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少年流浪到武漢,天天泡在圖書館,突然回家求著要上學…怎麼回事?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近日,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針對網民們諮詢、建議的地鐵規劃和建設問題,相關職能部門給出了答覆。(主播:陳靜茹 剪輯:範芃)

16歲的山東少年小鞏(化名)

2年前離家出走在外流浪

半年前,小鞏來到了武漢

在武漢圖書館內遊蕩時

被圖書館管理員喻茜女士看到

在喻阿姨的耐心勸說下

倔強的小鞏終於說出「我想回家」

 叛逆少年離家出走

全家人苦尋兩年

小鞏的父親鞏先生(化名)是山東臨沂市一家汽車售後服務公司的工程師。小鞏是家中的老二,特別愛打遊戲,上初二的他沉迷電腦遊戲,學習成績下滑較大。

2017年4月15日,14歲的小鞏在打遊戲時被母親狠狠批評了一頓,「話說得可能有點重」,從小就性子倔強的小鞏,離家出走了。

兩年來,鞏先生一家人一直在找小鞏。他們報了警,在媒體上發布尋人啟事,沿街張貼傳單找人。可尋遍山東全省,以及河南省與江蘇省部分地區,都沒找到孩子。

今年5月11日中午,鞏先生接到武漢圖書館管理員喻茜女士的電話。「你兒子小鞏在武漢,就在我身邊,希望你們能來武漢接他回家」。

5月11日晚上12點多,鞏先生夫妻在幾位親人陪同下,趕到武漢,一家三口緊緊擁抱在一起。5月12日,他們將兒子接回了山東老家。

熱心阿姨發現孤獨的少年

苦口婆心終於勸得他回家

武漢圖書館管理員喻茜回憶了與小鞏相識的經歷。圖書館二樓閱覽室外有個咖啡廳。今年4月下旬,她注意到:每天早上圖書館一開門,就有一名少年來到咖啡廳裡找個位置坐下,大部分時間,都在默默地玩手機。

她來到少年身邊,小聲詢問他是不是需要幫忙,還掏出一百元錢塞給他,「結果被他拒絕」。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她一有空就找少年聊天。少年也漸漸向她敞開心扉,說自己是半年前坐火車來武漢的。這半年時間裡,他白天在武漢圖書館度過,晚上就到解放公園附近的某通宵營業書店中睡覺。

取得小鞏的信任後,喻茜成了小鞏的微信好友。在聊天過程中,她又得知小鞏是離家出走的,去過北京、鄭州等地。

在外闖蕩兩年多後,小鞏也想家,想念父母與親人,但他很愛面子,不願意主動聯繫家人,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在外面過得很辛苦。

為讓家人找不到自己,小鞏從不用家人知道的QQ號上網,也不用自己在流浪期間辦理的手機號與家人聯繫。

喻茜也有一個與小鞏年齡差不多大的兒子。作為一個母親,她反覆勸小鞏回家。幾天後,小鞏終於吞吞吐吐地告訴喻茜,「沒辦法養活自己,我想回老家",並將父母的電話號碼告訴了喻茜。

