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西丨當代中國畫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畫家

2020-12-09 西安德風堂畫廊

劉文西(1933年-2019年),出生於浙江省嵊州市長樂鎮水竹村,中國人物畫泰鬥,「浙派人物畫」代表畫家之一、黃土畫派創始人、第五套人民幣毛澤東畫像的作者。曾任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委員,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當代畫派聯誼會主席、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五套人民幣毛主席畫像創作者、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全國首批百位名師稱號獲得者。

劉文西作為當代中國畫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畫家,其藝術成就與繪畫風格均已受到學界的肯定。多年來,美術界及評論界對劉文西個人的藝術成就研究頗豐,特別是近年,隨著劉文西創立的「黃土畫派」活躍在中國畫壇,更成為社會和評論界研究的熱點,並日漸形成對劉文西現象研究全面化、深入化、體系化的趨勢。

劉文西的繪畫構圖布局嚴謹、有頭有尾,不散亂侷促,有如寫文章,講究「起、承、轉、合」,並且構圖有建築一般的穩定感,有一種積極向上的革命現實主義色彩和浪漫主義詩情。

其造型藝術規律和筆墨在繼承發揚傳統的同時汲取了西方繪畫特點,注重研究透視、解剖、色彩,力求表達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個性。

焦、枯的墨色形成斷點式的劉文西筆墨特點,用筆時斷時續,每一筆看似不連貫,但每一筆都是一氣呵成,內在氣脈貫通始終,對人物形態的塑造融入歐洲繪畫的光影技巧,強調人體解剖和人體的內在結構,人物的面部、手部全用幹筆擦出明暗和結構來,分出亮部、暗部、高光,用色表現肌膚,同樣強調明暗關係,成功融入素描的表現手法,造型精準且形神兼備,自成一格,這是傳統人物畫家不具備的能力。

劉文西繪畫中的色彩大量的借鑑了陝北民間藝術以及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和明清人物畫中的用色特點,同時將印象派的用色特點以水墨的表現手法在宣紙上皴擦點染出來。

