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九 39健康網
hi,我是周末還要加班熱愛工作的九~
昨天寫完失眠+口臭,你可能染上了這個病!這幾天我竟持續性失眠ing,我懷疑是白天那杯奶茶被同事調包,滴了些咖啡進去。
昨晚凌晨三點的我在刷微博,越刷越心慌……
突然想起以前奶奶說「要想睡得輕鬆,切莫頭朝西來腳朝東」。大意是指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如果睡覺時頭朝西腳朝東,腳的運動先於頭,會讓人在睡眠時感到不安穩。
我表示非常懷疑!!我特意換了個位置睡,然後
沒
啥
用
還有人說,睡覺要根據磁場的方向來,認為睡覺的方位應該為南北朝向。理由是,地球磁場的走向就是南北向,選擇這個方向作為睡覺的大方向,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貼合自然,又能很好地利用地磁場調理身體。
以上說法都是真的嗎?
確實,地球是一個無比巨大的磁場,其磁感線由地磁北極出來,經過地球表面而進入地磁南極。對於這個說法,南京腦科醫院李箕君教授曾表示:所謂磁場、朝向影響睡眠,在專業領域內找不到這方面的權威說法,也沒有什麼研究論文公開發表。即便有影響,與其他因素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最多是一種心理暗示。
雖然,地球磁場與睡眠之間不存在直接的聯繫,但是磁場過高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美國在二戰結束後曾做過實驗,結果是人處於超高強度的磁場中後,很多人都得了「怪病」。高強度磁場的確對人體有一定負面影響,比如3.330kV以上超高壓高強度工頻電磁場,就會讓人產生疲倦、乏力、頭痛、睡眠不好、心肌疼痛等症狀。長期在強磁場環境下工作的人,下班後要進行消磁就是這個道理。
人們如此關注睡眠,是因為一個良好的睡眠對維持生命活動、保持體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既然磁場對睡眠沒影響,那真正影響睡眠的原因有哪些呢?
1、溫度
影響睡眠的因素很多,溫度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26℃左右的環境下,睡眠平靜度最高,入睡最容易,醒來最清醒;睡眠滿意度最高,入睡所需時間最短,夜醒頻率最低,每次夜醒持續時間最短。由此,26℃被評價為睡眠質量最高的環境溫度。
2、睡眠姿勢
睡眠的姿勢很有講究。「臥如弓」是古人對睡眠姿勢的形象比喻,氣功家還有「側龍臥虎仰癱屍」之說,即睡覺應以側臥位為主。向右側臥,肢體自然彎曲,這樣可使心臟不受擠壓,又能使全身肌肉筋骨放鬆,有利於消除疲勞,恢復精神。
3、光度
人的睡眠質量和人體內的褪黑素分泌關係密切。在夜間,褪黑素因光照減弱而分泌增加,能夠幫助人們縮短入睡時間和覺醒時間,促進睡眠。若是睡眠時的環境光太強,就會擾亂褪黑素的分泌,日積月累睡眠質量就會明顯下降。
睡眠受到各種方面的影響,也導致了當下失眠的人越來越多。醫學上定義失眠主要從四個方面來看:一是入睡困難;二是持續間歇性睡醒;三是睡眠不足,早醒;四是醒來後無法恢復體力與精力。在上述情況中,尤其是早醒,即睡到凌晨3、4點就醒的現象更為明顯。
經常在凌晨3、4點就醒來,並且醒來之後難以入睡,不少人會以為這是心裡裝了事,一直放不下的緣故。但從醫學的角度看,有可能是這4個原因:
1、抑鬱症
相關研究指出,約50%的失眠患者伴有精神障礙疾病,早醒就是抑鬱症患者最為常見的多表現之一。凌晨3~4點醒來且再也無法入睡,可能是抑鬱發作的早期標誌,或作為抑鬱早期復發的重要危險因子,甚至可以加重或延緩抑鬱症病情。而在這種情況中,男性青壯年患者發生的概率遠高於同齡女性。
2、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由心肌缺血引起的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可在睡眠時誘發呼吸暫停,導致過早醒來。
3、褪黑素分泌減少
