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啟蒙,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是「玩」數字,而不是數「123」

2020-12-19 果兒媽媽育兒記

遊斯彬,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數學專業,曾登上《我是演說家》的演講臺,它是數學的痴學者,他用精彩的演講告訴大家,學好數學到底有多重要。

它不僅僅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更是人類認識了解世界最底層的思維方式。如果能夠運用好數學,其威力甚至能勝過百萬雄兵。

很多家長都意識到數學很重要這一點,並且也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學好數學,但是大多家長認為孩子數學學得好與壞是孩子智商和老師教學的問題。

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智商和老師的教學是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只是一方面,除了這兩點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孩子的數學啟蒙。在這一方面許多明星家長就做得很好。

例如有不老男神稱號的林志穎曾在微博上曬出自家孩子kimi學習數學的視頻,視頻中kimi在教弟弟學乘法運算,kimi問兩歲的弟弟二乘二等於多少,弟弟很順利的就答出來了。

還有張栢芝,在某檔綜藝節目上,她坦言,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時,她每天會花四個小時去陪孩子學習數學!

還有嗯哼的媽媽霍思燕。在王府井書店給孩子挑選書籍時被拍到了,她當時在看有關數學啟蒙的書,還向書店導購員請教問題。

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啟蒙數學,首先家長要明白數學的難點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難住那麼多孩子?

1、繁瑣且枯燥

不可否認是,數學確實是既繁瑣又枯燥的學科,小到個位數乘除加減,大到積分運算,它需要當事人不停地去計算、證明、再計算。

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一種費時費力又沒有樂趣的行為,這種行為顯然是不受小孩子歡迎的。

話說回來,提高智商本來就是一件難事,如果那麼容易做到誰還會去羨慕高智商呢?

2、純學術學科

物理有實驗可以做,生物有細胞可以觀察,歷史有文物可以觀賞,語文有名著可以品讀,唯獨數學是最為抽象的。

法國的兒童心理學家蕾姆曾說過,小孩子的思維線程是單線的,並且短時間內只能運行一條。

像虛數這種高深的數學概念暫且先不提,一般人也接觸不到,先說一些簡單的,適合幼齡兒童的。

對於幼齡兒童來說,一個橘子+一個橘子和1+1完全是兩種概念。

也就是說,哪怕外界有其他參照物,讓孩子讀懂並理解數學,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也是許多家長在教孩子簡單的加減法時,容易崩潰的原因。

3、家長缺少教育經驗

家長作為過來人,深知最難的就是教孩子數學,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孩子小不懂事,腦子跟不上家長的思維總是轉不過來彎;二是家長自身的原因。

家長在教孩子較為基本的加減法時,總會有這麼簡單怎麼就是學不會的想法。在大多數家長看來乘法口訣也是簡單的,別說是一位數,哪怕是多位數的運算,只要記住並按照公式,一步步往下計算,就能解出來。

在家長的這種指導方法下,孩子要麼是一直犯錯,要麼遲遲學不會,家長也因此變得不耐煩,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大人越急孩子越怕,孩子會產生恐懼的情緒,當孩子產生這種情緒時,思維會變的混亂,還會讓孩子牴觸數學這門學科。眾所周知,偏科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厭惡,這都是家長缺乏理性、科學的數學教育手段導致的。

家長知道了數學難點在哪,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啟蒙數學呢?

1、通過玩遊戲啟蒙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益智和啟蒙數學的玩具,例如兒歌、拼圖、數字小遊戲等,家長可以讓孩子早一些接觸這些東西,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引導孩子間接的去學習有關數學的知識,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學習,最後達到數學啟蒙的目的。

2、灌輸數學概念

數學不僅僅是數字,除了數字,形狀也是它的一部分,許多家長急於求成,一上來就教加減乘除,孩子一頭霧水,孩子完全聽不懂父母在講什麼,產生矛盾,最後變成厭學。

孩子還處在啟蒙階段,家長可以先從形狀入手,先讓孩子接觸一些視覺上較為有趣的圖形,例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3、多閱讀數學書籍

學好數學並不是說多做習題冊,上輔導班就可以,孩子還應該閱讀數學書籍,家長要重視孩子數學書籍的閱讀。

蘇步青是「數學之王」和「東方第一幾何學家」,在校期間學習數學的經驗就兩點:多做題,多讀書。

他認為,學習數學的第一步是弄清基本概念是什麼和每個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孩子多閱讀並仔細閱讀書籍數學書籍。他曾說過:對於數學書中的某些內容,有些時候還需要反覆讀6遍才行。

即使是有著「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之稱的華羅庚,初三時的幾次數學考試中,他的數學老師王維克認為他一定可以考滿分,直接就不讓他考了,但仍然向他推薦了一些數學書籍讓他閱讀。