劉文西在陝西畫壇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派系,而且對中國當代人物寫意畫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得出了他在繼承中國傳統繪畫色彩的基礎上,選擇性地融合西方的色彩理念,豐富了繪畫中色彩的表現語言,進一步突破傳統,使中國畫的發展有了不同的風採,對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當代中國畫壇翎毛第一人,「全能畫家」劉奎齡
    劉奎齡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能工善寫,擅長動物、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其代表作《上林春色圖》深得徐悲鴻高度讚揚,並被其讚譽為「當代中國畫壇翎毛第一人」。著名工筆人物畫家何家英對他也是讚不絕口:「劉奎齡先生乃中國寫實國畫之泰鬥,其以西法入中國畫,注重師造化,獨創新法,將自然之美表現得毫髮畢現,自然生動。且不失中國繪之根本,此畫以溼畫法表現寫真之像,盡顯先生至風採也。」
  • 60年後帶著「黃土畫風」回故鄉,剡溪之畔劉文西美術館落成
    84歲的劉文西是我國著名畫家、中國「黃土畫派」創始人,是中國美協顧問、中國當代畫派聯誼會主席、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他創作的《毛主席和牧羊人》《在主席身邊拉家常》《轉戰陝北》《東方》等名畫家喻戶曉、名揚四海。1933年劉文西出生於嵊州市長樂鎮水竹村,20餘歲他離開家鄉後,一直根植於黃土地60餘年。
  • 當代畫家王家春,用畫筆寫哲理,學習劉文西先生紮根人民
    他學習的哲學專業產生了幫助,但他覺得自己畫哲理中國畫是「天命」。王家春藝術品鑑:之前您用時一個月與劉文西先生進行了每天四小時的對談,一共有100多個問答,這場對話的初衷是什麼?王家春:劉文西先生是我們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一代藝術大師。他七十年如一日堅持藝術源於生活,藝術為人民服務。劉老師講過:生活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但也有人不贊成他的藝術理念,認為他是「政治畫家」,依我看這些都是小人之見。於是我就有了要把劉文西先生的藝術經歷、藝術理念、藝術理解都整理下來的想法,今年才終於落實。
  • 中國畫壇素描之路
    這位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畫壇極具影響力的畫家,安靜地立於角落,伴隨他的是一幅碳素墨水作品,畫面上以迅疾的線條捕捉到了當地農民在收割場上稱量包穀的情景。這是畫家在1978年帶美院學生到秦皇島寫生時的習作。不得不說,吳冠中創作繪畫之時,正值西方現代抽象主義風潮盛行,其畫作嘗試告訴人們何為中國文化美學的抽象主義繪畫。
  • 劉文西曾創作第五套人民幣上毛澤東畫像 保密三年
    1957年,畢業於浙江美院的劉文西,畢業作品為《毛主席與牧羊人》,轟動一時,從此結緣黃土地,一生深耕不輟。2004年,黃土畫派在劉文西的倡導下正式成立,以紮根於黃土地,通過畫黃土地、黃土地上勞動人民,展現「黃土精神」,傲立中國畫壇,形成陽剛豪放、雄渾大氣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現實主義風格。   據了解,這是近年黃土畫派在武漢最大規模的展出。
  • 《緬懷追憶 沉痛悼念》——沉痛悼念畫壇巨匠劉文西大師
    作者和中國畫壇巨匠劉文西老師及夫人陳一覺醒來,大吃一驚!朋友發來哀文消息:老王,你的老師劉文西昨日(7月7日)在西安去世了,享年86歲!我非常驚詫!>看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我的大腦在盡情地回憶,像看電影似的,一組組畫面不停地閃回……一個月前,劉文西老師在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成立紀念大會上,他談笑風生、幽默風趣的精彩講話,讓我及所有參會者忍俊不禁,拍手稱讚;西安美院60周年校慶時,全國各地的美術名家和校友及愛好者都參加了此盛會,在同窗好友聯誼會上,我和劉文西老師及夫人陳光健一起親切合影留念
  • 範曾在中國畫壇為何一直飽受爭議?
    作為中國畫壇的大師級人物,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範曾先生作品從八十年代初起諸見報端,後來人氣越來越旺,各種光環桂冠聚於一身,名聲大噪,思想浮動,輕飄、飽受非議也屬正常,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有人曾說範曾的繪畫,一層不變、墨守成規,沒有推陳出新的新理念,作品有線條無筆墨,有媚氣無骨氣。
  • 第四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系列活動在臺北隆重舉行
    「第四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以「傳承、創新、發展」為主題,立足於學術層面,以有別於其他學術研討、展示的形式,公開、公平、公正地遴選、提名、邀請海內外優秀畫家、理論家參會,分花鳥、山水、人物專題設壇演講;充分反映了當代畫壇具有學術性、代表性、權威性和影響力的不同地域、不同門派、不同藝術主張的畫家、理論家的學術觀點,展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成果,成為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中國畫學科集學術性
  • 範曾在中國畫壇為何一直飽受爭議?
    作為中國畫壇的大師級人物,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範曾先生作品從八十年代初起諸見報端,後來人氣越來越旺,各種光環桂冠聚於一身,名聲大噪,思想浮動,輕飄、飽受非議也屬正常,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有人曾說範曾的繪畫,一層不變、墨守成規,沒有推陳出新的新理念,作品有線條無筆墨,有媚氣無骨氣。非議歸非議,但作品還是受人追捧,贗品在市場流傳很多,說明作品還是有市場。
