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儀式傳播的研究思路

2020-12-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儀式是人類社會中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既是文化符號表徵的載體,也是文化傳播的行為,溝通並維繫著社會群體活動。從儀式視角研究傳播活動,有助於拓寬傳播學的研究思路。

 從儀式視角考察傳播活動

儀式是人類的創造,也是人類的特徵和人性的外化。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邵培仁談到,在我國民俗傳播和節日慶典中,儀式藉助各種符號表徵,重建了文化的「想像共同體」,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和發展中融入了現代元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郭建斌提出,傳播活動是文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從儀式的視角來考察傳播活動,能夠拓寬我們對於傳播的理解視野,也更有可能讓研究真正「落地」。

 儀式化生存已成常態

儀式傳播更貼切的表達是「儀式交流、交往、溝通」。據深圳大學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吳予敏介紹, 儀式的基礎是儀式體系所規定的符號意義關係,場景是儀式存在的時空條件,通過場景交感創造觀念、權力和價值認同是儀式的主要功能。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儀式化生存已然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常態。邵培仁表示,當前,不僅全球的和本土的代表性文化儀式得以承繼,新的文化儀式也在不斷地被創造出來,並在傳播中逐步充實、日益完善,形成媒介景觀。這一過程既豐富了節日文化,推動了商品消費,也強化了人們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因此,當代儀式傳播既是一種神聖的立約和宣誓過程,也是一種公開的娛樂和消費過程。當各種有意義的儀式符號一次次地被傳承、創造、理解以及充分地使用、分享和傳播,社會系統的生產、傳輸、營銷、維繫和消費進入良性循環,於是傳播系統與社會系統構成了一種互動互助、共進共享的潛隱性文化生態。

兩大理論視域值得關注

儘管儀式傳播的概念很早就已經在我國出現,但具有獨創性的經驗研究成果卻不多見。在吳予敏看來,這其中的原因在於傳播學過度偏向效果和功能的分析;同時,在儀式傳播的研究過程中,還缺乏穩定規範的方法論指導。目前我國儀式傳播研究大致有三個取向,分別是關於儀式傳播思想史的評述、以中國當代大眾傳播為主的研究、從當代文化研究跨越到傳播研究。

儀式傳播研究中有兩大理論視域值得關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胡翼青介紹,一是大型媒介事件以及討論這些事件與國家認同、社會認同之間的關係;二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儀式,以及儀式如何在參與者之間形成意義與情感的共享。這也恰恰體現了當下儀式傳播研究中的兩種路徑。大型媒介事件,通過儀式神聖莊嚴場景的建構,實現凝心聚力、傳達意義的功能,更接近於功能主義人類學方法。而民間的各種文化習俗通過參與者的「沉浸」,有效地實現情感、意義及文化的共在、共有和共享,從而形成文化認同,這更符合闡釋主義人類學。這兩類研究都超越了傳統傳播學效果研究的思維定式,在一定意義上為傳播學研究增添了一種新的視角。

 整合更多理論資源

近年來,在儀式傳播研究領域仍然存在著對「媒介事件」「儀式」「儀式觀」等概念的誤讀、誤用。在郭建斌看來,儀式傳播的重點不在於對效果的追問,而是對某個或某些特定傳播現象的意義的闡釋。未來要在進一步釐清儀式傳播概念基本內涵的基礎上,整合更多、更為有效的理論資源,豐富儀式傳播的「問題空間」。同時,借鑑人類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方法對傳播現象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並對這些現象的社會文化意義進行討論,這也是一種儀式傳播的研究思路。

