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中,有的人會引用一些詩句,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普通百姓。偶爾一兩句富有哲理又朗朗上口的古詩詞,既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讓聽者輕鬆會意,同時還彰顯說者的文化素養,在社交場合表現出言者高情商高智商。
其實,在交流中引用詩詞名句,不是為了要在人顯示什麼,只是因為引用一兩句詩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勝過長篇大論,也能巧妙的化解尷尬,委婉含蓄而言簡意賅。下面就和朋友們聊幾句這樣的詩。
1.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句詩出自陶潛的《飲酒》之一。陶潛是不願為五鬥米而折腰的人,崇尚自然、悠然灑脫,追求的是內心的寧靜與淡泊,而非世俗的名利。這句詩的意思可以解釋為:「這裡面很有意思,可我就是不想告訴你,你還是自己去體會吧。」
如果直接說這樣的話,無論用什麼動聽的聲音說出來,估計誰聽了都不愛聽。可要是輕緩的吟出麼一句詩,那給人的感覺可就不一樣了。當別人提出要求,希望您對某件事或某句話做解釋,而您又不想解釋,直接拒絕又擔心傷到對方面子和感情,不妨可以借用這句詩來回復。
飲酒二十首並序 其五(魏晉 陶潛)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嘉,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2.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這句詩的作者陶弘景被稱為山中宰相,齊帝常向他請教治國之策。當年他隱居不出,而齊帝又想讓他出山做官,便給他寫了封信,大概是在信中問了他「你待在山裡幹嘛啊,那山裡有什麼好的吸引你!到我這裡來做官吧,有錢有名有權,可比你那窮山溝強多了。」
陶弘景可是真正的隱士高人,豈能為此所動?當然也不能直接駁了人家的面子,那可是皇帝啊。他便寫了這首詩回復齊帝。作者在詩中告訴齊帝,自己很享受在山中隱居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又是齊帝那種身在紅塵中為萬事羈絆的人所不能體會的。
這句話再說白了,那就是「我玩我的,我高興。你的再好,我不稀罕。我這裡比你那裡好,不過真對不起,我沒法給你送去。實在不成,你自己過來吧。」對領導最好不直接回絕,這點陶弘景做的可真是教科書式的回覆。
雖然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可有時候,有些東西,確實是不願意,或是不能分享的,現代人又都講究個人空間啊個人隱私啊,可有時又偏遇到好奇心強的朋友,那這句話真的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答齊高帝詔)(南北朝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3.不識廬山真面目。
這句詩是蘇軾的名句,我相信很多朋友整首詩都會背。蘇軾到廬山遊玩,題在西林寺裡牆壁上的。這首詩很有名也是因為這句詩,寫的直白淺顯又富含哲理,整首詩寫的就是典型的「當局者迷」的原因啊。
至於這句「不識廬山真面目」,最典型的應用就是當認錯人的時候,來上這句詩表達自己的歉意,遠勝於說自己「有眼無珠」等話。解釋錯誤,化解尷尬,既表現出對對方的恭維,又不至於貶低自己。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明年春色倍還人
出自唐朝詩人杜審言的一首七律《春日京中有懷》。作者家在洛陽,又曾在洛陽為官,故而對洛陽感情很深,做此詩時作者身在長安,看到長安春色便想到洛陽春色,更思念家鄉,便寫下這首思鄉之作。
花兒謝了還會再開,明年的花會開得比今年的還要好。機會不止一個,錯過一個固然可惜,但是只要懂得珍惜,知道努力,當機會再次來臨的時候就努力抓住。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也相信明天會更美好。表明信心的時候,沒有必要長篇大論,一句唐詩輕輕帶過,但是信心滿滿。
春日京中有懷(唐 杜審言)
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5.而今邁步從頭躍
這句是毛主席詩詞中的一句,出自《憶秦娥 婁山關》。在長徵途中,紅軍攻克婁山關後毛主席所寫。婁山關這一次勝利雖然很艱苦,但相對於整個革命事業來說是微小的,不能因為一次勝利而驕傲,要以此當做新的起點,踏上新徵程。
現在這句被人們廣泛引用。不論以前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都要以此為新的起點而繼續努力。如果已經取得的是成就,那就不要躺在過去的輝煌裡,就如俗話說的「好漢不提當年勇」;如果經歷了失敗,那就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不用豪言壯語,引用主席的一句詞,就能讓別人感覺到言者的氣度與胸襟。
憶秦娥 婁山關(現代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我國的詩詞,燦如星河,名篇佳句,數不勝數。只要用心體會,其中還有很多句子,如「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都可以在我們日常的交流與溝通中引用,豐富自己的語言,讓表達精煉而準確,更加富於感染力。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在這裡還想補充一句「言之有詩,如口吐蓮花;言者智,聞者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