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家裡活躍外面膽怯

2020-10-27 貝曼英語

  3歲半的亮亮健康、聰明,只要媽媽帶著他出門時,他就表現得特別聽話。媽媽的同事和朋友經常羨慕地對亮亮媽媽講,你們家亮亮可真省心,特別乖,特別懂事,不像我家濤濤,鬧死了。

  亮亮媽媽聽後總覺得有些納悶,別的孩子在她眼裡可是乖孩子啊,亮亮可是家裡的小淘氣呀。這小東西怎麼一出門就變老實了呢?

  媽媽說:「天哪,你們可不知道,他簡直是頭小毛驢,倔著呢!在家裡,亮亮可能折騰了——在沙發上上竄下跳,總怕摔著他;汽車和槍一大堆,每天回家都是把玩具弄一地,然後學打仗的樣子,嘴裡念念有詞,一刻也不閒著;話特別多,大人說話他總插話,你要是不理他,他才不會讓大人把話說完呢;他好像總有使不完的精力,可讓他學習,卻不愛學。有時候,還對寵愛他的大人大打出手,簡直像個小老虎。」



  聽亮亮媽媽說這些,別人都說不像啊,這麼好的孩子誰看不出來呀!

  漸漸地,評價亮亮在外面乖的人越來越多,連老師都誇,說亮亮在幼兒園特別聽話、懂事,從不給老師惹麻煩。媽媽倒開始擔心起來了。

她經過細心地觀察發現,亮亮和同班的小朋友相比,在外邊顯得太膽小、畏縮、不愛表現自己。尤其在生人面前,經常嚇得躲在家長身後,這時就不是小老虎了,而變成了小老鼠。

  一次,媽媽帶著亮亮去商場,正好商場在外面的空場地上搞促銷,銷售兒童食品。促銷臺前圍了許多家長和孩子,主持人姐姐宣布,只要上場跟著她一起學做舞蹈動作的小朋友,都會有禮物贈送。

  媽媽看亮亮有些感興趣,就鼓勵亮亮說:「上去學一下,姐姐就送給你東西,媽媽在下面看著你表演。」可亮亮說什麼也不肯上去。媽媽費了很大的勁,又是許諾,又是表示希望,亮亮終於邁上了舞臺,可剛上去,就含著眼淚衝下來了,好像遇上了很大的難題一樣。

  真是讓媽媽失望。

  媽媽百思不解,為什麼亮亮會有這種兩面性呢?在家裡一個樣子,在外面又是另一個樣子。



  當今社會,有人提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一種生產力。」孩子這種狀況,肯定不容易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亮亮為什麼會這樣呢?這種狀況怎麼改善呢?

  亮亮在外面膽小畏縮,不愛表現,不是個別性的問題。獨生子女時代,是帶有普遍性的。有的家長甚至說,我倒不希望他在家裡能多讓人省心,就是希望他在外面能大膽一些。


為什麼孩子家裡活躍外面膽怯?


  引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來說有以下3個方面:

  1.像亮亮這樣的情況有先天氣質的原因,即情緒變化較大

  這類孩子只有在熟悉的環境裡,才能放得開手腳,表現得異常興奮;而在外面陌生的氛圍裡,就會出現畏首畏尾的情況。而情緒穩定的孩子則表現得在家裡和外面都活躍,或都很安靜。

  2.有對環境適應的原因

  情緒變化大的孩子對環境和周圍的人熟悉了,自然就變得膽子大得多了。比如在親戚家,在鄰居家,就要表現得比在外面更自如一些。

  3.自信心問題

  孩子不自信主要與後天環境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有關。我們說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主要是在成功體驗中獲得的。

  比如家長雖然覺得自己已經很疼寶寶了,沒有覺得對不起寶寶啊?但就是因為家長的疼愛,使寶寶失去了許多自己動手鍛鍊的機會。

  總覺得他還小,什麼都不成,什麼都不讓他幹,孩子就感覺不到自己的能力,沒有成功的體驗,得到肯定和表揚的機會相應就會減少,也就沒辦法樹立起自信心。

  再有,缺乏與孩子的交流和應有的尊重。有時孩子眼中看到的和心裡想到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家長看來只是小事一樁。



  把積木擺成一堆就是大軍艦嗎?

