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厚積而薄發的我獲得青雲計劃,卻對自己的定位留有迷茫

2020-09-04 簫黎

寫作的初衷

一開始看到頭條的21天大學生寫作夏令營的活動,我不得不說我一瞬間動搖了,回想起之前積攢的日記本子,(可惜放在家裡了,在手上的只有一本日記。)想起我很想寫的故事,於是忍不住報名了。

在一開始創作的時候,沒有想過要垂直領域,就先按著21天頭條給的主題寫著的。

儘管覺得自己寫得還挺有意思的,但是漸漸地發現,閱讀量其實不高,主要是,自己並沒有說對自己的作品輸出有很滿足的感覺。

最開始的數據,只有幾十個的閱讀量。

過了兩天之後,我突然想:我為什麼一定要根據主題寫文章呀?我想寫的故事,難道不是要寫我一直想傳達的東西嗎?

於是第一篇人生百態系列的文章,用了一首我很喜歡的撒野,裡面的心境是『我向上是迷茫,我向下聽見你說,這世界是空蕩蕩。』當時聽不到聲音的時候,k只想逃避這個健全人的世界,好在,他走過來了。

漸漸地,我開始零零碎碎地回憶起一些身邊有趣的人,寫了一些人生百態系列的文章,當中,穿插著自己喜歡的美食,偶爾閃現的腦洞。

確定寫人生百態系列的時候,我知道我的靈感來了,從一開始的草稿的幾個片段,到完成幾篇文章,其實是從我初中到現在的時候,就一直想寫的東西。

我定下的初衷是:寫作寫得開心就好了,但不能讓自己的作品粗製濫造,即使是那一天沒有靈感的時候,也不要隨便地寫一篇自己不願意讀的文章。

而後在沒有靈感的時候,我沒有很在意垂直領域,寫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儘管如此,頭條還是在垂直領域要求很高,希望大家不要學我。)(笑)

但現在返過去看,覺得還是不夠好。


被開通原創,過去埋頭創作卻不敢發表的我被認可了。

我是到了今年的7月末,才下定決心發表自己的文章,好在家裡人比較支持我,儘管他們不知道我寫的是什麼。

在結束21天活動夏令營的時候,積攢的粉絲也才40幾個人,雖然文章的閱讀量都不錯,但是漸漸地覺得自己可以鬆口氣了,也算是把想寫的、校園暴力的經歷、同性戀朋友的故事、原生家庭的故事寫出來了。

當時覺得幾個關於家庭的那幾篇文章,尤其是的數據,讓我覺得,要是有很多人看到就好了,裡面我呈現的其實是家庭對弱勢群體的影響。

活動結束之後我給自己放了假,覺得自己能寫出這麼多文章就很了不起了。

那個時候,我收到了原創開通的通知,當時是很訝異,又覺得很有壓力。

告訴了一起參加夏令營的夥伴,他們也很為我高興,並慫恿我不斷創作。我最開心的收穫,就是認識到他們。

這個通知的到來,讓我開始回望自己過去的時光,覺得自己過去每一個瞬間埋頭寫稿的日子,突然有人告訴我:你寫得真好。


厚積而薄發,獲得青雲計劃。

一開始拿到原創,有點茫然,但還是決定把那時還沒寫完的故事繼續寫了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去積累自己的素材,不斷地去重構,不斷地再思索向大眾呈現的東西。

之後一個人構思了很久,也猶豫了很久,才決定寫出。這篇文章

我在思考,我要怎麼向大眾展示一個群體的生存狀態,於是考慮了從溝通交流方面入手,在每一小節或多或少地去表達我的觀點。

而後在幾個小時之後,與一個我很欣賞女孩子,也就是瑤姐,聽完她對未來的規劃的時候,我感慨說:「希望我將來也能經濟獨立。」

她笑著說:「會的。」回到宿舍的時候,意外地發現自己獲得了青雲計劃。當時是激動地不知所措,開始跟瑤姐說:「你真的是我的福星。」

看過我文章的師兄問過我幾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寫作對你意味著什麼?有帶來什麼轉變嗎?」第三個問題「你有什麼想表達的東西嗎?」

當時我坐在歸家的車上,緩緩打下了下面幾段話。

而後他輕輕一句我看好你。讓我十分動容。

講實話,在創作的路上,我不斷地收到了來自身邊朋友的鼓勵,來自家人的支持,來自幾面之緣的人的祝福。

君決當時跟我說的一句話「看了你的文章,我有些感觸。」之後與我陸陸續續的一段話,讓我覺得我的寫作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對自己的領域,依然有些茫然

有了第一篇青雲計劃之後(推薦量的上升帶來了閱讀量的上升,最後停在了4.6千閱讀量。)

我決定科普一篇關於漢字字母的手語,儘管只是達到了一千的閱讀量,但我看到後臺的收藏量,覺得這理應是一種進步。

在我仔細構思《聾啞學校的興衰史》的時候,隨後出了一點狀況的是,我誤刪了一篇文章,重發的時候依然申請原創,被扣分了。

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內部推薦的機制的狀況,(文章因後臺的故障重發了幾次,而後我刪掉了重複的文章。)當原本是我的原創卻不能打上原創的時候,我打算讓自己停筆。

