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宗教」一詞的來源和含義嗎?中國只有「宗」和「教」!

2020-12-11 睡起未添雙鬢綠

大家知道「宗教」一詞的來源和含義嗎?中國只有「宗」和「教」!

當然人類在進化的過程當中,通常有文明的伴隨,這些文明已經成為了歷史,到如今現在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大家對於宗教兩個詞應該印象特別深刻,表達了人們對神的信仰,由於人們對神的認識和發展的變化,人們對宗教的認識也是隨之改變的。我們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包括三個,分別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在各國友好的發展過程當中,這樣的宗教起著積極性的作用,一方面在許多地區的衝突與動亂當中宗教改變了很多,比如說911事件,宗教的身影也是或隱或現的存在,而對那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如說美國大部分人信教的人還是信奉的原教旨主義,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中國不斷實行的是宗教自由政策,還提出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相適應。其實對於這樣的條件來說,既能把宗教和社會相結合,又能穩定國家各民族的交往狀況,使得中國更加團結,這樣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但是有的人覺得宗教之間有著撲朔迷離的矛盾現象,人們現在正在討論當今的世界宗教的本質是什麼?詞的來源和含義是什麼?

下面小編就這篇文章和,大家來探討一下宗教一詞的來源和含義,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首先宗教兩個詞的本質是一個歷史彌新的話題,根據統計關於宗教的本質定義至少有兩種,而且還在與日俱增,也就是說他的本質是不確定的,有些人認為宗教的本質是一個字那就是神,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宗教的核心內容如果沒有了神的話,沒有人對神的信仰也就沒有了宗教,仔細的觀察各派的宗教定義基本上都是從這裡發出來的。我們不妨從詞源上來,考察一下宗教的本質,一般用英文religion來源於拉丁詞religio,可能有些人了解這個詞,它的意思就是人同神的聯繫,也就是說我們常用的兩個詞敬神,在天主教自己編寫的神學詞典當中曾經指出,人應該對神有所信仰,義務和崇拜,以及人神之間的結合,修養等等,當然宗教不光簡單的從詞面上解釋,還要同其他的歷史發展角度去理解。

根據宗教這兩個詞的產生來看,當時是從阿拉丁詞語源頭轉化而來的,正式成為了一個特定文化現象的詞語,大約在羅馬徵服世界的過程,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災難。於是人們把希望拜託到了宗教當中,在宗教當中尋求安慰,與之適應的出現了各種信仰,膜拜,信仰越來越多,其中的內容和構成也五花八門,比如說信神,苦行,隱修生活,宙斯崇拜,太陽神崇拜等等,這些東西都指明了,不同地區所相近的文化現象,其實這些信仰迫切的需要一個詞語去包容他們,這就出現了宗教這兩個詞,根據面可以分析出新產生的宗教,這兩個詞語指的是一些語言涵蓋,概念,主要是古羅馬人徵戰當中所接觸到的,一些各種信仰崇拜形式等等。其實在中國古代有宗,教叫這兩個字,但是並沒有宗教這一詞。 而宗是對於祖先和神仙的崇拜,而教是對於那些從學術道。

