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明確了,接下來就是要有完善、詳細的計劃。目標再明確,如沒有詳細的計劃去執行,那叫幻想,所以說沒有計劃的目標等於沒有目標,計劃不詳細就等於沒有計劃。
比如說一個業務經理或者一個經銷商,他整個團隊的月度目標是30萬元,那詳細的計劃就是一天要1萬元的業績,然後這一天的業績再分成哪一部分人去達成,然後他們再去成交多少位顧客等,這樣的計劃就夠詳細,目標就容易達成,如果沒有這些詳細的計劃,那30萬元的業績就只是空想。
羅丹是著名的雕塑家,有許多人說羅丹是個天才,而羅丹卻說:「天才?絕對沒有那種東西,有的只是用功、方法和不斷地計劃。」由此可見,詳細、完善的計劃是多麼重要。
一所著名研究機構做過一項關於計劃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制定計劃將極大地提高目標實現的成功概率。制定計劃的人的成功概率是從來不制定計劃的人的3.5倍!在成功實現目標的人群中,事先沒有制定計劃的人僅為22%,而事先制定計劃者竟高達78%!
喬·吉拉德有美國「銷售之王」的美稱。在剛剛接觸推銷行業的時候,吉拉德就發現自己的組織能力很差。他一個月就打出了2 000多個電話,平均每周40個。數量一多,工作就雜亂起來。他希望找到一種辦法,使工作井然有序,但一直沒有成功。後來他認識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如中國那句俗語──磨刀不誤砍柴工,必須花足夠多的工夫去磨刀。
吉拉德很快認識到自己的磨刀工作就是做計劃。他把所打的電話記在卡片上,這樣的話,每周有四五十張卡片。接下來,根據卡片的內容安排下次的話題、要寫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順序,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當然這樣做的話,又瑣碎又枯燥,往往要花去四五個小時,半天時間就沒了。因此,剛開始時,他總是做到一半就想放棄,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後,他就嘗到了甜頭,時間長了,成效更顯著。
自此以後,吉拉德不再急著打電話,而是抽出一上午的時間做好計劃工作,接下來就是精神飽滿、激情飛揚、信心十足地會見客戶。他必須見到他們,因為他準備了一周,一直都在想該與他們說些什麼,要為他們提供哪些建議。因為準備充分,狀態良好,他對會談也充滿信心,並相信下周會做得更好。
後來,事實證明了吉拉德的磨刀工夫極為成功,現在的他,不可同日而語。要確保成功,就必須制定計劃。事實證明,拿出足夠的時間來做細緻的計劃,效果驚人。商界大亨亨利·杜哈蒂很早就說過:「我只做一件事,思考和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其餘的完全可以僱人來做。」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計劃。
愛德華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他熱衷於推銷事業,對自己的實力也很有把握,但雄心勃勃地幹了兩年後,業績卻不見起色,於是他向吉拉德請教,首先,他詢問道:「先生,您看,我適合做推銷嗎?」
吉拉德說:「年輕人,你完全適合。」
他表示懷疑,說道,「您是怎麼知道的呢?」
吉拉德解釋說:「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做推銷,但很多人總是自己在束縛自己。」聽到這話後,愛德華一臉無辜地說:「我很賣力啊,每天忙忙碌碌,連給自己買條領帶也顧不上。」
吉拉德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是個生活沒有計劃、一味蠻幹的人。於是他說道:「富蘭克林說過『一些人始終生活在古老的年代』,因此我把表撥快一個半小時。你可以利用這點時間讀讀書,想一想當天的工作。當然了,利用這點時間多睡一會兒,也是挺美的。這完全看你怎麼選擇。」
愛德華回去後,參考吉拉德的辦法買了鬧鐘,並認真計劃了自己的工作。幾年後,他出任東部一家大公司的銷售經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功是一門計劃的藝術。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而言,人生的道路還很長。在多變的社會中,我們需要為未來做出一些預測和準備,給自己做一個認真的計劃,找到自己可以輕鬆前行的那條路。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