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犯罪屬於什麼類型的犯罪?

2020-09-20 律視微言


職務犯罪

編輯:楊琴

一說到犯罪,很多人可能比較熟知的是財產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等,有時候也會在新聞上聽到國家要大力打擊職務犯罪的講話,那什麼是職務犯罪呢,職務犯罪屬於什麼類型的犯罪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

一、職務犯罪屬於什麼類型的犯罪?

職務犯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犯罪,相對於大家熟悉的人身犯罪、財產犯罪,職務犯罪是由特殊身份的人才能構成的犯罪,比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其行為方式是濫用自身權力,利用自身職務上的便利實施損害國家公信力的犯罪,是嚴重的腐敗形式。

具體來說,職務犯罪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利用已有職權,實施貪汙、賄賂、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行為,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

職務犯罪嚴重影響國家公職人員形象,嚴重損害公私利益,是一種具有社會腐蝕危害性的犯罪。職務犯罪不是某一個具體的犯罪,而是所有基於職務相關而引起犯罪行為的總稱。

二、職務犯罪的種類?

從《刑法》規定的條文來看,職務犯罪主要分為三大類:

1、貪汙賄賂犯罪,,包括:貪汙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單位受賄罪、行賄罪等。

2、瀆職罪包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枉法追訴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員罪、國家工作人員籤訂、履行合同被騙罪等。

3、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包括:、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虐待被監管人罪、報復陷害罪等。

三、職務犯罪涉及哪些領域?

很多時候,因為具有管理、經營、經手、決定的權力使得很多國家公職人員在實施某些違法亂紀行為時更加的便利,於是便利用自己職務的便利條件開展一些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行為。從司法實踐中來看,職務犯罪涉及範圍廣,近年來以下領域內的職務犯罪愈加泛濫:

1、利用人事權、執法權、審批權、監管權等權力謀取私利的職務犯罪;

2、在工程建設領域、國有企業、金融證券以及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的教育、科研、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和行業的職務犯罪;

3、徵地拆遷、退耕還林、徵地補償、惠農補貼發放等涉民生領域;

4、黑惡勢力犯罪、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涉及群體性事件背後的職務犯罪。

四、當前職務犯罪呈現哪些特點?

職務犯罪是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自己職務上的便利而實施的行為,嚴格來說是腐敗現象的極端表現,相比於一般的刑事犯罪,職務犯罪幹擾了國家機關正常的工作,影響經濟發展,敗壞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從實踐中來看,當前職務犯罪案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職務犯罪的種類多表現為貪汙罪和受賄罪,其次是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瀆職犯罪;

二是案件犯罪數額越來越大,案件牽涉面廣,危害後果嚴重;

三是作案手段隱蔽化、智能化、期權化現象突出。受賄犯罪中,通過收受「交易」差價、「股份」分紅、「投資」收益、「勞動」報酬等形式收受賄賂較為普遍,增加了查辦和懲處的難度。

潘熠律師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職務犯罪是屬於什麼類型的犯罪」的相關介紹,總的來說職務犯罪是一種國家工作人員和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非法行為或者不履行工作職責,依照刑法應當受到處罰的行為的各種犯罪的總稱。

