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當上帝王要殺秦瓊,最後卻遲遲不動手,這是什麼原因?

2020-12-18 王氏說歷史

「鳥盡,良弓藏;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幾乎是歷代君王都要走的路,而李世民登基後,面對秦瓊昔日的戰友和夥伴,最後卻不動手,這是什麼原因?

1.李世民之人

要說殺人,李世民從來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不要說手下的將領,就是親兄弟擋道也毫不留情,所以他不但殺了侯君集、張亮等人,而且自己的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命喪其手。所以他為什麼要對秦瓊手下的人留情?實際上,為什麼皇帝要基本上除掉那些幫助他建設江山的將軍呢?

因為這些人很有力量,將來有可能直接影響帝王的統治,皇上為防止皇權不受侵犯而除掉他們;另一個原因是歷史上曾有開國元勳謀權篡位的例子,這給歷代皇帝敲響了警鐘,那些手握重權的大將們必須警惕。正如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徐達一樣,沒有一個不是皇帝鞏固政權的受害者。

那麼,跟李世民打天下的這一幫老傢伙和韓信、徐達之流肯定是有一定區別的,也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李世民沒有對他們起到屠刀的作用。

第二,秦瓊其人

第一,說到秦瓊這個人,除了門神以外,你還想到什麼呢?的確是忠勇可嘉,畢竟劉氏曾這樣評價過秦瓊:「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知節志平國難,拜隼者死於輔君,可謂忠」,由此可見秦瓊的忠勇。而對於其他如程咬金、尉遲恭等人來說,由於有共同戰友情,對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因此沒有造反的動機和野心,就斷絕了李世民要殺人的念頭。

第二,從個人角度來說,李世民常常自比堯舜,立志做一代明君。這就是說,他在許多方面都要遵循儒家內聖外王的教義,自然也會關心青史留名,這從他對自己的評價中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志在四海昇平,萬民歸心,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做出這種無道之事,卸磨殺驢,亂殺功臣。

再者,李世民與這幫兄弟感情深厚,實在不忍心妄開殺戒,除非像侯君集、張亮這樣的人真的犯了不可原諒的罪行。

」自朕踐祚以來,正人君子,比肩於朝,嘗黜責一人。古往今來,中華都是貴的,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這五個人,朕就成了今日的功臣。」

終於,李世民對自己的御下之道和管理才能很有信心,他曾經說過:「為人君者,以賢為才,推心待士」。其實,這幾位老將跟隨他一路徵戰,終於摘下了勝利果實,對於自己的才能十分認同,而秦瓊等人為了回報李世民的恩惠,也對他馬首是瞻,唯命是從,服服帖帖。而且當李世民登基時,這些凌煙閣的二十四位功臣也都是垂垂老矣,體弱多病,所以只要讓他們頤養天年,自然不會出問題。