儘管如此,因為是第一次錯誤,頭條仍然給我保留原創功能。我並沒有再寫些什麼,而是在頭條裡,慢慢地整理我的文章列表。

我沒有忘記我的願望,就是寫出讓自己最滿意的15篇人生百態,將它整理成冊。當時,滿意的文章,只有7篇。

一個月過去了,我的寫作水平並沒有任何的上升,對於我而言是一件難受的事情,閱歷的薄弱,讓我開始對自己動搖。

而後我換個心態,嘗試用我工科生的身份,用量子力學的角度去讀一本《看不見的城市》,與學法學的朋友討論《惡的距離》。而後寫出來的時候發現,我始終沒能走出自己的路。

跟好友談論的時候,她說:「我覺得,你沒必要擔心現在的你辦不到,我發現,儘管你的粉絲少得可憐,但是至少,他們是被你的文章吸引過來的。慢慢來,沒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做成什麼樣子。」

儘管我聽過無數次那樣的道理,卻還是茫然著。


未知的領域,可能才是挑戰吧

如果有心注意我的所有文章的人,會意外地發現其實我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定義。

因為我也不知道對自己的定義應該落在哪裡,為無聲的人吶喊嗎?並不是的,我很多時候,是自己儘量地去客觀地去展現一個群體的面貌。

但我不敢保證,這就是全部。我沒見過別人口中說的北京聾啞人比劃的手語是多麼優美,我也沒見過有參過軍的聾啞人。

至少,我希望可以傳達一部分人的想法,不想受限於一個群體。

但要不要徹底地去剖析一個人,我覺得並沒必要,這種空白,在《千手觀音》這一篇裡,我沒有直接地寫出所有。

很意外,大家卻對這個話題很受關注。

國慶回家的時候,我卻空白了整整幾天。我在想:要把自己剖析給別人看嗎?

