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離婚冷靜期就要實施了,離婚似乎變得更加艱難。
本身,離婚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儘管痛苦,離婚率卻30年飆升了10倍。
《財經》雜誌報導過中國離婚率數據:1979年中國粗離婚率(年度離婚數與總人口之比)為0.3‰,2004年粗離婚率為1.28‰,2018年粗離婚率為3.2‰。
離婚本質上是對錯誤生活的一種修正。但兩個人分開,面對獨立的生活,對於曾經在婚姻裡經濟弱勢的一方和孩子來說,都充滿著挑戰。
走向獨立,婚姻失敗的她們需要幫助
鳳凰衛視在2010年製作的紀錄片《女子宿舍》,就如實地展現了底層失婚女性的艱難生活。
女子宿舍是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的勞務市場旁一個暗黑、逼仄的地方,每晚住宿只需要2元。這裡生活著一群底層失婚女性。
其中,62歲的方淑珍在宿舍裡生活了8年。年輕的時候方淑珍很是漂亮,不到20歲就嫁給了同村的丈夫。可是婚後才知道,丈夫吃喝嫖賭全佔了,還動不動就打罵她。48歲時,她被年長她13歲的丈夫「掃地出門」。
出來的前兩年是最難的,方淑珍沒有技術,對周邊的環境也不熟悉,常常迷路。後來跟著工程隊走,當小工給他們倒灰,但是這幾年人家嫌她年紀大,不帶她了。再後來,她就去醫院做起了護工,倒屎倒尿,給老人剪指甲...都是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但是她做得很認真,老人們也都很喜歡她。一個月照顧20個老人,能賺到1000塊錢。
方淑珍還有兩個兒子,兒子都已成家,但生活也十分困難。大兒子生活很困頓,二兒子則身患肺結核,二兒媳婦得了皮膚癌,還欠了將近10萬塊的債務。
這麼多年,大兒子就來看過她一次,目的是要錢,她說自己沒有了,但走的時候還是給兒子拿了100塊。小兒子患肺結核,為了照顧小兒子生病,方淑珍辭掉了醫院的工作,打算去照顧他們,沒想到卻被小兒子一家趕出家門。
從兒子家出來後,她心情不好,也沒怎麼幹活,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為了勉強維持生存,她每天只吃一塊錢的花卷,就著點鹹菜,有時候買點豆腐腦。
方淑珍想好了,等到自己要不行的時候,就喝瓶農藥自我了斷。時間就在晚上,不耽誤孩子,一早起來就可以將她發送走。
「現在我眼淚都哭幹了。」方淑珍總是和宿舍的姐妹們抱怨「為啥自己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命還這麼的苦。」
同住在2元宿舍的女性,很多有著類似的悲慘遭遇。離婚後,她們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失去經濟來源,從而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不是少數。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女性,在失去婚姻後,特別是在還有孩子需要撫養時,更是需要社會的關愛與支持。
佳寧媽媽和家暴男離婚後,還要撫養女兒讀書。離婚後,為了生活,佳寧媽媽開始背著佳寧去擦鞋,凌晨四點去人力市場搭活,晚上八點後才回家。
儘管佳寧媽媽拼盡全力,試圖走向獨立,但生活依舊非常艱難。而且佳寧媽媽身體越來越不好,娘倆的生活花費很緊張,更沒有閒錢看病。
為了幫助佳寧讀完初中,眾愛專項基金通過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向社會公開募捐37589元。目前,已經有1036名網友通過騰訊公益平臺為這對母女捐助17676.08元,所募集善款用於佳寧小學六年級下半年和初中時期的學習生活補助費用,目前佳寧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款項按每個學年撥付給媽媽,由媽媽監管佳寧所需費用使用。
對比方淑珍,佳寧媽媽生活有了轉機,如果你也想為這些底層女性獻出一份力,不妨打開騰訊公益頁面,輸入「關愛家暴單親女童」,找到捐款窗口。
良性溝通挽救婚姻,「婚姻疏導」找回幸福
時代在進步,一段糟糕的婚姻裡,離婚對雙方都是一種解脫。那麼對於可以挽救的幸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據報導,在中國,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增長。有專家指出,設立「離婚冷靜期」的初衷本是為了避免當事人輕率、衝動離婚,維護家庭穩定,
但實際上,僅僅30天的冷靜期,並不能挽救婚姻。真正挽救婚姻的是兩人之間的良性溝通,達到相互理解與包容。
騰訊公益平臺披露了這樣一個有愛的「婚姻疏導」團隊,他們是長葛市婚姻家庭諮詢師協會。2019年,他們義務調解離婚920對,成功調解382對,2020年6月義務調解176對,當場和好51對。
在每個成功調解,和好的家庭背後,都是這個團隊付出的努力。這群志願者積極為當事人婚姻問題進行疏導工作,為可能尋回的幸福而努力。
「在結婚以前,誰都沒有過經營婚姻的經驗,出了問題,最應該的就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結束婚姻。」一位負責離婚疏導調解的志願者說。
現在離婚有了冷靜期,那麼結婚更需要冷靜。面對不幸的婚姻,當事人要有勇於走出來的勇氣,社會更要對走向獨立的失婚女性給予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