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入股見福:當前實體零售最大布局者

2020-12-22 深圳熱線

收編夫妻老婆店還不夠,京東又入股了福建最大便利店「見福」,這也讓京東成為騰訊、阿里之後,又一家以投資方式入局便利店行業的網際網路巨頭。

近日,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工商信息顯示,投資人中新增了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江蘇京東邦能隸屬於京東旗下,由劉強東持股45%、李婭雲持股30%、劉強東助理張雱持股25%。

從工商信息來看,目前出資3125萬元,持股比例20%的京東邦能,位列見福的第二大股東。此次增資之後,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也由1.25億人民幣增加至約1.56億人民幣,增幅約為24.8%。

為什麼京東會看上見福便利店

在「福建最大」的名號之外,很多網際網路圈人認識到見福,可能源於2018年紅杉的投資,今年見福因為接手了全時位於成都的門店,又再次獲得一波關注。

2006年11月,見福在廈門烏石浦開出第一家門店,在佔領福建市場後,2017年,見福逐漸進入江西、成都等市場,至此,其已在全國有1719家門店,在全國便利店中排名第十(數據來自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top100)。

而見福這家區域性便利店能夠獲得關注的另一個點在於,它不僅在福建市場稱王,走出本土市場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見福在今年拿下全時位於成都的門店後,加上其之前自己已有的二十多家,其在成都的門店數僅次於當地top1便利店紅旗,要知道進入四川十餘年的711、全家在成都也不過只有幾十家門店。

這可能也是京東看中見福的原因,而二者此前其實就已經有一些合作。此前,京東旗下社區團購品牌友家鋪子和很多地方便利店都有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是,發展便利店店長為團長,依託合作門店,進行拉新、履約配送等。

友家鋪子對於便利店品牌的吸引點主要在於其生鮮品類,毫無疑問生鮮是能夠引流的商品,而社區拼團本身也是能增加用戶粘性拓寬門店品類的。

而在輸出生鮮供應鏈能力之外,京東此前也一直在試圖輸出自己的快消供應鏈和數位化解決方案。2015 年底,京東成立新通路事業部。在線上流量迎來瓶頸,盤活自己的供應鏈資源,把貨賣去線下,這是新通路項目的初衷,所以早期人們對新通路的認知就是B2B、供貨。

從翻牌夫妻店到入股便利店

2017年4月,京東入局便利店,立下在五年內開出超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的目標。不過,很多人過去對於京東便利店的印象大概都是:看門頭是一家現代化便利店,推開門卻是城中村小賣部即時感。

這是因為京東最初並不自己開店,而是主要通過收編夫妻店的翻牌加盟方式。

具體的形式就是,京東輸出品牌、模式、管理以及供貨渠道,沒有加盟費和管理費,京東只向加盟店收取一定保證金。店主可以選擇全部或部分從京東進貨,在京東掌柜寶下單後,會由京東負責物流配送到店。

京東此前的百萬家便利店計劃其實算是對B2B和B2C的一個打通:一方面可以盤活自己的前端供應鏈資源,直接拓展掌柜寶的覆蓋範圍;另一方面可以獲取夫妻店的線下流量入口和消費數據,同時還可以將夫妻店的「最後一公裡」配送能力利用起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此前規劃的100萬家便利店有一半將開在農村,也就是說,他們還承擔著京東渠道下沉的使命。

匯總下來,便利店對於京東的意義在於,分銷更多的貨、拓展線下場景、觸達更多的消費者。

不過,京東便利店此前鬆散加盟的模式也一度遭到業內的不少詬病,因為這種模式雖然有助於擴張的速度,但是容易留於樣子工程,顯然長久下去是難以為繼的。

於是從去年開始,新通路對旗下部分京東便利店、京東便利名酒薈、京東母嬰生活館逐步提升門店管控力度,並稱要在2020年布局1萬家「六統一」門店,這其中就包括了便利店,此外還有母嬰店、菸酒店、餐飲店、無人貨架等領域。

