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士親子早教:老人帶娃問題多!隔代撫養觀念不同怎麼辦?

2020-12-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芝士親子早教:老人帶娃問題多!隔代撫養觀念不同怎麼辦?)

隔代撫養可以充分利用家族資源、共同抵禦現實世界的艱難和風險,有很好的一面;另一面是,家族成員很容易因守不住各自的家庭角色界限過度捲入,把好事變成壞事。芝士親子早教有一個用戶的經歷是這樣的,她講述了司空見慣的一個家庭小紛爭,她在孩子和老人之間權衡的智慧和對育兒理念的堅持讓我記憶非常深刻。

大家好,我是元寶媽媽,今年35歲,女兒元寶今年2歲半。

我是在33歲的時候有的我的女兒,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我一直對元寶的各種事情都非常重視。我曾經對自己說,我一定要給她最好的一切,盡我所能陪伴她。但事實是,休完產假之後,還是要叫奶奶來幫忙帶元寶。

和很多家庭一樣,我們家的奶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是經常讓我崩潰~怕孩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就不讓元寶自己吃東西;不讓孩子吃手,總覺得不乾淨;怕孩子冷老是想給她穿襪子;還有剛加輔食的時候,擔心娃不拉便便,每天都趁我不在家的時候把屎把尿;總覺得孩子不吃輔食是因為我做的不好吃,一點鹹味兒都沒有,偷著給孩子餵大人吃的東西…………

這種種不同的帶娃方式,讓我們每天因為這些事爭論,我不知道每天在家跟她說多少遍,可她總說,以前都是這麼帶孩子的,我兒子養的不也這麼優秀嗎?哎~真的是特別無奈。

元寶8個月的時候我開始在家裡有意識的引導他鍛鍊抓握、學習一些像「揮手拜拜」這種簡單的動作。我教元寶的時候,奶奶就會在一邊特別不屑的說,「孩子這麼小,教了懂什麼啊!」她自己咧~卻總是想扶著讓元寶站啊、學邁步啊,我說小朋友不能太早讓她站著,對腿部發育不好,奶奶根本聽不進去,還總覺得我是在挑她的毛病。

元寶13個月的時候,我的工作開始變得非常忙,能夠陪伴她的時間開始變少,我就開始擔心,接下來她的教育問題。為此,我想了各種辦法。

一開始我報了一個線下早教班,囑咐奶奶帶著元寶去上課。後來我發現,奶奶經常不去,說是覺得沒有必要,我的錢也就這麼打了水漂。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有一次元寶在圍欄裡玩,不小心摔了一下,奶奶馬上就過去,一邊扶起元寶,一邊打地面,還說「打它,把我們寶寶都摔疼了」。另一件是因為奶奶的寵溺,元寶開始變得非常任性,有時甚至通過打自己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這兩件事讓我覺得,必須跟奶奶把元寶教育的問題說清楚,所以和爸爸商量以後,一起跟奶奶來了一次促膝長談。為了得到奶奶的認可,我也是做足了準備,各種舉例,講道理,好在奶奶最後和我們達成了一致,以後的教育問題聽我們的。

為了更方便地和奶奶溝通育兒經,我開始研究線上早教,一方面線上早教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另一方面我和奶奶在一起學習的過程可以互相交流。參加了幾個不同類別的早教體驗課,最後選擇了芝士親子早教。

與其他早教機構不同的點在於芝士親子早教即使是8塊錢的體驗課依舊讓你感覺到誠意滿滿,根據寶寶的月齡送教具,一對一的老師輔導,全程答疑,沒有強行銷售的性質。奶奶現在每天在家都會按照課程裡教的陪元寶玩耍~也開始培養元寶自主進食、陪著元寶讀繪本等,每次我和奶奶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就讓奶奶去問群裡的老師,這下終於不用我苦口婆心的說服她了。

