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到底有多牛

2021-02-13 拇指雜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拇指雜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魏延是三國時蜀漢名將,此人也是為數不多有爭議的將領。愛他的說他是難得的人才,可以與韓信相比,被馬岱殺死讓人痛惜;恨他的人說他是小人一個,被馬岱所殺,因為有反骨,實在是咎由自取。那麼魏延有多牛?

其一,窮屌絲逆襲成才。魏延其實出身地位不高,這一點和劉關張相似。劉備入川的時候,魏延還沒有軍職,僅僅是劉備的「部曲」——類似於親兵一類(私兵,半家奴性質)。當劉備取得成都時,因功升遷為牙門將軍。不過魏延有天賦,這樣的人居然成為一代名將,可見魏延是個志向遠大的人。

其二,地位很高,是漢中太守,漢中市劉備與曹操對峙的地方,可見魏延深得劉備器重。取得漢中後,被封為了「鎮遠將軍」、漢中都督、兼(領)漢中太守。關羽、張飛、馬超、黃忠成了前後左右的「四方將軍」,都封了侯。關羽還假節鉞(有殺伐專斷之權)、張飛、馬超是假節(有代天子對屬下行使任免、懲處之權),只有黃忠沒有假節。從職務上看,關羽是總督荊州之事(牧守的全權)。魏延是都督漢中,兼太守。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已經是僅次於關羽的職務、權力。不下於張、馬、黃三將。因張飛、馬超、黃忠,均沒有「都督」頭銜(哪怕是方面都督)。而趙雲卻依然原地踏步。所以,取得漢中後,魏延級別上僅次於「四方將軍」。但職務、權力上,已持平於「四方將軍」。

其三,魏延在正史上,深受諸葛亮器重,比趙雲和諸葛亮配合的默契。劉禪的時候,與趙雲一起封侯(最低級的亭侯)。但趙雲被連續升遷為「徵南將軍」,旋即又升為「鎮東將軍」。終於又與魏延持平了,但魏延卻被諸葛亮收入相府,成了丞相司馬。進入軍中核心,趙雲卻沒有進核心。直到建興八年,魏延率偏師西入羌中,大破郭淮、費耀後,被提升為「徵西大將軍,南鄭候(跳過鄉侯,直接晉升最高級爵位縣候)、涼州刺史、前軍師」還和諸葛亮一樣,被授予了「假節」。軍中假節的只有諸葛亮和魏延二人,成了北伐軍中的實際二把手。

其四,魏延很會打仗,一度打敗了曹魏名將郭淮。魏延在北伐時進入少數民族地區,試圖與隴西當地的羌族聯合起來一起攻擊魏國。魏國派出雍州刺史郭淮和費耀攔截,結果魏延把兩人打得大敗。費耀很平庸,但郭淮可以說是員智勇兼備的良將。漢晉春秋裡面還有一段北伐戰事的記載,記載魏延與吳班等人大破敵人軍營,獲得了許多兵器和糧食。

