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反課綱微調,從121年前的今天說起【巧言】

2021-02-15 巧言

(聲明,本人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堅決反對分裂國家的行為。行文中對於多種價值觀念需要討論,難免有被誤解之虞。學識淺薄,如有疏漏或錯誤,煩請包涵與指正。本文系本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未經同意將予以追究)


討論歷史自然需要回顧歷史。121年前的今天,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海戰全面爆發。這一場距離臺灣兩千多公裡的戰爭,卻以蝴蝶效應一般的影響,煽動起今日撕裂臺灣社會的狂風。這場戰爭帶給臺灣人民1895到1945的日本統治,帶來五十年與大陸隔離的歷史記憶,成為千裡之堤上不起眼的蟻穴,由此走出的是兩套史觀的分野——殖民史觀與中華史觀。


史觀是對於歷史的理解,這一理解自然是主觀的。中華史觀,是大陸民眾比較易於接受與理解的,即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人民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但是,前兩個大陸所認為的共識卻有其各自弱點,這裡先提出來:「自古以來」的正當性是非常弱的,中國最初僅是黃河流域的領土,「自古以來」如何界定,從哪朝哪代開始?元代開始對臺有效統治,那么元代以來的領土就都可稱為「自古以來」嗎?而「不可分割」有主觀色彩,甲午戰爭後棄車保帥,臺灣及澎湖列島就被分割了。

所謂殖民史觀,既將先後在臺統治過的民族,視為前赴後繼的殖民者。「殖民」有兩層含義,一為「強國向徵服地區的移民」,二則是「掠奪與剝削當地人民」。臺灣原住民在遺傳學與語言學上屬於南島民族,與菲律賓等東南亞海島住民相近。先後經歷西班牙與荷蘭殖民者,明朝鄭成功與滿清王朝統治,中日甲午戰爭後接受日本殖民統治,而後再次復還中華民國統治,直至蔣經國解除戒嚴、李登輝時期開始民選,臺灣當地住民通過直接選舉產生統治政權,才徹底結束臺灣被外來政權統治的歷史。而臺灣作為一個移民社會,通過自主組織政府,實現了地區的自治甚至是某些人口中的獨立。

看上去思路很正確,邏輯很感人。但還是有弱點。

問題就在於,臺灣的漢人從荷西以來人口不斷增加,從明鄭後,無論是康熙設臺灣府(屬於福建省)或是光緒設臺灣省,在臺灣基本上是漢人管理漢人,直至今日臺灣依然是以漢人為主。臺灣的漢族人口有人拿英國與美國的例子來比喻大陸與臺灣的關係,最不恰當的部分就在於民族的比例——佔美國最大多數的德裔也不過僅有15%。從西班牙與荷蘭殖民時期,就開始有福建漢人遷臺,在明鄭後已經逐漸建立漢族的絕對優勢,直到目前臺灣漢族人口比例接近98%,比中國大陸的92%還要高一些。因此如果說荷西與明鄭是對臺灣原住民的殖民,在滿清時期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滿清對臺的統治,實質上也是漢人管理漢人,已經與大陸上各省份的管理無異。

但是甲午戰爭與乙未割臺打亂了這一進程。因為與其他殖民地不同,日本是希望在臺建立長久統治的。因此有大量的移民與基礎建設,甚至對臺灣漢人進行日式價值觀念的教育。應該說這個過程有一定影響。因為相較於當時的滿清或民國,日本的文明開化確實讓臺灣有所長進,尤其在生產技術與法律法規上。日本對臺有資源上的掠奪與民族上的壓迫,即便是大力鼓吹皇民化運動,但皇民化後的臺灣人,始終也不是日本人。(參考吳濁流《亞細亞孤兒》)

在中國大陸受盡日寇打擊,佔人口為主的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向內形成強大的民族意識時,臺灣人卻被隔離在這歷史進程之外——恰好是這五十年,是中國大陸民族意識建構過程中最強的五十年——八國聯軍侵華,中華民國建立與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下的民族統一戰線。而臺灣遺留的僅是漢族對於漢人為主體的祖國大陸的情感,而日本對於臺灣是「文明的暴君」,對於大陸是冷血的侵略者,在戰爭期間臺灣的壯丁被編入日方的勞工與軍隊中。因此對於侵華戰爭的情感,兩地是有差異的。