所謂「六統一」,就是逐步強化對門店的管控力度,包括對門店形象標識、門店管控、設施配置、服務標準、商品採購、物流配送六方面的統一,這意味著,京東便利店業務又在供貨之外延伸出另一部分業務,改造升級門店。

於是我們在去年陸續看到一些不同於以往「城中村小賣部」的門店,店面明亮整潔、商品品類齊全,還配備又自助結帳系統、各式便民服務。

不過按照這樣的標準,去挨個改造夫妻老婆店顯然是很慢的,這可能也是京東此番入股見福的原因,選擇一個更為成熟的、更成體系的對象,去輸出自己的供應鏈、物流、數位化等能力,顯然更為高效。

同時,通過入股這種「血緣」關係去跟便利店業態中的重要玩家進行綁定,也可以更深度的參與到這一業態的改造中去。

正如此前發生在商超業態中站隊那樣,各個線下超市都站到了不同網際網路巨頭的陣營中去,從而形成陣營內的互助和不同陣營間的對抗。

而曾發生在商超領域的這一幕,如今也開始在便利店上演,相信接下來還會看到更多便利店品牌與網際網路巨頭走到一起。

現在的京東,成了中國布局實體零售最積極的公司。尤其是今年以來,已經先後和國美零售、五星電器完成股權或債權層面的深度合作;還通過京東電器、京東數碼,分別向大城市和下沉市場,布局數碼、家電兩大品類的實體零售場景。

社區小店方面,除了京東新通路繼續深耕的京東便利店,今天入股見福便利店,完全可以認定京東已經將實體零售的布局,作為京東整體業務資源和能力,試圖再造一個京東的動作,已經走入到全面執行的攻堅階段。這裡面甚至還包括京東專賣店,京東汽車商城,這類小範圍試點的實體零售店。