  •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次和一位日本畫家聊天,日本畫家說我們中國當代畫家在用色上很不講究,將來日本的畫家會超過我們,日本畫家的畫會更好地保存下來。當代畫壇中國畫家在顏料的使用上確實越來越不講究,生產顏料最好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已經倒閉關門了,廠子賣給了別人;以前包裝是一個紙盒子裝著,現在為節約成本連紙盒子也沒有,用塑膠袋包一袋子,很可悲。那些用化學顏料畫出來的畫,幾年之後顏色就會褪掉很多,沒法看了。
  • 淺析當代中國畫的文人之「逸」
    #文化傳承#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曾經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帶有政治符號的作品在藝術市場受到眾多藏家的追捧,大批畫家對此題材趨之若鶩,出現了大量的生搬硬套、以醜為美之作。這些創作者們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卻缺乏文人畫家那份沉潛的心境和自省的態度,也缺乏「師造化」的本體精神。
  • 賈平凹曾為劉文西撰寫了一副10字輓聯,藝術水準怎麼樣?
    這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為著名畫家劉文西先生撰寫的輓聯,寫於2019年7月7日劉文西的追悼會上,表達了陝西文化名人之間「英雄惜英雄」的深情厚誼。劉文西先生是當代人物畫大家,於1933年出生在浙江嵊州長樂鎮一個小山村,1953年進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學習,成為國畫大師潘天壽的弟子。
  • 原上海美術館館長、知名人物畫家方增先辭世,享年88歲
    年近八旬的知名畫家了廬聽聞方增先辭世的消息表示非常意外,他表示,方增先是當代學院派中國人物畫家的領軍人,他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浙派人物畫。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對澎湃新聞表示,在新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中,方增先先生是一位作出傑出貢獻的藝術大家與教育名師,他的逝世,是中國美術界的重大損失!
  • 中國畫壇著名畫家:趙殿輝
    【藝術簡介】趙殿輝,1967年生於吉林榆樹,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書畫院籤約畫家。國畫作品即注重傳統筆墨的寫意技巧又吸收了西畫色彩的表現手法,廣收博取,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樸拙、穩健、酣暢、厚重的藝術風格。作品十餘次入選全國大展,並多次獲獎。
  • 作為「傷痕美術」代表人物,他的藝術更具有唯美的詩意特質
    1995-99 《春風已經甦醒》 絲網版畫何多苓1948年5月生於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1984 《第三代人》 布面油畫作為「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上世紀80年代初,他即以油畫《春風已經甦醒》、《青春》、連環畫《雪雁》等作品引起轟動,成為塑造一個民族和集體形象的代言畫家。
  • 中國畫壇:畫派·劃派
    今天的中國畫壇,成立所謂「某某畫派」已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自稱「畫派」的數量已不下數十個。百度一下「畫派」二字,居然可以有數十萬條之多。「畫派」之興盛可謂前無古人,似乎中國當代繪畫藝術之興盛已經遠超過歷代。
  • 中國畫壇著名畫家:宋智明
    張大千曾倡「畫家之畫」,即倡畫家能畫大畫,能畫有技巧難度的畫,反對那種票友似的文人小品畫。「畫家之畫」即專業畫家之畫。大畫要處理的結構、造型、筆墨諸般問題都比小畫困難得多。就是一個避免造型雷同,也極不容易。智明作畫,畫的都是他極喜愛極熟悉的地方,他作畫,如故地重遊,邊走邊玩,邊看邊畫,焉有重複雷同之理?這是「外師造化」。
  • 邀請函|「呦呦鹿鳴——當代中國畫作品展」即將開幕
    古代除了不知姓名的能工巧匠之外,還有許多擅長表現鹿的文人畫家,如五代李贊華,宋代劉松年,明代張路,清代八大山人等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佳作。為了承續古風,沿襲美意,通過鹿這一特定題材的表現,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在當代中國畫中的獨特表現,榮寶齋在線策劃組織了「呦呦鹿鳴——當代中國畫作品展」。
  • 他的畫外國畫家豎大拇指 中國畫家用放大鏡看
    首先,寫實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像」,越像就是越寫實,其實寫實畫法最早起源於西方國家,所以它在中國畫壇是沒有根基的,說白了「進口的」,而且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大師齊白石呀,張大千、徐悲鴻啊,再往遠說,唐伯虎,祝枝山,秋香」呸,星爺的片看多了,祝枝山和秋香不算啊」,凡是出名的大都是畫中國傳統畫的,畢竟還是要「支持國產」的,但是真正藝術是不分門派不分國際的。
  • 張家界畫家張伯遠作品入選第四屆「徐悲鴻獎」中國畫提名展
    張伯遠作品《溪山》   紅網張家界分站12月20日訊(分站記者 李森林)12月19日晚,記者獲悉,第四屆「徐悲鴻獎」中國畫提名展將於2016年12月23日至28日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舉辦,本次提名展共有15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作者參展,每人參展作品8幅,張家界畫家張伯遠從全國中國畫展參展的畫家中遴選而出,成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