儀式傳播對於中華文明的自我定義、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個體身份認同等具有重要意義。吳予敏建議,學者在研究中需要開闊文化視野,注重經驗研究與文獻研究並舉。經驗研究主要是對當代富於創意的儀式傳播形態展開研究;文獻研究是對我國儀式傳播傳統進行總結後,提煉出的具有中國特點的儀式傳播方法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段丹潔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傳播儀式下粉絲文化認同研究
    摘 要:本文以傳播儀式觀的研究思路為鑑,以鍾漢良粉絲群體傳播與媒介傳播的實踐活動為例,考察分析儀式下粉絲文化認同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一、傳播儀式觀與粉絲文化概述 美國傳播學者詹姆斯.W.凱瑞是美國文化研究「最傑出的代表」,他把傳播分為傳播傳遞觀和傳播儀式觀兩類。傳播傳遞觀是將傳播等同於「傳遞」「傳送」。信息的傳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採用的是「運輸」的隱喻,把信號或訊息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被視作是信息傳送與接受的過程,這屬於傳統傳播學的「傳遞觀」。
  • 基於互動儀式鏈理論的粉絲文化傳播機制研究
    隨著互聯技術的飛速發展,粉絲群體傳播在社會化網絡中擁有強大的傳播力。學界針對粉絲現象的研究多是從粉絲群體的歷史沿革、特徵、經濟等表層方面的分析,未能從理論角度對粉絲文化傳播的內在機制進行深入的探究。
  • 深化歌曲翻譯理論研究 推動中國音樂文化傳播
    我國擁有豐富的民族歌曲與現代歌曲資源,但作為音樂翻譯的重要一環,歌曲的翻譯與研究一直比較滯後,中外歌曲的互譯無論是數量、質量,抑或即時性等方面,都難言滿意。隨著歌曲傳播媒介的立體化發展,這些不足更為彰顯。
  • 東營區舉行深化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啟動儀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10月27日,東營區深化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啟動儀式在東營區三中舉行,東營市教育局黨委成員、副局長陳召華,東營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雪梅,東營區副區長巴沾紅出席啟動儀式,東營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敬之主持啟動儀式。
  • 兩岸四地政治傳播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港舉行(圖)
    兩岸四地政治傳播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港舉行(圖) 2013年11月11日 09:19:00來源:人民網 主禮嘉賓和華中師範大學校方領導集體合影(攝影:易珏)  人民網11月8日電今天下午,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傳播學院榮譽教授頒授暨兩岸四地政治傳播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 臺子鎮:山東財經大學農研中心研究基地掛牌儀式
    7月13日,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掛牌儀式在臺子鎮舉行。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蔚,臺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齊景濤等同志參加揭牌儀式。01揭牌儀式儀式上,齊景濤致辭,他指出,山東財經大學農研中心的教授和專家們長期致力於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研究,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服務特色產業發展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重要作用。今天,山東財經大學農研中心研究基地在我鎮掛牌,對我鎮現代農業、沿黃旅遊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 長三角(先行)法治研究院首批研究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
    12月6日上午,長三角(先行)法治研究院首批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會議室隆重召開。浙江工商大學校長助理(掛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竺效,浙江工商大學特聘教授周珂,中國人民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法學院教授楊東,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李蓉,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黨政領導,各系教師代表參加了儀式。成立儀式由長三角(先行)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蘇新建教授主持。
  • 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與百度百家號舉行戰略合作啟動儀式
    2018年11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和百度百家號舉行戰略合作啟動儀式, 百度百家號「未來媒體菁英計劃」同時開啟,跟蹤行業發展,回應時代要求,拓展教育資源,大力推進與媒體行業領軍企業的深度合作,以期構建學界業界優勢互補、理論實踐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推動新一輪教學改革與科研創新。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單世聯主持。
  • 整合營銷傳播是什麼,有哪些基本思路?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唐·舒爾茨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整合營銷傳播的概念,他的基本思想是為品牌主提供面向消費者大眾的一站式營銷服務解決方案,將與營銷活動相關的所有傳播活動整合起來,避免了合作成本和資源整合成本在不同專業營銷領域帶來的營銷邊際收益遞減。
  • 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課程思政教學展示活動在...
    (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2月2日,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課程思政教學展示活動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是學校鞏固課程思政建設成果、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任務、深層次挖掘課程思政的內在規律、促進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加強學術交流與探討的重要舉措。
