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道本幫菜,是每一個上海人的心頭愛

2020-12-19 澎湃新聞

這些地道本幫菜,是每一個上海人的心頭愛

2020-01-07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大霖霖 上海有腔調

如果你的女朋友是個上海人,

那可就糟了,

她的口味十分挑剔,

偏偏只好那一口濃油赤醬;

如果她又是個難搞的女朋友,

約會問她吃什麼都說「隨便」,

那你的日子怕是沒那麼輕鬆。

但是,

這20道菜,

道道拿出來都能充分滿足阿拉小囡的味蕾;

如果你能學會做這20道菜,

你離一個合格的上海女婿就不遠了,

畢竟上海的男人個個都是做菜的一把好手!

紅燒肉

上海紅燒肉最能體現出濃油赤醬的特色,

除了酒、醬油和糖之外,

完全不加其他調味料,

靠火候功夫,

做出肥而不膩、酥而不爛、

甜而不粘、濃而不鹹的味道來。

如果一次吃不完,

第二次燉的時候,

加入煮雞蛋、百葉結、水筍等回鍋,

既不浪費醬汁又翻新了口味。

紅燒大排

「大排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

儂哪能看?」

「這是一個好問題呀……

伊曾經撫慰過多少上海人的心啊。」

「在上海,大排出現,

連紅燒肉都得讓一讓~」

老早的紅燒大排,

膘峰是衡量大排好壞的一個標準單位,

整個80年代、90年代初,

小孩子吃到大排的膘峰,

就像今天的孩子細心品嘗夢龍的巧克力外衣那樣。

阿拉屋裡的大排哪能燒法子呢?

先用一把刀把大排的機理割斷、抹鹽,

老早底還要抹味精,現在不抹了。

旁邊準備澱粉,

打一個蛋進去,調汁,大排拖一拖,

然後再一塊一塊到油鍋裡去斷生。

扣三絲

扣三絲是本幫菜中經典的菜餚之一,

講究的是廚師的刀功,

然後是精細的拼接。

在材料上,

用的是筍絲、火腿絲、豬後腿肉絲或雞絲,

也有用雞蛋絲的。

由於雞脯絲、火腿絲和筍絲相間,

色澤很好看,

也被稱作「金銀扣三絲」,

它的成品形狀像個山包,

便又有了「金銀堆積如山」的說法,

因此常被選作過年菜餚。

響油鱔絲

響油鱔絲又名響油鱔糊,

因鱔絲上桌後盤中的油還在「噼啪」作響而得名。

陣陣「哧啦」聲中,

油在鱔絲上翻騰,

鱔絲在油裡沸騰,

猶如淅淅瀝瀝的春雨,

頗具詩意的聽覺享受,

同時夾雜著陣陣蒜香、油香、鱔絲香,

兼具「色香味」。

這是江南地區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名菜,

蘇州的蘇幫菜、杭州的杭幫菜、上海的滬幫菜,

都有這道菜的身影,

做法雖不盡相同,

口感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水晶蝦仁

40年代,

上海從粵、閩菜中引來「清炒蝦仁」,

在烹飪技藝上進行改革創新後製成「水晶蝦仁」,

加之選料上乘,製作嚴格,

風味獨樹一幟。

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

滿滿一盤蝦仁,

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

奇香四溢,晶瑩剔透,

賽如明珠。

四喜烤麩

五福四喜,

中國人最喜歡這樣的口彩。

喜從四方來,圍成五福家。

江南、上海的小菜裡,

也特別喜歡四喜的名字,

比如四喜丸子和四喜烤麩。

它們不僅僅是江南人家的經典年菜,

其實也是四季常吃的家常小菜。

特別是經典涼菜——四喜烤麩,

上海街上幾乎所有的熟食鋪裡,

都有它的身影。

四喜,

一般是指香菇、木耳、金針菜(黃花菜)、花生,

而四喜圍繞的核心則是一種特製的麵筋——

烤麩。

這道菜還有一個寓意:

木耳香菇倚木而生,

仿佛妻妾;

