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小學教師是什麼樣?32位來自全世界的教育研究者作出預測

2020-12-14 騰訊網

民小編說

由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教師教育國際交流分會主辦、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承辦,教育部小學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的2019小學教師教育國際會議近日在京召開。這次會議致力於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小學教師教育研究者、工作者以及一線小學教師提供跨文化、跨領域、跨時空的對話平臺。本次國際會議由「國際視野」、「中國經驗」、「多元共享」三個主論壇和「小學教師培養的理念與模式」、「未來小學教師教育的發展路向」、「小學教師教育的質量保障」三個分論壇組成。論壇邀請了來自海內外的40餘名學者作報告。這裡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主要觀點吧!

1

未來已來,未來對小學教師提出了什麼要求

北京師範大學顧明遠教授:

人工智慧+教育」正在改變著教育的生態、環境、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模式;要適應這些變化,教育教學方式就要發生變革;但技術變革不會改變教育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使命,不會改變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更不會改變教育的本質。「人只能由人來培養,不可能交給機器來培養。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任友群司長:

中國小學生群體與小學教師群體數量龐大,小學教師對於小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教師教育非常重要。

首都師範大學校長孟繁華教授:

首都師範大學形成了以「理論與實踐雙向激活,職前職後一體化」為基本特徵的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模式;「大學-區域-中小學(U-D-S)」構成的教師教育共同體有助於構建「五位一體」的教師教育實踐體系。

首爾大學教育學院白淳根教授:

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小學教師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理想型的小學教師應該具有八種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審美體驗能力、理論教學能力、實踐教學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研究發展能力、著眼全局的能力以及兼收並蓄的能力。

天津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楊寶忠教授:

教師素質應該包括兩個方面:深厚的學養和突出的能力,其中學養包含學識和修養。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育學院王秋穎教授:

數字素養和技能變成越來越重要的必學知識,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有關數字素養的要求,課堂教學也要適應這種變化;科技時代有一些特別的道德規範。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學院克裡斯汀·麥克馬斯特教授:

在幫助學習困難的兒童、教育讀寫能力弱的學生,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時,會對教師會形成挑戰。教師可以利用個性化資料庫作為工具,基於對數據的分析結果,選擇適當的方式提供個性化教學(DBI教學)。

澳門城市大學教務長、教育學院院長李樹英教授:

應對新時代、新技術環境中的教師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要有一個重要概念:「智慧教師」。教學方法應由「餵孩子」轉變為讓孩子「主動進食」;人工智慧並不能完全取代教師,人文性的情感以及價值觀等不可預演的東西是不能被取代的。

2

小學教師教育在培養方式上的新思想、新探索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彭恩霖教授:

雖然如今培養小學教師已經採用了許多不同的模式,但是解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依然是一個挑戰;教師教育的課程必須適應小學生學習目標的變化,新一代教師需要發展出一系列高標準、多樣化的能力。全球範圍內有很多新興的教師教育新理念,全球對話可以為各自帶來取長補短的改變。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學智教授:

小學教師教育要明確以「道德性、理論性、適應性、發展性」為特色的全科型卓越小學教師培養目標,構建全專結合、本碩銜接的全科型課程體系。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魏戈博士:

教師實踐性知識可以分為領域類知識、工匠型知識、個人/人際知識三大類。職前教師教育在跨越理論性思維與實踐性思維時會遭遇張力。某種情況下,職前教師的反思能力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惠玲教授:

可以以美感價值為核心進行小學階段師資培育。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朱永海副教授:

可以從「理解過去」「認清現在」「面向未來」三個角度理解教師角色的轉變。未來需要培養具有結構化知識體系與高階思維能力的教師,他們的角色應該轉變為人機協同者、生命教育者和深度學習引領者。

南京師範大學小學教育系主任易曉明教授:

培養「研究型全科小學教師」,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符合小學教育性質定位的需要。

匈牙利羅蘭大學初等教育和學前教育系副院長喬堡·西科斯教授:

為了更好地處理實踐和理論的關係,教師教育的大學課程應具備雙重功能:為職前教師的實踐提供支持和分享國際最新研究成果;小學教師的教師必須具備小學教育及專業學科領域的兩重資格。

3

世界範圍內各國小學教師教育的獨特經驗與問題

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校長助理巖田康之教授:

教師職前培訓在日本各社會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變化;日本的國情與政策導向產生了今天的日本教師質量保障體系;日本的小學教師教育工作與小學教師教育質量保障方面依然還有不少挑戰。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文德教授:

現今芬蘭的小學教師教育體系未能培養出能夠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教學的教師;跨文化交流應該具備相當的思辨和反思能力。教師教育應該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鼓勵進行跨文化的教學。

日本創價大學董芳勝副教授:

國際型教師的素質受課堂主體和課堂形式的影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有助於國際型教師的素質能力提升;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以及具有國際型素質的教師對當今的小學教育非常重要。

法國波爾多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雷吉斯·馬萊教授:

教育中的公民意識與包容性一直是歐洲政策的核心,但也因歐洲各國家間的教育體系不同、對兒童概念的認識不同以及不同文化與教育背景下教師的使命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而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混合模式。

瑞士圖高教育大學艾斯特·布倫納教授:

小學「全科教師」在瑞士很普遍,這樣可以更好地建立師生間的牢固關係,還更有利於創建班級學習社區。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教育與社會工作學院教育系主任默瑞·普林特教授:

澳大利亞的教師教育中現在有了全球公民教育(GCE)的理論和實踐,小學教師教育在全球公民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冰島大學教育學院揚·卡亞蘭教授:

異質性的增加對學生成長產生了影響。冰島最新的《國家課程指南》的重點是包容性,學校應適應不同的身份類別。

4

中國小學教師教育的獨特經驗與挑戰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

現在,一流大學的小學教師教育參與度低、底端小學教師教育體系不完善、小學教師教育機構升格壓力大,辦學資源嚴重匱乏、小學教育學和小學教師教育學的學科邊界尚未建立;在改進這些問題之後,還要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小學教師的培養,開展對一流小學教師教育體系的重構。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慧教授: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中國小學教師培養已形成了多種模式,如卓越教師培養模式。在學術性與師範性、全科性與分科性、德育性與教學性等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杭州師範大學教師發展研究中心肖正德教授:

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包括一般教學能力和特殊教學能力。農村小學全科教師有「鄉村屬性」,培養時需要確立信念,培養從事鄉村教學情感動力。

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曹慧英教授:

我校實行了「1+X主輔學科,四年全程實習」的培養模式和PESGE螺旋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包括教育見習、跟師學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和就業實習等環節,它順應了地方對小學教師的需求,也符合小學教師培養的規律。

臨沂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李中國教授:

教育扶貧、教育精準扶貧、鄉村教育精準扶貧是當下中國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要議題和重點領域,精準施教助推精準扶貧;山東省通過「省級統籌、校地協同、問題導向、對接課堂、強化實踐」等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

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學系主任王麗華副教授:

當前小學教師教育中兒童研究基本缺席,小學職前教師兒童研究能力非常重要。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院長孫建龍副教授:

以「通識」「兒童研究」「教育理解」「學科方向」「實踐反思」等幾類課程為主要模塊的課程結構,可以對小學教師的培養目標形成有效支撐。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師教育事業部小教學前教育分社肖冬民:

可以從保基本與求卓越兩個層次上來認識中國教師隊伍建設;要從師德課程與教育實踐兩個維度上來加強合格教師的培養。

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蔡連玉副教授:

教師教育懲戒中有「善」和「教育性」兩大因素,可以從目的、過程、效果三個維度來討論教師教育懲戒的「善」,而「教育性」就是教師教育懲戒的善性追求,可以從動機、過程和效果三個維度來綜合考察。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李敏副教授:

「教師德育專業化」正在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推進。教師具有怎樣的「德育素養」是當前德育專業化發展亟待澄清和探索的重要問題,德育素養強調教育者作為「人」的品質,「責任心」和「行動力」為其兩個支點。