而這個差異,在兩蔣政府統治臺灣時被激化成了本省與外省的矛盾。恰好也因為是這五十年。

日本統治的五十年影響了中文在臺灣的普及,語言上臺灣人以閩南語和日語為主,大陸來的統治者則操著各地口音的中文——當然閩南語也是中文,但是相較於北方方言,閩南語簡直就是外語。同時接受了「文明暴君」日本統治的臺灣,面對「無理暴君」的民國政府,發生了「二二八」等歷史衝突,形成了異族統治與壓迫的表象——根源就是這五十年。

民國政府與人民的距離,由於語言與觀念上的差異,產生了「外來政權」的假象,才有了對於歷史的不同理解——是臺灣在地居民為了實現住民自治而進行民主抗爭史,還是在「中華民國」憲法大框架下進行的從「軍政」到「訓政」到「憲政」的民主改革史——而這一爭議的關鍵其實在於,對於「中華民國憲法」的認識。如果它是一部外來政權用於統治臺灣的憲法,那麼它被尊重被依循的必要性自然不高,因為在殖民史觀中,它終將需要被修改;如果它在內戰背景下被迫局限在臺灣地區的一部「憲法」,那麼它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所謂課綱的微調,自然應以符合「憲法」為準。


(臺灣學生衝擊「教育部」)

而引發這次反課綱微調的,除了程序正義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而這正源於兩套史觀的差異。學生反課綱微調事件應當被反思的,在我看來是以下四點:

為何讓臺灣民眾引以為豪的民主代議制,無法去消化與解決這些矛盾——本應當容納和消化社會利益衝突的立法院,為何沒有發揮作用,這個體制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政府治理與公民社會的權力邊界如何被界定——由少數利益相關人士(這裡毫無貶義)組成的所謂公民團體,與經過法定程序民主選舉出的民意機構與政府部門,在議題的決策權上,何者具有更高的正當性?在法定程序中被授權的民選政府,消耗著納稅人的薪資,卻在各種議題上需要對公民團體言聽計從。如何去改革或體制化地吸收民意,平衡利益團體的自由表達權與政府在具體議題的決策權?

面對不斷出現的「衝擊」與「佔領」,「嚴格執法」與「法不責眾」之間的博弈,成為了政黨操作的空間。如何去減少政黨鬥爭對於臺灣政治的內耗,也是這個體制改革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個學生的逝世可以停擺一個政策,一個老人的絕食可以停建一座核電站。領導民意、尊重民意與聽從民意,可以說是民主的三種形態,少數個人的行為對於政府決策而言如果形成綁架,那如何去兼顧其他未發聲的大多數的利益。

反課綱微調學生林冠華的逝世令人惋惜,其父母已發文稱他有心理疾病,尋短與此次議題無關,希望政黨不要再過度炒作。希望大家多多關心身邊的朋友,歷史終究是人書寫的,告別世界就停筆了。

願逝者安息,願銘記歷史。

— THE END —

(巧言原創)