  家長會感到和孩子在一起玩遊戲會耽誤自己的正事,哪怕對孩子多誇獎一句也沒有列到計劃上。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就會被忽略,從而與自信心擦肩而過。

  還有,家長對孩子要求不適度也會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是家長的一種普遍心態,可有時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很早就對孩子採取大孩子的教育方法,沒有尊重幼兒時期的心理特點。

  孩子經過努力做不到,就會有挫折感,自信心就會更低落。

  最後,家長強化孩子的負面,總是給孩子一些負面暗示。幼兒時期,完整穩定的自我評價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是建立在成人對他們評價的基礎上的。

  如果家長總是當著外人的面說寶寶的不是,說他不如別人,膽小如鼠,等等。他就會感到自己真的不如別人。

  此外,孩子在外面膽怯還有經驗缺乏等原因。

  要在孩子心情放鬆的情況下,用鼓勵的方法,幫助他發展社會交往技巧,一步步建立他的自信心。這樣就能逐漸越過在外面的畏縮障礙,變得與在家裡一樣活潑大方起來。

相關焦點

  • 孩子「家裡兇,外面慫」!其實「窩裡橫」的原因,和你有關
    最近很多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小孩在家裡動不動就會發脾氣,也就是平常說的「窩裡橫」,但是一到外面卻很靦腆、懦弱,家裡、外面完全是兩種樣子。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和外面完全是兩種樣子呢?是什麼情況導致的呢?在外面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滿足自己的要求,不能適應這種情況,但又不敢隨意的發火,只能去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到家之後就會依舊的我行我素,甚至有可能會把在外面沒有發的火發到家長身上,這就導致了孩子在家「窩裡橫」,在外面卻是個小慫瓜了。
  • 為什麼很多孩子「家裡橫,外面慫」?多半和家長的這三點教育有關
    為什麼很多孩子「家裡橫,外面慫」?多半和家長的這三點教育有關孩子「家裡橫,外面慫」的現象在社會中很常見,在家裡就像是山大王一樣,出了外面就像小綿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和家長的這三點教育是分不開的,為了避免孩子陷入這樣的不好現狀,家長們要及時改正了。
  • 為什麼孩子家裡蠻橫,出去內向?
    太多媽媽問了:孩子的「在家外向,在外面內向」到底是為什麼啊?01 家裡保護過度 一般來說,家裡保護過度,把孩子護的太緊,孩子和外界接觸少,就會這樣。 設想一下,孩子在家人面前無所顧忌,十分活躍,一旦離開了保護他的父母,感覺失去了支柱,變得拘謹,適應很慢。
  • 孩子在家膽大,在外面膽小。該怎麼辦?
    孩子多大了,最大五歲吧,而且還是獨生子對吧,在外面膽小這個家人有很大的關係,大人不帶孩子串門,多半時間在家玩,在外面去玩了,家長害怕孩子這樣那樣了,從小灌輸一種不能調皮,然後咋樣咋樣嚇唬孩子,導致孩子啥也不敢做,膽子也小,孩子小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這個咋樣解決,還是要看父母,教孩子方式了,
  • 孩子內向不喜歡交流,如何幫孩子克服膽怯心理
    上臺表演緊張忘詞、動作失誤,家裡來了不熟悉的客人就「躲」在自己房間不出來、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只在旁邊看著......孩子的這些怯場行為在生活中特別普遍,如許不能給予及時的幫助,許多人長大成人也會這樣,甚至和陌生女孩說話都臉紅。
  • 孩子在家很活躍,出門就放不開?很有可能是慢熱型!
    有的人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明明是一個十分活潑、膽子也很大的孩子,可是一到外邊,見了生人就放不開,老是在自己身後躲躲藏藏,說句話也是扭扭捏捏的,有的家長對此感到十分疑惑,為什麼小孩在外面膽小放不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放不開:為什麼小孩在外面膽小放不開?1、一般來說,家裡保護過度,把孩子護的太緊,孩子和外界接觸少,就會這樣。
  • 「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為有這樣的爸爸
    父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很大程度都依賴於父母的教育。在一般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務都是以母親為主,但其實對於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是父親。有心理學家表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的重要性是媽媽無法代替的,因此很多孩子長大後性格都畢竟像父親。我們都不希望有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但如果爸爸一直是以下這幾種情況,那麼孩子長大了很容易吃虧!
  • 孩子遇事膽怯,家長可以試試輕推,幫助孩子變勇敢
    前言:年少無畏,是形容孩子最好的詞語。但是,即便如此,依舊有很多孩子不夠勇敢,尤其是在做事時,他們習慣性往後退。當然孩子的這種做事風格,多數出現在陌生環境下,說到底還是內心膽怯害羞的緣故。這個時候,若家長在背後輕輕推動孩子,想必會是另一個樣子。
  •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 外面慫」,心理專家:爸爸是主要原因
    有沒有發現一個這樣的現象,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時乖得不像話,甚至有點慫;但是到了家裡,那簡直是一個小霸王的存在。有些父母就覺得這樣沒有什麼問題,家裡就這一個寶貝,不疼他疼誰啊!孩子說怎樣怎樣。這就是老人那一代常說的「窩裡橫」。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多半原因出在爸爸身上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多半原因出在爸爸身上現在在大部分孩子的身上都有一種特別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家裡面是「一方霸主」,到外面卻變了樣子,甚至總是躲在大人的身後尋求庇佑。對此行為,大部分家長都會歲孩子說:「你就是典型的窩裡橫,真到了關鍵時候不頂用。」