文章來源 | 本文綜合自「2019小學教師教育國際會議」論壇發言,部分嘉賓發言內容未收錄

微信編輯 | 魏倩

相關焦點

  • 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預測歸納——教育基礎
    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呈現如下特點:考點七 教育目的的概念考點預測國家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才的總要求,就是( )。考點二十 我國近現代的小學教育考點預測我國最早的公立小學堂——南洋公學中的外院由( )創辦。
  • 朱永新:未來教育什麼樣?
    我們已經來到了教育大變革的前夜,推開這扇門,就是一個新的世界。研究了一輩子中國教育的朱永新,在他61歲的時候,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了關於未來教育趨勢的《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匯集了朱永新幾十年來從事教育研究的成果,「我這本書表面上寫的是未來教育趨勢,其實是我關於中國教育改革的方案。
  • 當眾辱罵毆打班級32位學生,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適度的教育?
    近日,徐州某中學老師毆打班上32名同學的視頻迅速在網絡上發酵。面對近些年層出不窮的師生矛盾問題或許需要我們思考一下,老師到底要怎麼教育才是適度的教育?我們期待的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學生玩手機在課堂上與孩子發生爭執,老師被處理;學生在課堂上打遊戲老師奪手機,老師遭停職;湖南鮑老師,讓孩子寫作業,結果被孩子捅了數刀
  • 旅法教育研究者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法國教育改革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旅法教育研究者協會會長陳肯發言(圖片:何蒨) 人民網巴黎1月14日電(何蒨) 旅法教育研究者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法國教育改革發展論壇於1月13日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召開。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公參楊進、巴黎學區學區長吉爾·佩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施萊歇爾參會並做主旨發言,全法各高校教育學研究相關的10多位法方專家和80多名中國學者及學生參會。  旅法教育研究者協會會長陳肯在協會成立儀式上介紹了協會成立背景、宗旨和對未來工作的展望。
  • 這位科學家的軟體程序號稱能預測孩子的未來
    維維恩的父親是位醫生,他覺得孩子選擇去做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他們最擅長做那件事情就好。對於他的第二個孩子,這種觀念卻讓他很不好受。維維恩很喜歡踢足球,但在高中卻感覺自己處在一個「錯誤的團隊」裡。那個時候,她的成績變差。當時還遠未出現揭示特定的兒童性格可預示其未來人生的研究——例如,相信學習成績來自後天的努力,而非先天的智力。維維恩並沒有那種「成長心態」。
  • 共享課改成果、共話教師使命、共赴未來之約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
    會上,還開展了互動沙龍,教育大咖集思廣「議」,共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的教學改革和教師使命,並溫情發布了由無數個教育同行者共書的《給未來教師的一封信》。現場,江西省吉安縣敖城鎮三錫坊前田希望小學副校長王林華還就學校成果《鄉土化、項目化、常態化:一所山村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分享了這所不到10位教師的村小,如何在「一無資源、二無指導、三無章法」的「三無」限制下,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為山村小學發展提供了範本。
  • 一場大會帶你認識什麼樣的教育才能面向未來
    他指出,世界發展的每個階段所面臨的教育問題不一樣,不同的教育問題則導向不同的教育目標。而如今,「學會學習」則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在他看來,教學方式變革必須以學習方式變革為前提並與之相匹配,比如思維型教學就是一種先進有效的學習方式的變革。而未來的課堂將會發生5個變化:重組學習內容、突破課堂邊界、延展教學時空、改變師生關係、優化教學互動。
  • 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 | 邦讀書
    ——蔡元培 我們正處於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經濟轉移中,自動化、全球化和不可預測的政治環境正在影響我們世界的一切,特別是工作和教育,一場由學習者驅動的教育革命正在世界各地展開。基於這樣的認識,她開發了《跟史老師從小學學到大學》的生命成長系列課程,聽課的學生從7歲的幼童到70歲的老人都有,但更多的是在校中小學生。為此,她還開發了《中學生綜合讀寫課》系列課程。為了幫助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2017年7月她開設了《給家長的十二堂課》,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父母共同度過了一個飽含歡笑與淚水的難忘暑假。除了收費課程外,她在喜馬拉雅的公益課程的播放量突破了5萬。
  • 基礎教育的未來是什麼樣的——解讀教育規劃綱要
    10年後,幼兒入園不再難,「小升初」擇校不再熱,高中毛入學率達到90%……教育規劃綱要告訴人們——基礎教育的未來什麼樣。    我國有中小學、幼兒園40多萬所,在校、在園學生達2億多人。    「進不了好小學,就進不了好中學;進不了好中學,就進不了好大學;進不了好大學,孩子這輩子就完了。」這句來自電視劇的臺詞,表現了現階段中國家長望子成龍的心聲,也折射出了擇校家庭的現實心態。愈演愈烈的擇校熱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疾」,「擇校熱」的背後是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 大數據趨勢預測靠譜嗎?德國研究者用1.7萬篇arXiv論文預測機器學習...
    近日,來自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和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的研究者在 arXiv 上發表論文,試圖基於兩個 arXiv 論文數據集預測相關領域的研究趨勢。研究者使用的數據集來自 arXiv 上機器學習 (cs.LG) 和自然語言生成問題,cs.LG 領域的主導研究方向是強化學習和對抗學習。
