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捏碎超市18包泡麵:孩子越來越「熊」,父母從自身找原因

2020-09-03 爸媽盒子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調皮實屬正常現象,但調皮也分為「好與壞」,正向的調皮我們稱為可愛的孩子,那壞的調皮我們稱為是「熊孩子」,熊孩子的a一些做法會令人感到氣憤,調皮的沒有界限。那難道孩子一出生就是熊孩子嗎,孩子在最開始有「熊」行為的時候,父母是制止還是縱容呢?

曾經網上有個熊孩子相關的事件,但這個事件的關注點卻是孩子的家長。

在一家超市裡,媽媽帶著孩子買東西,可是這孩子太調皮了,把店裡的18包方便麵給捏碎了,媽媽中途看到也不管不顧,店員也多次警告孩子但無效,最後把孩子拽到了一旁,但他媽媽不願意了,還大聲的與店員爭論。

孩子不懂事,家長卻把這當成了縱容孩子的藉口。

我還依稀記得在幼兒園門口看到過這樣一幕:家長在門外接孩子,一些小朋友在幼兒園裡玩一會兒,下過雨到處都是水坑,有一個男孩跳水坑裡玩,把水濺到了別的小朋友身上,面對別人的指責,還不當回事,孩子的媽媽只是在旁邊靜靜的看著。

直到有家長開始責備這個小男孩,孩子母親才出了聲:「都是小孩子,玩水很正常,你一個大人至於嗎?」這樣的說法讓周圍很多家長都感到非常無語,幼兒園的老師當場也不知道怎麼勸了。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不會教育的家長,就是因為家長的縱容才使孩子變為「熊孩子」,這些縱容有時候是刻意的,家長覺得孩子小時候調皮很正常,長大後就好了,也有一些縱容是家長無心造成的,一些育兒上的細節沒有注意,也會讓孩子漸漸變成熊孩子。

孩子越來越調皮、不服管教,家長最好先從自己的教育方式上尋找問題。而長大後會越來越難管教的孩子,其實從小就有徵兆,家長可以儘早糾正。

一、「熊孩子」在小時候,就有這些徵兆,家長留心

1、動不動就發脾氣

每次哪點不順孩子的意思,孩子就會發脾氣,對父母發脾氣、對外人發脾氣。孩子這種只要自己不合意,就發脾氣的行為反映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所有人都要聽他的,要滿足他,不滿足就哭、鬧、耍性子、甚至是摔東西。

2、愛獨佔,不願分享

對於自己的東西,孩子出於自私的想法要獨佔,誰也不能共享他的一切,甚至是自己家裡的人也不行。

一般孩子2歲左右物權意識開始萌生,很多時候都會有類似「護食」的現象,家長這時候就要慢慢開始引導了,尤其到了3歲左右,上了幼兒園,更需要學會如何分享,如何與他人相處。

孩子在3歲以後,還總是想霸佔別人的東西,得不到就耍性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得自私又貪心。

3、沒大沒小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老人帶大的孩子身上,因為有些家長上班忙,那麼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長輩的身上,但老人因為隔輩親,多半是比較溺愛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自我中心意識膨脹,被老人寵慣了,不懂得要尊重爺爺奶奶,喜歡挑戰長輩的權威,甚至愛使喚老人。

二、「熊孩子」背後,多半有一對「管不住」的父母

所謂「管不住」並不是指父母真正的管不住,而是指父母假管、不管、甚至縱容的行為。

1、父母熟視無睹

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有時候都影響到了周圍的人,可父母卻是看到了像沒看到一樣,仿佛是在告訴孩子你做的對。就像上述的捏方便麵事件中媽媽中途回來看到過孩子的因為,但她並沒有理會孩子,還更放心的讓他在那裡。

2、父母縱容孩子的「熊行為」

曾經有個10歲出頭的熊孩子,在地鐵上悄悄伸手摸了摸身邊女士的腿,這位女士感到自己被冒犯,嚴肅地希望家長能管教一下,沒想到旁邊的家長卻大聲反駁:「他這麼小,懂什麼,你這是在污衊人,真當自己很好看了?」