相關焦點

  • 李世民麾下秦瓊為什麼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那麼在這樣一場你死我活的兄弟相爭中,號稱秦王麾下第一勇將的秦瓊,卻沒有出現在那一天關於玄武門之戰濃墨重彩的記載中,這是為什麼呢?秦瓊成名很早,他最早是隋朝名將來護兒手下的一名下級軍官。秦瓊母親去世的時候,來護兒專門派人問候,這使得來護兒手下的很多高級將領很不理解,不過是一名下級軍官,何必如此。來護兒說:秦瓊這個人,文武雙全,志節完備,必成大器。
  • 秦瓊做了什麼?李世民將他封為護國公,他的畫像也排列在凌煙閣
    秦瓊做了什麼?李世民將他封為護國公,他的畫像也排列在凌煙閣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我小的時候,有關秦瓊的故事就聽到了很多,那個時候,真的非常佩服那些英雄好漢們。這時候秦瓊跟羅士信率領人馬就殺向了盧明月的後營,並且放起了大火,盧明月一看後營火起,急忙回頭救火,這時張須陀率領人馬殺了個回馬槍,殺得盧明月大敗,只帶了百多人逃走了。這一戰,秦瓊的名氣更大了。616年11月,秦瓊跟隨張須陀討伐瓦崗軍,張須陀不聽秦瓊的建議,率兵深入,進入了瓦崗軍的埋伏圈,張須陀力竭而死戰死。
  • 他戰功卓著不輸秦瓊,還救過李世民,為何畫像卻沒被列入凌煙閣?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逼退父親李淵奪得皇位的。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為了犒賞當初幫助自己的功臣,特別設立了凌煙閣,裡面存放了24位幫助他奪得皇位的功臣畫像,按照功勞大小以此排位,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李世民奪了秦瓊和尉遲恭的兵權,卻重用程咬金,這是為什麼呢?
    秦瓊和程咬金,就離開王世充,投奔大唐而來。李淵把秦瓊和程咬金派到李世民麾下效力,讓他們成了天策系虎將。尉遲敬德原本是劉武周部將,被秦瓊擊敗之後,也投奔李世民。尉遲敬德為李世民出生入死,三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成了李世民最信任的虎將,沒有之一。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 柏壁之戰:李世民對決宋金剛,秦瓊屢次擊敗尉遲恭
    要知道,太原可是李淵發家之根本,此時要放棄,自然是迫不得已。放棄河東,李世民不同意,他強烈反對撤兵,表示不能丟失根本,否則會動搖唐朝根基。《資治通鑑》載:「太原是王業的基礎,國家的根本;河東地區富饒,京城靠它供給,如果全部放棄,臣深感憤恨。」李世民堅決反對撤兵,並表示願意率軍徵討,決戰宋金剛,奪回河東地區,李淵同意。
  • 秦瓊和尉遲敬德,誰是唐初第一戰將?那得看建成元吉最想殺的是誰
    李世民要把女兒嫁給尉遲敬德,這件事記載於唐玄宗天寶年間集賢院學士兼知史官劉餗的《隋唐嘉話》(又名《國朝傳記》):太宗謂尉遲公曰:「朕將嫁女與卿,稱意否?」敬德謝曰:「臣婦雖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聞說古人語:『富不易妻,仁也。'臣竊慕之,願停聖恩。」叩頭固讓。帝嘉之而止。
  • 唐朝:秦瓊比程咬金要厲害,為何最後卻混的沒有他好?原來如此
    唐朝:開國名將秦瓊比程咬金要厲害,為何最後卻混的沒有他好?原來如此古時候的大臣逝世之後,皇帝會根據大臣在世時的功績來追封官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蓋棺定論吧,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只有等到他死了才能被公平客觀的評定。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他的文治武功,自古便為人津津樂道,頌揚備至,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被異族稱為「天可汗」。對於他為帝後的作為,我們幾乎挑不出很大的問題,但他在爭奪帝位時,殺兄娶嫂這件事,卻一直備受後人詬病,可以說這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到死都沒有被世人原諒。公元617年7月,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我相信這首詩都聽說過,這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詩,其中的凌煙閣就是指的唐太宗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那麼秦瓊名氣這麼大,排名一定很靠前吧!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李世民為何不殺李淵 原因一:李世民目標明確—肅清政敵、登基稱帝 李世民主要政敵是太子李建成,殺死齊王李元吉只是順手牽羊的事,因為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 凌煙閣系列:隋唐好漢秦瓊小傳(下)
    王世充這個人有著極其虛偽的一面:他登基稱帝之後,在朝見大臣時,總是做出一副情真意切的樣子,說話絮絮叨叨,一件事總要反覆地講上好多次,好像不這樣不足以體現自己和大臣們深切的君臣之情似的。九曲投唐程咬金最看不慣王世充那副樣子,私底下經常和秦瓊議論王世充的為人。他認為王世充此時和那些裝神弄鬼的老巫婆沒有什麼兩樣,完全和治世明君搭不上邊兒。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兩位「門神」秦瓊敬德是如何分工的?
