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國名將秦瓊比程咬金要厲害,為何最後卻混的沒有他好?原來如此
古時候的大臣逝世之後,皇帝會根據大臣在世時的功績來追封官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蓋棺定論吧,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只有等到他死了才能被公平客觀的評定。今天就來說一說李世民那一代的皇帝冊封到底是個什麼標準。唐朝的官職有明確的等級與分類,分別是職位、爵位、勳官。就拿尉遲敬德、程咬金和秦叔寶來舉例子吧,以便大家能夠更加容易的了解這一點。秦瓊比程咬金要厲害,為何最後卻混的沒有他好?原來如此
現在的門神畫像原型就是秦瓊。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人在美良川大戰了一場。而尉遲敬德是劉武周的手下,當時候的尉遲敬德把唐軍將士打得一敗塗地,李孝基,也就是李淵的弟弟被他殺死了。後來,李淵接到了秦瓊在美良川取得大捷報的消息,就立即派人去前線傳達聖旨,要冊封秦瓊。
唐朝軍功最高的等級是上柱國,是正二品。秦瓊在前線打贏了尉遲敬德,就被封做了上柱國,享受正二品的待遇。唐朝軍功分為十二個等級。從低到高為七品的武騎尉、正七品的雲騎尉、六品的飛騎尉、正六品的驍騎尉、五品的騎都尉、正五品的上騎都尉、四品的輕車都騎、正四品的上輕車都騎、三品的護軍、正三品的上護軍、二品的上護軍、正二品的上柱國。
軍功勳官是可以世襲的,簡單點說就是一個人拼命,兒孫皆可沾光享福,甚至父母親也跟著沾光。秦瓊的父親秦季本身是沒有什麼功績的,但是秦瓊立下戰功後,他的父親也被追封為四品輕騎尉,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覺得秦季的四品不夠褒獎秦瓊,又將秦瓊的父親追封為上柱國。就這樣,秦季、秦瓊兩父子都被封做了上柱國,秦瓊的兩個兒子又在繼承。上柱國這個官職跟別的官職不一樣,它是一個具有很大實權的官職,還有很高的俸祿拿,上頭還賜有兩千多畝的田地。
秦瓊大敗尉遲敬德之後,便跟隨李世民把劉武周給平定了。立功之後李淵又下旨將秦瓊封為了胡國公。唐朝的爵位也分為了九等,從低到高依次是從五品、食邑三百戶的開國縣男,正五品、食邑五百戶的開國縣子,正四品、食邑七百戶的開國縣伯,從三品、食邑千戶的開國縣侯,從二品、食邑千五百戶的開國縣公,正二品、食邑兩千戶的開國郡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的國公,從一品、食邑五千戶的嗣王和郡王,正一品、食邑萬戶的親王。
爵位後面會有食邑,不過都是虛授的。唐朝開國初期,人口較少,所以無法按照虛授食邑封功臣。因為這個問題,朝廷便制定了新的制度,推了一個食實封的政策。就拿秦瓊做例子吧,秦瓊虛授食邑三千,但真正拿到的也不過三百。李淵就是用這種辦法激發朝臣,只要他們為皇帝努力的擴大國土,自己缺少的食邑就不愁補不上了。
在攻打王世充之前,秦瓊是一品國公,同時也是秦王府統軍。在唐朝,宰相是個三品官員。雖然秦瓊沒有宰相那麼大的權利,但是秦瓊時期沒有國公爵位的宰相,這樣的話,宰相在路上遇到了秦瓊還是要給秦瓊讓路。秦瓊風光一時的時候,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還在努力的拼搏過程中。
玄武門事變之後,尉遲敬德和程咬金也開始了風光之路。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都被封做國公,拜為上柱國。那時他們三人都被封做十二衛大將軍,屬正三品,也是武將之中最高。在十二衛大將軍之上還想冊封,就是從一品的驃騎大將軍、正二品的鎮國大將軍、從二品的輔國大將軍。不過這些都是一些比較虛的頭銜而已。十二衛大將軍掌管全國的兵馬,大戰就任命行軍大總管,就是人們常說的元帥。元帥的下面就是各路行軍總管,就是我們說的將軍。大戰結束之後,元帥和將軍的兵符就要上繳,職務也要歸還。
程咬金是一個很能熬的人,他在位的時候硬是熬到了鎮國大將軍,死後還追封為驃騎大將軍。這是另外兩人所沒有的。尉遲敬德請辭回鄉的時候,皇帝將他封為了開府儀同三司,雖然是一個比丞相還要厲害的官位,但是沒有實權,只有高俸祿。他死後被追封為司空。秦瓊雖然比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發達的早,卻沒有達到他們兩人那麼高的位置。他死了以後被追封為徐州都督,也遠沒有他二人的榮耀。
看完文章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參與文章的討論!!!
/文:史裡長亭 轉載請註明百家號原創作者:史裡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