一時間女士感到又氣憤又尷尬,邊上的乘客也看不下去了,指責家長怎麼可以這樣縱容孩子。而熊孩子則躲在家長身後,不當一回事。

父母縱容孩子的「熊行為」,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越是長大越愛搗亂。

3、「孩子還小」的思想

家長常常把孩子還小、不懂事、不要和孩子一般見識掛嘴邊,這些話像是孩子的保護傘一樣,縱使孩子胡作非為。家長這樣的思想會嚴重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危害,看似不起眼的幾句話,對孩子以後的性格、行為、思想都是有影響的。

三、家長總愛這樣管孩子,難怪孩子越來越調皮

1、口頭批評

當孩子出現調皮的行為的時候,大多數父母也就是頂多吼孩子幾句,看似表面在管,實際並不起作用,因為沒有實質性的懲罰,說得多了孩子自然不把父母的吼叫當一回事,變得「左耳進右耳出」。對於口頭的批評家長的內心根本就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重視孩子的行為。

2、暴力制止

家長用暴力就解決不了問題,小時候或許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聽話,但家長越暴力,孩子長大後就越叛逆,不服管教,甚至與父母對著幹。而且暴力制止對孩子的身心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造成一件事情未平另一波事情又起的現象。

3、用獎勵代替教育

有些家長會這樣做:只要你不再調皮,就獎勵你喜歡的東西好不好?孩子聽完父母的話,為了獎勵消停了幾天,但會為了再次得到獎勵而變得不聽話,獎勵拿多了,也就變得廉價了,好像拿不拿也無所謂,循環往復,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

四、如何防止孩子長成「熊孩子」?

1、出現不良行為,要及時止損

一旦孩子出現了不好的行為,家長及時的制止,不要拖,當場就要用合適的方法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讓孩子停止目前所做的行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能當做沒看見或者還幫著孩子找藉口。

2、向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

家長首先自己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教給孩子懂禮貌,在外要安靜,公眾場合不亂跑亂跳,不大聲喧譁,禮貌待人。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並積極改正,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來教育孩子,啟發孩子。

3、不要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

溺愛孩子只會讓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只顧自己,目中無人,不懂得合作與分享。家長什麼要求都滿足孩子,把孩子慣的不知是非對錯。長大後的性格也是自私、孤僻、社會交往能力弱。

不要成為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先別一味打罵,而應該思考自己的育兒方式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只有端正家庭教育的方式,不過於嚴苛,也不縱容,小事小批評,大事大懲罰,孩子才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影響。