褪黑素是由大腦中的松果體隨晝夜變化規律分泌的,夜間褪黑素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清晨2:00到3:00達到最高值。若睡覺前沒有飲用咖啡、茶,也沒有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那麼凌晨醒來則考慮是褪黑素分泌減少了。
4、更年期失眠症
現代醫學認為,女性在更年期卵巢雌激素水平下降及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神經內分泌一時性失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失眠作為更年期症候群常見症狀之一,常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早醒或眠淺易醒,醒後難以入睡,甚者徹夜不眠。調查發現,約有40%的更年期女性飽受失眠的困擾。
正常健康的睡眠是維持人體生理變化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建議能保證每晚7h的睡眠時間。想要一夜安眠,其實你可以這樣做:
一、平靜思緒
直到上床還在想著今天看的電影或者明天要完成的工作?這可能會讓人越想越興奮,導致入睡的時間延長。睡覺之前不妨試試放空大腦,專注於與「周公」約會吧。
1、培養規律的作息
堅持晚上11點前上床,早上醒來後不賴床。不入睡的賴床會讓人更易疲勞。中午有條件可以午睡,但時間最好控制在1小時左右,且最好不要在下午3點後還進行睡眠。規律的作息,不僅僅有益睡眠,同時能使你的注意力、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2、清理自己的思緒
激烈的腦內活動絕非一個好的睡眠伴侶。最好在睡前一小時就停止一切需要深度思考的活動,有條件的可以試著用熱水泡腳或者冥想來放鬆身心。上床後可以播放舒緩的輕音樂或者白噪音來幫助入眠。
3、不要坐等失眠
如果躺下30分鐘以上還是睡不著,硬逼著自己入睡只會給自己更大的精神壓力。這時不妨起來看看書、練練字,等大腦發出了「想睡覺」的信號,再關燈入睡。
二、放鬆身體
放鬆身體看起來很容易,但也要講究方法。一整天「葛優癱」非但無益於安眠,還會增加患病風險。那怎樣的放鬆才能幫助我們收穫一個好覺呢?
1、多鍛鍊
近年研究已證實,運動訓練可改善睡眠障礙,尤其是有氧運動被認為可達到接近鎮靜催眠藥物的效果。運動訓練在緩解睡眠障礙的同時還可優化生活質量及情緒,對調節失眠伴發的抑鬱情緒和緊張焦慮狀態有積極的促進效應。
2、改正睡姿
睡姿分為很多種,較為常見的有仰臥、側臥、俯臥,此外還有胎兒型、士兵型、海星型等等。在這麼多的睡姿中,趴著睡或者半趴著睡對人體傷害最大,會壓迫到心臟,導致出現心臟不適、呼吸困難等情況。右側臥是最為提倡的健康睡姿,因為這種睡姿可以讓全身放鬆,而且呼吸舒暢,也不會引起打鼾的現象,還有利於血液流通。
BBC曾發布一篇名為《睡覺越少壽命越短:你需要了解的睡眠真相》的科普文章。作者在文中表示,當前高發許多疾病都與睡眠不足有關,例如老年痴呆、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抑鬱症、焦慮、甚至自殺。睡眠,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得到全面「整修」。
今晚,你要不要陪我一起失眠數綿羊!!
參考文獻:
[1].潘黎,連之偉,蘭麗:不同溫度環境下的睡眠質量評價[J]. 上海市製冷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2].鍾乃川:環境光導致晝夜節律紊亂對睡眠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31:6046-6049.
[3].龍秀紅:非藥物幹預對改善睡眠質量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誌,2009,11:92-94.
39健康網聯合中國志願醫生,推出新型冠狀病毒24小時免費視頻問診服務。
原標題:《明明很困,為何凌晨3、4點卻睡不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