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虎吃天無法下手
閱歷讓每個人都儲存了海量的信息,可是下筆時,卻不知道提取哪些有用的。所以會茫然無助,感覺困難重重。
對於剛學寫話的小朋友來說,他們的第一眼信息很關鍵,從孩子一眼所見的內容入手,開始提問,一步一步引導孩子把所看畫面中的內容聯繫起來,就能構成一副完整的畫面。
比如:孩子看到了一個小朋友在放風箏。
這就是關鍵信息,可以接著問,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他是怎麼放風箏的?
引導的時候不能過於心急,讓孩子把每一個問題都回答清楚,然後再接著下一步。最難回答的是怎麼放風箏,很多人只會操作,缺乏言語表達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描述,或者是帶孩子體驗一下,讓孩子感知放風箏的程序。
按照這樣的順序,就能完成一篇看圖寫話了。
這樣的引導方式也可以用在寫作文中。很多時候,寫作就是按照順序來描述,只有寫順暢了,就可以運用其他技巧。
02
準確定位,開始掃描
作文離不開寫人,怎樣寫人才能寫得有條理呢?
讓孩子把自己當成一個畫家,在畫這個人時,可以從哪裡入手呢?我們經常是從頭到腳這樣掃描。
描述的時候,也可以這樣開始,先說頭部的形狀,頭髮的顏色、稀稠、長短等,再描寫臉的樣子,接著開始描繪五官。
最後就是身體特徵了。
如果我們是遠遠地看見一個人,首先看到的是整個身體,其次才是他的衣著打扮,最後才看清楚了他的臉部特徵,認出了這個人是誰。這樣的觀察順序就是從遠到近。
也可以採用回頭式描述,先看到的是背影,然後看著背影變小,小成一個點,消失在你的眼前。
總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下筆前,多看看這些事物,才能準確把握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寫起。
03
細節之外貌描寫
這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在描寫人物時,細節描寫可以把一個人描寫得栩栩如生。
因為生活環境不同,我們看到人在體型上的差異。比如,南方人矮小,北方人高大。這是一個總體的概況,具體到細節,卻不一定是這樣的。在描述中,就要用細節說明人物特點。
頭髮:烏黑濃密的長髮、金色披肩的捲髮、稀疏的短髮、黑色的自來卷、枯草似的胎毛、兩條麻花辮子、黑瀑布似的長髮,等等
臉:鴨蛋臉、瓜子臉、圓盤臉、包子臉、麻子臉、冰霜臉、黑炭臉、皺紋臉、長驢臉、殭屍臉、綠蘿臉,等等
眼睛:桃花眼、丹鳳眼、大圓眼、老鼠眼、眯縫眼、鬥雞眼、獨眼龍、水靈靈的眼、清泉似的的眼、死魚眼、無神的眼、呆滯的眼,等等
眉毛:柳葉眉、板斧眉、吊梢眉、蛇形眉、雜草眉、煙燻眉等
嘴巴:櫻桃小嘴、血盆大口、唇紅齒白、香腸嘴等
描寫五官的方式很多,但是你想寫的人一定有他的特色,在選擇上一定要把這個人「畫得逼真」,那麼在用詞上也就要真實具體。
寫作文就像用餐,一定要有主食和配菜。在人物描寫中也要重點突出,不能面面俱到。堆積詞彙得來的只是詞典,而不是美文。
04
四步練習法
寫作文有一個程序,可以通過四步法完成:
首先:觀察。
我們要描寫一個賣菜的大爺,就要認真地看他的衣著打扮,以及他的動作和語言。
如:他穿著灰黑色的上衣,袖子挽到臂彎以上,麻溜地分菜,綁菜,遞給面前的顧客,手上沾滿了水和菜葉。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描寫,讓人們知道大爺的勤勞能幹。
其次,理清思路。
觀察之後,頭腦裡有一大堆的材料,但是要怎樣整合呢?我們需要一個順序,把這些材料串聯起來。可以按照時間順序、觀察順序等完成,在體現人物特點時,多用細節描寫,這樣才能把人寫活。
再次,下筆。
下筆的時候,講究一氣呵成,不要想得太多,以免打斷了思路,讓自己寫著寫著,忘記了在幹什麼。所以,排除一切障礙,先把文章寫完,再考慮加工潤色。
最後,回過頭來看看,你寫的人,是自己最初想要的樣子嗎,如果不是,就在原有基礎上修改;如果是,也要把文章通讀幾遍,達到文通句順。
05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你不能達到這種境界,說明你讀書少,或者讀完沒寫,造成書寫「困難症」。
多讀書,還要多寫,才能練就「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