相關焦點

  • 職務犯罪屬於什麼類型的犯罪?律視微言
    一說到犯罪,很多人可能比較熟知的是財產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等,有時候也會在新聞上聽到國家要大力打擊職務犯罪的講話,那什麼是職務犯罪呢,職務犯罪屬於什麼類型的犯罪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職務犯罪屬於什麼類型的犯罪?職務犯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犯罪,相對於大家熟悉的人身犯罪、財產犯罪,職務犯罪是由特殊身份的人才能構成的犯罪,比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 中國擬將各類型職務犯罪納入犯罪檔案查詢系統
    其他類型職務犯罪數據也將納入系統  打開電腦後進入查詢界面,只要輸入被查詢者的名字,點下滑鼠,有行賄前科的個人和單位馬上「原形畢露」。一旦工程方和監理方的單位或個人查出投標方有汙點,投標資格將被取消。  這個「強大」的程序就是檢察機關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
  • 職務犯罪年輕化 20歲年輕人跨入職務犯罪行列
    貪腐年輕化:最小蛀蟲才22歲  打擊職務犯罪·形勢  記者昨天從南京檢方了解到,目前退休前撈一把的「59歲現象」已經不再突出,取而代之的是,職務犯罪的年輕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一些剛剛走出大學校門,剛過20歲的年輕人,跨入了職務犯罪行列
  • 涉嫌職務犯罪的,什麼情形下會被留置?
    涉嫌職務犯罪的,什麼情形下會被留置?編輯:楊琴《監察法》出臺後明確規定了對於職務犯罪,有關機關基於案件需要可以將犯罪嫌疑人留置在特定場所,調查有關問題。留置作為一種重要的調查措施,會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那在什麼情形下會被留置呢?
  • 職務犯罪偵查挑戰與機遇並存———談律師法的修改對職務犯罪偵查...
    ,對職務犯罪偵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職務犯罪偵查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同時對職務犯罪偵查人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為律師的這些權利多與偵查工作相關,而且職務犯罪偵查也因律師介入衝淡了神秘色彩。因此,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必須樹立新的執法觀念,從內部著眼,提升能力,以適應新的執法環境,迎接新的挑戰。1.樹立職務犯罪偵查權需要監督的觀念。職務犯罪偵查權是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領域履行揭露犯罪、證實犯罪職責的重要權力。
  • 淺談職務犯罪偵查措施之完善
    職務犯罪隱蔽性和案件偵查被動性的特點,使職務犯罪客觀上存在「犯罪黑數」,同時,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沒有涵蓋目前司法實踐中需運用的所有程序,因此,為有效地減少和最終消除「犯罪黑數」,切實履行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就必須針對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職務犯罪案件特性,結合司法實踐中的實際情況,從立法上相應地完善職務犯罪偵查措施
  • 常見職務犯罪解讀|貪汙罪③ 量刑
    三、關於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具體貫徹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法發〔2010〕9號),對於國家工作人員貪汙賄賂、濫用職權、失職瀆職的嚴重犯罪,黑惡勢力犯罪、重大安全責任事故、製售偽劣食品藥品所涉及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發生在社會保障、徵地拆遷、災後重建、企業改制、醫療、教育、就業等領域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社會影響惡劣、群眾反映強烈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
  • 職務犯罪案件的證據審查標準
    可見,監察法規定的職務犯罪案件證據標準與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標準具有一致性、統一性。從案件特點和司法實踐看,職務犯罪案件與一般刑事案件相比,其證據標準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在職務犯罪案件證據審查中,如何正確把握證據標準,抓住證據審查重點,準確認定案件事實,提高辦案效率?
  • 職務犯罪中教唆行為怎樣認定?
    理由是李某教唆犯罪的內容與王某具體實施犯罪的內容不同,不能將王某貪汙徵地補償款的行為歸屬於李某的教唆行為,故李某的行為不成立犯罪。第二種意見認為,李某構成貪汙罪(教唆犯)。理由是無論王某實施的是挪用公款行為還是貪汙行為,都是李某教唆所引起的行為,都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和公共財物所有權,應根據王某實施的具體違法行為來定性李某的行為。
  • 信用卡犯罪的類型有什麼
    信用卡犯罪的類型:1、使用偽造的信用卡進行詐騙。2、使用作廢的信用卡進行詐騙,所謂作廢的信用卡,是指使用因法定的原因失去效用的信用卡。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進行詐騙,所謂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是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義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騙取財物的行為。
  • 職務犯罪包括哪些具體的罪行?
    編輯:楊琴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職務犯罪就是利用關係「走後門」、貪汙受賄,其實現實生活中,職務犯罪遠遠不止這這幾種行為,那麼職務犯罪包括哪些具體的罪行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職務犯罪包括哪些具體的罪行?一、貪汙受賄罪貪汙受賄犯罪是大多數人比較熟知的一種犯罪,也是職務犯罪中的典型表現形式。
  • 嚴懲腐敗犯罪 護航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來職務犯罪審判工作回顧
    職務犯罪是腐敗的突出表現,司法審判是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法院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依法審理職務犯罪案件,始終對腐敗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健全職務犯罪案件審判機制,嚴厲打擊和震懾腐敗犯罪分子,深入推進了反腐敗鬥爭,為改革開放大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打防結合 突破預防職務犯罪"瓶頸"
    職務犯罪是一種嚴重危害國家廉潔政治、破壞黨政群關係的「毒瘤」,是最嚴重的腐敗現象。在嚴厲打擊職務犯罪的同時,預防必須同時跟進,以此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然而,在職務犯罪高發的高壓態勢下,職務犯罪預防工作方法手段創新不夠,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的存在,導致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陷入「瓶頸期」,難以突破取得大的成績。
  • 朱必達就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成立職務犯罪檢察部答記者問
    在檢察機關內部成立職務犯罪檢察部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配套措施的一部分,是檢察機關配合、參與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做好改革後職務犯罪執法辦案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二、問:檢察機關成立職務犯罪檢察部有什麼依據呢?
  • 淺談職務犯罪中的「間接正犯」
    在職務犯罪當中是否存在間接正犯,從另外一個角度即身份犯是否可以構成間接正犯,卻有著不同的觀點和聲音。  所謂的間接正犯,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作為犯罪的行為工具,來實施構成要件行為的犯罪。從形式上來說,間接正犯是通過利用他人的行為實施了符合構成要件的實行行為的人。
  • 對職務犯罪初查要增強剛性監督
    職務犯罪初查是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一個重要階段和環節。修改後刑訴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下稱刑訴規則)實施後,對於如何加強和完善職務犯罪初查監督機制,確保檢察機關初查工作始終沿著法治的軌道順利運行,筆者有如下思考。
  • 商業與法治輿情觀察室:涉嫌職務犯罪的,什麼情形下會被留置?
    留置作為一種重要的調查措施,會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那在什麼情形下會被留置呢? 如果被調查人涉嫌貪汙賄賂、失職瀆職等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對共同職務犯罪的涉案人員採取留置措施,可以防止其逃跑、自殺,防止其串供或者偽造、隱匿、毀滅證據,防止其他妨礙調查的行為發生,也有利於各個擊破、突破案件。
  • 《公職人員職務犯罪認定與證據指引》
    2018年監察法的出臺和刑事訴訟法的修改,為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在辦理職務犯罪案件過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建立權威高效、銜接順暢的工作機制,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監察機關調查職務犯罪適用監察法,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後適用刑事訴訟法,在查處職務犯罪上形成監察委員會調查、檢察院起訴、法院審判的體制機制,使各環節相互銜接、相互制約。
  • 中小學教師及行政人員職務犯罪現狀引人深思
    還校園一片淨土  在翻閱檢察機關提供的關於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及行政人員職務犯罪的案卷和相關材料時,記者的心裡是不平靜的。素有「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的教師,竟然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讓人感到心痛,誠如一位檢察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儘管中小學教職人員職務犯罪的發生率低於其他社會公職人員,但因其處於教書育人的特殊崗位,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比較高,一旦犯罪,危害性大,社會影響面廣。
  • 職務犯罪案件主體身份及職務職責證據收集標準
    經研究,答覆如下:      對於國家機關、固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但尚未依照規定程序獲取該單位職務的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關於「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