金針菜是萱草的花,

也是母親的象徵;

花生則是孩子。

孩子與女人是家中之喜,

而四喜都要烤麩(靠夫)而生,

男人一木參天,

蔭庇全家。

上海燻魚

上海燻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燻魚,

因為它沒有燻制的工藝和過程,

只是外表和形色相似,

人們稱之為燻魚。

嚴格地講,

上海燻魚更接近於「爆魚」,

是將油炸後的魚塊浸入滷汁中入味。

它的味道豐富,

鹹香中帶著鮮甜,

魚肉還有絲絲的幹香和勁道,

吃起來讓人齒頰留香、回味悠長,

是下酒佐餐兩相宜的美味佳餚。

燻魚雖有一「燻」字,

但不似燻鴨,火腿吃起來會有嗆鼻的煙味,

燻魚更加小清新,

帶有江南地區的婉轉與清秀。

白斬雞

白斬雞在清代流行於上海浦東鄉間酒肆,

雞就散養在自家庭前屋後,

白煮冷食。

客人來了後殺雞燙熟,

隨吃隨斬,

配自製米酒。

後來白斬雞進入城區,

發展到現在最出名的就是小紹興。

取雞的窗口永遠在排隊,

隔著透明的窗口可以看到師傅在馬不停蹄地斬殺雞,

人們可以選擇買雞的某一個部位。

到了現在,

大家都在感嘆吃雞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雞再也沒有從前的那個鮮味,

如今大多數飯店的白斬雞成了雪櫃出品的醬油凍雞,

放在桌上五分鐘,

盤底便滲出一汪子水來泡爛雞肉,

吃得人怒火中燒。

白斬雞顧名思義,

當然應該隨吃隨斬,

哪裡有成速凍陳貨的道理?

老吃客的心目中,

白斬雞的要訣是「嫩」,

選用腳黃、皮黃和嘴黃的「三黃」嫩母雞。

理想中的白斬雞閃閃發亮

皮脆骨軟,肉質細嫩,

皮與肉之間還有一層薄而均勻的水晶凍隱隱閃爍。

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

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上海名菜。

此菜色澤深紅間綠,

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

在海派菜單裡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

上海人有把它與

北京的滷煮火燒、魯菜中的九轉大腸、成都的冒節子

並稱為肥腸四姐妹。

草頭是上海人對金花菜的俗稱,

營養豐富,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圈子是上海人對豬大腸的俗稱,

它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

所謂「草頭圈子」,

其實是兩道菜,

紅燒大腸和生煸草頭。

「圈子」必須是最肥膩、最香美的直腸。

不是這個燒不出規整的圓圈,

也不能滿足老饕們對於肥糯酥爛的極致追求。

茄汁排條

上海的茄汁排條選用的是豬裡脊,

酸酸甜甜,

是老式糖醋汁的味兒。

炸得香香的裡脊外面包裹著醬汁,

外皮香酥,內裡肉嫩,也有肉香,

酸甜口,很開胃。

糟貨

當下常說的糟貨,

就是將葷菜或蔬菜煮熟且冷卻後,

倒入糟滷,

滷幾個小時即可食用的冷菜,

也稱作「熟糟」。

糟貨當中,

上海人最喜歡的定是「糟缽頭」。

「糟缽頭」的製作方法是

將豬舌頭、豬腳爪、豬肚、

豬肺、豬大腸等清洗乾淨,

切成小塊,

用特殊辦法汰清爽,去味,

然後清水煮熟,

徹底冷特之後,

倒入糟滷浸沒,

以蓋子封好,

冰箱冷藏。

吃時另備小碗一隻,

用乾淨筷子夾出,

吃多少夾多少為宜。

扎肉

帶皮腿肉穿上名為粽葉的外衣,

加上醬油和糖,

經過慢火燉煮,

扎肉就此而生。

扎肉色澤濃鬱,味道香甜,

一口咬下去,絲毫不油膩,

肉質軟糯,瘦肉一點也不柴,

唇齒之間滿滿的都是美食帶來的幸福感!