現在元寶2歲半了,不能說特別優秀吧,但是起碼沒有輸在起跑線上~每次我們去體檢或做測評的時候,醫生都會說,這孩子長得真好~

通過對芝士親子早教的實地考察,發現芝士親子早教不僅會為家長提供符合中科院0-3歲兒童發展發的綱領的全方位系統的早教方案,還會以細緻的月齡劃分、9大能力的定向測評,定製化調整寶寶的成長方案,以鼓勵的態度讓他們釋放自己的潛能,同時帶動弱項,真正實現了「以長帶短」。年輕一代的父母應當肯定和感激祖父母對自己的支持、付出,理解老人在撫養過程中傾注的情感、承受的壓力,老人是我們育兒路上一起升級打怪最得力的助手。就像故事中元寶的奶奶,兒子、兒媳提前跟她討論和溝通早教的問題,當老人感覺到被尊重,這樣的紛爭就有可能會避免了。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老人要不要給兒女帶娃?隔代撫養很糟心,現在流行「隔代幫忙」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如果家裡條件允許寶媽自己帶孩子,相信每個媽媽都希望能親自撫養孩子。請保姆、月嫂都有弊端,送幼兒園也有接送問題,請家裡的老人照顧仍是首選。但又有許多問題隨之出現,寶媽有顧慮,老人同樣為難。
  • 爺爺幫忙帶孫子卻患上焦慮症:在隔代教育中,老人同樣不能被忽視
    important}提到隔代教育,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老人的寵溺和孩子的頑皮,一副其樂融融的畫面。然而在現實中,誰能想到,老人帶娃也會帶出焦慮症呢?為了生活,年輕的父母要上班,根本沒有時間帶孩子,老人幫忙帶孩子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家庭的養育方式。然而在隔代教育的過程中,卻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
  • 芝士親子早教:面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寶寶該如何帶養?
    一個孩子尚且要了老命,家裡有二胎的可怎麼辦呢?小編採訪了芝士親子早教用戶裡的一位二胎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育兒生活因為芝士親子早教發生了哪些變化吧~「大家好,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3歲,女兒1歲。有一次,我和爸爸聊起來,覺得很對不起兒子,在他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陪他,他現在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我,我是不是就這樣耽誤了他一輩子。那時候爸爸就開始在網上各種搜資料、看案例啊,然後安慰我說現在應該還來得及。因為擔心影響兒子上幼兒園,在朋友推薦下我們了解到了芝士親子早教。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我們把這種由爺爺奶奶負責撫養及教育孫子的現象稱為「隔代教育」。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顯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參與到孫子輩的撫養和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極為普遍。身邊很多父母幫忙帶娃過程中與子女產生的意見分歧,多數來自孩子的性情培養方面,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子女們有著比較全面的育兒觀念,深知我們始終無法保證讓孩子一輩子不愁吃喝,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才是關鍵。
  • 父母咆哮隔代教育!隔代撫養究竟是阻力還是助力?又該如何雙贏?
    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老人溺愛孩子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這也是令很多父母咆哮隔代教育的原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父母要忙於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爺爺奶奶無疑是給了年輕父母很大的助力。但是在育兒觀念上,隔代撫養卻有很大的弊端,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成了一種阻力。
  • 隔代教育問題多多?寶媽注意這5方面,讓老人帶娃不「可怕」
    隔代教育,你真的hold住了嗎?成功的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以應對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隔代教育不僅僅是對小孩子的一個培養教育過程,也是老年人保持自身生命活力與精神青春,努力學習和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針對隔代教育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小摩擦與小事故,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隔代教育的注意事項。
  • 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但其中有些問題,也非常值得父母注意,比如娃的教育。 老人幫忙帶娃雖好,但隔代教育要注意 隔代育兒最大的弊端,就是老人溺愛孩子,這件事小李真的是深有感觸。 1)緩慢的生活節奏 老人退休後的生活都比較從容,比較緩慢,因此在帶娃這件事上也更有耐心,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充裕,既能幫助子女減少後顧之憂,又能和孩子間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
  • 硬核外婆帶娃,把孩子培養成「最強大腦」,堪稱隔代撫養的楷模
    硬核外婆帶娃,把孩子培養成「最強大腦」,堪稱隔代撫養的楷模最近有一位8歲重慶小女孩被很多人圈粉了,她的名字叫做李欣蔓,因為從小有很強的「超能力」,記憶力超級的厲害,在學校也被很多同學稱為「最強大腦」。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李欣蔓還沒有出生前,外婆全國各地去學習育兒知識,甚至參加了北師大的「國際親子教育指導班」,學習了特別先進的育兒知識。而主持人聽外婆這麼一說,直稱外婆是一位硬核外婆。
