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從上個世紀的3月8日,廣大女性走上街頭為自己爭取權益以來,女性的思想逐漸解放,不再拘泥於相夫教子,變得越來越獨立。
近年來,關於女性權益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每次都會引起人們熱議。其中,關于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不婚、不育的話題,在網絡上一直都爭論不休。
不少女性不願自己的人生成就只終止於「賢妻良母」,又或許她們不願意在愛情上將就,便一直保持單身。而這中間的一部分女性擔心自己不生孩子,之後會後悔,於是選擇了凍卵。
近日,鄭爽在某綜藝節目上自曝自己有在30歲之前凍卵的計劃。
此前徐靜蕾也曾在節目上談及凍卵,因為她不知道未來自己的想法會不會改變,為了避免自己後悔而選擇了凍卵。
除了她們幾個之外,還有不少家喻戶曉的女明星都選擇了凍卵,例如葉璇、李嘉欣、林志玲等等。
那麼,備受女明星推崇的凍卵技術到底是什麼呢?它真的能成為女性生育的「後悔藥」嗎?凍卵技術到底是什麼?
冷凍技術在最先開始的時候其實並非是為了冷凍卵子,而是精子。
在19世紀中期,一位名叫保羅的博士提出了冷凍技術。他建議一位即將上戰場的士兵冷凍自己的精子,以免他戰死之後沒有後代。
當時戰爭頻繁,不少士兵都選擇在上戰場之前選擇冷凍精子,為了在自己戰死之後,自己的妻子仍舊能生下一個合法的繼承人。
冷凍技術發展到後來有了更大的突破,從原先的冷凍精子,慢慢到冷凍卵子。
所謂的冷凍卵子,實際上就是醫生通過一系列手術將女性體內的卵子取到體外,再放置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氨中保存起來。
等女性想要生育的時候再將卵子取出。這也是它被稱為女性生育後悔藥的原因。
凍卵技術能否成為生育後悔藥?
似乎看上去這項技術確實很不錯,能夠選擇不婚的女性在後悔的時候還有退路。畢竟大家都知道女性生育是有時限的,年紀越往上就越不容易成功受孕。
但是,這項技術真的有那些明星推崇的這樣好嗎?下面就從三個方面詳細解析一下這個問題。
1、並非所有人都適用
凍卵技術是有條件的,並非所有的女性都使用。女性在選擇凍卵之前必須要檢查卵子的活性高不高。通常可以凍卵的女性大多在35歲以前,且卵子質量沒有問題。
畢竟提取出來的卵子需要有足夠的活性,以後才能結合成受精卵。如果說這個時期女性的卵子質量已經很差了,那麼很大機率上凍卵也不會成功。
2、技術不成熟
冷凍卵子的技術雖然有比較長的發展史,但迄今為止這項技術並不成熟。即便卵子成功冷凍,但也並非就一勞永逸了。
臨床上建議卵子冷凍最好不要超過兩年,但是女性不可能在兩年間就會有思想上的轉變,因此,很有可能會導致卵子因冷凍時間過長而失去失效。
卵子的生存條件比較苛刻,即便是女性成功從體內提取出卵子,在操作過程中或者化凍的時候都很有可能會破壞卵子本身的細微結構。
3、對女性身體傷害大
正常女性一個月才會排出一顆卵子,但冷凍卵子肯定不可能只冷凍一顆。因此醫生為了取得更多符合條件的卵子,都會使用藥物來刺激卵巢,促進排卵。這一個步驟對於女性身體上的傷害非常大。
因為女性一生只有400多個卵子,一下子排出太多卵子,很有可能會導致卵巢早衰。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女性容易發生感染,沒有處理好,甚至會危及生命。
所以一般來說醫生並不建議一個健康的女性凍卵,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從上述三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凍卵技術並沒有她們推崇的這麼完美,相反它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對於它是否真的能成為後悔藥一說,大家就見仁見智了。
【寫在最後】
之所以有那麼多女性明知凍卵技術弊端還要堅持的情況,其實背後所反應的是女性關於生育權意識的決定。
她們不再願意自己成為生育的附屬品,就像不少女性說的那樣「我的子宮我自己做主」。
但不管怎麼說凍卵的風險太大,有這個打算的女性一定要好好斟酌再做選擇,不要因為一時衝動,最後傷害自己的身體,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