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唯一被授予假節鉞的人,卻為何成不了核心人物

2020-12-20 戰火汽車

楊儀和蔣琬均為長史,楊儀的資歷聲望尤在蔣琬之上, 並且從魏延之亂可以看出,蜀漢北伐大軍中,上至四部都督(中領軍向寵在成都,中軍只有護軍,因此只有四部),下至馬岱這樣的雜號將軍,完全順利的聽命調動撤軍,有記載的將領無一人支撐魏延。這絕不是一句魏延為人差能解釋得清的。後面派遣督五營主力的王平平定魏延之亂也可謂知人善任。沒有造成大的損失。若非諸葛亮與後主劉禪事先就已經達成共識以蔣琬繼任。楊儀一定是非常有力的競爭者。

諸葛亮在位期間假節者有四人,依據時間先後為:諸葛亮、李恢、李嚴、魏延。其中李恢李嚴以外鎮都督假節,獨魏延一人是監軍職假節。其中李恢,李嚴均先後遭解除兵權調入漢中,李恢病亡,李嚴後因事遭到罷免。難道一個假節,就能讓魏延成為副諸葛亮的人物嗎?那也太小看了諸葛亮的霸府了。我們可以查查看蜀漢一國到底有多少三公重臣出自諸葛亮的丞相府。魏延在離開了諸葛亮的丞相府以後,就註定是一個普通的將領了。

假節的確可以增加威權,但是單純假節沒有相應兵權來支持是沒用的。比如假節的前軍師大人,除了自己的親兵,誰也調不動。當時一名大將的典型配置就是都督職加使持節。然而,魏延有兵權時不假節,解除都督職改任監軍後才假節。說到底,魏延都只是一個監軍,哪有不尊主帥遺命,把軍權交給監軍的道理。首先,我並不認為魏延是除諸葛亮以外最優秀的指揮員。就從他在敵國意圖攻擊中軍指揮機構奪取指揮權就可以判明兩點:一,這個人沒有大局觀。搞不清當時蜀漢大軍的第一需求是什麼,他腦子裡只有自己。二,這個人無能,連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去奪權都搞不清楚,軍中諸軍上至部督,下至自己的親兵都不支持他自己(參見魏延傳知曲在延)。

這麼蠢的一名將領,如果連蜀軍大局都不能尊重,放棄就放棄了,不可惜。蜀國什麼都缺,獨不缺將才。吳懿吳班高翔王平姜維張翼都是不遜於老魏的將領。甚至以心性而論,還要強於老魏。其次,蜀國不以將軍號為指揮順序。當時魏延已經失去了前軍指揮權,失去了丞相司馬,不再是丞相府主兵屬官。只不過是一個別領前鋒的監軍。楊儀費禕有什麼必要把兵權交給他?他不聽命退軍,楊儀費禕勢必要處置他,只不過是時間和手段的問題。他聽命退軍,兵權註定是蔣琬姜維的,他的歸宿最好也就是吳懿高翔的歸宿,註定談不上接替諸葛。

諸葛亮正是偏愛魏延,希望他能顧全大局,遵令退軍。所以才有軍便自發。否則僅僅憑藉不尊軍令就可以問罪,這個軍便自發本來就是對魏延的安排。其次,魏延有問題的不是情商,而是智商。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魏延對自己在軍中的權限和威望,有沒有清晰的認知?對於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奪指揮權有沒有基本的判斷?這難道是情商問題?這是智商問題!事實證明,他是沒有的。所以證實了楊儀對他的基本評價:剛粗。最後,諸葛亮對於魏延的旁置,早在死前三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他以呂義接替老魏為漢中太守,以中護軍費禕接替他為司馬,以高翔張翼接替其為前部督。而魏延,接任了一個執掌都不明確的前軍師。所以,從建興九年以後,註定魏延就不能成為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

