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外國語小學的教導主任楊媛媛老師對這節課作出點評。她提出《垃圾的新生》一課的三個亮點。亮點一:課程將綜合實踐活動理念貫穿始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了「師有所引,生有所得」;亮點二:課件設計簡潔實用,對課堂具有指導性強,對學生具有啟發性;亮點三:教師課前準備充分,小組合作功在平時,現場小組合作呈現了充分的默契。楊老師不僅圍繞著「學生」「教師」「課堂」三個方面展開了細緻全面的評價,同時也提出了兩點可行性建議:小組的分工要更明確;要充分打開學生的思維,生成現場資源。每一堂課都是不完美的藝術,只有在這樣的實踐、評價、反思與重建中才能盡善盡美。
緊接著是兩場精彩的專題講座。廈門市教科院教研員郭淑雅老師主講《基於區域視野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和課程實施》,她由印度· 奧修的名言「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為引子切入主題,從「借規範落常態」、「借規劃凝特色」、「借項目促優質」三個方面細緻展開,認為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是有情懷、有溫度、有底色的課程。
隨後,福建教育學院易駿教授為國培計劃的老師們帶來的專題講座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點評要點》。易教授圍繞「點評的依據」、「評價的要素」、「評價體驗」三方面展開,指出聽評課要依據新綱要理念和課程目標,通過學習條件、學習活動、學生活動和活動效果進行點評,為老師們明晰了聽評課的維度和建議的方向。
一節展示課,一個中肯的點評,兩場精彩紛呈的講座,這場1+1+2的活動新模式讓現場的老師們受益匪淺,在參與中獲得,在思維和經驗的相蕩中泛起層層「漣漪」。
——省級課題「統整視域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主題開發與實施研究」開題論證
下午,「統整視域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主題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組的老師們,懷著對教研的熱忱,帶著對教育的思考,迎接我校在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的開題論證會。與會的專家和領導分別是:福建省教育學院易駿教授,福建省教育學院程開副教授,廈門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郭淑雅老師、前埔南區小學肖淑芬校長和胡震宇副校長。
接著,主持該課題的陳嫻老師陳述課題開題報告。陳老師圍繞「核心概念的界定」、「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概況、評述」、「本課題的研究價值」、「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過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創新點、難點」等方面一一展開陳述。
然後,課題研究指導組的專家們對課題的可行性、研究的切入點、研究的要點、成果的預期和應用性等方面做出了專業的論證指導。三位專家認為本課題致力於在「統整視域下」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主題的開發和實施進行研究,明確分析了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概況,掌握最前沿的研究資料,研究目標的制定準確,內容殷實、思路廣泛、方法獨特,具有一定的難度也有值得點讚的創新性,對接下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具有指導性的作用,該課題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專家們還為本課題的「預期成果」作出準確性嚴謹性的指導。專家們的指導高屋建瓴,詳盡分析了課題研究方案,並針對研究的保障、研究方法、研究意義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修改、研究建議,為課題組老師們的研究搭建了階梯,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思考,為什麼要研究、 研究什麼,怎麼研究,是每一個課題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最後,肖淑芬校長作為課題組代表發言。肖校長認為:南小在博雅理念指導下的課程建設有良好的基礎,而該課題對學習整體課程建設提供有價值的指導標準和借鑑作用。因此本課題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要的不是演繹式的研究,而是歸納式的研究思維,不應被原有的基礎束縛,應根據課題組成員各自的學科進行有針對性、開放性、統整性的研究。」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今天的開題論證會,專家的指導明晰了課題研究的思路,領導的要求讓課題組的老師們感受到任重道遠,石本無火,相激以發靈光,相信課題組的老師們必將群策群力,每一顆玉石都將在研究中碰撞出炫耀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