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幼兒階段 抓起」。雖然人們都在關心,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但在幼兒早期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簡單,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人感到遺憾。尤其是在農村幼兒的早期教育中更是存在著不少問題。
2020年8月2日早上8點,經濟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啟智小分隊隊員張怡婷在朱坊村村民的陪同下,去到村中有0~3歲嬰幼兒的村民家中進行調查研究。此次活動以調查村民在進行0~3歲嬰幼兒早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主,和村民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嬰幼兒的健康狀況、生活狀態和早教情況。
通過探訪村民,與嬰幼兒及父母長輩接觸,親切交流,小分隊了解了嬰幼兒的思想、心理、學習和生活等情況。其中村民劉福娣家的孩子讓隊員影響深刻。在農村中0-3歲孩子大多數留在家庭中養育,年輕家長的能力和文化水平並不高,而且缺乏育兒經驗,僅以長輩傳授的傳統育兒經驗帶養幼兒,缺乏科學的早教指導。劉福娣作為年輕的父母,由於家庭貧困,忙於生計,忽視了早教。這對孩子語言、動作、良好情感和個性品質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健康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還有部分村民文化程度較低,不懂得幼兒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家庭中常用的教育方法是「打罵」、「批評」、「懲罰」,極其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導致孩子不愛說話,怕生。還有些村民對孩子寄託了過多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太急切,盲目地超前和過度的教育,沒有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把應該在下階段做的事,提早到3歲前來做片面強調對孩子施行識字、數數教育。孩子不是田裡的秧苗,揠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
研究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巨大作用。小分隊成員通過此次調查研究,了解了朱坊村中嬰幼兒早教存在的問題,這為團隊後期普及早教知識,宣傳嬰幼兒早教方法,增強早教概念等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助力貧困地區0—3歲嬰幼兒早教發展,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