今日互動話題:你身邊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熊孩子呢?假如是你的孩子,你會如何教育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孩子在超市捏泡麵玩,寶媽霸氣承諾全買,隔壁大媽卻說這娃毀了
    孩子的行為總和父母息息相關,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教育,受到父母教育的重要性。鵬鵬出於好奇心,將魔爪伸向了一包包的泡麵。剛開始鵬鵬覺得泡麵裡面搖起來有聲音會沙沙的作響,這是因為裡面有一些碎的泡麵或是調料包,搖晃之後留下了聲響,於是大膽的他,將一包包泡麵都捏了一遍。
  • 孩子在超市故意捏碎泡麵,寶爸的處理方式,讓售貨員肅然起敬
    孩子在超市故意捏碎泡麵,寶爸的處理方式,讓售貨員肅然起敬案例分析有時候孩子覺得好玩,就只顧著開心,忘記在超市的時候,一個寶爸帶著自己的孩子逛方便麵的區域,寶爸認真的挑選口味,孩子也學著寶爸把沒一包都拿起來看看。可是仔細看會發現,被孩子拿過的泡麵似乎都癟了,超市售貨員看到立刻就明白了小孩子的惡作劇。
  • 奶奶帶娃去超市購物,孩子將方便麵捏碎,店員要求賠10倍的價錢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生活中總是少不了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有的時候我們也就會叫做他們「熊孩子」,其實孩子的調皮可能是來自於天性,也會來自於家庭教育的影響,無論哪點,只要父母在後天的教育上好好的加強,那麼「熊孩子」也會慢慢的變成「好孩子」。
  • 熊孩子與家長應對策略點評||熊家長會讓熊孩子越來越熊
    下面將這些熊孩子行為及家長反應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A熊孩子事件:媽媽帶兒子去逛超市,一會兒功夫沒注意,小男孩就用手指把超市貨架上的桃子都戳了一個洞。家長應對:媽媽將孩子戳過的桃子全部買回家。【我的評價】媽媽對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值得肯定。
  • 5歲男孩超市偷捏方便麵,爸爸處理方式令人側目,網友:又學一手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是非觀念,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無法分辨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正確,他們會憑著自身的喜好而付出行動,而這些事情帶來影響很有可能是較為負面的,若家長不及時制止告誡孩子的話,可能會使得這一情況愈演愈烈。
  • 設「熊孩子車廂」的建議熊不熊?
    近日,電視名嘴孟非和「熊孩子」「熊家長」們懟上了。孟非發微博稱:「高鐵上很多熊孩子發出的噪音其實遠不如他們爹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發出的噪音。國外已經有女性專用車廂,中國高鐵為什麼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專用車廂?」看得出來,孟非近期的一趟高鐵旅程,飽受「熊孩子」及其家長的困擾。
  • 熊孩子,真的只是孩子「熊」嗎?
    明明在該嚴格教育的時候,家長偏偏扮演「愛心無限,慈父慈母」的角色,而孩子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養成了一大堆的毛病。以下的熊孩子們具有「不良攻擊行為」,已經不是一般的打打鬧鬧,而是具有一定的攻擊性, 原因是孩子無法在家長那裡學習到良好的溝通方法,是溝通出現了障礙。
  •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不是免死金牌,而是裹著蜜糖的砒霜
    都說熊孩子惹人厭,是因為他們沒有是非對錯的意識觀念,又因為調皮總是惡作劇搞破壞。平時的熊孩子有的會遭到父母痛打一頓,有的在外碰壞別人東西父母只能賠償。近日,澳洲的兩個熊孩子,竟然因為一起惡作劇導致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就像吸血鬼始祖一樣,澳洲的上千名感染者都是來自於兩個惡作劇的熊孩子。
  • 熊孩子無故戳破超市40袋麵粉,父母接下來的行為,讓人大開眼界
    隨著現在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父母只願意生一個孩子,雖然二胎政策放開了,但是父母依然沒有勇氣生二胎,原因就是因為,怕自己的壓力太大。然而,就是因為家裡有一個孩子,才導致全家人的愛都給了這一個孩子,溺愛孩子的情況,也就變得越來越嚴重了。
  • 熊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多半是這「3個原因」,父母的管教很重要
    第二天查監控找到了砸玻璃的熊孩子,可是家長不批評孩子就算了,還拒絕讓孩子道歉:「你兒子昨晚一聲吼把我家孩子嚇壞了,我沒找你家要賠償算不錯了!你家玻璃被砸也是自找的!」多半是這「3個原因」①父母溺愛孩子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寶貝,恨不得把全天下好的東西都捧到孩子面前,更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委屈。
  • "熊孩子"該怎樣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摘掉"熊"的頭銜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並不是熊,而是管不住自己,這時候,家長對孩子態度至關重要,在孩子&34;的時候,儘量不要大聲的訓斥孩子,也不要逼迫孩子坐著不動,可以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之後,再和孩子討論,哪些舉動並不是正確的。
