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成為「詩仙」的李白,一生自由灑脫,但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2021-01-08 美食大聚會呀

李白於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出生,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四歲開始啟蒙教育,五歲開始學習讀書識字,從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在他十四歲時,由於深受道家的影響,開始喜歡練習劍術,詩賦,在他十五歲時就作出了詩作,而且在當時也深受一些上流人士的推崇。

在二十四歲時遠離故土,踏上徵途。先是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之後幾年李白曾拜撰《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

李白曾與唐太宗喝酒。有一次皇帝醉酒問李白:「我朝跟武則天的大周王朝相比起來怎麼樣?」。李白回答說:"大周朝的政令出自各個方面,國家是由奸佞的臣子所掌控,選拔人才的方法,就好像小孩子買瓜,不辯別是否有香味,只撿肥大的買;我朝選拔任用人才,則好像淘沙取金,剖石採用,都可以取其精華。」

玄宗聽後大笑不止。雖然李白在唐玄宗身邊得到了寵信和富貴,但並沒有達到他想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志願。

但是由於他放蕩不羈的性格不久便離開長安。有傳言,是因為他製作《清平調》時得罪了楊貴妃,從而離開長安。之後,他在洛陽結識了著名詩人高適和杜甫,並且成為了好朋友,一起遊歷。

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國家動蕩,李白當時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急於證明自己,就投靠到永王麾下做了幕僚。但是在同年的11月李白留下一首《臨終歌》就與世長辭了。

李白是病死的被大多數人認可,後世研究正史的學者們也推測李白病死的可能性非常大。李白獲刑入獄等待行刑期間,郭子儀當機立斷保下李白,李皇帝開恩,李白被判刑流放。

經過多年流放,李白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李白依然志不改,不顧自己61歲的高齡,當聽到太尉李光弼要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

他北上準備去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途中因生病折回去一次,待病情好轉以後,又去投奔了他的族親李陽冰。然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寫到:李白是患「腐脅疾」而病重死的。至此李白逝世在塗龍山,隨後延遺願又移葬在了塗青山。

李白溺死江中。有人說,李白溺死江中正是因為醉酒意識不清醒,但卻被月亮的美景驚豔到了,所以想要捕捉到月亮的美景,然後失足落入水中。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李白有一個妹妹名叫李月圓,比李白小兩歲,從小聰明伶俐,才華橫溢一點也不輸李白,但由於未婚夫一病不起,終日思勞成疾,享年不到二十。

所以,可能並不是李白醉酒,由於李白一直不得重用,仕途不順,一生不得志,所以在江邊喝酒訴惆悵,痛苦思念之極,幻想出來親人妹妹的身影,撲朔迷離想要抓住,卻不料想失足掉進了江裡。

醉死。在《舊唐書》裡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飄逸自由,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素有「酒仙」和「醉仙」之稱。喝了一輩子的烈酒好酒又怎可能醉死呢?很顯然這個結論也是不怎麼成立。

總結:李白從小就算是個小神童了,也有鴻鵠大志,想要報效國家,但一生也算坎坷。回過頭來再看看李白的一生,有才華,得到過唐太宗的賞識,可最後卻病死在了塗青山,青山志還沒完成,卻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每每去到一個地方,渴求得到重用,以此來報效國家,但是卻一直沒有遇到可以施展才華的地方,但李白並沒有放棄尋找機會的出現,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但又怎奈出現安史之亂,去追隨軍隊去平復戰亂,拖著自己年邁的身體,還是以遺憾告終,最終埋在了塗青山。依我之見李白病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對於他的志氣也是佩服之至,崇拜至極。溫馨提示:小酌怡情,大酌傷身。人生在世,不拼酒量,拼健康。

