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大學大學生社
會實踐化工學院小分隊
2020年8月9日
回首華夏農耕 領略河洛文明
——化學化工學院暑期社會實踐「上河之行」小分隊
黃河文明是中國文明的主體,位於黃河中下遊的河洛地區,又是黃河文明的核心地區。為提高團隊成員對黃河中下遊地區——洛陽文化的發展認識,上河之行洛陽小分隊於2020年7月28日在東方紅農耕博物館、洛陽博物館進行文化調研。
圖一: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合影
上午,小隊成員到達東方紅農耕博物館。走進博物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臺臺的拖拉機,這些農業機械見證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過程,見證了中國現代農耕的滄桑巨變。隨後走進華夏農耕,首先看到的是唐代曲轅犁,接下來觀賞壁畫上拔水稻,牛耕田的農耕場景。小隊成員在華夏農耕區域了解到傳統農具的演變,見到了石鏟、石錛、鐵犁鏡、鐵犁鏵等華夏農耕器具。這些器具再現了農耕發展的歷史。接著,小隊成員來到紀念區,裡面擺放的有溫家寶用過的手套、吳邦國的題字等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博物館一樓參觀完畢,小隊成員到達二樓,二樓有紀念意義的糧票,小型拖拉機模型,古代貨幣,機械耕作的場景以及飲水思源之門。
圖二:華夏農耕之曲轅犁
下午,小隊成員到達洛陽博物館。博物館採用&34;的設計理念,整體建築外觀為大鼎造型。進入博物館,小隊成員先到達河洛文明展。河洛文明展位於展館一層,分三個展廳。展覽以時間為序展示河洛文明在史前時期、夏商周時期、漢魏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北宋時期的發展歷程。河洛文明展是以洛陽為中心的古代黃河與洛水交匯地區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主流。接下來,小隊成員來到了石刻館,在這裡,石虎、石獅、石羊,石蟾蜍,石棺,石門以及墓志銘,展現了強烈的時代特徵和明顯的地方特色。其中,碑碣墓誌讓小隊成員感悟石刻藝術的魅力。
圖三:洛陽博物館合影留念
隨後小隊成員到達博物館二樓,來到王繡牡丹藝術館。在這個藝術館內,瓷器,絲巾,繪畫都以牡丹花為主題。接著來到唐三彩館。三彩罐、三彩牡丹紋枕、三彩荷葉杯、三彩九星盤等,展示了唐三彩造型多樣、色彩絢麗的特點。。其釉彩的富麗反映出唐人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蓬勃向上的社會風氣,同時也折射出唐代社會文化藝術和對外關係等各個層面的內容。最後小隊成員到達文物珍寶展。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地上地下留存著無數的文物寶藏。三彩燈、金銀平脫花鳥銀鏡、白玉杯、血珀、鎏金銅羽人、玉戈、銅尊、銅爵等瑰寶,讓小隊成員感受到千年帝都的榮光與輝煌。
圖四:珍寶展之白玉杯
通過此次調研,小隊成員了解到由於現代化機械的進步,古時的農耕器具正在慢慢的淡出我們的生活。時代雖然在前進,但是大家還需要繼承和發揚古時農耕文化。洛陽博物館,給予大家的遠不止古都洛陽源遠流長的歷史,更多的是這座城市帶來的向上的生長動力。作為新時代青年需要去繼承並弘揚河洛地區的文化以及精神,需要堅持文化自信,尊重文化。此次調研,既開闊了小隊成員的眼界,又讓小隊成員更加認真負責的對待任務,受益匪淺。
報:團省委,團市委,校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送:校黨委宣傳部,校黨委學工部,校教務處, 校科技處,各高校。
發:各新聞單位。
河南工業大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