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相,為啥是外甥的代稱?這裡有個典故

2020-12-23 大嘴說山東

國人講究風水,修宅造墳都要專門相一下,唯恐犯煞衝邪,對子孫後代不好。要說宅相,應該是關乎自己孩子的前途未來才對,可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宅相是外甥的代稱。「我家宅相」,其實說的是「我的外甥」。

為啥有此一說呢?

這裡有個歷史小典故。魏晉時代的名臣魏舒,字陽元,任城(今濟寧曲阜)人,也有人稱是濟寧兗州人,小時候父母雙亡,久住姥姥家。有天,姥姥家起宅蓋房子,來了一個相宅子的相師。他看了宅子說,你們家宅相很好,這輩子就要出大官的。他姥姥家的人很納悶,「看不出來我那三個兒子有啥出息啊,真的是有這樣的好宅相?」這時候魏舒站了出來,「我願為外祖母家成此宅相!」

看了外甥的表現,姥姥家也覺得這事有可能。相師說,這孩子將來位及公卿啊。他說完又去鄰居家瞧了瞧,恰巧鄰居家當日產子。相師問,生男生女?鄰居家說,是個兒子!相師說,「拿筆記下來,這孩子十五歲死於兵器之災!」鄰居家十分煩惱,但也小心侍候。十五歲那年,並沒有什麼打仗的事,這孩子在外面玩耍,撿到一把軍刀,上樹砍桑枝子,竟然不小心把自己砍死了。於是魏舒和他姥姥家便十分相信,魏舒的前途一定也是仕途圓滿的。果然,魏舒做了晉代名臣。

魏舒在《晉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十一有記

後世就把宅相譽為舅甥關係的代稱。魏舒的姥姥家姓寧,於是「寧家」「寧親」也指的是舅甥外親了。比如李白詩《贈別從甥高五》:「能成吾宅相,不減魏陽元」。杜甫《贈比部蕭郎中十兄》:「宅相榮姻戚,兒童惠討論」。盧綸《送從舅成都丞廣》:「魏舒終有淚,還識寧家衣」。張籍《宿廣德寺寄從舅》:「林西微月色,思與寧家同」。崔塗《寄舅》:「中朝軒冕內,久絕寧家親」。

