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回想剛畢業海投簡歷的那段時光,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各種類型、每個都有一兩百道題的人格測試……做了一套又一套,HR的回覆卻一個沒等來。於是,我在網上重做測試拿到了結果報告,發現我可真是個「表面十分不友好」「內心實際也很不積極」「孤獨冷漠如冰山」的人才。人格如此「有問題」,第一輪就被刷掉似乎也無話可說。但我最近聽聞了一則喜訊,這些人格測試可能並不那麼準。
「人格」一詞源於拉丁語「persōna」,原意指的是古羅馬演員在演希臘戲劇時所戴的面具,來表明某一種角色或某種裝扮的外觀。心理學家借用了「人格」一詞,來表示個體身上使人行為比較穩定、相對持久的特質、傾向或特性,它決定了每一個人的獨特性。
不同的心理學家基於人生背景、人性觀、研究方法和參照系的不同創建了各自的人格理論,使用各種心理測量的方法來測量人格特質,從而進一步推測個人行為。而國內比較流行的測驗之一,就是「大五人格」。
「人格」一詞源於拉丁語「persōna」,原意指的是古羅馬演員在演希臘戲劇時所戴的面具 | Pixabay
「大五人格」量表是基於「大五人格理論」進行的人格測驗。以人格特質詞語作為研究材料,圖普斯和克洛斯特爾(Tupes & Thristal)發現了 5 個相對顯著且穩定的因素:精力充沛、愉快、可信賴、情緒穩定和文雅。後來的心理學家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確定了外傾性 (Extraversion)、宜人性 (Agreeableness)、責任心 (Conscientiousness)、神經質 (Neuroticism) 和開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這五個維度。
外傾性表示熱情、自信、有活力,還具有幸福感和善社交的特性;
宜人性表示利他、友好、富有愛心,得分高的人樂於助人、可信賴的和富同情心,注重合作而不強調競爭;得分低的人多抱有敵意,為人多疑,喜歡為了利益和信念而爭鬥;
責任心表示克制和嚴謹,與成就動機和組織計劃有關,也稱其為「成就意志」或「工作」維度;
神經質維度則主要測量情緒的穩定性和調節情況,比如是否經常感到憂傷、情緒是否容易波動等;
開放性即第大五因素,不僅僅是廣交朋友這種人際意義上的開放,也指對各種各樣的經驗持開放、探求態度。
心理學家認為,人格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個體適合不適合做哪個類型的工作,大五人格測試因而在工業和組織心理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少公司把它用在面試和團隊管理中。
心理學家使用各種心理測量的方法來測量人格特質,推測個人行為 | Pixabay
不僅僅在西方國家,在中國的多項研究也表明,「大五人格測驗」在人才選拔、績效預測方面有較好的預測效果。如北京交通大學的魏思敏在2018年的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五個維度中,宜人性、盡責性、外傾性和經驗開放性,能夠很好地從兩個維度預測一個人的工作績效。
所以,想要招到績效出眾員工的HR,也會參考大五人格的量表效果。
但有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大五人格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會隨著認知能力的變化而變化。10-18歲的被試年齡較小,認知水平和大五人格因素有許多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內在一致性信度則會隨之增長。
除此之外,雖然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共性越來越多,但在不同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大五」人格測驗在不同國家是否具有適用性,是否具有同樣的預測性也值得思考。
心理學家借用「人格」一詞來表示個體身上使人行為比較穩定、相對持久的特質 | Pixabay
比如,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在著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就指出,「大五」人格測試在發展中國家的適用性可能是有問題的。
他們對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和中亞等30個國家的300,000人進行了大規模施測,且這些受試者都是來自不同年齡、教育水平、性別和階層的代表性樣本。其中,科學家們使用當地語言進行了面對面「大五人格測試」和認知水平的測試,並對來自14個國家的網絡名志願者進行了網上施測,同時對美國18-85歲的各層次的人中選取樣本進行施測。
結果發現,「大五」人格量表的確適用於被研究者稱之為「WEIRD」(即白人為主、教育程度較高、工業化、富裕且民主)的國家,其對於工資水平有較高的預測效度。但對23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94,751名調查者進行的29項面對面調查得出的結論發現,「大五」人格量表對人格特質的預測效度就不那麼可靠了。
中低收入國家的收入預期與大五人格的相關性 | 參考文獻[4]
這一點在「收入預期」上尤為突出。在WEIRD國家,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和收入成正比,在發展中國家則不成立;而與之相反,發展中國家的收入預期與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成正比,在WEIRD國家則不是。當然,也不能排除測試結果是由系統誤差和各種不同因素混合作用的結果。
既然人格特質對收入預期的影響因國家而異,那它的真正影響因素是什麼呢?
研究發現,相較於人格特質,認知水平的影響作用其實更大。在所有施測的國家中,認知水平均與工資水平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把所有國家的研究的結果放在一起便會發現,「大五」量表的五個因素的預測係數不到認知能力預測係數的一半。在心理測量學裡,預測效度評定了一個好的量表可以預測相關結果的程度。因此,不難看出認知水平的確起著更大的作用。
中低收入國家的收入預期分別與認知水平和大五人格的相關性 | 參考文獻[4]
正如觀察中所得出的,在中低收入的國家中,責任心並不和工資水平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事實上,「大五人格量表」相對於認知來說很難預測工資水平,而「大五」人格因素在中低水平的國家裡對於經濟成功的影響可能是不同的。相對於發達國家的人們而言,他們面臨更多的外在壓力,「開放性」可能因此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開放性」對工資收入預測的效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面對面調查不同,來自14個國家的198,356份網絡調查顯示,在網絡環境下「大五」人格量表具有一致性信度和效度,與WEIRD國家的情況更為相似。原因可能是網上測試的用戶受教育水平更高,其中被招募的被試大部分是年輕人和有較高的教育水平的人,而並非文化差異所導致。
當然,這並非是說「大五」人格測試一無所用,但在使用時應注意提高它的準確度。比如對測驗加強自我管理;提高外國測驗的翻譯質量和培訓施測人員以幫助認知水平低的受測者,排除其他因素的幹擾;隨機分配問卷和選擇被試,確保網絡測試和面對面測試的變量一致性等。
心理測試是一種關於人的各方面的測試方法,它把人的某種心理特徵數量化,來衡量人們的智力水平和個性方面的差異。憑藉心理測試的結果,我們得以了解一個人的能力特徵和發展潛力。
但在實際運用中,心理測試只是一方面的依據,更多的是要綜合考慮一個人的整體表現,切不可武斷地使用測試結果。正如北大王登峰等多位學者所說,目前國內使用的大部分測試來源於國外,照搬那些測試結果並不嚴謹。
如果你今天做了一個心理測試,結果很理想,那麼我替你感到高興;但如果結果不盡人意,也大可不必沮喪難過。拋開那些表格和數字,真正的你活在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裡。
參考文獻:
[1] Jess Feist, Gregory J.Feist 著,李茹,傅文青譯 .《人格理論(第5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3-4.
[2] Timothy A judge ,Heller D , Mount M K.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002 。87 :530~541
[3] 魏思敏. 大五人格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效應的元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4] Rachid Laajaj,Karen Macours,Daniel Alejandro Prinzon Hernandez. Challenges to capture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in non-WEIRD populations: Science Advances,2019.7
[5]周三多. 《管理學 (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2 月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