巧 言

我想把知道的大道理統統告訴你

為的是讓你永遠都過不好這一生

(關注微信號並點擊菜單,獲取往期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旺報:反課綱微調到底反什麼?
    旺報:反課綱微調到底反什麼?《旺報》10日文章表示,「反課綱微調」學生燒炭自殺、包圍教育部門162小時、多位綠營政客高調介入……歷時一年多「反課綱」風波終於一躍成為震驚全臺的社會政治事件。
  • 街訪臺灣反課綱學生:對課綱微調內容並不了解
    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將「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引發「臺獨」派不滿。一些臺灣高中生效仿「太陽花」進而發起反課綱運動,23日闖入臺灣「教育部」。經歷一天一夜的奮勇抗爭,目前抗議學生已被家長帶回。據東森新聞雲,名為「藍教頭」團隊在學生抗爭當天,前往現場街訪,問抗議學生到底知道不知道課綱微調了什麼?
  • 在幕後煽動反課綱微調運動 民進黨染指高中生被批
    在幕後煽動反課綱微調運動 民進黨染指高中生被批 2015-07-16 09:32:52   一場「太陽花學運」,讓人發現原本看起來患有「政治冷漠症」的臺灣大學生,對政治竟如此狂熱;一場「反課綱微調運動」,則讓人看到本應單純的臺灣高中生,也有玩政治的「潛質」
  • 「反課綱微調」事件持續發酵,臺「教育部」堅持提告違法學生
    「反課綱微調」事件持續發酵,臺「教育部」堅持提告違法學生 澎湃新聞實習生 師喆 記者 蔣子文 2015-07-28 21:35
  • 臺灣高中課綱微調引發巨大爭議
    【編者按】從2014年糾纏到2015年,臺灣高中課綱微調掀波瀾,8月1日實施的新版課綱微調本為還原真實歷史舉動,修正「去中國化」和「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錯誤,但遭遇部分臺灣高中生、綠營的極力反對。然而,臺灣歷史絕不是孤立的島嶼歷史;臺灣歷史絕不是「臺獨」天下的歷史;臺灣歷史絕不是日本「皇民」演化史,公正的認識歷史,以史為鑑才能真正認識臺灣。翻看反課綱所反內容,為真正的歷史找一席之地。
  • 臺灣「反課綱」學生:日本人會不會憤怒
    臺灣高中生「反課綱」風波愈演愈烈。據臺媒報導,一位臺灣「反課綱」學生在接受採訪時反問:「如果說這件事(臺灣課綱微調)傳到國外去,被日本政府知道(寫日本殖民臺灣),他們會不會憤怒?會不會覺得不公平?」難怪課綱微調召集人王曉波說,「這些學生應該多念點書。」
  • 臺灣「反課綱」學生衝撞立法機構 要求廢除新課綱
    (圖/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引發爭議,連日來持續發酵,「反課綱」抗議學生繼23日晚衝進教育主管部門辦公大樓後,30日夜間再度衝撞臺灣立法機構。他們高喊,立法機構應該立即召開臨時會議,廢除新版課綱。
  • 臺灣有「反課綱」學生及民眾再闖「教育部」
    中新社臺北7月31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7月31日凌晨,臺灣有「反課綱」學生及民眾再次翻越圍欄,闖入臺「教育部」大樓前廣場,這是「反課綱」群體近期第二次闖入「教育部」。  30日晚間起,有學生和民眾陸續集結在「教育部」門前馬路,要求「撤回課綱、部長下臺」,以及「立法院」就課綱調整即刻召開臨時會、「立法委員」連署廢課綱等。
  • 臺媒:臺灣「反課綱」學生自殺 藍綠各執一詞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導 臺媒稱,已休學在家的林姓反課綱微調北高發言人,7月30日上午被發現陳屍臥室,疑燒炭輕生。臺北地檢署之前曾就反課綱衝教育部事件對他處分交保,7月30日對此輕生事件,感到遺憾。報導稱,警消調查,死者是林姓反課綱微調北高發言人,原是某高職進修部學生,2015年6月休學在家,由於現場桌上有炭爐,疑似燒炭自殺,因未發現遺書,警方將深入調查並報請新北地檢署相驗以釐清死因。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奕華7月30日對反課綱微調學生疑燒炭輕生,表達難過之意;她也批評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等人,一再以偏頗言論,煽動悲劇的發生。
  • 臺灣「反課綱」政治角力:民進黨急撤怕不利選情
    臺灣「立法院」就反課綱達成共識  臺灣「反課綱」學生佔領教育主管機構至今快滿一周,事件在持續爭議中不斷演進。但「反課綱」的學生們並不滿意,8月5日上午宣布將頂著強颱風蘇迪勒繼續在「教育部」前聚集,並聯絡廠商提供帳篷,打算撐過周末。  距2016選舉投票不到半年,「課綱微調」已成為觀察選情的一個風向標,這場風波還遠未平息。
  • 外媒稱反課綱若成功 臺灣將首承認慰安婦自願
    海外網8月4日電 臺灣課綱微調爭議持續延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轉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許多人擔心若「反課綱」運動成功了,臺灣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慰安婦是自願而不是被迫的地區。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4日凌晨赴臺當局教育部門門前探視抗議學生並席地而坐交流意見。