京東在實體零售的戰略級布局,值得全行業重視觀察下去。

相關焦點

  • 馬雲入股大潤發 將按新零售模式升級濟南大潤發門店
    因為20日,一直停牌的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歐尚零售、潤泰集團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馬雲將間接入股大潤發。  前些年都說線上零售要取代線下實體店,如今線上代表阿里巴巴何以要入股實體零售大潤發?事實上,這背後是科技發展、時代進步,正逼著這些線上零售巨頭們自我革命,否則就會被淘汰。
  • 零售周評:永輝門店持續增長、全家聯手寶可夢、蒙牛入股妙可藍多
    雖然零售行業不景氣,但作為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團的LVMH,未來的發展態勢依舊向好。電商1、京東增設場景帶貨頻道京東家,提供一站式家裝服務2、亞馬遜實體零售走出美國:擬在第二大市場德國開店3、京東PLUS會員宣布推出「JDP計劃」4、蘑菇街2019年直播帶貨增長率超100%
  • 4年 735 億,阿里買成了中國最大的線下零售生意
    圖/雪球針對潤泰拋售股份的行為,一位臺灣分析師認為,中國線下零售整體業績不佳,去年大潤發關閉山東分店被認為是中國傳統零售進一步衰退的標誌,並且大潤發投資的電商飛牛網至今仍然虧損。所以潤泰可能藉此退出中國市場。四年,735 億元投資,阿里巴巴成了中國最大線下零售商從購物中心到超市再到社區裡的便利店,原本電商試圖取代的實體商業並沒有消失。
  • 騰訊100億入股海瀾之家,打響服裝變革第一槍!
    2017年12月中旬,騰訊逾42億元入股永輝超市; 2017年12月18日,騰訊、京東宣布,騰訊聯手京東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並持有後者12.5%股權; 2018年1月23日,家樂福方面宣布,已和騰訊、永輝在華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月29日,萬達宣布,騰訊100億入股萬達商業。
  • 大商劉思軍:以客戶為中心是實體零售的核心競爭力
    大商劉思軍:以客戶為中心是實體零售的核心競爭力來源:聯商網2016-12-31 14:36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衝擊著傳統零售行業,實體零售商的日子略顯艱辛。2016年沃爾瑪牽手京東,麥德龍推出合麥家等無不釋放出零售行業求新求變的訊號。作為中國最大的零售集團之一,大商集團在2016年也頗為忙碌。致力於引進全球最好商品資源的大商先後收購澳大利亞黑金、牛牧場和澳洲布林德利莊園,與此同時,建立阜新關山農超對接直採基地、啟動天狗海外直購三部曲、試衣秀推出「撒嬌禮」新功能……大商集團的多業態、多商號混合制發展模式不斷完善。
  • 網際網路下一站「千億級的實體零售」
    網際網路的下一站「千億級實體零售」,「新零售」目前來看很多傳統電商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了,隨著技術的提升,創新能力的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也隨之改變在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後,新零售就走進了很多傳統企業的思維。因此馬雲成了背鍋俠。何為「新零售」:即線上線下結合物流體系,個人觀點不管是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在運作方面或許有差異化,但是實際的零售本質還是一致的,改變的是消費者對待零售體系的一種體驗和產品服務。
  • 實體零售加速復甦 京東線下門店全線復工
    ,從京東的線下門店到大量合作夥伴的網點,實體零售一方面全線加速滿血復工,另一方面嚴格維護店面秩序和安全,與消費者一起攜手迎接市場的春天。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恢復營業復工:恢復營業的一小步,線下零售復甦的一大步自2月末起,京東線下業態有序地邁上了恢復營業的快車道。
  • 實體零售破電商局:融入電商技法 展開新零售創新路
    而電商的阿里、京東、唯品會三巨頭,實現營收2011.48億元,實現淨利潤125.67億元,佔百強淨利潤總額的58.46%,淨利潤率達6.24%。   而實體零售中的超市業態,共13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收1413.7億元,淨利潤率僅為1.68%,低於平均水平0.72個百分點,再顯頹勢和乏力。寥寥幾個數字的起伏跌宕,清晰地刻畫出行業格局的重大變遷,也呈現出本文論述的宏觀背景。
  • 「資本力量」阿里增持高鑫零售,新零售大亂鬥大幕拉開?
    1.開啟新業態的高鑫零售高鑫零售是中國最大的綜合大賣場營運商,主要以大潤發和歐尚為品牌經營大賣場。阿里巴巴早在2017年便首次入股高鑫零售。入股完成之後,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潤發超市旋即開始了「阿里式」的新零售改造,具體包括門店數位化、數據化管理採購及供應鏈升級。當時被稱為中國商業零售史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系統升級。阿里系的淘鮮達、餓了麼、天貓超市共享庫存業務隨後接入大潤發。2017年年底,天貓超市商品即在大潤發華東167家門店上架。