鞏先生稱,到武漢後,小鞏這種未成年人「連零工都找不到」。

小鞏說,他在武漢期間,得到了喻茜阿姨的無私幫助。是喻茜阿姨給他講清了沉迷電腦遊戲的危害,讓他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回到家後,孩子決定重返學校好好讀書。(長江日報記者 陳奇雄)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14歲少年玩CS患被害妄想症 喊有人殺我無法交流
    李麗說那還是2008年,10歲的雷雷正上小學4年級,他們夫妻兩個每天忙到晚上11點多,有時甚至要到凌晨才能回家。  「孩子放學來飯店吃飯,然後就回家玩遊戲。」李麗說,自己還曾多次查崗,每次查崗孩子都在家裡,這讓她很放心。至於雷雷玩的遊戲,李麗發現是一款操縱遊戲人物射擊的遊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兩個人逐漸習慣了讓電腦陪雷雷度過課餘時間。
  • 樸志洙的故事:曾天天泡網吧淪為網癮少年,加盟慶南反戈仁川
    身邊的朋友都跟我說,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但我只是個涉世未深、年輕無力的小球員,我沒法堅持下去。」 和那些高中畢業後去踢大學聯賽的球員不同,樸志洙面臨無球可踢的境地。如果這種事發生在2020年,樸志洙可以到韓國職業足球聯盟進行仲裁,或到韓國足協尋求幫助。但在2013年,他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
  • 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想上學 想回家
    從2月5日起,丈夫越來越暴躁,拔針,吵著要回家。有人好心抱著勸阻他,還被打了一拳。有一次,她跟著丈夫去衛生間,丈夫突然不耐煩地推了她一把,衝入衛生間將自己反鎖,直到幾個護士過來幫忙才將門打開。劉豔芳擔心,老公的病越來越嚴重,「錯過最佳治療期。」在武漢就醫的外地人不是少數。
  • 案例:「網癮少年」的自我救贖
    就在一年前,他還被別人貼著「網癮少年」的標籤,如今他是該校重點班的學生,學習成績排名靠前。   「我對遊戲不上癮,就是對網絡小說上癮,喜歡看玄幻類的作品。」劉小志告訴記者,在虛擬世界裡他感到無比快樂。   見過父親摔電風扇,也習慣父母打架……這是他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
  • 疫區故事:在武漢流浪的寄居人
    人們終於發現,原來這場冷酷的疫情,不僅讓整個武漢籠罩在死亡的陰影裡,也讓一群因隔離流浪在武漢街頭的人,陷入猝不及防的悲慘境地。很幸運的是,他們得到了志願者和媒體的關注,並最終得到政府的幫助。儘管此時其中大多人已經在武漢流浪了一個月。這一個月的經歷,幾乎讓人不忍卒讀。
  • 經典電影《孩子,回家吧》,是誰拯救了網癮少年,是他們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孩子,回家吧》,其實我們在電影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個電影的主線是孩子,孩子永遠是一個讓人深思的話題。與其他同類型講述網癮的電影相比,這部影片不僅從大方向上闡述了網絡時代給人們帶來的毒害與弊端,更細緻地取其中一個家庭為例,詳細論述,當網路遊戲進入這個家庭的時候,給這個家庭的父母、孩子帶來了嚴重的身心毒害。最為可貴的地方,是這部影片最終給出了解決網癮的實際路途,這是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都極有益處的一部電影。
  • 「杏壇講道·青年教師演講稿選登」《雪梨女孩和網癮少年》
    今天,我十分有幸地向大家介紹雪梨女孩和網癮少年。第一次見到雪梨女孩,是開學的第一天。因為年齡沒達到標準,我婉拒了她的報名。然而,父母的堅持和多番協商,小女孩最終加入了我的班級。由於年齡原因,她的個頭比別人矮,膽子也比較小,不忍心看她瘦小的身子擠到窗口打飯,我就早早地幫她盛好飯菜;擔心她在課堂跟不上大家的節奏,我會對她多些關注。
  • 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語文學習不吃力,更能杜絕成為網癮少年
    我的孩子也是這樣,我那時候在縣城,我孩子小時候不會講話,她媽給她買了一本小畫書《葫蘆娃》,她就天天粘著她媽給她講,講一遍不行講第二遍,講第二遍不行講第三遍,弄的她媽還挺煩的。結果有一次她到我辦公室,拿著《葫蘆娃》那本書,在那兒口中念念有詞的。 我一個同事就問她,下面這個字你不認識嗎?
  • 寶寶手機不離手怎麼回事?這種方法幫寶寶解「網癮」,實用有效
    在疫情隔離期間,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個煩惱,因為隔離期間在家太無聊,不少的寶寶都沒有事情做,也不能夠去上學,很多寶寶都「染上」了網癮。特別是在家長看手機的時候,寶寶就總是在旁邊也一同盯著手機,想搶手機來玩。
  • 「流浪」的武漢人如何安置?武漢文旅局寫信請求兄弟城市幫回家
    楊錫琨說,直到1月23號「封城」她才突然覺得「病毒的嚴重性」,以及自己可能回不了武漢的家。在她所在的一個「徵集全國住所武漢人互幫互助」微信群裡,很多人分享在全國各地住酒店被拒的經歷,以及如何回武漢的攻略。很多人寄希望於在湖北周邊站點下高鐵,然後再找其他回家的路,或者先找到一個有統一安置武漢旅客酒店的城市先住下來。
  • 《理想禁區》網癮少年的絕望之地,看完忍不住放下手機瑟瑟發抖
