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10

2021-02-19 非洲龍泉檀華寺

【音頻文本】

大家好!今天繼續跟大家做一個《論語》的分享。

 

今天學習的這句話是:

 

2.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sōu]哉?」

 

楊伯峻先生對這句話的解釋是:

 

孔子說:「考查一個人所結交的朋友;觀察他為達到一定目的所採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於什麼,不安於什麼。那麼,這個人怎樣隱藏得住呢?這個人怎樣隱藏得住呢?」

 

劉毓慶先生對這句話的解釋是:

 

這一章談的是識人術。

 

在人生交往中,最難的是認識人,大奸若忠,巧言似仁,擇友不慎,就有可能上當。有的人交往多年,竟不知其心,關鍵時刻,為友所賣,致使世人感嘆人心叵測。這類事情孔子自然也遇到過,他想把自己的識人經驗傳遞給學生,因此總結了三條識人要訣:第一,看他的交友,即「所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世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欲知其人,先觀其友也」,即是此。第二,看他的行為,即「所由」。行為表現是最直觀的,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第三,看他的愛好,即「所安」。友有君子小人之別,事有義利之分,心有善惡之辨。如果從這三方面觀察一個人,即使他沒有與你有過交往,他的真相也很難隱瞞。

 

南懷瑾先生對這句話的解釋是:

 

這是孔子觀察人的道理。

 

孔子以這三點觀察人,所以他說「人焉叟哉!人焉叟哉!」這個叟[sōu]是有所逃避的意思。以「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三個要點來觀察人,就沒什麼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個人做人處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樣?前者屬思想方面,後面屬行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養,他安於什麼?有的安於逸樂,有的安於貧困,有的安於平淡。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因為他不會被事業所困擾,這個話怎麼說呢?安於平淡的人,今天發了財,他不會覺得自己錢多了而弄得睡不著覺;如果窮了,也不會覺得窮,不會感到錢對他的威脅。所以安心是最難。以這三點觀人,放在《為政》篇中,就是知人勵品的重點所在。

 

錢穆先生對這句話的解釋是:

 

先生說:「要觀察他因何去做這一事,再觀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觀察他做此事時心情如何,安與不安。如此般觀察,那人再向何處藏匿呀!那人再向何處藏匿呀!」

 

朱熹朱夫子在對這句話的解讀中,引用了程子的話:

 

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窮理,則能以此察人如聖人也。」

 

賢棼法師對程子這段話的理解是:嚴格要求自己的人,重視自身努力的人,能夠善於辨析別人的話語,窮究事物的道理,也能夠通過以上道理去觀察人、了解人,就好像聖人一樣。

 

善知識相關言教:

 

1、一顆小苗非常嬌嫩,容易受傷,但一棵參天大樹就非常堅強有力,我們的內心沒有經過修煉之前,正念的種子非常非常微弱,所以根本做不了主,任隨煩惱的狂風巨浪侵襲,要一點點去吸收陽光、水分,慢慢讓內心的正念生長、壯大,讓心越來越有力量。親近善友、聞思善法、實踐善行。名利、喜怒哀樂都是虛妄的,人生真正的意義就在於穿透這些迷霧。

 

2、人生要不斷學習、成長,要學習到什麼程度呢?要學到像佛一樣,能夠任運給眾生帶來無限的利益和希望,任何人都因我們的存在而歡喜,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不要只看一時,要看長遠。善業必得善果。立志必須目光長遠、著眼未來,行持必須安住當下、腳踏實地。

 

3、在有限的人生中去體現無限生命的價值,在有限的時空因緣下去實踐和完成最寬廣的佛法事業,讓自己和大家在當下、在未來、乃至更長遠的人生中,不斷開發生命的潛能,慈悲越來越增長,內心越來越光明,能夠越來越幸福快樂。

 

4、有了責任感,就容易有方向。責任感在家庭,就會為家庭而付出;責任感在事業,就會為這個事業而奮鬥;責任感在社會、國家,就有更加廣大的發心;責任感在眾生,就有成佛的志向。如果只考慮個人的苦樂和需求,求不得,會迷茫;都滿足了,再無目標,也會迷茫。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謝謝大家!

加入《論語》學習群

請添加微信:huahua0020

往 期 回 顧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1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2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3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4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5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6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7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8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9

如消災祈福,請掃下方二維碼,隨喜感恩您!


龍泉檀華寺義工招募

1. 清潔義工:負責室內外衛生;

2. 大寮義工:負責寺院夥食;

3. 文宣義工:負責日常生活記錄,圖片、視頻及文字整理、編輯、推送公眾號;

4. 殿堂香燈義工:負責供燈、供香、供花果、寫牌位等;

5. 英文義工:負責法師翻譯及配合引導本地人;

6. 孤兒院義工:負責孤兒院管理、孩子生活學習教育等。

義工申請請發簡歷至:lqsxianhong@163.com 

註:1)若發心護持半年以上者,廟裡可以報銷一半飛機票;

2)寺廟提供一切日常生活用品。

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坦尚尼亞:+255 686 666 830  / 微信號:shixianfen2017(賢棼法師)

中國:+8610-133 0121 9250(張居士)