  • 6歲男孩在超市裡捏碎西紅柿,奶奶的教育方式,售貨員:有教養
    導讀:6歲男孩在超市裡捏碎西紅柿,奶奶的教育方式,售貨員:有教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歲男孩在超市裡捏碎西紅柿,奶奶的教育方式,售貨員:有教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熊孩子一定「熊」嗎?家長應理性看待,學會和孩子正確相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他們既調皮又不聽話,還老是搗蛋,給家長惹來很多麻煩,同時也會影響到別人。但是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一方面是因為家庭的教育缺失,另一方面是沒有注重傾聽孩子的心聲。
  • 3個「熊孩子」逼停列車: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家長
    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可為什麼純潔可愛善良的他會變身成「熊孩子」,讓人憤怒呢?其實「熊孩子」背後的教養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在每個「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不重視規則,不重視責任心培養的「熊父母」。當孩子惡作劇的時候,或者他們犯錯誤的時候,父母總是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由,縱容著孩子的「熊」以及錯誤,或者自己幫孩子道歉承擔。這是再向孩子暗示著:你可以吵鬧,可以不遵守規則,可以使一些壞,因為你「還小」,「還是個孩子」,「熊」是你的天性。
  • 熊孩子戳壞超市所有桃子,媽媽含淚全部買下,網友:老闆的好幫手
    ,父母在注重教育的同時,往往也有些孩子會在不經意間就長成「熊孩子」。熊孩子逛超市,戳壞所有桃子,媽媽含淚買下,網友:老闆笑了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去逛超市,孩子的年紀不算太小了,而且又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媽媽就沒有太過注意孩子的動作,而是在專心的購買所需的物品。孩子自己就跑到了生鮮水果的貨架旁邊。
  • 熊孩子把超市桃子全戳上洞,竟有6000人叫好?
    :媽媽帶兒子去逛超市,一會兒功夫沒注意,小男孩就用手指把超市貨架上的桃子都戳了一個洞。孩子「熊」不「熊」,關鍵看家長怎麼做。而這樣做的後果,只能是孩子越來越「熊」,越來越肆無忌憚。「熊」,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 熊孩子扎破45袋真空大米,家長「甩鍋」超市,工作人員:全賠吧
    01熊孩子扎破45袋真空大米,超市要求全買下,媽媽:你們監管不力曾看到這麼一件事,南京一熊孩子興風作浪造成超市千元損失,而家長竟推諉責任和對賠償討價還價。熊孩子與家長來超市購物,他趁人不注意就用牙籤等尖細物品扎擺在貨架上的真空大米,據超市工作人員統計,被扎破包裝的真空大米足足有45袋,總價約1868元,他們也強硬的要求熊孩子家長全款賠償。熊孩子的家長,被超市告知這件事後,查看當時監控,看到兒子的破壞行為被毫無遺漏的拍攝下來,將事情認了下來,並主動向超市負責人道了歉,態度可謂相當好。
  • 熊孩子熊或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成為那個人
    3然而有熊孩子,往往也因為有著不合格的熊家長。 之前有一個新聞。劉先生是海外引進的專家,一次他坐高鐵外出開會。 劉先生坐在車廂最後一排,在他前方有三個家庭,分別都帶了孩子。小孩比較吵鬧,已經影響到了其他乘客,劉先生提醒了小孩的家長們,管一管孩子。
  • 熊孩子地鐵上練體操惹人厭,網友直言:熊孩子的背後不只是熊家長
    「熊」熊孩子之所以會做出種種熊行為,並不只是缺乏管教這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而是要從4個方向上進行思考:一、家長寵溺熊孩子做出熊行為,最首要的原因就是熊孩子的家長們對他們進行的寵溺所謂有熊孩子必有熊家長,現在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而對於家中唯一的寶貝,家長自然是對孩子予取予求,很多時候對孩子都達到了溺愛的程度,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然會有一種無法無天的性格,做起事來自然不顧及他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當然就是熊孩子了。
  • 養不教父之過,所有「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
    」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你家孩子是寶貝,別人的孩子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啊。說什麼孩子小,就要讓著他,說什麼自己也沒辦法,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從來都沒有被教化過的孩子,戾氣只會越來越重。說什麼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了,說真的,我等不到那天,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被我養成如此難堪的模樣,我跟他一起死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