由此可見多閱讀數學書籍對孩子學習數學是有很大幫助和影響的。

最後,再向家長分享幾本有關數學啟蒙的書籍:

《邏輯狗》

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一種有趣的操作方式來讓孩子參與好玩的智力遊戲。一切答案的尋找,都需要移動不同顏色的原點,既動手又動腦還動目,很多孩子都愛不釋手。

《摩比愛數學》

每一講的第一頁都會將本章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羅列和梳理,像極了我們小時候上數學課時候的樣子,內容的編排非常「學而思」。因此,此書也比市面上一般的書稍有難度,即將面臨幼升小的孩子,我覺得這套書很有必要,幾乎是對入學前數學知識的一次系統梳理。

《其實數學很好玩》

《其實數學很好玩》是美國專業的益智類童書出版社Highlights出版社出版的知名數學啟蒙書籍,其宗旨是:樂得其所,樂在其中。該出版社一直致力於創作高品質的作品,幫助孩子們完善自我,使孩子在「玩兒」中不僅可以獲得玩遊戲的愉悅,還可以獲得邏輯思維的能力,而且每道試題都有對應的答案和提示。

我是果兒媽,6歲女兒的寶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專業兒童潛能開發師,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讚、評論,想要了解更多育兒乾貨,關注我,持續為您更新優質育兒秘籍!