可惜魏延雖然能力強,本領大,奈何不團結人,高傲自大,為人處事又欠缺思量,處不好和同事關係,又沒有過硬的背景(如:關羽,君主兄弟。),導致沒人信他,最後被夷三族。讓人可惜。蜀漢也從魏延死後,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行性有多高?歷史上真有人用了,結果很尷尬
    在中途,諸葛亮命令大軍分兵兩路前進,而此時魏延提出了第三種進軍方案,那就是走子午谷,直逼長安。魏延認為兵法貴在一個「奇」,但是諸葛亮生性謹慎,拒絕採納魏延的辦法。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成了一個很有爭議的辦法,有人說可行,也有人說不可行,那麼他的辦法到底可行嗎?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歷史上還真有一人嘗試了,結果卻出人意料。
  • 魏延死後,他踩著魏延的頭說了7個字,看來諸葛亮的苦心白費了
    事件發生在公元234年,諸葛亮死於其中,諸葛亮死的時候留下一部分遺囑,其中有關魏延的段落更成為了歷史謎團,那就是魏延到底反了沒有。諸葛亮魏延部分是: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到了現在,只能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但是說魏延是被冤枉的還是佔大多數。
  • 諸葛亮既然重用魏延,為什麼卻又不喜魏延呢?
    ,採取了「實兵錯守諸圍」的辦法來守備漢中,使得漢中的防禦固若金湯,易守難攻,可以說魏延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對於這樣的人才,諸葛亮為了北伐大計自然會重用,何況蜀漢在劉備死後人才已經開始出現凋零的現象,這時作為有才能的魏延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
  • 魏延到底十個什麼樣的人,真如小說所述一樣是反賊嗎?來看看吧
    文/憂傷滑落指尖【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魏延到底十個什麼樣的人,真如小說所述一樣是反賊嗎?雖然有一些是歷史事實,但還有一些是作者杜撰出來和博人眼球的,不然完全是歷史那麼枯燥無味,也不會有人看。演繹小說中描寫的趙子乃是一個蓋世英雄,騎著白馬穿著白盔甲。
  • 諸葛亮病逝後,斬殺魏延的馬岱,最終是什麼結局?
    那麼,問題來了,馬超將馬岱託付給劉備,後來馬岱在蜀漢有什麼表現?在諸葛亮病逝後,馬岱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這成為馬岱為後人熟知的一件事情。就斬殺魏延來說,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馬岱是諸葛亮安排,也即孔明遺命才斬殺魏延的。但是,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卻沒有這一說法的記載。
  • 長史楊儀和魏延有什麼血海深仇?和他的死有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長史楊儀和魏延的關係特別不好,見面就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史實記載在諸葛亮死後,魏延作為蜀國的一員大將卻不聽從諸葛亮的遺命斷後,跟隨大部隊回漢中。然而他並不是要謀反投奔魏國,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原因就是他和長史楊儀不對盤,因為個人矛盾,那他到底為什麼和長史楊儀這個不待見呢?
  • 魏延的武藝,在三國眾多武將中,到底能排名第幾
    所以要討論魏延的武藝排名,首先就要看一下他的具體戰績如何。魏延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備火燒新野以後,帶著軍民南下來到襄陽,卻被蔡瑁、張允所阻。劉表手下部將魏延早就仰慕劉備,心中不平,帶著幾百軍士砍死守門士兵,開城要迎劉備入城。蔡瑁、張允忙命大將文聘帶兵來戰魏延。
  • 魏延和諸葛亮的思想達不成共識,魏延內心是不服諸葛亮的
    魏延魏延長的縮頭縮腦的,的確給人的感覺不好。諸葛亮第一眼就看他不爽,覺得自己無法領導他,古語有句話叫醜人多作怪,所以諸葛亮一直都感覺魏延有作怪的潛質,所以一直都提防著他。一直到蜀中無大將才讓魏延上,如果有武將諸葛才不會用他呢!
  • 三國志戰略版魏延陣容推薦 S6新武將魏延陣容搭配Pick起來
    用鋒矢陣拼的就是信仰,在曹操+周泰+鋒矢陣+魏延的組合下可以產生高120%的半全程增傷,即便5回合之後也能保有80%的增傷效果。在這樣的核彈威懾下,瞬發的【所向披靡】傷害無不令人瑟瑟發抖。更不用說還有一個既能提供最強控制,又能給予最強真實輸出的【威謀靡亢】。至於八門金鎖陣,主要是考慮可以讓魏延有機會打出先手控制,能先手罰站2回合,勝負往往在第一回合就已經決定。
  • 魏延真的是死於諸葛亮之手嗎?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相對於別人都避開魏延的鋒芒,得到諸葛亮重用的楊儀卻和他對著幹,兩人關係交惡眾人皆知。《魏略》記載,魏延與楊儀一向有矛盾,二人勢同水火,甚至有魏延數次拿刀要殺楊儀的事情。而諸葛亮為此主動出進行調解,但效果不好。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只能暫時緩和一下兩人之間的矛盾,諸葛亮死後,單靠費禕等人根本壓不住魏延。
