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團結報團結網 ,作者團結君
團結報團結網
傾聽民主黨派聲音,記錄多黨合作進程,傳播核心價值理念。團結報-團結網公眾帳號,以獨家的新聞報導、豐富的文史資源,展示我國各民主黨派履職盡責的點點滴滴,了解名人軼聞,回顧風雨往事。願與您攜手盡覽同心盛景!
今天是3月15日,「打假日」!
一大早,對著電腦發呆的小編,想起了統戰部的二毛。
有一天二毛吃完飯遛彎遇見隔壁王阿姨。
王阿姨說:「喲這不是二毛嘛,畢業工作了吧,在什麼單位啊?」
二毛神秘又羞赧地一笑:「王阿姨,我在統戰部工作。」
隨後王阿姨欣慰地笑了:「哦,在統戰部啊,當兵好啊,保家衛國!」
二毛連忙解釋:「王阿姨,統戰部不是當兵打仗的,是……」
王阿姨說:「我知道,不就是統一作戰指揮部嘛!咱們家二毛真是出息啦!」
然後,二毛陷入了「無語凝噎」。
還有一位省委統戰部部長,在收到一位海外朋友的來信時,信封上寫的竟是「某某統一作戰指揮部某某某司令員收」。
統戰部,是「統一戰線工作部」的簡稱。但有時,也會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冠上假名字、錯名字,比如,誤以為「統戰部」是「統一作戰部」、「統一作戰指揮部」「為祖國統一而作戰的部」。
其實,不僅是統戰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民主黨派也遇到過不少類似煩惱。今天,「團結報團結網」就為大家扒一扒這些民主黨派的假稱謂、錯稱呼——
民革篇
「你在哪裡上班?」
「我在北京民革。」
「哦,人民皮革廠啊,那可是個老牌企業。」
「你好,我是民革黨員。民革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啥?原來你是國民黨啊。」
一人行道過民革中央機關。
看到「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的門牌一驚:
「我天!咋還有國民黨機關?還是革委會?」
錯誤稱謂:國民黨,國民黨革委會,民革黨,人民皮革廠等。
正確稱謂:民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其成員通常稱為,民革黨員,有時也稱為民革成員。
民革簡介:
民革,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簡稱,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是我國8個民主黨派之一,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1947年11月,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決定聯合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民革歷任主席為李濟深、何香凝、朱蘊山、王崑崙、屈武、朱學範、李沛瑤、何魯麗、周鐵農。現任主席萬鄂湘。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民革黨員共140604人;省級組織30個、省轄市級組織275個、縣級組織51個、基層組織6302個。
更多民革內容請關注:
民盟篇
「我是一名盟員,民盟盟員。」
「是因為你們比較『萌』,所以叫『萌』員嗎?」
「……」
錯誤稱謂:民盟黨,人民同盟,民主聯盟,民主自治同盟,萌員等。
正確稱謂:民盟,中國民主同盟。其成員通常稱為,民盟盟員,有時也稱為民盟成員。
民盟簡介: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民盟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民盟歷任中央委員會主席為黃炎培、張瀾、沈鈞儒、楊明軒、史良、胡愈之(代主席)、楚圖南、費孝通、丁石孫、蔣樹聲、張寶文。現任主席丁仲禮。
截至2019年11月底,民盟共有成員316824人。截至2018年12月底,民盟有省級組織30個,市、縣級組織412個。
更多民盟內容請關注:
民建篇
某天,民建中央機關的同志接到一個電話。
「你是民建吧,我家水管壞了,請派人來修一下。」
「我們民建是個黨派,不是修水管的。」
「民建不是民用建築嗎?」
錯誤稱謂:民用建築,民用建築協會,民建黨等。
正確稱謂:民建,中國民主建國會。其成員通常稱為,民建會員,有時也稱為民建成員。
民建簡介:
民建,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簡稱,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慶成立,成員主要是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繫的知識分子。
民建歷任領導人和主席為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成思危、陳昌智。現任主席郝明金。
民建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組織,截至2018年12月底,民建現有成員19.3萬人,大多數為經濟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
更多民建內容請關注:
民進篇
某領導聽取黨派工作介紹時,聽到民進時,突然一驚:
「啥?!咱們這裡還有民進黨?」
在某些場合,一些民進會員也會被誤認為是民進黨員。
錯誤稱謂:民進黨 民進黨員
正確稱謂:民進,中國民主促進會。其成員通常稱為,民進會員,有時也稱為民進成員。
民進簡介: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民進於1945 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民進創始人是抗日戰爭時期留居上海的部分文化教育界進步知識分子和工商業者。
民進中央歷任主席是馬敘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許嘉璐、嚴雋琪。現任主席蔡達峰。
截至2018年底,民進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有市縣級組織329個,基層委員會308個,總支450個,支部8004個,小組108個,會員17萬餘人。
更多民進內容請關注:
農工黨篇
「我是農工黨的。」
「哦,是農民工人黨嗎?」
錯誤稱謂:農民工黨,農民工人黨等。在正式場合特別是書面表述中,直接以「農工」簡稱也不妥。
正確稱謂:農工黨,中國農工民主黨。其成員通常稱為,農工黨黨員,有時也稱為農工黨成員。
農工黨簡介:
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是以醫藥衛生、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由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組成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在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中,農工黨是在大陸成立最早的政黨。農工黨的前身是「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由鄧演達等於1930年8月9日在上海創立。
農工黨歷屆領導人和主席為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季方、周谷城、盧嘉錫、蔣正華、桑國衛。現任主席陳竺。
目前,農工黨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截至2017年6月底,農工黨黨員總數15.7萬人。
更多農工黨內容請關注:
致公黨篇
「我是致公黨的。」
「致公堂,原來是洪門兄弟。」
錯誤稱謂:致公堂,洪門,天地會。
正確稱謂:致公黨,中國致公黨。其成員通常稱為,致公黨黨員,有時也稱為致公黨成員。
致公黨簡介:
致公黨,全稱「中國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為主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致公黨是我國現有八個民主黨派中,成立最早、也是唯一在海外成立的參政黨。致公黨由華僑社團發起,於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
致公黨成立至今,已召開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為陳其尤、黃鼎臣、董寅初、羅豪才。現任主席萬鋼。
致公黨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截至2019年10月底,致公黨黨員總數達到59153人。
更多致公黨內容請關注:
九三學社篇
「我是九三學社社員。」
「哦,九三集團嗎?」
錯誤稱謂:九三集團等。在一些正式場合特別是書面表述中,直接以「九三」簡稱也不妥。
正確稱謂:九三學社。其成員通常稱為,九三學社社員,有時也稱為九三學社成員。
九三學社簡介: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九三學社前身「民主科學座談會」,後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在重慶正式召開。
九三學社歷任主席為許德珩、周培源、吳階平、韓啟德。現任主席武維華。
截至2019年6月30日,九三學社在全國有市級地方組織281個,縣級地方組織29個,基層組織7125個,社員總數為183710人。
更多九三學社內容請關注:
臺盟篇
錯誤稱謂:臺胞同盟,臺盟民主同盟等。
正確稱謂:臺盟,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其成員通常稱為,臺盟盟員,有時也稱為臺盟成員。
臺盟簡介:
臺盟,全稱「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是由臺灣省人士組成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
臺盟歷屆主席為謝雪紅、蔡嘯、蘇子蘅、蔡子民、張克輝、林文漪。現任主席蘇輝。
目前,臺盟在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盟員3000多人。
原標題:《又是一年「3.15」 請遠離這些民主黨派的「假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