相關焦點

  • 代表著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詩仙李白的名號冠絕古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口吐出半個盛唐的評價,也讓李白的詩成為了唐朝最富有代表性的詩句。而如人才為何難以入仕,是客觀的影響還是自身的意願?而李白又是怎樣一個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人物呢?
  • 狂到世人皆欲殺!出自大唐詩仙之口的七大狂言,選一句當座右銘
    他是一位桀驁不馴的詩人,也是一位豪氣幹雲的俠士,更是一位孤高傲岸的隱士。他的詩作,感情充沛,大氣磅礴;他的為人,自信灑脫,狂放不羈。他就是被世人尊為大唐詩仙的李白!李白的狂,是別人羨慕卻又做不來的,他蔑視權貴,快意人生,從來都是敢說敢做,從來不會藏著掖著。
  • 李白是怎麼死的?他浪漫一生,連死都浪漫到讓人想哭
    李白的詩,是一個傳奇,而李白的人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比如李白的故鄉到底是哪裡,有人說是四川江油;有人說李白生於隴西成紀,就是今天的天水市秦安縣;郭沫若卻說李白生於唐朝碎葉城,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還好郭沫若沒考證出李白是韓國人。生是一個謎,死也是一個謎,李白到底是怎麼死的,歷來也是眾說紛紜,一般分為3派,一種說是醉死,一種說是病死,還有一種說是溺死。
  • 李白灑脫不羈賦含「西式浪漫」,為何在西方粉絲卻比不上杜甫?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是盛放在繁華瑰麗詩壇裡的兩株仙葩,一朵有著仙風俊骨飄逸灑脫,一朵有著凌霜傲骨超然脫俗。兩位雖然仙逝近千年,卻因詩作散發出的獨特魅力擁有無數追隨者。相較於李白的年少成名,杜甫可以說一生都是碌碌無為倉皇窘迫。
  • 李白的絕筆詩,沒了灑脫豪情,寫盡平生失落,這樣的詩仙讓人心疼
    說起李白,單從文學的角度來講,給他多少溢美之辭都不為過。李白和其他詩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李白的飄逸和灑脫在盛唐是無人能及的,疏狂時可以讓「貴妃倒酒,力士脫靴」,得志時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失意時也不忘瀟灑可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詩仙李白是真正的命理學修真學高手
    年輕時的《大鵬賦》,那是最初的《逍遙遊》,裡面說:他不想做人了,想做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凡塵,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徵……修道少年李白壯志可凌雲「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臨死前的《臨終歌》,成為唐代的「逍遙遊」,似南華真人莊子的傳人。究竟這魂靈的源頭處,只見金之精受月之魄,合土星之氣,生成太白金星之炁靈,後世稱太白星君。李白誕生夜,其母夢見長庚星入懷。
  • 身為詩仙的他並沒有那麼灑脫,李白: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十八歲以後他有過隱居的生活,專門用來學習,而後,他又開始了「仗劍出國,辭親遠遊」的經歷,這也豐富了他的閱歷,也認識很多的朋友,當然也為這些朋友寫了很多詩,成為了我們中學背誦的詩篇。廣為流傳的也就是那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了吧。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俗話說,朋友多,走遍天下也不怕嘛。
  • 一代詩仙李太白,為何至死都不願意,公開與李世民的關係?
    、清新飄逸、想像力豐富、風格豪邁奔放著稱,詩中的意境也非一般人可以企及,一直以來世人都以「詩仙」來稱呼他,但對於李白本人的真實身世,卻始終都是謎一般的存在,在《贈張相鎬》中詩人這樣自述:「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含糊不清的自述,始終難以確定。
  • 誰是李白最大牌的「粉絲」,是他是他就是他!
    文|文藝瓜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國唐朝的大詩人,後人尊稱李白為詩仙,而杜甫為詩聖。在中國詩歌領域,李白杜甫排第一第二,是沒有什麼爭議的。1 詩仙詩聖認識嗎?有意思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李白和杜甫竟然還有交集,不僅有交集,杜甫還是李白的「粉絲」。杜甫一生中給李白寫過許多首詩,從標題到內容都可見杜甫對李白的崇敬和喜愛,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裡白二首》《天末懷李白》等等。
  • 李白在27歲時寫的一首駢文,灑脫而又充滿哲理,不愧是詩仙所作