  • 1號店賣身「脫坑」 京東買的不只是市場份額
    這意味著,1號店被京東收購了,按照京東當前的市值,京東向沃爾瑪增發的A類普通股大約價值15億美元。在合作細節上,「山姆會員商店」將在京東平臺上開設官方旗艦店,並使用京東的倉配一體化物流服務;沃爾瑪在中國的實體門店將接入京東投資的眾包物流平臺「達達」和O2O電商平臺「京東到家」;雙方還將在供應鏈、線上線下引流方面展開合作。
  • 京東到家牽手家樂福全國200家門店,京東無界零售再添籌碼!
    家樂福在2001年曾是全球第二大連鎖超市集團,如今已經跌落至第九位,而在中國市場,家樂福還受到了沃爾瑪等競爭對手,作為傳統零售巨頭企業,家樂福感受到了網際網路電商帶來的衝擊。經營模式備受考驗,家樂福宣布開始進行數位化轉型,發布「家樂福2022計劃」 ,將經營重心轉向電子商務和有機產品。雄墨商業認為,其提出的「大力發展電商」還是以實體門店為基礎、實現和電商之間的線上線下互動。
  • 京東為下個10年「打基礎」:數字經濟如何助推實體經濟?
    作為京東每年規模最大的行業會議,每年的JDD都透露著這家電商巨頭的戰略變化:2018年的JDD上,京東金融更名為京東數科;2019年,京東「三駕馬車」架構逐漸清晰。今年,數智化技術成為了京東未來發展的「風向標」。未來10年京東將有何變化?
  • 實體零售陷入風雨飄搖 名創優品卻刷新全球實體零售記錄
    近年來,電商爆炸式發展,讓實體零售陷入風雨飄搖的窘境。唯獨名創優品罕見地逆勢上揚,成立以來銷售節節攀升。短短三年時間內快速崛起,全球開店將近1800家,營業額超過百億。無論開店數,還是銷售額,都刷新了全球實體零售的記錄,成為目前全球實體零售擴張速度第一品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2018年中國零售100強排行榜出爐,天貓、京東、大商名列前三位
    天貓、京東、大商集團、蘇寧易購、國美零售、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中國、唯品會和永輝超市名列前十位。榜單顯示,天貓以銷售規模2.1萬億元位居榜單首位,京東以銷售規模1.29萬億元緊隨其後,蘇寧、國美位居榜單第四第五位。
  • 零售遭遇冰火兩重現象 實體零售試圖抱團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在接受自媒體《第三隻眼看零售》的採訪時表示,電商銷售的增長,就意味者實體店銷售的流失。業內普遍預測,網上零售的每年的增長幅度在20%甚至30%,而實體零售的整體增長是個位數的增長。所以對於很多業態來講,競爭壓力都是電商分流造成的。
  • 「零售科技」轉型大考:京東2017-2018發展研究報告
    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20年高速發展的經驗,以及當前在轉型過程面臨的機遇與困局,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給予中國企業更多啟迪。其中,2017年6月18日到2018年6月18日,是觀察京東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和重要窗口。
  • 京東:零售電商強者恆強,巨人正當壯年,放眼社零成長依舊強勁
    上市前的京東在2007-2014年期間先後獲得海內外投資者的六次大規模投資,重要投資方包括今日資本、熊牛資本、老虎基金、俄羅斯DST、加拿大教師退休基金、沙特控股投資公司、高領資本等,2014年3月騰訊以2.15億美元入股京東成為15%控股股東,同時將旗下拍拍、C2C、QQ網購等轉移予以京東。
  • 中國最大線下鐘錶零售渠道新宇集團與京東籤戰略協議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年雙十一京東時尚打出組合拳,繼中國規模最大時尚集團如意集團四大品牌聯合入駐京東之後,中國線下規模最大的鐘表零售渠道新宇集團也為京東雙十一「送上助攻」。今年雙十一京東時尚打出組合拳,繼中國規模最大時尚集團如意集團四大品牌聯合入駐京東之後,中國線下規模最大的鐘表零售渠道新宇集團也為京東雙十一「送上助攻」。10月23日,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型電商和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京東集團,與中國線下最大的國際名表零售、分銷及售後服務提供商新宇鐘錶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京東退兵新零售!
    「京東想跳過層層經銷商,直接把真貨賣給這些京東零售分店,最後成為最大的經銷商,吃掉絕大多數利潤,這動了很多多年來線下供應鏈條的根基,線下小店往往有自己的零售渠道,貿然改變是不太可能的。」 一位零售業投資人評價。2.
  • 「雙循環」格局下的「雙11」:京東智能供應鏈助推實體企業加速「回...
    事實上,在今年以內循環為主的新市場格局下,京東的「雙11」成績單不反映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動能,更折射出實體經濟在數位化助推下的蓬勃成長。銷售數字的持續衝刺背後,離不開京東智能供應鏈對實體經濟及實體企業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