八寶飯

如果說餃子是北方人的年夜飯之光,

那麼八寶飯就是阿拉上海人的信仰!

八寶飯是上海人臘八節、大寒以及

除夕夜指定上桌的美食,

或者這樣說,

凡是我們北方人吃餃子的節日,

上海人幾乎都會吃象徵團圓的八寶飯。

八寶飯顧名思義就是八種寶貝蒸出來的飯,

糯米、瓜子、冬瓜糖、蜜棗、

紅棗、豆沙、蓮子、桂圓肉,

有的還會放五仁月餅的陰影青紅絲……

八寶飯裡的八樣沒有定數,

各家放的配料都有些許不一樣。

但不管配料多與少,

八寶飯的靈魂不能丟!

一定要放一勺足量的、雪白白的豬油!

比起煙火氣十足的鍋貼和生煎,

八寶飯確實是超級溫柔的一類,

熱騰騰軟糯糯晶瑩剔透如琥珀,

鑲嵌紅棗蜜餞葡萄乾多姿多彩,

挖一口便是甜蜜蜜豆沙軟心腸!

上海菜泡飯

老底子上海人都有這樣的記憶,

晚飯是一家團聚的時刻,

正餐自然不能馬虎,

每家吃完後留有剩飯,

也讓第二天吃泡飯成為可能,

這是上海老一輩人的時代印記。

隔夜冷飯加熱水煮一下,

或者乾脆就用開水泡一下,

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飯就做好了。

因為燙口,

吃起來總會發出稀裡譁啦的聲音,

也正因為這樣才成就了泡飯獨有的爽快感,

要是能再配上些小菜,

開一罐乳腐,買一點醬瓜,

那吃完整個人便真是喜滋滋的。

油爆蝦

上海人吃本幫菜,

一隻圓檯面上如果沒油爆蝦,

個麼就等於一頓飯失去了鮮迷道特之甜頭!

講上海小囡儕是吃油爆蝦長大的,

真的一點不誇張,

脆裡帶甜,甜裡透鮮,

色澤金黃,香氣撲鼻,外酥裡嫩,

不管是味道還是口感都讓人讚不絕口。

醃篤鮮

「醃」指的是鹹肉,

有了鹹肉,

好似加入陳釀,

歲月的濃醇讓湯多了味覺的層次感。

「鮮」指的是鮮肉和筍,

若只有豬肉的豐腴,

只怕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有了筍,

立馬變得大不一樣。

「篤」是吳語方言,

就是用小火慢慢的燉,

湯水沸而不騰,

咕嘟咕嘟地翻滾著,

用心地把醃肉與鮮肉一起小火熬煮,

不用任何調料,

就已經是上好的湯頭,

趁著快出鍋,

加入百葉結,

吸收了肉質,

吃著更加圓潤飽滿。

醃篤鮮這道菜出現在上海的春天,

是恰如其分的。

春節前家家戶戶自己醃製的鹹肉,

經過了一個冬天的風吹日曬,

積攢了馥鬱的肉脂香味,

只待在小火燉煮中,

把一身的鮮香釋放。

但更重要的是,

那一口春筍的滋味!

湯糰

湯糰作為上海人餐桌上的常客,

既可以當作主食果腹,

也可以作為點心解饞,

一個個圓潤飽滿,

讓人食慾大開。

湯糰是包出來的,

不是滾出來的,

所以煮出來的湯比較清淡,

入口軟糯。

上海人為了把湯糰吃出味道,

又變出了很多「花樣」:

放黑洋酥、豆沙做成甜的,

放鮮肉呢,做成鹹的,

甜鹹哪一種更好吃的爭論,

也從未斷過。

■ ■■■■

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本幫菜裡最出名的菜餚之一,

上海八寶鴨不但採用乾貝、火腿、腕肝、雞丁、

冬菇、冬筍、慄子、糯米、蝦仁、青豆等優質配料,

還一改八寶鴨拆骨的傳統操作法,

用背骨鴨開背,填入配料,

扣在大碗內,封好玻璃紙,

再上籠蒸製的方法。

這樣製作的成品,

不但鮮香味特別濃鬱,

而且形態豐滿,菜形美觀,

再澆上用蒸鴨原滷調製的蝦仁和青豆,

使得成品更豐富多彩,

別具風味。

清蒸大閘蟹

「秋風起,蟹腳癢」,

當大閘蟹在湖底爬來爬去的時候,

上海人的喉嚨和胃也開始癢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

大閘蟹上市期間,

每個上海人每年平均吃掉大閘蟹12.5隻,

特別是陽澄湖大閘蟹,

更是上海人心心念念的美食。

無論是高檔豪華的飯店裡,

還是尋常人家的廚房,

大閘蟹除了滿足了人們味蕾的召喚,

更成為了家人、朋友相聚交流的情感載體。

全家福

全家福是每家過年必備的一個菜品,

相信不少人都有小時候過年前幫媽媽攤蛋餃的經歷。

蛋餃、肉圓、鵪鶉蛋、肉皮、草蝦、

火腿等等豐富的食材組成了全家福湯,

這也象徵著一年的圓圓滿滿,

闔家歡樂。

這20道菜,

道道都是阿拉上海寧的心頭愛,

無一例外,

而且大部分會出現在年夜飯上,

承載著無數上海人的記憶,

陪伴著無數上海人的成長。

這些菜,

有的菜從過去到現在味道從未變過,

有的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的口味的變化

不斷創新,

共同組成了上海人最難以割捨的本幫菜。

原標題:《這20道地地道道的本幫菜,是每一個上海人的心頭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茂名南路這家本幫菜元老級餐廳,老吃客認可的地道老上海味道
    各位粉絲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毛哥經典老上海餐館故事的時間了!在上海毛哥最愛逛的地方就是陝西南路和淮海路一帶了,因為這裡真的藏了太多老上海的經典美食,而且環境也是剛剛好,既不那麼紙醉金迷也不是那麼市井郊區,就是非常有老上海的生活氣息。
  • 地道的上海本幫菜都有些什麼代表菜品,你知道嗎,吃過的都說好
    上海是中國的一線大城市,經濟發展的特別的快,很多人都夢想在上海發展定居。小妖也去過一次上海,城市很繁榮,特別是晚上的外灘特別的漂亮,但是讓小妖影響最深刻的還是上海的本幫菜。而地道的上海本幫菜都有些什麼代表菜品,你知道嗎,吃過的都說好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上海本幫菜小餐館不完全指南
    最近和剛剛搬來上海的朋友約飯,我問她,你想吃什麼?她扔給我好幾個連結,讓我選。我說:「我都吃過耶。」她一臉震驚,心裡一定在想,你這個吃貨呀。她說:「你乾脆把好吃的餐廳都寫出來吧,造福一下我們。」於是有了這篇文章。想從上海本幫菜餐館寫起。
  • 嘉善路上近三十年的本幫私房菜,徐匯老吃客最愛的地道老上海味道
    在上海,說起好吃的本幫館子,真的數不勝數,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館子開始有些偏離地道的本幫風味,要吃到正宗的老上海味道,還真的得避開大商場,去一些有年代的街坊館子才能吃到。所以今天毛哥就想帶大家來一家地道本幫菜館,這家店在嘉善路這裡開了快三十年了,燒的菜都非常有老上海味道,很受附近街坊喜歡。讓我們一起來嘉善路202號這家「曉平飯店」嘗嘗!蔥油黃貝這是店裡的招牌,幾乎沒有在上海其他館子吃過這道菜了,一端上來蔥油香非常濃鬱,油亮誘人!