這樣我們就了解到宗教這兩個詞的來源以及它的代表含義,其實宗教的本質就是人對於神的信仰各種形式的概念詞,裡面的說法也很多。

相關焦點

  • 佛教、摩門教和宗教
    ) ……佛教比基督教來得早,那怎麼證明你們才是神唯一的宗教……(他們的回答還是透過禱告) (他們說,禱告後要等一下,等神的回答……神會透過我們的思想回答我們) ……那要怎樣知道是神的回答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 「宗教」概念的確立與「中國宗教」基本研究範式的形成
    雖然,「宗教」這個詞語,在古漢語中早已存在,「宗教」一詞首先廣泛出現於佛教的各種文獻之中,最初,佛教以佛說之理為「教」,佛弟子所說則為「宗」,「宗」為教之分派;後禪宗誕生後,以本門之「以心傳心」之法為「宗」,其他重視教理研究的派別為「教」。由六朝時期以至唐宋,「宗教」一詞在佛教文獻中俯拾即是,明治時期的日本學者,藉助這一原產中國的漢語古典概念,引申了其含義,成為religion的漢字載體。
  • 韓東屏 | 中國宗教活動的多元化和宗教勢力的上升是一件純粹的好事嗎?——對香港,深圳和廣州的宗教活動的考察
    他給我們講了教堂的建築風格,歷次擴建的情況,資金來源等。還贈送我們每人一冊印刷精美的聖保羅大教堂的畫冊。因為書很重,我們還要旅行就留在了香港大學的宿舍裡了。我們參觀的第二個宗教場所是一家印度教的會所。這個會所在一個不起眼的居民樓的五層。原先曾經是一個小餐館。現在改建成一個宗教場所。我們乘坐電梯到達後,看到裡面有兩個年長的印度婦女在用鮮花編制花環。
  • 專訪一改革宗教會牧者:改革宗在中國的發展、影響與爭議(下)
    續:專訪一改革宗教會牧者:改革宗在中國的發展、影響與爭議(上)基督時報:您剛剛提到改革宗的這種引起他人誤解的態度。事實上,現在世界範圍來看的話,比如歐美的改革宗其實是比較柔和的。為什麼改革宗在中國在這方面不一樣呢?
  • 從文化起源看,基督教來源猶太教,基督教和希伯來文化為親子關係
    從文化起源看,基督教來源猶太教,基督教和希伯來文化為親子關係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我們今天講講基督教的文化淵源。基督教不是憑空產生的,大家都知道在基督教產生之前西方還有一個古典文化我們通常稱之為希臘羅馬文化。在基督教產生之前,西方最早的文化是希臘文化,然後是羅馬文化,再後才開始出現了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我們一般談到基督教的文化淵源時,在學術界裡有所謂「兩希」起源說,分別就是指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大家都知道,它是西方文化的搖籃。愛琴海地區的美麗神話傳說和深邃哲學思想,構成了基督教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
  • 從「Religion」到「宗教」
    明治初年新出現的religion譯詞,有「法教」、「教法」、「教門」、「神道」、「教道」、「神教」和「宗教」。(11)「法」是梵文dharma的漢語譯詞。「說法(講經)」、「法師」之中的法,指的是佛教所宣揚的真理。在現代印地語之中,dharma正是religion的譯詞。在印地語中如果要詢問一個人的信仰,會說:「你信的法是什麼。」
  • 渡邊浩:從「Religion」到「宗教」
    東京  譯 者:商兆琦  內容提要:本文旨在討論19世紀後半期,日本知識分子如何認識和理解歐美的「religion」,以及當這個詞被譯作「宗教」後,日本人又在何種意義上使用這一詞彙。在明治初期眾多「religion」的譯詞當中,「宗教」一詞最終脫穎而出。「宗教」一詞意指擁有「宗旨」形式的「教」,或者各種各樣「宗」派的「教」;其中的「教」,來源於儒學意義上的「教化」。基於江戶時代的傳統以及當時追求「文明」的需求,明治知識分子將「宗教」視作維持臣民道德的工具而加以特別重視,出現了有關日本應當採納何種宗教的種種討論。這些探索最終導致了明治天皇制國家的成立。
  • 宗教與文明的衝突和融合
    主後1054年,西方拉丁教會與希臘東正教會分裂,前者更多強調法理神學,就是上帝所啟示的律法乃是判斷人間善惡的絕對標準,所有人都當降服在上帝的律法之下,因此逐漸建立了西方的法治文明;後者更多強調生命神學,就是個人與上帝相遇的神秘經歷,在律法方面沒有展開,因此對於社會制度也沒有產生比較大的積極影響。
  • 【宗教社會學】渡邊浩:從「Religion」到「宗教」
    在明治初期眾多「religion」的譯詞當中,「宗教」一詞最終脫穎而出。「宗教」一詞意指擁有「宗旨」形式的「教」,或者各種各樣「宗」派的「教」;其中的「教」,來源於儒學意義上的「教化」。基於江戶時代的傳統以及當時追求「文明」的需求,明治知識分子將「宗教」視作維持臣民道德的工具而加以特別重視,出現了有關日本應當採納何種宗教的種種討論。這些探索最終導致了明治天皇制國家的成立。
  • 中西方象形書寫和內在含義的一致性:F與釘子同源你知道嗎?
    前兩天看了一位大師在視頻裡說英語字母F的本義與漢字「飛」一樣,都是源自祖先對鳥飛翔動作的象形書寫,並言之鑿鑿畫出了一隻中國鳥和西方鳥,把F和「飛」分別安到了翅膀的位置,由此引出與F相關的英語詞語很多都與「飛」相關,如fly(飛)、flight(飛機)、flash(閃現、掠過),真是這樣嗎?
  • 宗教對人生與社會的意義