  • 臺灣反課綱學生再拋神言論:二戰後光復臺灣在法理上不合理
    2015年夏天,臺灣高中生在街頭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課綱鬧劇。不僅獻出了一場充滿錯別字的抗議活動,還拋出了不少逆天「神言論」,比如「部分慰安婦是出於自願,不應在課本中加入『被迫』二字」;「如果被日本政府知道(寫日本殖民臺灣),他們會不會憤怒?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 反課綱學生自殺震動臺灣 學生夜攻「教育部」
    現場照片  反課綱微調發言人、20歲的林冠華7月30日在家燒炭自殺,綠營稱他是在「死諫」,結果引發一些民眾情緒沸騰,串連醞釀更大衝突。「中央社」稱,死者是反課綱微調的北高(臺北和高雄)發言人林冠華,今年20歲,原是莊敬高職進修部學生,今年6月休學在家,由於現場有炭爐,疑似燒炭自殺。《聯合晚報》稱,30日是林冠華20歲生日。他母親向警方透露,29日晚兒子返家後情緒低落,於是帶著他去吃火鍋,直至30日凌晨2時許還在持續懇談,不料早上發現他房門開不了。
  • 鄭振清語中評:反課綱背後是扭曲的歷史觀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 王永雪 實習記者 束沐)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鄭振清副教授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島內愈演愈烈的「反課綱」風波的背後,是相當一部分臺灣青年歷史觀的扭曲與混亂,源自陳水扁執政期間對狹隘本土化的渲染和教育,以及對歷史觀、國家觀的誤導。
  • "獨派"資助反課綱學運收據曝光 蔡英文被指幕後黑手
    (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圖) 中國臺灣網7月9日訊 臺灣100多名高中生日前走上街頭,撐起黑傘,聲稱反對「黑箱課綱」微調,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被質疑是幕後推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課綱微調的真相」臉書粉絲團日前公布來自「反黑箱課綱」北區社團的照片,內容是2張購買「傘」的收據打著民進黨統編,換言之可向民進黨請款。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朱震坦承,該場活動確實有和民進黨、「臺聯」等政黨合作。
  • 蔡英文給抗議學生買雨傘 被批反課綱幕後黑手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白曉雯】臺灣反課綱(教學大綱)爭議愈演愈烈,部分學生團體更密集到「教育部」抗議,日前還夜襲「教育部」直搗「部長辦公室」,「教育部長」吳思華憤然提起訴訟。此事在臺灣激起強烈反應,國民黨直指民進黨及黨主席蔡英文是慫恿學生的「幕後黑手」。
  • 臺灣反課綱運動錯字連篇 作家張大春:慚愧無以復加
    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將「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引發「臺獨」派不滿。一些臺灣高中生進而發起反課綱運動,效仿「太陽花」,佔領教育部門辦公室,成為政客操縱的工具。年輕的抗議者不會寫「撤」字,在地上用粉筆寫下「撒回黑箱(課綱)」,連作家張大春都看不下去了:我真慚愧得無以復加。
  • 張良樺:民進黨鼓動臺灣學生反對課綱微調意欲何為
    然而,民進黨認為這次課綱微調將會觸及其利益,妨礙其以「臺獨」為幌子實現其「打天下」、「坐天下」的政治目標,於是千方百計、不擇手段阻撓這次微調課綱的推行,讓其實施大打折扣,收效甚微。他們既對學生開展反課綱微調活動予以物資方面的支持,連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都在7月14日坦承,「有提供物資」;又進行言論煽動。
  • 國民黨批蔡廢課綱微調 切割中華歷史文化
    (記者 倪鴻祥)今天是蔡英文執政滿月。針對「行政院」5月31日公告正式廢止2014年版高中國文與社會領域微調課綱,恢復陳水扁時期的舊課綱,外界憂心蔡加速文化「臺獨」,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臺北市議員王鴻薇上午表示遺憾。他們強調,歷史歸歷史,很多歷史必需還原真相,而不是做政治操作。
  • 臺灣「獨」派反課綱 不許說慰安婦是被迫
    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將「光復臺灣」改為「重回祖國懷抱」,引發「臺獨」派不滿。一些臺灣高中生進而發起反課綱運動,效仿「太陽花」,佔領教育部門辦公室,成為政客操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