    談到中國詩人,人們腦海中便會想起唐代三位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今天,我們只談詩仙李白。李白的一生自信而豪放,喜歡遊山玩水,鍾情寫詩作賦,按照現在流行的話來講:李白的一生就是詩和遠方的一生,他的故事和詩歌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 他號青蓮居士,被後人稱作詩仙,他就是偉大詩人李白
    其實看到標題大家就知道小編所說的是誰了,對,他就是我們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更是被後人叫做「詩仙」,也被稱作「酒仙」。在我們學習的唐詩中大部分耳熟能詳的都是李白的詩句。像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李白雖是不羈狂放的詩仙,但也孤單落寞,終身沒有完成他的抱負!
    詩仙李白他是怎樣的詩人呢?讓人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感覺,李白的詩中實在經常出現「獨」字,「孤獨,一如愛情與死亡,是文人尤其詩人筆下一個永恆的主題」。李白的孤獨是曠世的也是憤世的,是「終日醉,頹然臥前楹」的澆愁。
  • 他無疑是史上最浪漫灑脫的男人,江油和安陸兩地為他還打起了官司
    他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灑脫的男人,一生愛飲酒作詩交朋結友,不為世俗所擾,也不理會塵世間的煩惱,沒有任何人可以左右他,就連皇帝也不行。他就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譽為「詩仙」。
  • 詩仙李白,一生愛喝酒,什麼樣的家庭背景能讓他這麼瀟灑喝酒?
    小的時候,我們都會去讀《唐詩三百首》,其中有這麼一個詩人是我們記憶深刻,他的一生喝酒成詩,被後人譽為「詩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其為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友。那麼李白這麼愛喝酒,那麼他是怎樣的家庭背景。
  • 一首大鵬賦擁有壯志,一首上李邕灑脫回應,誕生神鳥般的宏圖
    閱讀過詩仙詩歌的朋友們,體會到他在詩詞世界裡是個足夠灑脫的人,每一個詞彙、每一個句子都像是重新賦予的生命,在寫作詩歌上的能力更是非常的有天賦;加上李白是一位喜歡自由而浪漫的人,所以詩歌裡會散發出一股豪放瀟灑的風氣,在小編看來,李白寫的好幾首詩都是後人該好好誦讀的好作品。
  • 李白號稱詩仙,為何七律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專家:詩壇之幸
    詩仙、詩聖、詩鬼、詩豪、詩奴、詩魔,幾千年詩壇,能有個名號當真是件很洋氣、很了不得的事。而在這眾多名號中,「詩仙」二字分量特別重。頂著「詩仙」之名,按道理水平自然要比一般的詩人高明不少,但事實上,有一種詩體李白卻連有些二流詩人都敵不過,這就是七律。
  • 「詩仙」李白真正的魅力是什麼呢?試論李白的「天真」本性!
    因此,在不同的人心目中,自然也有不同的李白形象,正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那麼,這樣一位千載之後仍然令人景仰的天才詩人,他身上究竟有什麼樣的人格魅力呢?換言之,李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對此,有的人說浪漫,有人說豪放,有的人說飄逸,有的人說自信等等。縱觀李白的一生,有一個詞語最能準確揭示李白的人格魅力,那就是「天真」。
  • 陷入「社會性死亡」的李白,他到底做了什麼
    李白,從國民偶像的詩仙,到避如瘟疫的盜賊,遭遇唐代的「社會性死亡」,這難道不比後來被學姐們輕視的學弟們遭遇的更殘酷、更無助嗎?某詩人(詩聖杜甫)自稱是太白第一追星粉,他自稱是太白第一個追星的人,他用「全世界都要殺了」來形容偶像的死亡。這位豪放不羈的盛唐詩人李白,雖常愛搞點言行藝術,但也曾是唐玄宗的詩人偶像,究竟是如何落到這種境地的呢?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他的想像,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等,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嘆賞李白的《蜀道難》一詩,呼李白為「天上謫仙人」,意為天上下凡來的神仙。從此,「謫仙」之名譽滿長安城。唐大詩人杜甫有詩讚云:「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李白為何被稱作「仙」?是謎一樣的身份,還是他天馬行空的詩歌?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同代大詩人賀知章認為他是太白金星下凡,於是便稱李白為「謫仙人」,因此後世將李白冠以詩仙之名,盛唐愛吟詩作賦的文人無以計數,唯有李白能獲此殊榮。唐代謫仙人李白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儒、道、佛三教並存,社會繁榮鼎盛。只是盛極必衰,接著唐朝就到了動蕩的年代,「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