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狂的八句話:魏延一句,關羽一人說了三句

2020-12-11 顛覆歷史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當道,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掀起了一場黃巾起義,一時間天下大亂,許多人都打著黃巾軍的旗號拉起一支隊伍,攻城拔寨,建立自己的勢力。在這樣的亂世當中,有眾多英雄人物出現,他們幫助各自的勢力立下赫赫戰功,青史留名。人一旦成了名就容易飄,很多名將都說過狂妄的話。三國最狂的八句話:魏延一句,關羽一人說了三句。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大梟雄,由於其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被稱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曾經說過不少狂妄的話,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一直流傳到現在,人們都敬畏曹操身上的這種霸氣。這句話曹操到底說沒說過還有一些疑問,因為三國演義中很多情節都是作者杜撰的。

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但是有一句話曹操確實說過,就是: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說的其實很對,如果不是他統一北方、中原,真不知道天下還要混亂多久。曹操的這兩句話都是非常霸氣、狂妄的。

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關羽是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他也曾經多次放出狂話,其中一次是在曹操手下的時候,他向曹操請戰,稱自己要去萬軍之中斬殺對方主將,原話是: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這裡面所說的主將就是河北名將顏良。而關羽也確實做到了,斬殺顏良之後從容地回到陣中。

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無不畏服

在襄樊之戰期間,關羽對來挑戰自己的龐德說: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無不畏服。這句話也是非常的狂了,最後他斬殺了龐德為自己正名。如果這一句話讓關羽名聲大振,而下一句就讓他因此喪命。

虎女焉能嫁犬子

孫權向關羽請求聯姻,關羽直接回懟:虎女焉能嫁犬子,讓孫劉兩家的關係產生裂痕,以至於後來呂蒙白衣渡江,殺了關羽。

吾昔在當陽長坂時,單槍匹馬,覷曹兵八十三萬如草芥!今有軍有將,又何懼哉

趙雲暮年也曾放出狠話,他面對魏將直接報出自己當年的輝煌戰績:吾昔在當陽長坂時,單槍匹馬,覷曹兵八十三萬如草芥!今有軍有將,又何懼哉!暮年的趙雲確實勇猛依舊,連斬曹軍多名大將。

誰敢殺我

魏延是劉備手下大將,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自認為沒有人的地位能與自己相比,十分狂妄,他不同意諸葛亮撤退的遺命,執意要繼續北伐,並且大呼誰敢殺我,沒想到諸葛亮早已經安排人手,馬岱直接斬殺了魏延。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最可笑的就是河北韓馥那一句: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結果潘鳳上去一刀就被華雄給殺了,十八路諸侯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相關焦點