  • 1973年魏延墓被發現,專家發掘出兩尊石馬,原來魏延早已平反
    兩尊石馬之所以立在魏延的墓前,是讓馬岱和楊儀為冤死的魏延贖罪。魏延,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他屢立戰功,晉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時,他被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成了獨當一方的大將。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時,他被任命為鎮北將軍。隨後,他跟著諸葛亮北伐,曾在陽溪大敗費瑤和郭淮。
  • 魏延真的提出過子午谷奇謀嗎?
    最近看到知乎裡為魏延「平反」的文章,認為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錯過了滅魏的有利時機。「諸葛一生唯謹慎」,其實是對魏延抱有偏見,讓蜀漢錯失了大好局勢。B站紅人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採取「子午谷奇謀」成為無數後人爭論的焦點。
  • 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唯一被授予假節鉞的人,卻為何成不了核心人物
    楊儀和蔣琬均為長史,楊儀的資歷聲望尤在蔣琬之上, 並且從魏延之亂可以看出,蜀漢北伐大軍中,上至四部都督(中領軍向寵在成都,中軍只有護軍,因此只有四部),下至馬岱這樣的雜號將軍,完全順利的聽命調動撤軍,有記載的將領無一人支撐魏延。
  • 在FC吞食天地2中,魏延為什麼是一部分玩家的首選?武器是關鍵
    今天來說說FC吞食天地2中的魏延,這個人物在遊戲中一直是小編比較推崇的。魏延在三國中的評價有兩種,一種是演義裡最後反叛蜀國,被馬岱一刀砍下頭顱,演義中的魏延從一開始的說法就預示著結局,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以後必反,以至於諸葛亮最後還是捨棄了魏延。另外一種就是姜維傳中對於魏延的評價,諸葛亮兩害取其輕,魏延的下場完全就是政治鬥爭中輸給了楊儀,被楊儀迫害逼反,最後滿門被殺。
  • 魏延:一生徵戰,他的死究竟是自作孽還是早有預謀?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諸葛孔明是極其聰明的,他在死的時候已經可能算到魏延的命運,一步步的誘導他謀反,最終讓他在漢中喪命。當時在赤壁之戰曹操失敗之後,魏延歸順了劉備,而劉備在入川率領的主要將領就是魏延,當時劉備在和劉章徹底的翻臉之後,魏延因為建立了很大的功績,所以就被封為牙門將軍,劉備在攻佔成都之後就進攻漢中。
  • 魏延的腦後真有反骨嗎?他有謀反嗎?學者:我們都冤枉他了!
    魏延有沒有謀反,從歷史記載來看,似乎可以回答:有。諸葛亮死後,楊儀與魏延發生激烈衝突,直至兵戎相見,都上書稱對方謀反。劉禪與諸位大臣討論,眾大臣一致認為:楊儀不可能造反,謀反的只能是魏延。魏延被馬岱斬殺後,夷滅三族。
  • 魏延被馬岱殺之前,大喊四個字,後人嘲笑千年,卻成為了口頭禪?
    魏延就是在三國中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的人覺得魏延是一個大奸似忠的真小人,他只為自己的權勢而奔走四方。也有人覺得魏延是一個十足的大忠臣,他為了中興漢室鞠躬盡瘁,出謀劃策,直至走向了生命的末端。那麼魏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魏延在死前大喊的四個字為什麼又會淪為千古笑柄,成為嘴上一句戲謔的口頭禪呢?
  • 蜀國有位大將比魏延還強,卻神秘消失,1000年後才被發現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到了中後期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羽、張飛等名將漸漸老去,但新的將領遲遲未能成長起來,導致有一句俗語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實際上,蜀漢的人才並未像小說中描述的那麼少,很多只是因為名氣比不上關羽等人,漸漸消失在小說裡。蜀國有位大將比魏延還強,卻神秘消失,1000年後才被發現。
  • 1973年,漢中發現兩匹三國石馬:魏延的冤屈原來早已被洗清
    魏延,蜀漢大將。在諸葛亮執政時期,曾經的「五虎上將」逐漸凋零,蜀漢只有魏延仍能苦撐危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魏延是一個天生具有「反骨」的叛將。對於魏延,諸葛亮打一開始就不信任他。因此,諸葛亮在利用魏延的同時,還總想將之坑死。在上方谷,諸葛亮以魏延為誘餌,準備將他和司馬懿父子一起燒死;而諸葛亮死後,他更是設下計謀,讓馬岱殺死了魏延。
  • 海澱家長有多恐怖?來看北京的公立牛校有多牛,到底牛在哪裡?
    資源北京的公立牛校有多牛,到底牛在哪裡?一個在北京住了十幾年的老母親,娃四歲的時候去了上海。這只不過是北京普通公立校,所以你能感受到「牛小」到底有多牛了嗎?那些學費動輒十幾、二十多萬的民辦或國際學校,做活動也請得是社會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