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車毛病多!」坦誠講,這個問題真的蠻很有意思,是什麼時候產生這種說法我們無從考證了,但德系車油耗高、維修繁瑣、故障頻發的問題已然存在。這個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面,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總結一下幾點:
首先,我想說每輛車都不是完美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車亦如此。如同日系車節能經濟性價高但安全性能不足(本田、豐田、日產)、美系車有空間馬力強勁卻耗油重,做工粗獷(福特、別克、雪佛蘭)、法系車質量好技術老舊弊病難除(雪鐵龍、標誌)一樣,德系車具有注重品質、安全係數高、技術前沿、底盤紮實等優勢一樣,同樣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油耗、故障和維修。當然接下來小編會詳細展開為什麼盛名下的德系車到了中國市場就被貼上這些標籤~
問題一、故障率高且頻發
德系車一直以來秉承的是重視科技,追求的是以人為本下的科技創新,因此產品以及設計需要估計考慮的方面成倍提升,整體設計就變得過於複雜,其實各位看客老爺也明白一個道理,越是先進的玩意兒損壞率是指數是上升的。打個比方,越南戰爭時美軍投入戰場普遍使用的武器是什麼?——AK47。沒錯!結構非常簡單、堅實耐用、故障率極低。所以說,德系車追求高新技術確實存在一定的故障率風險。再舉個例子,德系車在全面開展啟停功能普及之時,整個汽車行業還沒一家採用該功能。同樣德系搭載全面渦輪技術時,據了解當時除了lan evo等性能車系,基本上沒一家用,因此德系車一家獨大,長青不衰。
問題二、高油耗經濟性差
德系傳承的是一種工匠精神,但有時候工匠精神也是一把雙刃之劍,比如各機型普遍存在燒機油的問題,這也是匠心理念產生的複雜設計導致的,說白了其實就是單純追求全方位的完美,而沒有考慮實操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小編喜歡舉例子,這樣講的明白些,如:德國二戰中大名鼎鼎的的虎式坦克,簡直就是無堅不摧的霸主,幹其他坦克在就跟碾死一隻螞蟻差不多。這麼厲害為什麼數量極少呢?因為太完美,太要求工藝,設計太複雜了,導致各項成本、維修和製作工期全面延長,戰爭中時間可是要命的事兒,所以只能出那麼幾輛,嚇唬一下嘍!這方面的最具代表性例子就是大眾Dsg變速箱,換擋快的離譜,但毛病也多的離譜!
問題三、耐用性差強人意
德國車的耐用度確實不能算「優秀」,跟日系比較,那得叫「巴巴」,但這個也要正反兩個方面講,同樣的兩系對比的話,跑10年跑個30萬公裡,德國車的雨刮器、密封條等易損件可能全部老化,但若是把這些件都換新,德系車絕對能當好車用的,俗稱鋼筋鐵骨不松垮,倒驢不倒架。其他車系可能開10年表面基本上看不出問題,甚至連生鏽的地兒都不好找,但真要是開起來,你自己都不放心,感覺要散架。
好了,綜上所述,僅僅是小編一家之言,國產車沒有分析,實為可惜~各位看官老爺們!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呢?你們的車是什麼品牌?車齡多少年了有何感觸可以一起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