  • 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
    探討教育如何為未來的社會培養人,更好的發揮其遠效作用,我們應該從教師、技術和制度三個角度來分析。每個教師都應擁有未來教育的理念作為傳統教育學的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曾經開創了五步教學法,被廣大教師所認可。由於五步教學法有十分標準的操作流程,因此配合班級授課,一度被認為是適合每個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但是,在五步教學法的影響之下,教師更加強調培養能夠掌握知識、在考試中能夠取得高分的學生,忽視了學生的未來發展。五步教學法所代表的思維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思維,強調教育的現實作用而忽視了未來作用。
  • 未來的教育什麼樣 沒有課桌椅和黑板
    這兩天,2017國際智慧教育高峰論壇正在杭州進行,中央電化教育館館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主任王珠珠表達了以上觀點。  智能技術在校園裡怎麼用?老師如何應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何推出各種創新教學模式?什麼樣的課堂模式屬於智慧教育?  在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1200多名專家、教師一起探討、分享這些新課題。
  • 一線校長共探未來教師「進化論」:當教師要吃「良心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做老師,就要擁有一顆善良心和一顆童心,要從教育中獲得幸福感,要把當教師做成一份『良心事業』。」在近日由新浪教育主辦的2019中國教師盛典暨第九屆五星金牌教師評選頒獎典禮上,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談及優秀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時給出這一觀點,當教師要吃「良心飯」,善良心加童心成就教育事業。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包括陸雲泉在內的多位一線中小學校長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教師「進化論」。
  • 【第32個教師節】各學校隆重開展教師節慶祝活動(二)
    9月9日下午,城關鎮城北學校第32個教師節慶祝活動暨第六屆優秀教師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漢昌學區主任鄧忠等四位領導與老師們一起參加了本次活動。 隨著主管教育的人大常委副主席仇佳偉一聲親切的問候,虹橋鎮慶祝第32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再推高潮。9月10日上午9點,平江十中、虹橋學區全體教師歡聚一堂,參加虹橋鎮慶祝32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會議開始,學區主任鄧混初作了工作匯報,然後各位優秀教師代表發言。 幾位代表都表達了自己參與教育的幸福感。
  • 黃一新:未來需要什麼樣的組織和人才?
    會上表彰了32位南鋼「優秀師傅」,6位「優秀教育幹事」及5位「優秀兼職教師」,並進行了師徒互贈禮品環節。、培訓戰線、生產一線的教育幹事、老師們、師傅們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感謝。這是對標了很多偉大企業、優秀企業之後作出的選擇,一個有志向有夢想的企業,想成為偉大的企業,就必須有偉大的目標。戰略的支撐要成為偉大的企業,離不開戰略的支撐。
  • 為近現代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十位教育大家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但其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近現代才有的節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曾多次以不同日期作為教師節,但直至1985年,才真正確定將9月10日作為中國的教師節。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向那些為近現代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偉大教育家們致敬!
  • 深圳5位教師獲評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17日訊(讀特記者劉良龍)9月17日,記者從廣東省文明辦獲悉,廣東省文明辦、省教育廳最近組織開展了尋找廣東「最美教師」活動。經各地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全省50位教師日前被評為廣東「最美教師」,深圳5位教師榜上有名。
  • 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精準教育、翻轉課堂……專家這樣描繪→
    楊宗凱是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首批「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項目專家組組長。他參與了多項國家教育信息化重大規劃的起草工作,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實踐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未來的教育可能是什麼樣的?
  • 小學教育專業怎樣?未來前景如何?
    教育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意味著這個職業註定是光明且有前途的。那麼,作為啟蒙教育的小教,未來發展究竟如何,我們來深度剖析一下!適合讀教育的人的特點熱愛教學教育事業,願意為小學教育事業奉獻自己,不怕熊孩子。
  •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理論試題及答案(10)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理論試題及答案(10)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2-13 14:48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