  • 三國最坑的三句話,每一句都被奉為經典,誰信誰就會被坑
    又比如當時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有一句被我們所嘲笑千年的話:吾有上將潘鳳等等句子。然而這些句子中也有不少句子奉為經典,不過這些句子卻幾句很坑的話,其中列舉了三句三國中最坑的三句話,每一句都是大家心中的經典之作,而且還是誰信了就會被坑的三句話。
  • 三國演義中,一對一單挑,有實力戰平關羽的名將,有幾人?
    孫權是三國中的很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梟雄,即使曹操看到他,都誇讚孫權,「生兒要生孫仲謀」,但是關羽卻很輕視孫權,在襄樊之戰時,孫權派人去向關羽給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但是卻被關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給罵回去了。三國中,除了關羽外,還沒有人敢輕視孫權、黃忠和顏良。不過關羽之所以敢這麼狂妄,與其武功高強,以及戰績有很大關係。
  • 三國十大名將排名:關羽第三,張飛第八,第一寫進教科書
    第九名:魏延 說到魏延,他可不是一般人,也並非一般人能夠駕馭得住他。當年,蜀漢官員楊戲對魏延做過這樣的評價,「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說的也就是他魏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將,也是一代名將。但是,他的性格卻與關羽有幾分相似。
  • 諸葛亮一生:信錯一人,跟錯一人,娶錯一人,殺錯一人,看錯一人
    熟悉三國的朋友,估計都熟悉諸葛亮。魯迅曾這樣評價諸葛亮,「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其實,魯迅只是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做出評價。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偶爾也會被人們挑毛病。比如,有人就將諸葛亮一生總結出來五句話:信錯一人,跟錯一人,娶錯一人,殺錯一人,看錯一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魏延被馬岱殺之前,大喊四個字,後人嘲笑千年,卻成為了口頭禪?
    總而言之有人終其一生都在研究三國,從而挖掘出那段真實的歷史故事。魏延就是在三國中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的人覺得魏延是一個大奸似忠的真小人,他只為自己的權勢而奔走四方。也有人覺得魏延是一個十足的大忠臣,他為了中興漢室鞠躬盡瘁,出謀劃策,直至走向了生命的末端。那麼魏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與文聘,兩人單刀匹馬交戰,誰贏的機會更大
    亂世出英雄,三國當中有太多可以描述的文臣武將,每個人在這段不足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發光發熱。但是謀臣密謀於天下,武將戰於當下,可以說各有各自的優勢。武將的終極目標便是馳騁疆場、獲得戰功。三國當中的魏延和魏國的文聘,他們二人如果交戰的話,誰的勝算會大一些呢?
  • 吳國最勇猛的5大名將,一人救過孫權2次,一人經歷了整個三國時期
    後來關羽在鎮守荊州的時候,更是認為東吳皆是鼠輩,更加深了後世對東吳無將才的印象,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這種說法還是相當不正確的,據史料記載,吳國孫權手下文臣武將頗多,特別是武將,絲毫不比魏蜀兩國差,並且在歷史上也大放異彩,而且還有最勇猛的5大名將。那麼東吳到底有哪些名將?他們又是怎樣死的呢?
  • 三國的英雄們都多高?曹操才155cm,和關羽是最萌身高差
    說到三國人物的身高,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劉備身長七尺五寸、諸葛亮身長八尺、張飛身長八尺、關羽身高九尺。那麼,這一尺究竟是多長呢?根據歷史學家考證,漢代時,一尺約合現在的24cm。也就是說,劉備大約有一米八的身高、諸葛亮、張飛,大約都是一米九的身高,關羽嘛,就超過兩米了。下面是三國時期身高前十排行榜第十名、何夔,193cm何夔,字叔龍,長八尺三寸。第九名、程昱,193cm程昱字仲德,長八尺三寸。第八名、王裒,196cm王裒,字偉元,身長八尺四寸。
  • 三國演義中,如果一對一單挑,有哪幾個名將的實力可以戰平關羽?
    《三國演義》裡有不少狂人,比如罵曹操、劉表、黃祖的禰衡,「說吾名,嚇汝一跳」的邢道榮,以及許攸、孔融等人,都是狂人,但三國時期,最出名的狂人,還得數蜀漢名將關羽。三國時期,雖然呂布是第一猛將,但關羽與名將交戰的戰績最好,華雄、顏良、文丑三國,以及龐德四人中的四人都死於關羽之手,曹仁、于禁等名將也敗在了他們的手中,這都讓關羽有了瘋狂的底氣。所以,從武功的層次上說,三國有哪些名將,一對一單挑,能打敗或平定關羽?
  • 魏延的武藝,在三國眾多武將中,到底能排名第幾
    兩人就在城下從已時廝殺到了未時,魏延手下兵少,最後損失殆盡,只能撥馬而逃。而劉備因為不願意趁亂進城,傷了百姓,早就但人走了。魏延找不到劉備,只能去投奔了長沙太守韓玄。後來直到關羽攻打長沙時,魏延才殺了韓玄,歸順了劉備。此後魏延在益州之戰、漢中之戰、平南蠻、北伐等戰鬥中表現活躍。