  •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如何讓娃變成社交達人,而不膽怯
    孩子若不適應嬰兒園這個新環境,整日哭鬧不僅影響父母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有可能會讓孩子出現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心理,變得孤僻,情緒多變,鬱鬱寡歡日日惶恐,膽子會變得很小,不利於心理髮育和成長!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大多數住的是商品房,經常在家一待就是一整天,既怕孩子傷風感冒,又怕接觸人多有細菌,最終小孩很難有機會跟外人打交道,其實過於的謹慎會讓小孩慢慢變得害怕陌生人,害怕外面的環境,以至於突然把他送到幼兒園後,極度不適應!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原因多半出在家長身上,現在改還不晚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自信、陽光開朗的,無論走到哪裡都表現的得體大方。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變得「窩裡橫,外面慫」。在家裡稱王稱霸一幅很厲害的樣子,但是一旦到了外面孩子就變得特別膽小,甚至在外連最基本的招呼都不敢打,遇到熟人還要躲在家長身後。相信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都很生氣,因為從了另一方面看也代表孩子窩囊。
  • 家裡的豆漿為什麼沒有外面的好喝,他們都加了什麼?
    當你每次出去吃早飯喝店裡的豆漿時都會感覺比家裡的榨的豆漿好喝無數倍,一度好奇為什麼家裡打出來的豆漿不如外面的好喝?下面就來揭秘一下。我的一個豆漿世家的朋友可以說一下。從我記事起家裡就一直做豆漿,可以說是遠近聞名,周圍鎮子上的人也會來買。
  • 孩子膽怯害羞?導致孩子性格靦腆害羞的原因有這些
    事後,我才意識到,婚禮現場人那麼多、聲音那麼嘈雜,孩子可能會被嚇到,所以膽怯害羞。我應該因為我們為人父母卻教養無方、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他考慮而感到愧疚。後來,我也研究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努力,漸漸地大寶就不再那麼害羞了,現在反而家裡有人來的時候還會主動接待,招呼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性格開朗活潑。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的教誨很重要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脾氣暴躁像個「小霸王」,一出家門就變成了任人欺負不敢還手的「小慫包」?為什麼孩子會有「窩裡橫,外面慫」的表現呢?孩子心裡很清楚自己家裡被百般寵愛,所以敢為所欲為,摔東西、打人等,孩子也知道在外面沒人會慣著自己,所以才在外面很慫不敢大聲與人說話
  • 在中年女人眼中,為什麼家裡的賢夫,卻比不過外面的「壞男人」?
    因為一心沉浸在外面的世界裡,林昭對家庭也開始漠不關心起來。她的改變程田都一一看在眼中,他知道,她變心了。可為了能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他只能忍住離婚的衝動與林昭溝通,希望她能夠回歸家庭。他不能理解,也不明白,為什麼在已經步入了中年的妻子眼中,他這個家裡的「賢夫」,卻比不上外面的「壞男人」。04其實,婚姻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場修行。在這場婚姻裡,不僅需要腳踏實地的生活,還需要調解生活的調劑。
  • 「外面瘋」和「家裡待」的孩子,有哪些差別?專家:很明顯
    靜香覺得自己的孩子雖然是「玩」的年紀,不過,卻擔心孩子天天外面這麼在外面瘋「外面瘋」和「家裡待」的孩子,有哪些差別?有專家表示:「外面瘋」和「家裡待」的孩子,有很明顯的差別,尤其是以下這3點,父母需要了解。
  • 孩子在家活躍在外卻膽小?兒童心理專家:3個方法改善社交退縮症
    在家裡很活躍,可在外面卻很膽小。為什麼孩子在家活躍,出門膽小?這絕不單純只是孩子內向、膽小所致,關鍵還受幾個內外因素影響。內因1:在家裡感覺輕鬆自在很多孩子在家裡活波出門膽小,主要因為家裡是屬於自己的地盤,到處都是熟悉的環境,疼愛自己家人,自然感覺輕鬆自在。然而在外面,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形形色色的人,孩子則容易緊張害怕,變得無所適從。
  • 孩子是個「家裡蹲」,父母應該怎麼辦?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很多孩子因此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家裡蹲」,除了呆在家裡,其他地方哪裡都不想去。這位孩子的成長其實並沒有積極的作用。>一直在「家裡蹲」的孩子,相當於一直生活在一個溫室當中,在家裡,孩子能夠吃飽穿暖,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 父母脾氣壞,孩子更膽怯
    然而孩子還小,正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夠好,或者犯各種錯誤。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要不停的糾正孩子,引導孩子,有些父母因為脾氣急躁,還會訓斥孩子。殊不知,父母越是脾氣壞,對孩子的要求和禁錮越多,孩子就會越發膽怯,怯懦。這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廣闊的成長空間,反而處處限制孩子,導致孩子放不開手腳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