的國家體制。既然如此,推翻君主立憲制毫無意義,把泰王推翻,不就是和泰國人民作對嗎?自己的選票就是由泰國人民選的,我把自己推到人民的對立面有什麼好處嗎?就是為了節省一筆王室的開支?開支從稅收中出又不用他出,吃力不討好。
  • 俄國君主立憲改革為什麼走向失敗
    應該說,這是順應歷史潮流,也符合國情的政治選擇。然而很不幸的是,中俄兩國的君主立憲改革最終都走向失敗。關於中國的君主立憲改革,不是本文的主題,這裡不多說。本文主要是探討俄國君主立憲改革失敗的原因,這是目前國內外學術界都很少涉及到的問題,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學術價值。因為正是俄國君主立憲改革的失敗,才導致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發,使人類的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
  • 教師資格考試——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
    一、考情分析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是歷史學科教師資格筆試的重要考點之一,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多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二、知識呈現光榮革命之後,為了限制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宣言》,經過英王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籤署後,正式成為了限制王權和保障公民權利的《權利法案》,它也標誌著英國都鐸王朝以來形成的君主專制統治的終結。
  • 2019中考歷史複習資料: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填空題     1、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重新召開議會,新議會的召開,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     3、1689年,英國議會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通過了《權利法案》。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開始、結束時間、標誌:1640年-1688年;結束標誌: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   3.代表人物: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擊潰王軍主力;1649年,處死國王查理一世,成立了共和國;共和國時期,擔任"護國公",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認識人物)   4.文獻:《權利法案》   (1)頒布時間、機構、目的:1689年;英國議會;限制王權。
  • 明朝如果不滅亡,會發展成君主立憲形式的資本主義國家麼?
    我個人認為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根據歷史經驗來看,中國這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農業文明國家,她的國情和文化傳統與君主立憲制不能相容。 什麼叫君主立憲,所謂君主立憲就是保留君主,通過立憲(契約)來限制君主的權力,從而樹立人民的權威。簡單來說,就是君主不能獨裁了,天下不只是皇帝一家說了算了。
  • 韓劇《宮》翻拍,尹恩惠原版太經典,君主立憲制怎麼改編
    韓劇《宮》翻拍中國版的消息讓不少劇迷好奇翻拍版的同時又表示擔憂,畢竟尹恩惠原版韓劇太過於經典,不過很多人應該會好奇,君主立憲制的虛構背景怎麼改編呢?熟悉《宮》這部韓劇的觀眾應該知道,這部劇的背景是虛構的君主立憲制,雖然故事發生在現代,但是皇室依舊存在,演員朱智勳扮演的男主角李信身份就是皇太子,而因為意外與男主結婚的女主就是太子妃,這部劇除了有現代的浪漫校園戲份,還有很多發生在皇室的故事。
  •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和君主立憲制度的優劣明顯
    實際上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正是一次君主立憲制和封建制度的較量,最終君主立憲制證明了他比封建制度的優越性。那麼君主立憲制和封建制度有哪些區別?日本當時的政治體制和中國有哪些不同呢?君主立憲制的代表國家是英國,當時日本實際上並不是完全的君主立憲制度,因為日本天皇還是有一定的實權的,不像現在的天皇一樣只是一個代表。
  • 為何澳大利亞君主由英國女王擔任,總督也由女王任命?
    澳大利亞是聯邦君主立憲制國家,它和其它大英國協成員國一樣,都由英國君主兼任本國君主。澳大利亞的總督是由英國君王任命,負責管理澳大利亞軍政事務的代言人,他擁有最高行政權,承擔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的職責。名義上來講,澳大利亞總督和英國君主的關係,如同我國古代封疆大吏和皇帝的關係。但既然如此,為何澳大利亞還是一個獨立國家呢?
  • 高中歷史必修一提綱系列一
    第三單元 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的歷史條件2.1688年,英國議會中的 「託利黨」人和「輝格黨」人聯合起來,他們邀請荷蘭執政者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這次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被英國史學家稱為「光榮革命」,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 「國中之國」賴索托: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中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上一期的「國家系列文章」,我們介紹了:「群島國家」馬爾地夫:是亞洲最小國家,擁有全世界最擁擠的首都,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北印度洋廣闊的洋面往西南移動,來到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來介紹位於南非高原的第26個國家,「國中之國」賴索托: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中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