    而最主要的內容,當然是作為二皇子的李世民,殺害了自己的太子哥哥李建成還有親近太子的弟弟李元吉,然後成為了太子,兩個月後又即位當了皇上,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還諦造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我們都知道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兩員大將,也算是心腹,從李唐開始起事就跟著李世民一路過關斬將,所以這麼重要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少不了他們的份兒。
  • 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文治武功強,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
    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文治武功強,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首先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確實很少,最典型的可能就要屬唐宗宋祖了。大多數殺功臣的帝王,其實並不是害怕功臣反對自己,因為自己也是一路打拼過來的,自己鎮得住!但是,帝王們總得為他們的子孫後代考慮啊,這些帝王所帶領的功臣集團,往往都比帝王年輕。而一個強勢的帝王,也容易養出不怎麼強勢的接班人。那麼,怎麼讓接班人平穩獲得政權。還要不被開國元老所脅迫,就成為了他們首先所要考慮的問題。
  • 他是千古名將,戎馬半生為李淵打天下,李世民將他畫像掛在凌煙閣
    秦瓊是當時有名的一代,自從他打敗了斌招降尉遲恭自以後,更是名聲大振,不過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原因,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他覺得他在前朝的戰功,已經影響到了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朝中的地位,所以他就一直在家裝病長達12年之久。
  • 秦瓊和尉遲恭敬德的結局告訴我們:居功不可自傲、為人保持低調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武將,他在戰亂時期叱吒風雲,戰無不勝,在和平時期,自己稱病不出,讓自己獨以善終,他就是秦瓊秦叔寶。在隋末唐初這段歷史裡,如果問誰是最強武將,恐怕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李元霸,宇文成都這些人,但我要告訴你,這些都是虛構的,如果從正史來看,毋庸置疑是秦叔寶。 這二位門神曾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大將,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 死因揭開,學者:難怪李世民下令賜死
    《舊唐書》記載,李君羨出自瓦崗李密座下,與徐懋功、程咬金、秦瓊都是舊相識,李密與王世充鏖戰敗逃之後,李君羨與秦瓊、程咬金等諸將皆落入王世充手中,王世充為胡人,雖有心籠絡諸將,奈何諸將不悅其為人,故而李君羨也與秦瓊等人一道轉而投奔李淵
  • 為什麼秦瓊只被封為三品官,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為什麼秦瓊只被封為三品官,其中有什麼原因嗎?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一般有功的大臣去世了,都會受到追封等一系列的榮譽。在唐朝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做法。在剛建立唐朝的那些開國功臣裡,大部分都得到了追封。反正就是有很多種,在那個時候的官職,好像比現在,都要繁瑣的多。其實要這麼說,大家也是不怎麼明白的,接下來,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分配的。在很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秦瓊和尉遲敬德經過一番戰鬥之後,在這一戰之前呢,尉遲敬德把唐軍部隊,打的挺慘的,當時李淵的弟弟,也被他給殺了。得到這個消息的李淵,立馬派人,去前線傳旨報信。
  • 都是手持重兵,為何李世民敢反李淵,朱棣卻不敢反朱元璋?
    一方面,朱元璋身為我國古代最勵志的皇帝,從乞丐到帝王的進階歷程,這就不是李淵這個富家公子哥可以比的,手段心機堪稱古代帝王之最。另一方面,大唐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朱棣還在媽媽的懷裡喝奶呢。此消彼長,這就註定李世民敢造李淵的反,而朱棣卻不敢造朱元璋的反。表面看上去這是沒有錯,但是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朱棣為何要在朱元璋死後造反?
  • 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霸親嫂,為什麼還說他是個好皇帝?
    魏徵絲毫不顧及李世民作為皇帝的威嚴,有時候竟然在朝堂之上,與李世民爭執,搞得李世民下不了臺。面對這樣剛直不阿的臣子,李世民還將其視為自己知過錯的「一面明鏡」。除了魏徵,還有「房謀杜斷」這樣運籌帷幄的謀臣。房玄齡、杜如晦,兩人各有長短,李世民也是多方利用兩人的長處,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