相關焦點

  • 論語分享|為政篇第二 2.16
    今天繼續跟大家做一個《論語》的分享。 今天學習的這句話是: 2.16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2、暇滿人身也是修行之舟。每一個法類,要弄清楚它的重點和目的在哪裡,不能執一廢它,那樣必然走入偏執。好好修行,集資糧,不要妄想。輪迴,不是你想不要再來就可以不再來的。 3、對無常有感覺,還要對修行有信心,對人生有方向,這種苦受才會變成動力。佛法有很多方面,不要只偏執其中一個面,要多學習,如實了解佛法。
  • 【論語】-《為政第二》
    【論語】-《為政第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論語為政第二2.19、2.20、2.21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19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為政第二2.20原文及翻譯「原文」:季康子①問:「使民敬、忠以②勸③,如之何?」論語為政第二2.21原文及翻譯「原文」:或①謂孔子曰:「子奚②不為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注」:①或:有人。②奚:疑問詞,相當於「為何」。③《書》:指《尚書》。「本段的意思及翻譯」: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麼不從政呢?」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孝敬父母啊!
  • 《論語 為政》篇,孝道當先,為政以德,慎言謹行
    《論語》為政篇,是《學而》篇的一個延伸,本文看似講為政,其實還在說學習,同時強調孝和德在學習中的運用。文章開篇第一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用道德來治理國家才會使自己像北極星一樣,別的星辰都圍繞它。這就說明德的重要性和非凡地位,為政之人同樣也需要有諸多的美德。
  • 讀論語 · 為政篇 | 第十八節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為政》篇包括24章。
  • 論語為政第二2.4、2.5、2.6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論語為政第二2.5原文及翻譯「原文」:孟懿子①問孝,子曰:「無違。」論語為政第二2.6原文及翻譯「原文」:孟武伯⑤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以上就是論語為政第二2.4、2.5、2.6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 孔子既然不「從政」,《論語 為政篇》在談什麼?
    作為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影響深遠,尤其是收錄其言傳身教的《論語》,對於古代文人士子來說,它是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必讀書目。但奇怪的是,孔子大談「為證」之道,一生卻幾乎未任一官半職。有史料記載,魯國君主曾想分封孔子為諸侯,但是手下的謀臣說:「孔子弟子三千,其中不乏文武全才,假如給他封地,恐怕對您不利。」
  • 《論語為政篇》論語講師群(第17課 2.1)
    人以有群而相生相養相安,故論語編者為政次學而篇。孔門論政主德化,因政治亦人事之一端,人事一本於人心。德者,心之最真實,最可憑,而又不可掩。故雖蘊於一心,而實為一切人事之樞機。為政亦非例外。此亦孔門論學通義,迄今當猶然。本章舊注,多以「無為」釋「德」字。其實德者德性,即其人之品德。孔子謂作政治領袖,主要在其德性,在其一己之品德,為一切領導之主動。
  • 有名之堂論語解讀 為政篇第二
    為政篇第二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論語共讀——為政第二 2.5-2.8
    【為政第二】2.5 原文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或曰子奚不章」
    【原文】2.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這句話是《尚書.周書.君陳》篇的第一節,是周成王任命君陳(周公之子,伯禽之弟)去東郊下都(京畿附近的地方)做官時的話,大意是:你品行很好,對父母孝順,且能友於兄弟,一定能夠治理好這個地方,希望你盡職盡責,廣泛教化人倫,使這個地方養成醇厚之風。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道之以政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講義:一、這章書是孔子告訴為政者,兩種不同治理方式產生不同的治理效果,使為政者對比、自悟。
  •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 · 為政篇 第十節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為政》篇包括24章。
  • 《論語》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 《論語》摘錄之為政篇
    2.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12.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12.9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
  • 論語丨為政篇(原文譯文匯總)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為政篇【原文】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譯文】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 為政以德篇解
    今天講為政篇的第一篇。為政是論語裡面的第二章。第一章是學而,第二篇是為政。也許這背後對應的是學而優則仕。字面的翻譯(疫期在老家,手邊只有李澤厚先生的《論語今讀》,按其翻譯)是孔子說:拿道德來治理國家。這個翻譯,就是說拿道德來治理你的國家,是以德為政。蕅益大師用禪宗來解四書時也曾特別指出:為政第一篇是為政以德,而非以德為政。為政以德和以德為政。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好像是沒什麼區別。但還是有一個特別微妙的區別。首先就是說,以德為政,用道德來治理國家,特別強調德。把道德作為一個工具。
  • 【《論語》專輯】《為政以德》一
    非吾徒也2.狀語後置句:為政以德     (以德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以政道之,以刑齊之)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以德道之,以禮齊之)使民以時  (以時使民)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季氏將於顓臾有事)      而謀動幹戈於邦內 (而於邦內謀動幹戈)   季氏富於周公 (季氏比周公富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季康子問使民章」
    其原理是:《論語.學而第一》第二章: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講《論語》這門課,是講給有識之士聽,講給仁人志士聽。不願意學習的人,或者不相信這些道理的人,可以略過不學。我也絕不「對牛彈琴」。正如孔夫子所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乎。」理解了「孝慈則忠」,也就懂了「臨之以莊則敬」和「舉善而教不能則勸」,這都是叫為政者實施「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