相關焦點

  •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鎖稱魚樣、紙叫玉板、美女的代稱是什麼
    對於代稱,一般採用的都是「代指」,許多都是出自一些典故和詞語,以及古代文人的雅稱和民間的俗稱,如子時稱「夜半」、70歲稱「古稀」、牡丹稱「貴客」等等,皆是這一類。在《千字文》裡有一句叫「劍號巨闕,珠稱夜光」,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最有名的劍叫巨闕,貴重的明珠稱夜光」。
  • 只有兩個字的「典故」,你知道幾個,能說出10個以上嗎
    只有兩個字的「典故」,你知道幾個,能說出10個以上嗎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專門談到了10個三個字的典故,可是,如果再把字數縮減一個,只剩下兩個字,還會有什麼典故嗎?答案是肯定的,兩個字,同樣也有典故;那麼,只有兩個字的典故,你能說出10個嗎?
  • 80個文化典故,課外知識拓展必備!(1-20)
    如果說,詩文是一匹錦緞,那麼典故就是華美的刺繡,一道水波,一片禽羽,都有很深的「講究」。精緻的文筆,可尋詩文的來路;恰到好處的典故,可尋詩文的歸處。全都記住之後,縱使不能「賭書潑茶」,也可更深層次地了解「詩書中華」。鹿鳴整理了80個文化典故,快讓孩子記憶背誦吧!1、斑竹湘妃竹。
  • 「宇宙王者舅舅舅媽」暑假帶8個外甥,吃飯排隊,出門點人數
    為啥是「最強王者的舅舅和舅媽」論最強王者舅舅舅媽,重慶的龔玲軍夫妻倆可以說是中國「舅舅界」的扛把子了。在整個暑假裡,要帶8個外甥,算是大人一起的話,全家共16人。這陣勢威武啊,在他們家估計一個人說一句,房頂子應該都快被掀開的感覺了吧?
  • 80個文化典故,課外知識拓展必備!(61-80)
    如果說,詩文是一匹錦緞,那麼典故就是華美的刺繡,一道水波,一片禽羽,都有很深的「講究」。精緻的文筆,可尋詩文的來路;恰到好處的典故,可尋詩文的歸處。全都記住之後,縱使不能「賭書潑茶」,也可更深層次地了解「詩書中華」。鹿鳴整理了80個文化典故,快讓孩子記憶背誦吧!
  • 這15個古詩詞中的常用典故,孩子一不小心就會理解錯,一起來積累
    我們在古詩詞閱讀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典故。這些典故本來是古人淵博學識的濃縮,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可是,因為時代久遠,我們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如果不能透徹理解這些典故,就會影響我們對整首詩詞的理解,不僅影響我們的對文字之美體驗,甚至可能把詩詞的思想感情完全理解反了。
  • 老人說:「外甥結婚,舅舅最大」,憑啥舅舅地位這麼高?
    在農村中,酒宴是最為常見的事情,每年都會喝上很多的喜酒,不是結婚就是老人過大壽、滿月酒,一旦誰家裡有什麼酒宴,大家馬上就會過去,畢竟都是鄰裡,每天都會見面的,如果不去的話,對方也會有所埋怨。當然在農村中講究著禮尚往來,你到別人家裡,其他人也會來到你的家裡。而在辦理酒宴時,需要親友們的共同幫忙,將酒宴舉辦起來。
  • 80個文化典故,課外知識拓展必備!(61-80)
    如果說,詩文是一匹錦緞,那麼典故就是華美的刺繡,一道水波,一片禽羽,都有很深的「講究」。精緻的文筆,可尋詩文的來路;恰到好處的典故,可尋詩文的歸處。全都記住之後,縱使不能「賭書潑茶」,也可更深層次地了解「詩書中華」。鹿鳴整理了80個文化典故,快讓孩子記憶背誦吧!61、秦晉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聯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 80個文化典故,課外知識拓展必備!趕快收藏
    80個文化典故,課外知識拓展必備!精緻的文筆,可尋詩文的來路;恰到好處的典故,可尋詩文的歸處。全都記住之後,縱使不能「賭書潑茶」,也可更深層次地了解「詩書中華」。今天小編就整理了80個文化典故,快讓孩子記憶背誦吧!
  • 外甥找舅舅組裝萬元電腦,舅媽看到不樂意,外甥:你家又不差錢!
    以上就是我對這套電腦配置的簡單點評了,大家看到這裡也許還沒有看出什麼問題,只是感覺電腦的配置挺高的,性能挺強的,我們來看看價格,我粗略的算了一下要12000元的樣子,就就看到外甥拿著這張配置單來裝機也沒說什麼,讓外甥等一會,然後朋友就開始找硬體給外甥組裝電腦了。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開封,有一種全民文化自信,源於歷史積澱,也來自於若干名熱愛開封本土文化並為之鞠躬盡瘁的能人志士。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
  • 80個文化典故,暑期課外知識拓展必備!轉給孩子
    如果說,詩文是一匹錦緞,那麼典故就是華美的刺繡,一道水波,一片禽羽,都有很深的「講究」。精緻的文筆,可尋詩文的來路;恰到好處的典故,可尋詩文的歸處。今天辭書君就整理了80個文化典故,快讓孩子記憶背誦吧!1、斑竹湘妃竹。舜死後,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2、比翼鳥、連理枝傳說中鶼鶼只有一隻眼、一隻翅膀,所以一定要兩隻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
  • 這114個典故必不可少!
    114個典故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所謂詩詞用典,指的是在寫詩填詞的時候,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劉勰在《文心雕龍》裡詮釋「用典」,說是「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
  • 典故裡的故事之二
    前幾天的典故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還記得,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一類的話題。今天我們再接著說幾個典故背後的故事。一、破天荒破天荒這個詞想必都很熟悉,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出處,這個典故是來源於古代的科舉考試。說的是荊南地區教育落後,四五十年從來沒有出一個舉人,那個地區就被人們稱為「天荒」,一直到了唐宣宗大中四年,荊南地區應試的考生中有個叫劉蛻的考生中了進士。
  • 高中語文古詩詞中的常用典故歸納
    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裡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變後,周恩來憤筆疾書「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裡明顯化用了曹植《七步詩》裡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暑假16個外甥來了8個,每一個好舅舅背後,都有一個好舅媽
    外甥與舅舅的關係親不親密,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舅媽的!他總共有16個外甥,最大的23歲,最小的才1歲;今年暑假孩子們都放學了,家裡便一下子來了8個。孩子們是熱鬧了,吃喝玩樂,但苦了舅舅舅媽……光是一頓飯就得做好久,一桌子菜基本都是分分鐘一掃而光;哈哈哈!
  • 小外甥考上天津天獅學院,這個學校怎麼樣?能去上嗎?
    坐標河南,小外甥文科,高考500分,在哥哥的幫助下填了志願,最後被天津天獅學院錄取。昨晚大姑姐打來電話問老公這學校怎麼樣?老公很耿直地說:「沒聽過這個學校,只聽說過天津有個天獅集團,做保健品直銷的。是不是跟這個集團有關,公辦大學吧!」老公在上晚班,特地打電話給我讓我查查這個學校。
  • 外甥打燈籠歇後語及解釋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打燈籠?這個歇後語還是有來歷的呢。古時候,在關中地區,也就是現在陝西省吧,人們希望能夠人丁興旺,女兒出嫁後的第一年正月,娘家人要送燈籠給女兒家,希望女兒能多子多孫。女兒生了孩子後,舅舅要年年給孩子送燈,一直送到12周歲。
  • 《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能說出三個,你呢?
    那麼大家知道《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典故呢?出自哪裡呢?不妨來了解下! 1、巧言令色解釋:說話說得很好聽,臉色也裝得是很和善,但是卻一點都不誠懇。現特指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別人。是指六十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古代服飾十八種代稱,布衣借指平民
    白袍舊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為入試士子的代稱。與子同澤」在這裡用來形容戰士們互相友愛、同心同德的品質,因此「袍澤」就成了將士、戰友的代名詞。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讀書人常穿的服裝,泛指有學識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題衡山縣新學堂呈陸宰》詩:「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明清科舉時代則專指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