寫作的時候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反思。

這種未知,恰恰讓我始終沒有繼續深耕下去,我還是寫著我想寫的東西。可能這是種傻瓜的行為吧。

通常而言,我是跟著我腦海閃現的詞語寫著的文章,前幾夜,我攥住了尊嚴,順勢只是想表明這個群體想坦蕩蕩地活著,而後卻寫出了一篇長文。

我又很幸運地獲得了青雲計劃。

然而我卻發現,每一篇青雲計劃的輸出,卻讓我耗盡了一定的心血,去回憶,去呈現。越發地感覺自己的筆力尚未能夠。

而這種未知的恐懼,對我而言是一種挑戰。

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我想,可能時間會給予我回答。

我是簫黎,我希望能呈現我身邊的人生百態,我也會有想分享的美食、影視以及腦洞。我的身邊有與我一起寫作的夥伴,在這裡,我想聽到你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厚積而薄發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兩句話出自蘇軾《稼說送張琥》。
  • 「厚積」方能「薄發」
    之所以有這樣的「生長奇蹟」,是因為起初,毛竹深深紮根土壤,根系延伸數百平米,是在為「薄發」積蓄堅實的力量。沒有「厚積」,必然不會「薄發」,「厚積」是根本與基礎,「薄發」需要「厚積」作為前提和條件。「厚積」方能「薄發」,「沉潛」才可「飛躍」。 早熟的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
  • 《怎樣提高英語聽力》獲得青雲計劃獎勵,感謝今日頭條
    今天通知我獲得青雲計劃獎勵;感謝今日頭條!一個人只要努力,就不會被人遺忘。《怎樣提高英語聽力》這篇文章獲獎的,我頗感以外,因為這個文章的閱讀率並不是很高;其他的閱讀量要更高一些。剛才又看了一遍,這個文章還真是不錯——不好意思、不謙虛了——比較流暢,最主要是我用心寫的。
  • 謀定而後動,厚積而薄發
    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統籌研究部署,協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謀定而後動,厚積而薄發。  ——習近平2019年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考察並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  「謀定而後動」出自《孫子兵法》,原句為「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其意思是謀劃準備周到而後行動,知道在合適的時機收手,才會有所收穫。
  • 平天下 |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學習,強調「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得益於這種見賢思齊、海納百川的學習精神。
  • 每天學點箴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原典】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運用知識要「厚積而薄發」,而且只有「厚積」才能「薄發」。這裡沒有快餐可食,也沒有捷徑可行。作者:許 樹 俠校稿:遊金地 小揚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
  • 致勝秘訣:厚積而薄發
    在工作的前兩年,有一天,表叔給我爸爸打電話,稱他兒子還有兩個月就要高考了,但是英語成績不太好,想讓我去給他兒子補習下,看有沒有什麼快速提升英語的秘訣,爭取在考前突擊一下。那時候,我的工作朝九晚五,周末雙休,而且公司地點離表叔家只有半個多小時的公交路程。因為表叔一直知道我的學習成績不錯,再加上彼此距離也近,就想著看我能不能給他兒子提供下秘訣。當爸爸給我打電話說起時,我立馬拒絕了。不是我不通人情,而是我確實沒有什麼秘訣啊!我不想誤人子弟。
  • 海歸博士林莽的科研之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在林莽讀碩士的第一年,廣州市啟動實施菁英計劃,林莽本科時的一個師妹也獲得了菁英計劃資助赴美留學,在詳細了解並比較相關出國留學獎學金項目後,林莽決定申請菁英計劃以資助自己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最終,林莽如願以償。來到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林莽發現這所成立於1960年的學校建校時間雖不長,卻有著厚重的學術傳承。
  • 新片區的滿月喜餅,厚積而薄發
    一來,臨港地區本就有一系列優惠政策打底,起點高;二來,以新片區「國家戰略」級的定位來看,要體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還需時日。 但也有人對記者說,S2高速、臨港路面的車變多了;有人說,咖啡店的顧客多了,營業額一個月上升三分之一;有人說,不想回老家了,只想留在新片區。這些豈非變化? 更多的變化在人們的期待中。
  • 2021國考申論好句積累:欲速則不達,厚積則薄發!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1國考申論好句積累:欲速則不達,厚積則薄發!,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子夏曾任地方官員,他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便去拜訪孔子。孔子聽了他的問題後說:既然選擇從政這條路,就要高瞻遠矚,穩步求進,不能急功近利,不然最後只能欲速不達,前功盡棄。   那些一味追求「快」的人,大都沒有長遠的計劃,因此想要完成目標就很難。相反,放慢腳步,戒除急躁,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
  • 「變電老兵」池蓮慶: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
    「變電老兵」池蓮慶: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 發布時間: 2020-04-13 13:20:29   來源:  作者:葉澤
  • 【快樂工作法感悟】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 做12年政工幹部的一點...
    【快樂工作法感悟】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 做12年政工幹部的一點心得 2020-09-0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屆河海魅力畢業生|李嘉俊——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集體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單一個體的優秀是不夠的,於是李嘉俊藉助社會工作的契機,在幫助、服務老師和同學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榜樣的力量,儘自己的力量帶動整個集體。在剛進入大學時,他就開始擔任班級的文體委員和生活委員,並且一當就是四年。
  • 付軍: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誕生以來,歷經30多年的快速發展,國際上鍺矽工藝技術至今已發展到第四代,並在無線通信、無線接入網、有線通信、廣播電視、雷達、導航等多種民用和軍用領域都獲得了廣泛應用。初涉鍺矽這一研究領域,付軍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獨特的物理特性和技術優勢更激發了他不斷深入探索的動力與決心。 以夢想為馬,付軍的科研腳步從未停歇。
  • 李紈的人生智慧: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看看這段話裡有多少信息:眾人是春天搬進大觀園的,從一搬進來李紈就有心辦詩社了。詩社並不是簡單的娛樂項目,要知道,任何重大社會變革都從文化復興開始;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從詩社裡誕生。
  • 我和頭條的故事:頭條寫作讓我從人生的迷茫中找回自我
    而適時調整自己的寫作模式、思維狀態、並且掌握新媒體寫作的技巧才是我現在迫切需要改進的地方。將自己完全打碎再重塑的過程很辛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卻覺得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些年少時熬夜寫作的堅持、獲得一個新鮮的靈感歡欣雀躍的心情、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紙媒上發表的喜悅。。。等等仿佛穿越了時間,再次點燃了久已麻木的心靈。
  • 厚積而薄發,侯京健新劇再演領袖,與唐國強撐起特型演員半壁江山
    此後,侯京健認真鑽研偉人生平事跡,厚積而薄發。 2013年,侯京健合作唐國強主演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毛澤東》央視播出,這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演員展現了其表演的厚重和深度,把革命初期的毛澤東的睿智和膽魄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出彩程度蓋過了唐國強。
  •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孫玉田書法作品欣賞
    王維《鹿柴》 孫玉田 書從廣博到專精,再以專精帶動廣博,如此反反覆覆,學術上謂之「博約」,即蘇東坡之「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書法藝術上也同樣如此。一個真正的書法藝術家,不僅僅是一個執筆塗鴉的寫字匠。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理論修養。
  • 為什麼我能在頭條獲得三張優秀畢業生證書呢?
    吸收文化精華@❤❤❤愛的力量《為什麼我能在頭條獲得三張優秀畢業生證書呢?》自從2020年3月24日加入頭條寫作以來,我每天都筆耕不輟。我一邊在頭條不間斷地發布作品,進行文化領域的興趣認證,一邊在頭條學院學習微頭條、問答和文章的寫作方法。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我終於在興趣認證通過以後,於7月10日在頭條學院順利畢業,把微頭條、問答、文章的三張優秀畢業生證書都收入囊中。
  • 【電子初心故事】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青島電子學校專業課教師 谷宇
    小學時的一次主題班會讓我記憶猶新,主題是「我的理想」,每個同學都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有的要當畫家,有的要當科學家,有的要當警察……而我當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二十年過去了,同學們都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科學家成為了商人,歌唱家成了公務員,畫家賣起了保險……而我成為了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無疑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