  • 中國科協專題研究新發展階段深化改革工作
    12月7日,中國科協召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20年第8次會議,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時俱進謀劃未來改革發展進行專題戰略研討。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同志分別圍繞創新思想政治引領機制、構建高質量科普服務體系、探索科技群團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模式、拓展國際民間科技交流新空間、促進產學融通創新等主題進行交流發言,結合使命要求和工作實際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暢談改革思路舉措,著力增強科協系統改革開放的動力和解決問題的實力。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深化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懷進鵬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
  • 淺析民俗皮影戲中的家庭儀式傳播內容
    本文從皮影人物造型設計和劇本內容中尋找儀式傳播的內容。通過對儀式傳播與皮影戲之間的關聯分析,重點介紹皮影戲中的家庭儀式傳播內容。 關鍵詞:皮影戲;家庭儀式傳播;儀式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36-02 一、皮影戲中的儀式體現 (一)皮影戲介紹 「三根竹能文能武,一片皮呼聲換賢」。
  • 媒介與傳播物質性研究:理論淵源、研究路徑與分支領域
    本文主要關注在多個語種的學術界中,媒介、技術與物質性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在廣義的媒介與傳播學科中的部分表現。由於「媒介」概念的「中間性」「中介」的指向以及傳播概念的廣泛包含性,使得媒介與傳播的物質性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多數物質性研究的分支領域都有所關聯。
  •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健康與醫學傳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健康中國」的倡導、推動健康科普和醫學傳播,1月14日,由媒體與傳播學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聯合發起,由媒傳學院與「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和人民網共同建設的「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健康與醫學傳播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當天下午,揭牌儀式在媒體與傳播學院會議室舉行。
  • 河南省黃河生態文明外譯與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黃河生態文明...
    9月11日下午,河南省黃河生態文明外譯與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黃河生態文明研討會在我校龍子湖校區綜合樓第三會議室舉行。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付靜、省委高校工委專職委員高治軍、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李庚香出席活動並講話,校黨委書記王清義出席活動並致辭。校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馬書臣主持活動。
  • 我校舉行跨文化傳播研究所揭牌儀式暨教授聘任儀式
    鄧穎玲簡要介紹了跨文化傳播研究所以及受聘教授謝清風的研究方向、學術成果等相關情況。「瀟湘學者」特聘教授、跨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尹飛舟簡要介紹了跨文化傳播研究所的主要工作。他表示,研究所把「服務國家戰略,理論實踐並重」鑄造成自己的品質,依託學校一級學科探索跨學科研究、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的新模式。
  • 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成立
    信息時報訊 (記者 丘敏華 見習記者 劉安琪 通訊員 蘇紅 廖曉鍵)12月5日上午,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這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推進跨學科研究,促進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效益最大化的一次積極嘗試。
  • 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
    11月25日,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銅川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省科協黨組副書記丁德科、銅川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楊建波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並分別講話。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黨莉主持揭牌儀式,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石亮婷致辭並介紹學院情況,市科協二級調研員張國慶宣讀成立文件,省科協科普部副部長楊軍勝,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增強和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骨幹成員等參加揭牌儀式。
  • 新媒體時代下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進路丨19北大傳播學碩
    2019北大傳播學碩862論述2:新媒體時代下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進路 答題思路 這道題難度較大,是吳靖和王洪喆兩位老師的重點關注領域,想要答得全面比較困難題目已經點明了具體答題思路,因此我們採用總分總結構,在梳理過傳播政治經濟學概況後闡述研究對象與進路,最後簡單評價即可。 參考答案 傳播政治經濟學是傳播學研究的重要分支,上世紀50年代前後,加拿大學者達拉斯·斯麥茲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傳播研究學院開設傳播政治經濟學課程,標誌著傳播政治經濟學派的建立。
  • 深化新媒體時代智能算法研究
    深化新媒體時代智能算法研究 2020年05月22日 08: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段丹潔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智能算法為基礎的內容平臺不斷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