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過氣學長 魔都吃貨小分隊
去年小南門被列入城改範圍
2019年3月我們在動遷之前來過
2020年3月我們在疫情下又來了
時隔一年,小南門怎麼樣了?
小南門:上海的老城廂
小南門和老西門一樣,都是從明清時期留下來的老城廂,只不過小南門不為外鄉人所熟知。生活在這裡的,是地地道道的老上海人。
我們關心的是這些味道
越來越多的菜系湧入上海,而小南門卻一直守著那些老底子,小時候的那些店到去年城改前,還在賣著那幾樣東西。這次我們特意去尋這些店,很想知道他們還在不在。
小南門人的飯堂草堂雞
一年前:
現狀:
草堂雞還在
目前堂食情況受疫情影響
土生土長的草堂雞,安頓著附近居民的一日三餐。這麼多年一直守在這,一份白斬雞賣了30多年。外面的人來吃飯可能會嫌環境髒亂,而這裡的人一進門會有種回家的感覺。
「三黃雞很嫩,小時候住的近,老爸老媽經常帶我去,有時候爸爸搓完麻將會帶我去解饞。」 ——網友我是袮四爺
原來叫一家春的德興館
一年前:
現狀:
德興館還在
目前堂食情況受疫情影響
老南市那會叫一家春,現在改成了德興館的分店,位置沒變。一樓繼續做點心,小籠包延續蘇錫幫的做法,這味道在上海找不到第二家。
二樓三樓做點菜,一家人聚聚的時候會選在這,來這裡吃年夜飯常常是大年夜的保留節目。
「我從小在曹家渡長大,今天帶女兒來吃早餐,我最愛的湯包7歲的女兒一口氣吃了3個,看到她那幸福又滿足的樣子,我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我。」——網友菲菲100806
獨一家的佳佳小籠麵館
一年前:
現狀:
佳佳小籠麵館還在
目前堂食情況受疫情影響
喬家路上小有名氣的飲食店。這個佳佳,不是那個連鎖的佳家。店面分兩邊,右邊專門是點單區,左邊專門是就餐區。
豬肉漲價後,小籠包由原來的6塊錢8個,變成了8塊錢8個。菜飯裡加了豬油,油香油香的,不夠吃可以添。
最早開始忙碌的隆興麵館
一年前:
現狀:
隆興麵館不在了
開在蓬萊路和望雲路交叉口的隆興麵館,有兩個門面,一個是敞開式的早餐攤,早上路過這買了就走;一個是有位置的麵館,不趕時間的就坐下來吃完再去上班。
隆興麵館一對夫妻開的,1998年從安徽來了上海就開了這家店。每天早上3點開始磨豆漿,5點開門做生意。
最先來店裡的是附近的三三兩兩的爺叔,然後是結伴而來的工地工人和通宵娛樂的年輕人,他們都不約而同趕在一早來到店裡,吃點熱乎的再繼續一天的生活。
放學後常來的南門奶茶鋪
一年前:
現狀:
南門奶茶鋪還在
目前已營業,但是門頭不見了
南門奶茶鋪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流行的衝泡奶茶上,珍珠奶茶再加個手抓餅,放學後經常這麼吃。
6塊錢一杯的奶茶,沒有無糖半糖的選項,沒有奶蓋,有的是草莓口味、香芋口味…十幾年過去了,奶茶還是那個味道,但是我們都好像接受不了那個甜度了。
10塊錢一袋的蛋卷,買回家後,一個禮拜的早餐都是它。
搜不到的凝和路小吃店
一年前:
現狀:
凝和路小吃店不在了
在這一帶開了幾十年的小吃店,在點評上搜不到它,是從附近居民口中才得知的。
下午四五點的時候,放了學的學生陸陸續續會來這裡吃點心,說不上哪裡特別好吃,但是一吃也吃了一個學生時代。
遺址門口的阿姨醬牛肉
一年前:
現狀:
阿姨醬牛肉不在了
喬家路143號,傳聞是明末將領喬一琦的故居遺址。以前就在這個門口,每天都會有阿姨擺個塑料椅賣醬牛肉。
每天這裡都會圍著很多街坊,路過這的都會停下來嘎三湖,等到天漸漸暗下去才想起來要回家做飯。
警鐘樓下賣了20年的粽子攤
一年前:
現狀:
小南門警鐘樓依舊矗立
但粽子攤不在了
希望是因為疫情沒有出攤
建於1909年的小南門警鐘樓又叫火警鐘樓,是上海最早的現代消防設施。警鐘樓下有個夫妻粽子攤,就是原先開在警鐘樓旁的街面小店裡的。
買到的粽子都是阿姨現包現做的,如果要買了馬上吃,阿姨會叫來爺叔剝好給你,和外婆家做的味道很像。
真好,烤鴨和鹹雞都還在
開了30多年的南門烤鴨王
當初還叫南市區的時候,這家烤鴨店就在了,傳統烤爐一烤就是30多年,油香油香的。來這買只烤鴨像是約定俗成的一種節日儀式,過年過節總是排老長的隊。
母女倆經營的老太鹹雞
去買南門烤鴨的時候,總是會順路來這裡買鹹雞,開在犄角旮旯裡,要問了這裡的居民才找得到。老太和她的女兒一起經營,除了鹹雞,還有各種老上海人愛吃的熟食。
小南門人的生活現狀
小南門的冷清
疫情下緊閉的大門
拆遷的居民樓
空空的巷口
小南門的熱鬧
越往裡越熱鬧
出門曬太陽的小狗
下午三點的街道中心
正在買菜
正在理髮
正在送快遞
正在打電話
很慶幸在一年之後
還能看到熟悉的小南門
希望,一年後再來時他還在
作者 | 過氣學長
攝影 | 張富貴
*文中圖片及文字為小分隊原創
盜用者雖遠必��
小貼士:
今年現狀是2020年3月11日拍攝的
去年回憶是2019年3月15日拍攝的
文中所出現的圖片僅反映當時的情況
如若出現信息不符
歡迎來評論區給我們指正
吃貨·來聊天
你知道上海還有哪些老城廂嗎?歡迎來評論區跟我們說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