  • 上海這家寶藏本幫菜,每一道菜都被驚豔,很多人心中的回憶
    上海菜在國內的知名度還是蠻高的,但是很多本地人都對本地菜都嗤之以鼻,本來以為沒有什麼太大不了的菜,沒想到這個去探了一家本幫菜,一下子變成了我心中的寶藏菜品,被每一道菜都驚豔到了,同時這家店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回憶,陪伴了很多人成長。
  • 上海五角場合生匯美食推薦 看這篇就夠了
    我想說五角場商圈是上海現在最熱鬧的商圈之一,沒有人質疑吧?五角場商圈購物中心眾多,但要說哪座購物中心最好玩,還是覺得上海五角場合生匯最好玩!五角場商圈是近年來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而上海五角場合生匯則是五角場商圈最新且最大的購物中心,不管是商場的模式、裝修,還是入駐的品牌都非常的新潮,來這裡也是年輕人居多。
  • 大人物也愛的上海平民美食
    ▌奧朗德 最愛10元一個的蘿蔔湯圓 餐館:興國賓館 地址: 法國總統奧朗德去年首次訪華,抵達上海。堂堂法國總統原來大愛售價10元一個的蘿蔔湯圓。 做的是弄堂本幫菜,紅燒肉、油爆蝦、醬鴨、草頭味道很正宗,很有家裡的味道。
  • 魔都25家本幫菜餐廳終極大賞,細數150年的上海菜歷史!
    每一道菜餚在兼具濃油赤醬的同時,更保持了食材的健康原味。每周末晚上,夜上海還會帶來上世紀20、30年代老上海爵士樂演奏,將氣氛渲染得更有意境。不說他們的歷史,光看這些老字號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他們的地位了。雖然就餐環境舊了,服務員阿姨們的態度偏冷,但是他們的菜還是響噹噹的,祖師爺傳給師傅,師傅傳給徒弟的,都是嫡傳的本幫手藝,這其中的功夫是不能為外人道的。上海老飯店創建於清光緒元年(即1875年)的上海老飯店,可謂上海本幫菜餐館的一塊金字招牌。
  • 小籠包、日料、西餐、本幫菜,美食如何成為喜歡上海的理由
    初到此地,他吃遍了學校附近的每一家餐館。說起上海的美食,他這樣回答:「我最愛的是微辣的重慶小面、雞公煲和東北餃子。」美國朋友來上海,他也會推薦這幾家,還會告訴朋友們「美國的中餐館味道不正宗,這才是好吃的中餐」。  另一個現象是,如今旅行社推薦的上海菜飯館,常常被本地人認為「並不好吃,就是騙騙遊客的」。為什麼遊客們總是吃不到真正代表上海風味的美食?
  • 老上海最認可的本幫菜,居然也是「八大碗」,吃過都說好!
    說了這麼多,咱們就不再囉嗦了,今天分享的是老上海的本幫菜。老崔分享的本幫菜可能不是最正宗的,因為老崔不是上海人,儂曉得伐。嘿,老崔我也拽一句上海話。說到本幫菜,令人影響最深的就是三林老八樣,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八道佳餚。為什麼說三林老八樣能代表上海菜,因為本幫菜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濃油赤醬,其實不然,老上海本幫菜同樣有清淡的類型。
  • 上海金山這家店讓你吃出「老味道」!
    坐標龍勝路一家特色本幫菜既有眾多中老年人都愛的老米道又有年輕人喜歡的新口味附近的百姓們都很愛它!每一口都是地道家常味!就連叼嘴的阿姨媽媽們也連連稱讚呢!清新爽口的白斬雞,江南味十足來口燻魚,來個油爆蝦紅燒泥鰍、響油鱔絲、紅燒肉...
  • 這12道地地道道的本幫菜,是蘇州人的心頭愛
    蘇州自古以來便是魚米之鄉,其物產之豐富,從蘇州人不時不食的習俗就能看出一二,若不是好吃的太多吃不過來,怎麼會有這麼精緻的飲食習慣? 蘇州本地的菜叫蘇幫菜,這些年各種網紅店鋪開得遍地都是,無論去什麼城市都能看到火鍋、燒烤、串串什麼的。
  • 上海美食探店:藏在繁華外灘小巷子裡的老上海本幫菜,充滿煙火氣
