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調皮實屬正常現象,但調皮也分為「好與壞」,正向的調皮我們稱為可愛的孩子,那壞的調皮我們稱為是「熊孩子」,熊孩子的a一些做法會令人感到氣憤,調皮的沒有界限。那難道孩子一出生就是熊孩子嗎,孩子在最開始有「熊」行為的時候,父母是制止還是縱容呢?
曾經網上有個熊孩子相關的事件,但這個事件的關注點卻是孩子的家長。
在一家超市裡,媽媽帶著孩子買東西,可是這孩子太調皮了,把店裡的18包方便麵給捏碎了,媽媽中途看到也不管不顧,店員也多次警告孩子但無效,最後把孩子拽到了一旁,但他媽媽不願意了,還大聲的與店員爭論。
孩子不懂事,家長卻把這當成了縱容孩子的藉口。
我還依稀記得在幼兒園門口看到過這樣一幕:家長在門外接孩子,一些小朋友在幼兒園裡玩一會兒,下過雨到處都是水坑,有一個男孩跳水坑裡玩,把水濺到了別的小朋友身上,面對別人的指責,還不當回事,孩子的媽媽只是在旁邊靜靜的看著。
直到有家長開始責備這個小男孩,孩子母親才出了聲:「都是小孩子,玩水很正常,你一個大人至於嗎?」這樣的說法讓周圍很多家長都感到非常無語,幼兒園的老師當場也不知道怎麼勸了。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不會教育的家長,就是因為家長的縱容才使孩子變為「熊孩子」,這些縱容有時候是刻意的,家長覺得孩子小時候調皮很正常,長大後就好了,也有一些縱容是家長無心造成的,一些育兒上的細節沒有注意,也會讓孩子漸漸變成熊孩子。
孩子越來越調皮、不服管教,家長最好先從自己的教育方式上尋找問題。而長大後會越來越難管教的孩子,其實從小就有徵兆,家長可以儘早糾正。
1、動不動就發脾氣
每次哪點不順孩子的意思,孩子就會發脾氣,對父母發脾氣、對外人發脾氣。孩子這種只要自己不合意,就發脾氣的行為反映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所有人都要聽他的,要滿足他,不滿足就哭、鬧、耍性子、甚至是摔東西。
2、愛獨佔,不願分享
對於自己的東西,孩子出於自私的想法要獨佔,誰也不能共享他的一切,甚至是自己家裡的人也不行。
一般孩子2歲左右物權意識開始萌生,很多時候都會有類似「護食」的現象,家長這時候就要慢慢開始引導了,尤其到了3歲左右,上了幼兒園,更需要學會如何分享,如何與他人相處。
孩子在3歲以後,還總是想霸佔別人的東西,得不到就耍性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得自私又貪心。
3、沒大沒小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老人帶大的孩子身上,因為有些家長上班忙,那麼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長輩的身上,但老人因為隔輩親,多半是比較溺愛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自我中心意識膨脹,被老人寵慣了,不懂得要尊重爺爺奶奶,喜歡挑戰長輩的權威,甚至愛使喚老人。
所謂「管不住」並不是指父母真正的管不住,而是指父母假管、不管、甚至縱容的行為。
1、父母熟視無睹
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有時候都影響到了周圍的人,可父母卻是看到了像沒看到一樣,仿佛是在告訴孩子你做的對。就像上述的捏方便麵事件中媽媽中途回來看到過孩子的因為,但她並沒有理會孩子,還更放心的讓他在那裡。
2、父母縱容孩子的「熊行為」
曾經有個10歲出頭的熊孩子,在地鐵上悄悄伸手摸了摸身邊女士的腿,這位女士感到自己被冒犯,嚴肅地希望家長能管教一下,沒想到旁邊的家長卻大聲反駁:「他這麼小,懂什麼,你這是在污衊人,真當自己很好看了?」
一時間女士感到又氣憤又尷尬,邊上的乘客也看不下去了,指責家長怎麼可以這樣縱容孩子。而熊孩子則躲在家長身後,不當一回事。
父母縱容孩子的「熊行為」,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越是長大越愛搗亂。
3、「孩子還小」的思想
家長常常把孩子還小、不懂事、不要和孩子一般見識掛嘴邊,這些話像是孩子的保護傘一樣,縱使孩子胡作非為。家長這樣的思想會嚴重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危害,看似不起眼的幾句話,對孩子以後的性格、行為、思想都是有影響的。
1、口頭批評
當孩子出現調皮的行為的時候,大多數父母也就是頂多吼孩子幾句,看似表面在管,實際並不起作用,因為沒有實質性的懲罰,說得多了孩子自然不把父母的吼叫當一回事,變得「左耳進右耳出」。對於口頭的批評家長的內心根本就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重視孩子的行為。
2、暴力制止
家長用暴力就解決不了問題,小時候或許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聽話,但家長越暴力,孩子長大後就越叛逆,不服管教,甚至與父母對著幹。而且暴力制止對孩子的身心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造成一件事情未平另一波事情又起的現象。
3、用獎勵代替教育
有些家長會這樣做:只要你不再調皮,就獎勵你喜歡的東西好不好?孩子聽完父母的話,為了獎勵消停了幾天,但會為了再次得到獎勵而變得不聽話,獎勵拿多了,也就變得廉價了,好像拿不拿也無所謂,循環往復,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
1、出現不良行為,要及時止損
一旦孩子出現了不好的行為,家長及時的制止,不要拖,當場就要用合適的方法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讓孩子停止目前所做的行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能當做沒看見或者還幫著孩子找藉口。
2、向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
家長首先自己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教給孩子懂禮貌,在外要安靜,公眾場合不亂跑亂跳,不大聲喧譁,禮貌待人。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並積極改正,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來教育孩子,啟發孩子。
3、不要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
溺愛孩子只會讓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只顧自己,目中無人,不懂得合作與分享。家長什麼要求都滿足孩子,把孩子慣的不知是非對錯。長大後的性格也是自私、孤僻、社會交往能力弱。
不要成為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先別一味打罵,而應該思考自己的育兒方式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只有端正家庭教育的方式,不過於嚴苛,也不縱容,小事小批評,大事大懲罰,孩子才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影響。
今日互動話題:你身邊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熊孩子呢?假如是你的孩子,你會如何教育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