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是鄂西北山區的,山區肯定不缺蔬菜的,在蔬菜大上市的季節的確是不缺菜吃的,可是每年總有幾個月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所以媽媽們就儘可能地把那些吃不贏且不耐儲存的菜曬成乾菜,等到沒菜吃的時候再拿出來,精心的烹飪後又是一道下飯的好菜啦。
小時候到底吃過哪幾種乾菜呢?讓我掰開手指來數數吧,筍乾,四季豆乾,豇豆乾,洋芋幹,茄子幹,蘿蔔乾,魔芋乾等等,十個手指用完似乎還不夠用了,下面咱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幾種印象比較深刻的乾菜好嗎?
筍乾
有山自然有竹,有竹每年春天就有筍,這是大自然的饋贈。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的筍是最嫩的。這時候呼朋引伴上山去掰筍最開心的事,這時候的筍很嫩輕輕一扭就斷了,拿回家就剝掉外面的筍殼,焯水之後就可以炒著吃了,又脆又嫩,每一口都有春天的味道。
等到春筍大量冒出頭的時候,吃新鮮的吃不贏了,就要趕緊去把那些嫩的給掰回家,剝去筍殼焯水之後用鹽拌勻曬乾,這就是筍乾。
筍乾很耐儲藏,冬天沒菜可吃的時候拿出來提前泡軟切小段。
筍乾一般和臘肉,五花肉搭配比較好,下面燒的是筍乾燒五花肉,五花肉燉得酥爛了,它的油脂讓筍乾吃起來又香又有嚼勁,有這個菜我每次會再去盛一碗飯。筍乾在一般燉湯時候也可以放一些,湯的味道會顯得更鮮美,總之筍乾就是那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乾菜之一啦。
魔芋幹
這個認識的人估計少,是用魔芋豆腐製成的魔芋幹。新鮮的魔芋豆腐一般在深秋才能吃到,而製成了魔芋幹之後就隨時可以吃到了。
把魔芋幹泡發以後和酸辣椒炒著吃,口感真的和炒新鮮的魔芋豆腐差不多了。
幹鹽菜
幹鹽菜是用菜苔和白菜一起曬的,老家一般叫做幹鹽菜。
幹鹽菜泡軟之後可以製作餡兒包包子或者包餡餅,也可以炒著吃,看,這是和五花肉一起炒的,放了一勺剁椒,很香很下飯。
四季豆乾
四季豆上市的時候正是蔬菜多的時候,這時候蔬菜可以有很多的選擇,四季豆可能就來不及吃。等到菜地裡的嫩嫩的四季豆一茬接一茬的長了出來,這時候要趕緊趁著它嫩的時候曬成四季豆,要不然老了口感就不好了。方法很簡單,四季豆摘下來洗淨,鍋裡放鹽水焯一下撈出來瀝乾,放太陽下曬乾就好了。
這就是曬好的四季豆乾,有的人喜歡曬一整根,我媽圖方便就掰開曬了。
四季豆乾應該怎麼吃呢?也是泡軟了炒著吃,炒臘肉或者五花肉都可以。我下面是和臘肉炒的,那個香啊,幹香略帶微甜的四季豆乾又很有嚼勁,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豇豆乾
豇豆和四季豆差不多同時可以吃的,摘四季豆的時候順便也把豇豆一起摘了,連曬制的過程也差不多,都是鹽水焯水後曬就可以了。
曬乾的豇豆乾我也喜歡炒臘肉,五花肉,它和油脂多的炒著一起更香更好吃。
還有很多種乾菜像茄子幹,南瓜幹,洋芋乾等等因為篇幅的關係不能一一介紹了,它們的味道也是很好吃的,相信很多70,80後都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味道吧。小時候條件差,家裡的大人就想盡方法儘量的讓這些美味都保存到青黃不接的季節,為了讓家人吃好吃飽,媽媽們便各顯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