相關焦點

  • 連關羽都有假節鉞,為何丞相諸葛亮卻僅僅只有假節之權?
    眾所周知的是,假節鉞的權柄比假節大多了,戰時假節鉞名義上可以斬殺假節之大將,按理來說就算劉備時期諸葛亮無假節,但是劉禪時期諸葛亮大權在握,又常年出徵應該有假節鉞才對,那麼連關羽都有假節鉞,為何丞相諸葛亮卻僅僅只有假節之權?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 諸葛亮既然重用魏延,為什麼卻又不喜魏延呢?
    那既然諸葛亮如此重用魏延,為何卻又不喜魏延呢? 對於這樣的人才,諸葛亮為了北伐大計自然會重用,何況蜀漢在劉備死後人才已經開始出現凋零的現象,這時作為有才能的魏延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
  • 魏延死後,他踩著魏延的頭說了7個字,看來諸葛亮的苦心白費了
    諸葛亮魏延部分是: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到了現在,只能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但是說魏延是被冤枉的還是佔大多數。在諸葛亮的遺囑中看出,諸葛亮可是相當的了解魏延,倔脾氣,所以特意留下遺囑說:要是魏延不撤退,那你們就自己撤,讓他自由,給他自己部隊自己調遣的權力。其餘所有部隊聽候楊儀的調遣,退回漢中,讓他們兩個各司其政。
  • 魏延和諸葛亮的思想達不成共識,魏延內心是不服諸葛亮的
    魏延魏延長的縮頭縮腦的,的確給人的感覺不好。諸葛亮第一眼就看他不爽,覺得自己無法領導他,古語有句話叫醜人多作怪,所以諸葛亮一直都感覺魏延有作怪的潛質,所以一直都提防著他。一直到蜀中無大將才讓魏延上,如果有武將諸葛才不會用他呢!
  • 曹真滿寵夏侯尚假節鉞,陸遜曹休司馬昭假黃鉞,哪個權力更大?
    漢末三國時期假節和假節鉞比較常見,雖然有觀點認為這一時期假節和假節鉞其實沒多大區別,只有到了晉朝才開始區分等級,假節鉞權限比假節大多了,比如戰時假節鉞可以不經請示就斬殺假節的大將,其實未必如此,兩者應該還是有區別的,漢末三國的假節鉞或許沒有斬殺假節大將的權限,但兵權和權柄絕對大過假節
  • 魏延墓前, 為何跪著諸葛亮的石像? 專家: 沒毛病
    ,設計斬殺了魏延,魏延作為蜀國後期不可多得一位猛將,他的死實在有點可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這樣的策略,由此可見,魏延並非有勇無謀之輩,相反還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可惜的是諸葛亮太過謹小慎微,並沒有採納魏延的建議,這也讓魏延感到十分無奈。
  • 魏延真的是死於諸葛亮之手嗎?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魏延可以稱之為三國最具爭議的人物,他的慘死給後人留下了千古懸念和謎團。魏延是一員虎將,當年隨劉備入川立下汗馬功勞而獲重用。劉備建立蜀國後,封功臣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可見劉備對他的器重和信任。然而,魏延的致命缺點是:生性孤傲,目中無人。
  • 魏延到底有多牛
    魏延其實出身地位不高,這一點和劉關張相似。劉備入川的時候,魏延還沒有軍職,僅僅是劉備的「部曲」——類似於親兵一類(私兵,半家奴性質)。當劉備取得成都時,因功升遷為牙門將軍。不過魏延有天賦,這樣的人居然成為一代名將,可見魏延是個志向遠大的人。其二,地位很高,是漢中太守,漢中市劉備與曹操對峙的地方,可見魏延深得劉備器重。取得漢中後,被封為了「鎮遠將軍」、漢中都督、兼(領)漢中太守。
  • 于禁的宿命:成也假節鉞,敗也假節鉞
    事實上于禁原本可以逃過這一劫,只能說這是于禁的宿命:成也假節鉞,敗也假節鉞,為何這麼說?我們分析一下。 先來說說于禁假節鉞在什麼時候?
  • 一石二鳥之計:諸葛亮死後魏延被誅,楊儀自裁,蜀國失去兩個能人
    在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中,名將魏延和名臣楊儀的命運息息相關。魏延被楊儀下令誅殺,落得個身首異處,死無全屍的下場。可是,魏延剛死不久,楊儀就被朝廷罷黜為平民流放,又被治罪下獄,最終落得個自盡的下場。這兩個生前就橫豎不對眼,時常爆發激烈爭執的人,都在諸葛亮病逝後相繼離世。
  • 如果魏延沒有被殺掉,而是接班諸葛亮,蜀漢能否復興?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一直是神機妙算的形象,可是他看人沒有劉備看得準,這也是為什麼劉備能夠做老大而諸葛亮只能做老大手下的軍師的原因。既然能做老大,畢竟有他的過人之才。三國中的大將魏延,劉備認為這個人雖然天生反骨,但是很可靠,諸葛亮卻不這樣認為,諸葛亮死之前用策劃計謀除掉了魏延。
  • 曹操最器重的兩個外姓將領,一個唯一外姓假節鉞,一個為兒女親家
    這些人都為曹操的霸業南徵北戰,立下了無數功勞。這些非宗室將領中,曹操,有兩個非宗室將領最受曹操器重,一個是唯一一個外姓假節鉞將領,另一個為曹操的兒女親家。然而,這兩個人卻為何都離奇死去?