  • 不踩「隔代教育」的雷區:老人帶娃不發愁
    比如說「隔輩親」會使老人們出現放縱、溺愛孩子的現象,缺乏科學育兒的觀念、態度和系統知識,由老人們帶大的孩子可能會在身體、心理及人格方面存在著諸多的缺陷。但是老人們有時卻並不自知,或不以為然,正所謂「同一個世界,同一輩老人」,下面這些經常從老人們嘴裡聽到的「金句」,你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過嗎?
  • 老人帶娃常說的幾句話,不僅傷孩子的心,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隔代育兒在我國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在所涉及的老人中,奶奶依舊佔據帶娃的主力軍,作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紐帶」,她們既可能是親子關係的「催化劑」,也可能是「破壞劑」,有些老人在育兒的過程中口無遮攔,或許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可能傷娃於無形。
  • 「隔代撫養」真的教壞子孫?
    在中國,「老人家長」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那麼,「隔代撫養」家庭的比例究竟有多高?如學者李亞妮調查上海144名大學生,發現從嬰幼兒時期就由祖父母撫養者和父母沒有形成強烈的親子依戀,雙方信任不足,親子衝突時有發生。而在鑽研青少年網絡成癮綜合症時,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專家劉東剛副教授更指出,這類網絡成癮症在隔代教育或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多發狀況。
  • 三方面剖析,如何解決隔代撫養的教育問題
    最近豆豆爸找我聊天尋求解決辦法,主要是隔代撫養帶來的親子陪伴和親子教育問題。豆豆的爸爸媽媽白天都需要上班,所以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在帶,加上奶奶的溺愛和無原則養育法,對於想要帶領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豆爸豆媽束手無策,家庭矛盾日益矛盾,特別是婆媳緊張關係,讓夾在中間的豆爸非常痛苦。比方說睡覺問題,就讓豆爸非常痛苦。
  • 「隔代教育」是原罪嗎?年輕父母靠老人帶孩子,卻又指責老人縱容
    今年暑假也不例外,時間長(有時培訓班一課連著一課,三四個小時),高溫,身體不好,回家一身汗,用鍾大伯的話說,「暑期帶娃」是老人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有一次,因天氣太熱,孫女白天上培訓班,晚上又睡得較晚,鍾大伯兩口心疼孫女,早晨就讓孩子多睡了會,結果被突然回家的兒媳婦發現,晚上小兩口回來一起責怪他老「太縱容」孩子。其實,像鍾大伯這樣的經歷不是個例,在孩子的教育上,如今很多家庭都面臨著這樣的一個困局:一方面老人辛苦帶娃,另一方面子女卻抱怨老人帶孩子有問題。
  • 隔代教育困難多?斯泰同學讓老人也能變成帶娃達人
    隔代親有多「硬核」?你可聽過,有一種寵溺,叫「隔代親」!對於爺爺奶奶來說,愛孫子就是:「只要你喜歡,只要我有」。山東煙臺就有位硬核姥爺,聽外孫女說想吃灌臘腸,二話不說,第二天硬是灌了1.2萬元的香腸掛滿院子。
  • 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老人帶娃是如今比較普遍的現象,多數家長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的同時,又會擔心老人過於溺愛孩子,對娃成長不利,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老人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 老人帶娃弊端多?奶奶一樣可以「科學育兒」,比親媽帶娃更優秀
    小芸生完孩子之後,也是交給了婆婆帶,和其他寶媽不同,小芸絲毫沒有擔心「老人帶娃會有弊端」。為什麼說老人帶娃弊端多,甚至還會因為與子女育兒觀念的不同,而產生摩擦。雖然老人帶娃會有一定的弊端,但這並不意味著老人帶娃就毫無優勢。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與年輕人的育兒觀念不一樣,帶娃過程中會造成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使家庭陷入一種尷尬的氛圍。>1)多與老人溝通老人和年輕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比如年輕人覺得老人不注重衛生,怕給孩子餵一些不該吃的食物,有可能會對老人發脾氣。
  • 隔代教育有弊端,老人帶娃,家長應該如何溝通規避
    文/阿凱媽媽隨著社會快節奏的發展,老人帶娃似乎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年輕父母外出工作打拼,家中長輩居家帶娃,雖然很多媽媽也想親自帶娃,但是,工作卻不允許,無奈之下,只好把孩子交給老人,人們常說「隔輩親」,這句俗語流傳至今一點兒不假,家庭中的長輩,在照顧孩子時,難免會對孩子遷就溺愛,所以在老人帶娃的過程中,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習慣,所以
  • 擔心老人「帶壞」孩子?讓人頭疼的「隔代育兒」矛盾,如何化解?
    很多家庭中,父母要上班,老人是帶孩子的主力軍。如果說有什麼事情讓人苦惱,那麼兩代人之間的養育觀念衝突,肯定位列前茅。在享受老人幫忙帶孩子便利的同時,因為育兒理念、生活習慣的不同,時不時的吐槽隔代養育成為寶媽們的共同心聲,有的家庭甚至上演育兒大戰。
  • 老人帶娃好處多,3個方法,助你輕鬆化解隔代教育矛盾
    下面是化解隔代育兒矛盾的三個小方法,分享給大家:①首先,要能看到老人帶娃的優點 其實隔代育兒矛盾的產生,關鍵的一點還是只看到了對方的「差」,卻沒看到對方的「好」。無論是年輕父母帶娃也好,老人帶娃也好,都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放下成見,取長補短,才是解決雙方矛盾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