    上海美食探店:藏在繁華外灘小巷子裡的老上海本幫菜,充滿煙火氣這家翠亭酒家是藏在繁華外灘小巷子裡的本幫菜,地方不大,但是人可不少。第一道菜是竹網鱸魚,這道菜是每桌必點的菜品,味道真的是一絕。據說這道菜烹飪非常費功夫,本來也只是店家自己的下飯菜,後來機緣巧合之下成為招牌菜。鱸魚去骨後進行特殊醃製,用寬寬的京蔥葉覆蓋然後烤制。烤制的時候,廚師的火候和時間把握得剛剛好,外皮有烤制的香味,內在魚肉又是非常嫩。魚的口感非常鮮美,蔥葉也非常好吃。
  • 上海這幾家老字號品牌,已成上海人心中的代名詞,你去過幾個呢?
    說起上海的老字號企業,每個老上海人都可以如數家珍,然而在時代的更替中,許多上海本地的老字號卻漸漸被人遺忘。那麼上海比較有名的老字號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看看吧!杏花樓曾經的杏花樓是一家粵菜館,主要經營廣東甜食品和廣式粥品,但現在一說杏花樓,大家就能聯想到月餅,杏花樓登陸上海近百年,已經成為上海人心目中月餅的代名詞了。
  • 上海深度吃貨攻略,輕鬆吃遍地道上海小吃
    去一個地方旅行當然要嘗嘗當地的特色美食,不然總覺得這趟旅行不完整。但是對於不熟悉上海的遊客來說,"哪些是老上海小吃?去哪裡能吃到地道的?"這些都是頭疼的問題。今天小編就給各位小夥伴分享一份上海深度逛吃攻略!給大家介紹老上海小吃,推薦一些老字號,並附上周邊遊玩小Tips。懶人吃貨看重什麼?
  • 上海外灘附近的小酒家,做的是老派弄堂本幫菜,每天都人氣爆滿
    不過要說到上海最具有本地特色的菜是什麼,那肯定還得算是上海本幫菜了,用四個字來形容上海本幫菜的話,那肯定就是「濃油赤醬」了。現在喜歡吃上海本幫菜的人其實已經不多了,更多的是一些老一輩的人比較喜愛這個口味,因為對於年輕人來說,本幫菜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相比起其他菜系來說都是要略遜一籌,不過他們那獨特的口味還是吸引到了不少的擁躉。
  • 上海本幫菜,歷經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原本的樣子是什麼?
    上海本幫菜,歷經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原本的樣子是什麼?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小編經常出門旅遊,發現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都是有很大差異的,像東北節日風俗就有很多,秧歌、雙玩藝、雙條邊曲、風柳......有句俗話說的很好,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文化的傳承還改變是隨著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在上海人眼中,有些習俗是不能少的。
  • 上海這些由老洋房改造的餐廳,每一間都深藏著故事……
    帶有一個小花園的三層樓,裡面存留著當年的壁爐、留聲機和皮質座椅,隱約能從中料想到當年上海名媛們的上流生活。大約也正是這種榮華的薰染,讓這位本是被杜月笙從戲班強搶而來的姨太太竟然極力撮合丈夫迎娶了孟小冬吧。 花園使這裡成為了舉辦小型婚禮的絕佳場所,這裡的本幫菜也是全上海數一數二的正宗。
  • 上海人屋裡廂最常燒的家常菜,看到第一個就流口水了……
    上海人愛吃是出了名的, 吃的精緻,吃的講究。 雖說魔都囊括了萬國美食, 但其實阿拉上海寧 一輩子都離不開這些菜 上海人屋裡廂最常燒的家常菜
  • 為什麼愛上海?因為獨身的人能在這裡豐盛地生活
    因為外婆愛聽戲,以及中學時代看了《霸王別姬》和之後李碧華的其他作品,北京成為我一個遙遠卻並不陌生的嚮往。高考填志願,從一到三,我全填了北京的學校,然後,我來了,學習、工作、生根,一住就是十多年。我喜歡北京,是它的大氣。任是三教九流、天南地北,什麼樣兒的人在北京,都能討到舒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