  • 三國時假節鉞有多難?吳國無人上榜,蜀國僅一人,他們卻父子入選
    而「假節鉞」更了不得,一個假節鉞的武將可以斬殺假節的武將,更恐怖的是,假節鉞的武將擁有自行發動戰爭的權力,因此假節鉞絕對算得上是武將的最高榮耀。然而,正因假節鉞的權力過大,所以除非是君主極其信任的人,不然根本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權力,那麼,在漢末三國的一百年時間裡,到底有哪些人獲得了這樣的權力呢?
  • 不該殺?魏延墓前跪著一個雕像,有人說是諸葛亮這是真的嗎
    魏延是如何被斬殺的公元234年秋,諸葛亮病重,便秘密召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商議退軍大事,安排自己死後的軍事行動。諸葛亮以楊儀為總負責,以魏延為主將、姜維為副將,斷後掩護蜀軍撤退。做了這樣的安排後,諸葛亮不久就在五丈原去世,楊儀便按照丞相的遺命,調度撤軍事宜。
  • 湖說三國-魏延究竟是個良將,還是個「天生反骨」的逆賊?
    論魏延的爭議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魏延為何沒有進入「五虎將」名單?2、諸葛亮北伐之際,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是否可行?對於北伐方略,諸葛亮採取穩紮穩打的核心思想,從斜谷出擊,一步步向長安蠶食。諸葛亮:「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魏延則屢次向諸葛亮建議:應當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只需換個主次關係。
  • 《三國演義》中腦後長反骨的魏延,歷史上卻是一生悲劇的蜀國良將
    「文帝少與楙親,及即位,以為安西將軍,持節,都督關中。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徵,人有白楙者,遂召還為尚書。楙在西時,多蓄伎妾,公主由此與楙不和。」可見,夏侯楙只知蓄伎納妾,聚斂錢財,憑藉「主婿」的裙帶關係而都督關中,完全是一個典型的膏粱子弟,衙內式的人物。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斷「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是完全有道理的。
  • 魏延的反骨長哪兒,諸葛亮搞明白了嗎?原來看臉在古代竟是硬指標
    可在蜀漢集團,論叛變,魏延排不上號。比如糜芳,作為劉備妻子糜夫人(甘夫人是妾,死後扶正,糜夫人很可能是正妻)的兄弟,投降吳國,致關羽被殺。再如孟達,三次叛主,反覆無常。諸葛亮為何不嚇唬他們,偏拿魏延練手?難道真是魏延的長相太奇特?在《三國演義》前身《全相平話三國志》中,劉備見魏延的場面完全不同:「軍師班軍入荊州見皇叔。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只需要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他為什麼不敢一試?
    魏延也是名將,難道不清楚「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不高嗎?如果魏延真以為可行,那還是勇武、謀略雙全的魏延嗎?01子午谷奇謀魏延自己帶領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直奔長安城下,駐守長安的夏侯楙不戰潰逃;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取郿縣,與魏延在長安回合。作為北伐的謀略之一,未嘗不可,看起來也很高明。
  • 三國唯一的女將,趙雲魏延都拿她沒轍,卻被諸葛亮以卑鄙手段生擒
    在討伐南蠻的過程中,蜀國的將士都吃了不少的虧,雖說是女將也是智勇雙全不輸男兒。就在諸葛亮生擒孟獲五次又放了孟獲五次,想要繼續活捉他時,為人妻的祝融夫人也是想要生擒他們蜀國的大將,來滅滅他們的威風。馬忠和就被活活生擒了,要知道馬忠和張嶷也不是簡單的人物,諸葛亮稱讚他們:「久經戰陣,可堪委用」。
  • 關羽的假節鉞,擁有絕對權力,為何殺不掉太守糜芳
    糜竺糜芳早期基本是當地豪強(土豪一類人物),後來結識了劉備,既可以說政治投機,也可以說劉備忽悠能力確實強,劉備早期創業,糜竺他們出錢出槍,還把一個漂亮親妹子許配給了劉備。所以,劉備能力真不是蓋的。其次咱們再說說假節鉞這個權柄,漢末處於亂世,幾個假節鉞最大的意義是讓受讓將領可以自主從事,抓到戰機不必上報,劉備授關羽假節鉞,應是一為實現隆中對"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做準備。二是建安二十三年宛城侯音叛亂未能及時得到關羽支援的反思措施,重心本也不在殺人之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