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分裂素如何刺激植物細胞增值的分子機制終於被發現

2022-01-07 我愛生化

收錄於話題 #很抱歉,標題的「增殖」寫成了「增值」,但微信不支持修改標題! 1個

細胞分裂是所有生命形式存在的基礎。對於多細胞生物生物來說,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從單個細胞發育而來,該細胞分裂數十億次以構建複雜的生物。植物中未分化的幹細胞可作為新細胞的儲存庫,植物可從中生長並發育出專門的組織。新的莖、新的葉、新的根和新的花都起源於生長區域中被稱為頂端分生組織的幹細胞小簇。

 這些生長區域中的細胞在稱為有絲分裂的過程中不斷分裂,該過程建立了植物的結構。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知道細胞分裂素是這些細胞分裂行為的核心,但並不確切知道它如何刺激細胞增殖。

2021年2月25日星期四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中,劍橋大學塞恩斯伯裡(Sainsbury)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首次發現了細胞分裂素如何激活植物中的幹細胞分裂。

他們使用擬南芥這種模式植物,發現細胞分裂素直接促進轉錄因子MYB3R4從細胞質向細胞核的轉運,並在其中激活關鍵細胞周期基因的表達。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現為植物與微生物科學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Plant and Microbial Science ,CEPAMS)的小組負責人楊偉兵(Yang Weibing)博士表示:「了解如何控制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對於理解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我們知道植物激素——細胞分裂素很重要,我們的研究現在解釋了細胞分裂素調節幹細胞分裂的機制-它通過將蛋白質穿梭到細胞核中來激活有絲分裂相關基因的機制。」

在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複製,然後平均分配給兩個子細胞。塞恩斯伯裡實驗室成像核心設施經理Raymond Wightman博士補充說:「使用延時共焦顯微鏡研究活的植物細胞,我們能夠捕獲被發現對引發有絲分裂很重要的蛋白質的細胞動力學。」

 楊博士進一步解釋道:「對單個細胞的時間推移觀察表明,MYB3R4蛋白的位置發生了快速變化。在細胞分裂之前,蛋白質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並且在有絲分裂開始時,MYB3R4在細胞核中迅速積累,然後在細胞分裂完成後又被輸出回到細胞質中。已知40多年來,植物內源性細胞分裂素水平在細胞周期中波動,並在G2/M過渡期達到峰值。我們現在表明,該細胞分裂素峰值的直接反應是MYB3R4核運輸。」

進一步的實驗表明,細胞分裂素起觸發正反饋迴路的「分子開關」作用——促進MYB3R4核定位,激活輸入蛋白(importin)基因IMPA3和IMPA6的轉錄,進而促進MYB3R4核輸入。  通過數學建模,證明了這種正反饋可以使MYB3R4核運輸變得越來越快。

楊博士補充道:「我們的發現可能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通過突變核輸出信號,我們能夠對組成型核定位的MYB3R4蛋白進行工程改造,發現它可以極大地增強幹細胞的增殖和分生組織的生長,部分類似於細胞分裂素治療的效果。」

 分生組織中細胞分裂素的增加是增加根部氮素營養的結果之一。能夠增加分生組織中細胞分裂素的細胞分裂反應,可能提供一種使植物像受精後一樣生長的方法,即使 土壤中的氮水平不是最理想的。