    《理想禁區》原型漫畫《網癮禁區》改編而成,據說是中日合作的動漫,但貌似大頭還是繪夢,日方接的外包,有中日配音不同的版本。還有一種說法,故事的原型就是之前轟動一時的楊勇信事件改編的,題材新穎畫風和配音也還不錯。故事發生在一所全封閉式的戒網所,主線圍繞一個天天沉迷打遊戲的廢材少年。
  • 怎樣讓網癮少年變成學霸
    (原創)一、孩子為什麼會有網癮?1.與家長缺乏溝通與互動溝通越少,家長對孩子了解越少,家長了解越少,對孩子越感覺無從下手,與孩子交流越難於找到交流點。交流越少,孩子與家長的心理距離越遠越陌生。家長心中,孩子是心頭肉,疼不夠,愛不完。家長心中,孩子就應該是學習狀態中,看到孩子玩一會兒,心中就急,忍不住就問:作業寫完了嗎?
  • 我採訪了三個從網癮中心出來的少年 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有人猜測說可能是被網癮少年盜號了,網癮少年的報復。但在我看來卻更像是幫他管微博的少年的一次反抗行為,如果真是如此,那真的很為這位少年擔心。 「網癮中心」的根本在於,大量鄉鎮父母沒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包括時間精力和知識),看著孩子「走上邪路」(的確有不少孩子在任何意義上都可以說是「走上邪路」)之後,束手無策,所以只能選擇最粗糙最差勁的方法。 我當時感覺比較可怕的事情,是楊永信和一部分家長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柴靜在相關的文章中也提到過。你看她問家長自己有沒有問題,家長其實明白著呢,知道自己有問題。但又如何?
  • 看了LDL選手的作息表,網癮少年表示再也不想著打職業了……
    看了LDL選手的作息表,網癮少年表示再也不想著打職業了……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競技被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去年的雅加達亞運會,LOL中國隊代表國家拿到金牌一枚,這代表著中國電競一個裡程碑意義的發展。而在微博之夜上,除了現場到來很多大腕明星之外,還有很多電競選手,在去年RNG季中賽奪冠,IG世界賽奪冠都有很大的熱度,電子圈正在一步步發展長大,這讓很多網癮少年覺得:打職業真好。有很多網癮少年對自己的好玩找到了理由,好好學習不就是為了賺錢,既然玩遊戲都能賺錢,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呢?
  • "網蟲"變成陽光大學生 現身說法欲幫忙網癮少年
    以下是他所講述的自己成功戒除網癮的故事。  迷失網絡難收場  我以前是很愛學習的,成績也很好,人很自信。從初二開始「趕時髦」上網玩遊戲,初三徹底沉淪,回想那一年,記憶是黑色的。  那時我在義龍中學上初三第一學期的時候,每天一到學校,就與同學們談論網遊進度,放學後不回家,徑直去網吧。
  • 18歲少年被父母送戒網癮學校死亡 遭戴手銬關禁閉
    成了小磊父母怎麼想也想不明白的事。也因為這起戒網癮少年之死事件,再次將帶有神秘色彩又飽受爭議的「特訓」學校,推進了公眾視野。關禁閉戴手銬只因不服管教小磊今年18歲,平時網癮比較大,一頭扎進網吧,可以好幾天不回家。因為愛上網,小磊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一度出現過強烈的厭學情緒。這個「壞毛病」,讓小磊父母頭疼了很久,也想盡了辦法。
  • 所謂電競選手,真的只不過是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嗎
    很多人都在網上指出所謂的電競選手,只不過是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罷了。電競選手真的只是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嗎?電競選手,到底意味著什麼?財富?榮耀?名聲?還是一份單純的熱愛。一個優秀的電競選手,也可以和其他體育運動員一樣,有異常的天賦,也付出了異常的努力,甚至你要有一個無比好的運氣,才能站到電競頂點。
  • 看這個哈爾濱「網癮」大學生是如何...
    他曾是個網癮少年,大學前兩年,逃課、掛科、留級,混到了退學的邊緣。從大三起,他迷途知返,並且憑藉努力逆襲成了專業第一名。他叫曾強,是哈爾濱工程大學航建學院的學生,26日,記者採訪到了這名學生,聽他講述從網癮少年蛻變為優秀學生的故事。
  • 網癮少年逆襲記:高一就被清華破格錄取,搖身一變計算機科學家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由網癮少年轉變為高一就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學霸少年陳立傑的故事。陳立傑一直熱愛著玩遊戲,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在陳立傑初中的時候,陳立傑和無數的網癮少年差不多,甚至通宵打遊戲,只為了提高自己在遊戲中的段位,提高自己的遊戲水平。
  • 四川18歲網癮少年,考上清華2次北大1次,無奈去看心理醫生
    0118歲的網癮少年2007年的時候,關於一則網癮少年放棄復旦大學通知書的故事,受到了很多人關注,這個人就是來自四川的張非。18歲的張非因為貪玩,父親將她送到職高上學,但是讀了一年書的張非突然醒悟,認為讀書才是出路,所以和父母商量後重新回到了普通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