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親戚給我捎來一桶老家的米酒。在兒子謀職的城市客居了一些時日,得以與這久違的「老朋友」邂逅,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我不是癮君子,酒量也不大,對其他的酒不「感冒」,只與她情有獨鍾。我潷出一小盅品嘗,清洌、甘醇的汁液在口腔滋潤開去,勁道老到,稍許有點苦辣灼口,卻不燥烈嗆喉,繼而滿嘴溫潤甘飴。我又咪了一口,卻不忙吞咽,屏住氣息輕輕呼吸,讓絲絲縷縷的醇香駐留鼻腔,讓甘冽的漿汁潤澤舌頭,陶醉在鄉情鄉韻中……
老家的米酒是老家人祖祖輩輩培育和眷戀的一朵奇葩。
它以大米為原料,每一缸一鬥二升(10公斤)米,酒麴是由幾味中草藥製成的丸子,俗稱草苯藥。先將大米燜成飯粒,盛進籮筐用冷水澆洗,保持相應的溫度,瀝乾後撒上酒麴,拌和均勻。接著把料裝入釀酒缸裡發酵5-7天。然後架上甑子烤酒,讓酒釀沸騰形成蒸汽,遇到甑子上的冷水冷卻後蒸餾成酒液,流進酒罈。每缸酒烤熱3天鍋水,釀出15公斤酒為宜。
這米酒清洌,純淨,香氣芬芳,口感醇正,酒精度只有二三十度左右,不燥口,不燒喉,不上頭;更兼身價普通,消費門檻不高,成了老家人的最愛。
老家人也一如老家的米酒,質樸、純和、執著。仁大伯是久負盛名的酒仙,他只愛家釀的米酒,晚輩孝敬的洋酒、名酒不屑一顧。他一天不離酒,下酒菜倒不計較。老人家健康硬朗,88歲前還使牛打耙,挑上百十斤擔子爬嶺下坡如履平地,如今將迎來期頤壽誕,仍然耳聰目明,行走自如,還有兩壺酒的雅量。
月是故鄉明,酒是老家醇。我端詳著手中的酒盅,由衷慨嘆:這看似清亮如水的液體,卻蘊涵著不凡的氣質與情性,沉靜裡氤氳著熱能,綿柔裡透著強韌。老家人也許正是濡染在老家米酒的氣場中,以血性之軀撐起老家一方天地吧!我起身去廚房,準備操刀掌勺炒幾個菜,要與下班回來的兒子喝幾盅,同時與他嘮嗑嘮嗑這老家米酒的誘人魅力。
●黃三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