通過深入了解植物細胞如何在生長中分裂,像改研究這樣的基礎植物科學可以幫助確定增強植物生長的新方法,並為可能影響植物健康和農業產量的未來工作奠定基礎。

相關焦點

  •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因此,植物幹細胞不僅是植物生長發育、形態建成和逆境響應的重要基礎,也是影響作物分子遺傳改良的重要因素。植物幹細胞如何維持活躍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是一個亟待闡述的重要科學問題。 圖1. 分生組織幹細胞是植物所有組織和器官的來源。科學家們對細胞分裂素的研究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並揭示了該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已有的一些植物生物學研究表明,小肽分子可以作為重要的信號參與這些過程,而細胞膜定位的類受體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 RLK)可能作為感知這些信號分子的受體。2009年,人們發現花粉管質膜上的受體ANXUR1/2參與了對花粉管完整性的調控,因為缺失這兩個受體之後花粉管一萌發就提前發生爆炸,精細胞無法正常送至胚囊(雌方組織),雙受精無法完成。
  • 花序的形態建成:從信號感知到細胞代謝
    研究背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穀類作物之一,它養活了世界上超過半數的人口。然而,我們對決定水稻每穗粒數的內源機制還知之甚少。核心問題:我們希望了解控制水稻每穗粒數的分子機制,以及植物細胞表面感知的內源信號是如何通過核信號轉導激活生殖分生組織以決定器官數量的。研究發現: ERECTA1 (OsER1)是決定每穗粒數的負調控因子。改變該基因直接影響穗部形態。
  • Immunity:揭秘宿主機體T細胞「耗盡」的新型分子機制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繪了新形成(前體)的T細胞驅動轉化的分子機製圖譜,相關研究或能幫助指導當前療法並開發出更為強大的免疫療法或抗癌新藥。T細胞使其走向衰竭或成為戰鬥中的效應T細胞,這一發現對於治療慢性感染和癌症都具有重要意義。
  • 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激素:赤黴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脫落酸和乙烯
    第七章 植物生長物質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作為細胞生命活動的結構物質和營養物質外,還需要一類微量的所謂生長物質來調節與控制其各種代謝過程。植物生長物質(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指具有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包括植物體內產生的和人工合成的。在植物體內合成,並能從合成部位轉移到其它部位,對生長發育產生顯著作用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為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Cell丨細胞如何應對不同溫度或急性環境刺激並維持穩態?
    然而,我們從未看到細胞功能被環境溫度變化擾亂。溫血生物可以在寬泛的環境溫度下正常生長,真核單細胞出芽酵母耐受的溫度差也可以達到至少30℃。那麼,細胞是如何響應溫度變化、保證胞內分子互作正常進行、維持細胞內穩態的呢?1974年,Sinensky等的開創性工作發現,細胞通過調整細胞膜中脂質含量調控細胞膜的黏性,以使細胞膜在不同溫度下維持合適的流動性。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課題組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病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趙忠教授課題組
  • 植物也「補鈣」 科學家發現水稻抗低溫分子機制
    這些水稻是如何適應低溫的?記者從中國農科院了解到,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離子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2020年12月4日,浙江德清縣,氣溫在7℃左右,這裡的水稻還沒有收割。
  • 第 17 章 細胞信號傳導的分子機制
    2、細胞表面受體:水溶性信號分子和膜結合性信號分子(如生長因子、細胞因子、水溶性激素分子、粘附分子等)不能進入靶細胞,其受體位於靶細胞的細胞質膜表面。① 在完整細胞中,其濃度或分布可在細胞外信號的作用下發生迅速改變多數小分子信使的上遊信號轉導分子是酶類。這些酶被其自身的上遊信號轉導分子激活,從而催化小分子信使的生成,使其濃度在細胞內迅速升高。第二信使的濃度變化是傳遞信號的重要機制,其濃度在細胞接收信號後變化非常迅速,可以在數分鐘內被檢測出來。
  • 最新研究發現CBD如何抑制THC副作用的分子機制
    在眾多大麻素兄弟之中,最具知名度的當屬CBD和THC,他們兩兄弟雖同出一母,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性格與功效迥然不同,並且最新研究首次發現了CBD如何抑制THC副作用的分子機制。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對雙生網紅兄弟背後的故事。
  • 植物激素知識大全
    3.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調節控制作用(一)生長素1、生長素的發現:生長素是發現最早的植物激素。1872年波蘭的西斯勒克發現水平根彎曲生長是受重力影響,感應部位在根尖,因而推測根尖向根基傳導刺激性物質。1880年英國達爾文父子進行了胚芽鞘向光性試驗,證實單側光影響胚芽鞘產生刺激並傳遞。
  • Nature:科學家解析控制細胞分裂的新型分子機制
    正如每個廚師都會經歷一樣,當將香醋和橄欖油混合時,兩種液體是彼此分開的,醋滴會浮在油麵上,在物理學中,這就構成了液體的兩相,而分子間的相分離也會發生在細胞內部。圖片來源:Arpan Rai, UZH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控制細胞分裂的特殊酶類(DYRK3),這類酶是一種雙特異性的激酶,當細胞分裂時,DYRK3酶就會促進不同相的混合,這就保證了細胞能夠正確構建分離染色體及分裂細胞內容物的細胞機器
  • Neuron:FLRT蛋白指導錐體前體細胞遷移的分子機制
    2014年10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科學研究發現FLRT蛋白質通過引誘和驅避信號,來「指導」錐體細胞的前體細胞到達它們的目的地,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細胞的前體細胞有時不得不從誕生地長途遷移到目的地
  • 廣州生物院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細胞命運轉化是由精密複雜的信號調控和表觀遺傳調控所決定,其分子機理研究是細胞生物學發展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在體外,這兩種多能性幹細胞狀態可以相互轉變,在ActivinA和bFGF信號的刺激下,naive態的ESCs可以分化為primed態的EpiSCs。相反,通過過表達單個naive態的多能性基因,例如Esrrb, Klf2, Nr5a2等也可實現始發態向原始態的轉變(primed to naive transition, PNT)。
  • 生命科學學院鐘上威實驗室揭示植物機械碰觸「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除冬小麥外,許多植物也都需要經過冬天才能開花,稱為「冬性植物」。 那麼植物是如何保持「過冬的記憶」呢?經過研究,科學家發現該過程受表觀遺傳調控。冬季的低溫通過染色質修飾,逐漸關閉抑制開花的關鍵基因FLC,而且只有經過足夠長時間的低溫,FLC對開花的抑制作用才能消除,讓植物能在第二年光溫條件適宜時開花。對捕蠅草捕蟲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只有連續碰觸兩根纖毛,且間隔時間低於20秒,才能觸發捕蟲器的閉合。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5月5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   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基因「暗物質」的長非編碼RNA,其家族中不少成員已被證明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在這項研究中,陳玲玲研究組運用前期創建的無poly(A)尾巴RNA分離和測序技術發現了一條全新的長非編碼RNA,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RNA。
  •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52:38 美國哈佛大學Stuart L. Schreiber、鄒貽龍和懷特海生物醫學研究所Robert A.
  • 廈門大學620分子細胞生物學考研真題
    14.欲將一個Skb左右大小的外源基因片斷導入某種植物細胞中去,首選的方法應為原生質體融合。15.細胞分化方向已決定的細胞與幹細胞相比沒有發生形態特徵的變化.16.推動細胞周期由G2相向M相過度的驅動器為CDK1.17. NO 作為信號分子,它能使細胞內的cAMP水平升高。18.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12 細胞代謝與疾病&S13 植物細胞骨架與...
    S14 細胞運動與力學感應運動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其由不同細胞結構協同完成並受到多型細胞內、外信號的調控,與癌細胞的遷移息息相關。該研討會將聚焦探討細胞運動和細胞動力學的調控機理,討論細胞力學感應的分子機制以及細胞運動和力學感應之間的關係。Cell motility is a fundamental cellular behavior contributing to cancer metast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