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講究風水,修宅造墳都要專門相一下,唯恐犯煞衝邪,對子孫後代不好。要說宅相,應該是關乎自己孩子的前途未來才對,可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宅相是外甥的代稱。「我家宅相」,其實說的是「我的外甥」。
為啥有此一說呢?
這裡有個歷史小典故。魏晉時代的名臣魏舒,字陽元,任城(今濟寧曲阜)人,也有人稱是濟寧兗州人,小時候父母雙亡,久住姥姥家。有天,姥姥家起宅蓋房子,來了一個相宅子的相師。他看了宅子說,你們家宅相很好,這輩子就要出大官的。他姥姥家的人很納悶,「看不出來我那三個兒子有啥出息啊,真的是有這樣的好宅相?」這時候魏舒站了出來,「我願為外祖母家成此宅相!」
看了外甥的表現,姥姥家也覺得這事有可能。相師說,這孩子將來位及公卿啊。他說完又去鄰居家瞧了瞧,恰巧鄰居家當日產子。相師問,生男生女?鄰居家說,是個兒子!相師說,「拿筆記下來,這孩子十五歲死於兵器之災!」鄰居家十分煩惱,但也小心侍候。十五歲那年,並沒有什麼打仗的事,這孩子在外面玩耍,撿到一把軍刀,上樹砍桑枝子,竟然不小心把自己砍死了。於是魏舒和他姥姥家便十分相信,魏舒的前途一定也是仕途圓滿的。果然,魏舒做了晉代名臣。
魏舒在《晉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十一有記
後世就把宅相譽為舅甥關係的代稱。魏舒的姥姥家姓寧,於是「寧家」「寧親」也指的是舅甥外親了。比如李白詩《贈別從甥高五》:「能成吾宅相,不減魏陽元」。杜甫《贈比部蕭郎中十兄》:「宅相榮姻戚,兒童惠討論」。盧綸《送從舅成都丞廣》:「魏舒終有淚,還識寧家衣」。張籍《宿廣德寺寄從舅》:「林西微月色,思與寧家同」。崔塗《寄舅》:「中朝軒冕內,久絕寧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