相關焦點

  • 6歲前,真正的數學啟蒙要教孩子「玩」數字,而不是數123
    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背誦數字123,甚至會讓孩子記住加減乘除概念。但是這樣做孩子真的了解數學了嗎?其實數學之所以很多孩子學著都非常的痛苦,其實就是因為數學很抽象,生活中根本看不到數學的存在。我們在提到「蘋果」這個詞的時候,孩子是可以看到蘋果這東西的。
  • 6歲前,真正的數學啟蒙要教孩子「玩」數字,而不是數123
    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背誦數字123,甚至會讓孩子記住加減乘除概念。但是這樣做孩子真的了解數學了嗎?其實數學之所以很多孩子學著都非常的痛苦,其實就是因為數學很抽象,生活中根本看不到數學的存在。想讓孩子學好數學,最重要的一點自然就是讓孩子愛上數學,對數學感興趣,所以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一定要從具象思維入手,讓孩子去「玩」數學,而不是「學」數學。
  • 教娃念「123」不科學?陪孩子「玩」數字,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可見不管古今,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但在數學啟蒙上,家長們都存在一個誤區:孩子2、3歲就能從1數到100,肯定是天才。卻很少有家長考慮過,孩子是否真正會運用數字。
  • 數學啟蒙,不是教孩子背口訣,而是要讓孩子「玩」數字
    數學是孩子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所以家長也是非常的重視,希望孩子能夠在啟蒙階段能夠對數學有很好的了解,這樣好在將來學習數學的時候更輕鬆。家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很多家長卻「好心辦了壞事」,反倒是讓孩子對數學提不起興趣,讓孩子以後學習數學更困難。數學啟蒙究竟要啟蒙什麼?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說到數學啟蒙,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這其實並不是數學啟蒙,比起數數,真正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數感就是能夠靈活地處理數字,拆解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它&34;。
  • 教娃念「123」不科學?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
    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家長通常是從數數開始教的,有些家長還會聚在一起比一比孩子能數到多少數,覺得孩子在同樣的年紀能數到100的就比數到50的厲害。但實際上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理解數字的含義,只是在背誦數字而已,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什麼是「數感」?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說到數學啟蒙,大多說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特別是在他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會向別人炫耀自己孩子會數數。前兩天看到鄰居家的姥姥帶著小孩子在樓下玩,我上去打了個招呼之後,她就要讓孩子給我數數,還很驕傲的說,她的小外孫才兩歲,就會從1數到10了。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數123」嗎?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或者同樣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可以做到。但是孩子能夠從1數到100 就能說明孩子有學習數學的天賦了嗎?就能夠說明家長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了嗎?來自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表示: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
  • 別再逼孩子數123了,這些數學啟蒙方法親測有效!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數學啟蒙。數學對於很多人來說,無疑是個坑。比如我,額為了不讓大福「重蹈覆轍」,我嘗試過很多方式方法做啟蒙,但最終我發現相比於教給孩子生硬的數字排列或是初級加減法,數學思維模式才更重要。「玩中學」沉浸式體驗,逐漸培養起孩子的數感,再通過輔助教具變抽象為具象,達到「數」和「量」的統一,最後到逐步加深至運算、運用,是很好的啟蒙做法。
  • 「數學啟蒙」是教孩子數123,大錯特錯!關鍵在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方面的思維,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開始對他進行&34;教育,從簡單的數數開始,從最基礎的123開始,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教他從1數到100,甚至更多。但是很多的時候,孩子僅僅只是能夠從一背到一百而已,並不能夠真正的理解那些數字的含義。
  • 別只會教娃念「123」,這樣教孩子數數,才是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
    很多父母在教孩子數數時都會踏入這個誤區,單純的讓孩子從1數到100,覺得這樣就算是數學啟蒙了,反而忽略了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 所謂的數學思維,就是用數學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家長為孩子數學啟蒙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數數,而是為了讓孩子具備這種思維方式。尤其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建立起數學思維方式,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 數學啟蒙除了教孩子數數,做好這4個數字啟蒙,未來數學無壓力!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數學啟蒙中,教孩子數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或許有家長覺得教孩子數數很簡單,麻溜從1數到10完全沒壓力,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這類孩子就是只知道無意義數數,機械記憶,不理解數字具體含義的典型。所以,我們才說,數學啟蒙中數數是至關重要的開頭。下面這4個數字教育,家長不妨在給孩子做數數啟蒙時候參考一下。
  • 關於數學啟蒙,真正要教給孩子的是「玩」數學,不是背口訣
    相信在很多家長眼中數學的好差往往是孩子是否聰明的表現,人們常常會把「數學」和「聰明」兩詞掛鈎,也由此可見數學對孩子智商啟蒙的重要性,數學讓孩子更聰明,數學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數學對孩子的重要性(一)是日常生活中一門必不可少的技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是離不開數學的,在日常的金錢交易中,在事物的統計分析,建築的設計構造,無一不是數學的體現,父母們幫助孩子們學好數學就相當於是幫助孩子們練就獨自面對生活的本領,幫助孩子們在獨立自主的道路上開一個好頭
  • 真正的「數學啟蒙」是鍛鍊數學思維,並非只是數123,家長別搞錯
    朋友有一個兒子,朋友特別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問題,尤其是孩子的數學思維。我剛進到朋友家裡,朋友正在教孩子數數字。朋友說"一",小孩子就會跟著說"一",朋友會說出一連串的數字,然後小孩子也跟著念這一連串的數字。在朋友耐心教導下,這個孩子已經能夠連續從1背到100了。
  • 孩子「數感」不好,再多數學啟蒙都白搭!數感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而且孩子天生就有感知數的能力,比如即使沒有刻意教孩子比大小、比多少,他們也能明確分辨。但要想把孩子這種天生的、非正式的數知識轉換成對數感的常規理解,卻需要父母們的刻意培養。當孩子進入正式數學學習後,我們會發現那些靠死記硬背公式和簡單刷題的孩子數學會越來越差,因為數感能力決定了孩子數學學習的能力。
  • 教孩子從1數到100?這並非數學啟蒙,真正的數學啟蒙是培養數感
    我問嫂子為什麼要讓侄子數數而不是唱兒歌背書什麼的,嫂子說:"這不是幼兒園老師教孩子數數了嘛,老師說我們應該開始教孩子數學這方面的東西了,我這算是給仔仔(侄子小名)做一下數學啟蒙。"只教小孩子數數,這就是數學啟蒙了嗎?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 不要再只教孩子數數了,數學啟蒙重要的是做好這幾點
    一提起教小朋友學數學,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來,我們一起數數,一二三四五,或者是,1+1等於幾?其實會數數和基本運算只是幼兒期小朋友的數學能力的很小的一方面。 對數的理解是學前數學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小朋友學數學,絕對不是學數字,而是學習數學概念。早在1998年,德國就有研究指出,1-6歲在這五大方面的數學概念啟蒙直接影響上小學後的學業表現。
  • 數學啟蒙不能只靠數123,這樣玩才能培養好思維
    於是娃剛學完叫爸爸媽媽,學數 123 馬上就提上日程。我們發過一篇關於數學啟蒙的文章,很多家長「花式炫耀」自家娃多厲害。家長們都開始關心,我家娃跟其他小朋友比落後了嗎?我們一個編輯看到這評論,想到自已家兒子還在打水槍,別人家已經會倒數 100 了,就不淡定了!
  • 數學的啟蒙不是數123,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在初期孩子們會記住數字,但是因為不理解數字的概念,所以數的方法不太清楚不少家長的孩子從2歲開始數習題,3歲開始學書法,4歲開始學數學,小學之後就是各種實際生活的班級,家長們對數學的興趣一如往常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
  • 教娃數「123」不科學?做到這4步,才是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
    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教育時,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誤區:孩子能從1數到100,就是會數數了。 可是家長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孩子數數只是死記硬背,並沒有真正理解數字之間的關係。給孩子打下死記硬背的基礎,對以後的數學學習就會下意識地死記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