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看了一部影片——《驕陽似我》,又名《心靈捕手》。
影片描繪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威爾,透過與心理醫生尚恩的情感互動,走出童年受虐的陰影,並嘗試與他人建立親密及信任的關係。
我不是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很難從專業的角度去闡述我的收穫。只想從一個班主任的立場來談談我的感想。
我認為:一名教師,要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首先要做學生心靈的捕手。我們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傾聽學生的心聲,呵護學生的心事,引導學生的心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我們要善於識人。
就像影片中的藍勃教授。他發現了成長在貧民窟、工作在清潔工行列、屢進少管所的威爾身上的數學天賦。我們也要擦亮眼睛看看我們的學生,他們的身上有哪些潛藏的才智,我們不能讓孩子們的天賦埋沒在我們的無知中。
或許我們的班級中,極少存在天才少年,但至少我們要以一顆敏銳的心,去洞察學生,去尋找、挖掘、引導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努力把學生的內在「潛力」轉化為外在「實力」。只要「功在不舍」,「千裡馬」也會常有。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們要能知人。
追根溯源,對症下藥。威爾的叛逆不羈,源於童年受虐。那我們的學生表現出的種種不當,本質原因何在?當我們在為他們的錯誤痛心的時候,是不是少了一些冷靜的思考?昨晚睡前、今早醒來,我的腦海中出現了很多學生的影子,我開始反思我一個學期的忙碌,為什麼做了那麼多的「無用功」?我們的緊張,我們的浮躁,影響了我們的判斷,左右了我們的方法。所以,這個寒假,我很有必要逐一尋找、深思每位退步學生的癥結所在,當新學期來臨的時候,我要把最科學的教育方式呈現給我的家長和學生。
「不以作之師,而以作之友」——我們要會育人。 告別說教,實現師生的平等;學會傾聽,爭取學生的信賴。就如影片中的尚恩,他用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向威爾發出邀約,鼓勵威爾傾吐心聲,與威爾建立了親密信賴的關係。反思我們工作中師生交往。我們的一廂情願的「循循善誘」「苦口婆心」,讓原本美好的師生關係,變的冷漠僵硬。我們在強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大多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要。學習固然是學生生命中重要的部分,但絕不是全部。其實,我們從未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們從未真正低下頭、俯下身子來看學生,我們從未達到真正的師生平等。更多的是居高臨下,擺出一副「高瞻遠矚」的姿態,妄想做學生人生的舵手。我想:要做良師,先要做好益友。這也是育人中必須提高的修養了。
「不拋棄弱者,不放棄差生」——我們要樂於救人。
我覺得:教師的生命因為有了學生更加充實;教師的價值因為有了學生才得以彰顯。我希望我能成為學生生命中的一米陽光,至少曾經照亮過他們的七彩年華。對於學生,自當盡我所能,努力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影片中的藍勃和尚恩令我肅然起敬,他們對威爾的無私關愛,也折射出我的不足。那種不離不棄的引渡,我是不是做得還不夠。我始終認為:能成為學生的貴人,不僅僅是學生的幸運,更是老師的幸事。
當然,影片除了留給我無盡的思考,還給了我闊別已久的釋然。可以說,這部影片為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看到了藍天白雲,陽光海岸….
我覺得,我還可以揚起自信的風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