    所以我今天能夠作的比較有意義的事,不是來探討宗教對人生或社會有什麼意義,而是解釋什麼是「宗教」,排除一些人們對宗教可能帶有的誤解,然後讓各位自己慢慢去反思、判斷宗教對於人生與社會的價值。而可能我們在這反思與判斷的過程當中,對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也有會有所修正。所以,什麼是宗教?中文「宗」與「教」兩個字,在古代是不連用的,在已發現的文本當中,一直到南宋,才有佛教文獻使用「宗教」一詞。
  • 你們知道什麼是科學、哲學和宗教嗎?(一)
    作者簡介李申,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無神論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科學、哲學與宗教不是人類創造的三個並排前行的球,而是人類統一認識過程的三個分支。一、什麼是科學首先說什麼是科學。依照這樣的定義,則不僅中國古代沒有科學,西方古代也幾乎沒有科學。因為西方古代合乎這個標準的,大約只有一部歐幾裡德幾何學。依照這樣的定義,甚至近代科學的許多門類,也未必合乎標準。今天生物學的大部分內容,還是處於經驗描述和分類階段的科學;天文學相當一部分內容,也還處於經驗觀測和描述階段。即使數學,今天的許多分支也難以聯合成一個邏輯嚴密的系統,而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
  • 再談《暗黑血統3》中的宗教元素 說一說遊戲裡的七宗罪和四騎士
    本文字數3526字,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暗黑血統》系列中關於「七宗罪」與「天啟四騎士」兩個宗教設定背後的故事,請耐心讀下去。末日,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題記上次已經和大家聊了很多關於《暗黑血統》裡的宗教元素,不過這遊戲借鑑的宗教元素實在太多了,還有很多沒有說完,那麼這次我們就繼續來聊一聊《暗黑血統》裡最重要的兩個宗教設定「七宗罪」與「天啟四騎士」吧!七宗罪?
  • 中國宗教政策的經驗與教訓
    就是天災或瘟疫一來,牛羊大規模死亡,馬上就鬧饑荒。這時候只有兩條出路:①搶劫別人②自相殘殺這就是前面阿拉伯人四句詩的真正含義。遊牧民族的這種危機周期性的發生,而不是每次都能夠搶劫成功。這樣他們就不得不面對周期性的毀滅,也就是末日的來臨。這就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中末日論的由來。
  • 四川人經常喊的「嬢嬢」,你知道它的含義和來源嗎?
    而且各種稱謂還存在地域差別,比如川南自貢內江一帶稱呼爺爺為「阿公」或「家公」(發音為「嘎公」),這是客家方言的遺存;川東廣安和川南宜賓、瀘州一帶,稱呼爺爺為「嗲嗲」(發音為diadia,一聲)。  在這些有地方特色的稱呼中,運用最多、內部最為一致的稱謂詞,非「嬢嬢」莫屬。不管在四川哪個地方,幾乎都有這個稱呼。
  • 作為態度和方法的濟度宗教
    楊慶堃在《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一書中,指出中國歷史上「救世運動」的出現與正統、異端的辯證關係,並回應韋伯關於中國宗教的討論,特別強調中國宗教生活除了有較濃的巫術面向外,也存在宗教救贖,「不光是佛教和道教,也包括所有的近代教派,都有通過皈依得到個體救贖,並通過普世性救贖獲得全體救贖的觀念」。
  • 中國人有宗教嗎?
    總之,於楊慶堃而言,這兩類宗教現象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人們用「宗教」一詞來稱這些現象是合理的。從西方到世界:誰在定義宗教?中文的「宗教」,本來指佛學的宗門和教門,對於中國佛教徒來說,只有佛法,並沒有佛教一說。後來,「宗教」一詞傳入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學者用漢字「宗教」來翻譯英文「religion」。隨著留日學生的傳播,這個詞出口轉內銷,被不假思索地用在漢語裡了。
  • 科普小知識:宗教符號的含義
    現代社會中,因科學和司法等內容的變化,原本的認識已經無法適應人們的生活,便從宗教中分離出來,但道德的建立與心靈的安慰等功能依然保留著。世界主要宗教都有其代表的符號象徵,這些符號是怎麼來的?它們表示什麼含義呢?「十字架」是一個很古老的符號, 他有很多種類及豐富的含義, 此處只記述」基督教十字架」或稱」拉丁十字架」。
  • 解題「文化浸潤宗教」
    中國宗教若能適時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完善自我、提升人格,真正實現利國利民之舉,當是我中華之幸、百姓之幸也。二、何謂宗教  這裡所說的宗教主要還是圍繞佛教來談的。  在中華文化中,宗教一詞分指宗與教,兩字並不合用。《華嚴五教章卷一》有「分教開宗」之說。佛陀為適應教化對象而說之教法,稱為教;教中之根本旨趣,則稱為宗。
  • 楊小剛:希望概念在康德道德及宗教哲學中的兩種含義
    廣州 510275  內容提要:文章主要探討了希望概念在康德哲學體系中的兩種含義,即作為道德行為的動機和作為對終極目的的想像,它們分別在早期的道德哲學和晚期的宗教哲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早期的道德動機理論失敗後,希望所獲得的第二種含義顯示出更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