  • 三國裡面最為囂張的四句話,最後一句廣為流傳,成為經典成語
    在三國時期,他們都知道劉備的手下關羽,張飛那些人,他們都是在萬軍當中能夠取得對方項上人頭的人,他們的戰爭威名也是揚名萬裡。每次劉備出軍去攻打對方的時候,如果讓張飛關羽他們兩個迎戰的話,的確,在聽到他們兩個的威名也是戰戰兢兢,不敢應戰。劉度他和其他人也是一樣的,在聽到這樣的消息也是不敢應戰不知自己該如何。
  • 魏延到底有多牛
    魏延是三國時蜀漢名將,此人也是為數不多有爭議的將領。愛他的說他是難得的人才,可以與韓信相比,被馬岱殺死讓人痛惜;恨他的人說他是小人一個,被馬岱所殺,因為有反骨,實在是咎由自取。那麼魏延有多牛?魏延其實出身地位不高,這一點和劉關張相似。劉備入川的時候,魏延還沒有軍職,僅僅是劉備的「部曲」——類似於親兵一類(私兵,半家奴性質)。當劉備取得成都時,因功升遷為牙門將軍。不過魏延有天賦,這樣的人居然成為一代名將,可見魏延是個志向遠大的人。其二,地位很高,是漢中太守,漢中市劉備與曹操對峙的地方,可見魏延深得劉備器重。取得漢中後,被封為了「鎮遠將軍」、漢中都督、兼(領)漢中太守。
  • 蜀漢名將魏延聰明反被聰明誤,臨死前大喊四個字,成為流行用語!
    戰火紛爭的三國時期,是動蕩最大的時期,也是的時期。要有所成就,只能靠自己。這個時代也是能人輩出的時代,在三國裡面你可以看到低調內斂的司馬懿,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現在我們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除了比五虎將能力稍微低點,卻被後世稱為「小關羽」的魏延。
  • 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魏延的這條計策之中,是否存在三個漏洞?
    諸葛亮伐魏,一直堅持出祁山而不聽從魏延的建議走子午谷。於是有人說諸葛亮根本就沒想過跟曹魏決戰,他數次出兵只是為以攻為守,同時也要化解蜀漢日益嚴重的內部矛盾——益州本土派一直蠢蠢欲動,如果大家沒有外敵可打,很可能會發生內訌。
  • 三國裡最狂妄的六句話,趙雲說了一句,曹操兩句,關羽三句!
    而在三國中,有六句最為狂妄的話,被後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其中趙雲說了一句,曹操說了兩句,而關羽只說了三句。當年劉備剛進入益州不久,黃忠在一次軍事行動中,被曹操帶領的人所圍困,趙雲知道消息後就立馬趕去救援。憑藉趙雲的武藝,自然把黃忠救了出來。
  • 蜀國有位大將比魏延還強,卻神秘消失,1000年後才被發現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到了中後期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羽、張飛等名將漸漸老去,但新的將領遲遲未能成長起來,導致有一句俗語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實際上,蜀漢的人才並未像小說中描述的那麼少,很多只是因為名氣比不上關羽等人,漸漸消失在小說裡。蜀國有位大將比魏延還強,卻神秘消失,1000年後才被發現。
  • 三國二十四勇將排名:如果典韋排名第三,關羽還能排第四位嗎?
    有人根據《三國演義》選出了三國二十四勇將,他們的名字按先後順序分別是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文丑、顏良、鄧艾、姜維。
  • 三國流傳下來的名言警句,一句成為育人名句,一句結拜名言
    歷史原創作者:歷史貨鋪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成語、歇後語、名言警句,三國時期出現的真不少。這些話有的擱到現在的生活裡也很受用。今天咱們就挑幾個常見的來說說。咱們選的這第一句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別因為惡事很小就去做,也別因為善事很小就不去做。這句話是劉備在自己的遺詔裡說給自己的繼任者——大兒子劉禪的,為了告訴他要行善事、有修為,做一個好皇帝。現在我們教育孩子也經常這麼說,可見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 同一人創造的角色,只是過於相似!
    再開始九九八十一的內容之前,舒心想要先提一下一人之下。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看過一人之下這部動漫,不知道大家對諸葛青有什麼印象,如果大家對諸葛青印象深刻的話,那麼接下來你會發現舒心為你介紹的這個角色與諸葛青有著近乎百分之百的相似度,不相信的話可以幾乎看舒心接下去的內容。今天舒心給大家介紹的角色是九九八十一中蜀國軍師——孔明或者說諸葛亮。
  • 三國最著名的「蝴蝶效應」,關羽一句話,害得蜀國前功盡棄
    本來三國是一個均勢發展的狀態,但隨著蜀漢的一系列決策失誤與軍事失敗,其國力遭受到極大的打擊,喪失了很大的優勢。這主要是指關羽丟失了荊州,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失敗。在這場變故中,蜀漢損失了幾十萬大軍,兩員開國大將,以及大片國土,而這其中又以荊州的損失為最可惜。荊州本是漢室宗親劉表的地盤,劉表死後,其子劉琮率軍歸降曹操,把荊州獻給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