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和諸葛亮的思想達不成共識,魏延內心是不服諸葛亮的

2020-12-15 我是二老李

魏延

魏延長的縮頭縮腦的,的確給人的感覺不好。諸葛亮第一眼就看他不爽,覺得自己無法領導他,古語有句話叫醜人多作怪,所以諸葛亮一直都感覺魏延有作怪的潛質,所以一直都提防著他。一直到蜀中無大將才讓魏延上,如果有武將諸葛才不會用他呢!諸葛亮雖然不是妒才忌賢之人,可是他會察言觀色,覺得魏延悟性還可以,領一支軍馬還可以,等到他心生異念之時在做定奪。諸葛亮給他兵權的時候是覺得他能控制魏延,意思是聽話我就利用你,不聽話我就殺了你。

魏延一直得不到諸葛亮重用,心想現在我動不了你,你現在是我的上司,官大一品壓死人,官位比我大了這麼多級別我就認了,畢竟在這裡收入還不錯,在哪裡都是幹,已經適應了現在的工作模式了。去別的地方沒準還沒有這樣的工資待遇呢?等有招一日我魏延能說話的時候在跟你諸葛亮算這筆帳。劉氏集團上將百元,謀士不過五,武夫的謀略再好也不如謀士,劉備比較喜歡謀士,因為他們三兄弟出道的時候無家可歸,流離失所,自從有了徐庶才連戰連捷,有了諸葛亮才算安居,他現在最怕失去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因為就算你在兵強馬壯也能讓你丟盔卸甲。這是劉備總結出來的經驗,他太怕失去人才了,求才若渴的時候諸葛亮就是他的水。

魏延也沒辦法擺脫這種局面,都是給一個老闆打工,他就看上企劃的諸葛亮了,就看不上跑業務的,業務部甚至都讓諸葛亮管理。實際上他們倆個都給劉氏集團出了力,工資待遇兩個人都挻滿意,就是開會的時候諸葛亮有話語權,最後好不容易等到諸葛亮死了,魏延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終於可以發號施令了,他尋思這回兩個部門可以歸我管了,企劃也群龍無首,業務部我也能獨當一面,做夢娶媳婦想得美。諸葛也算到他會謀反,因為活著的時候他天天管著他,兩個人在劉氏集團的旗下意見就有很多不和,這回自己死了魏延肯定會把房蓋給頂起來,所以諸葛亮臨死之前也想策劃著把他弄死。魏延沒想到死人也能計劃著害他,以前你諸葛亮能管著我,現在你還有什麼可以跟我魏延牛逼的,你在有才能你死的早,你死到我前面我就反了你還能如何,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就靈機一動,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所以諸葛死後魏延的死期也不遠了。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既然重用魏延,為什麼卻又不喜魏延呢?
    前言:魏延有勇有謀,在劉備時開始嶄露頭角,並得到劉備的重用,破格提拔魏延,使其成為漢中太守。後來在劉備逝世之後,諸葛亮對魏延的重用並沒有減少,甚至比劉備時還要受到重用,封了徵西大將軍,成了前軍師,又拜了南鄭侯,可以說此時的魏延已經是蜀漢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 魏延真的是死於諸葛亮之手嗎?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結果魏延的性格和做事風格都和諸葛亮背道而馳,因此一直打壓他。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時候,魏延曾建議自己單獨領一路大軍北上,仿照當年韓信,最後和北伐大軍一起會師潼關。結果諸葛亮一方面出于謹慎,不願意冒險,另一方面原本就對魏延信不過,因此放棄了這個「富貴險中求」的方略。如果說魏延和諸葛亮的不和還停留在「萌芽」狀態,那麼,他和長史楊儀的矛盾就處於公然決裂狀態。
  • 不該殺?魏延墓前跪著一個雕像,有人說是諸葛亮這是真的嗎
    但是,楊儀素來不服魏延,兩人勢同水火,此番,又是魏延為斷後主將,楊儀擔心他不服調度,便讓費禕去探聽魏延的態度。果然不出楊儀所料,魏延聽說諸葛亮死了,似乎很不以為然,又聽說諸葛亮安排自己做斷後將軍,便更是不滿。魏延毫不客氣的對費禕說,丞相死了,還有我魏延在,完全可以繼續進攻魏國,豈能因一人之死而廢國家大事。
  • 魏延死後,他踩著魏延的頭說了7個字,看來諸葛亮的苦心白費了
    諸葛亮魏延部分是: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到了現在,只能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但是說魏延是被冤枉的還是佔大多數。在諸葛亮的遺囑中看出,諸葛亮可是相當的了解魏延,倔脾氣,所以特意留下遺囑說:要是魏延不撤退,那你們就自己撤,讓他自由,給他自己部隊自己調遣的權力。其餘所有部隊聽候楊儀的調遣,退回漢中,讓他們兩個各司其政。
  • 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唯一被授予假節鉞的人,卻為何成不了核心人物
    這絕不是一句魏延為人差能解釋得清的。後面派遣督五營主力的王平平定魏延之亂也可謂知人善任。沒有造成大的損失。若非諸葛亮與後主劉禪事先就已經達成共識以蔣琬繼任。楊儀一定是非常有力的競爭者。諸葛亮在位期間假節者有四人,依據時間先後為:諸葛亮、李恢、李嚴、魏延。其中李恢李嚴以外鎮都督假節,獨魏延一人是監軍職假節。
  • 如果魏延沒有被殺掉,而是接班諸葛亮,蜀漢能否復興?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一直是神機妙算的形象,可是他看人沒有劉備看得準,這也是為什麼劉備能夠做老大而諸葛亮只能做老大手下的軍師的原因。既然能做老大,畢竟有他的過人之才。三國中的大將魏延,劉備認為這個人雖然天生反骨,但是很可靠,諸葛亮卻不這樣認為,諸葛亮死之前用策劃計謀除掉了魏延。
  • 一石二鳥之計:諸葛亮死後魏延被誅,楊儀自裁,蜀國失去兩個能人
    在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中,名將魏延和名臣楊儀的命運息息相關。魏延被楊儀下令誅殺,落得個身首異處,死無全屍的下場。可是,魏延剛死不久,楊儀就被朝廷罷黜為平民流放,又被治罪下獄,最終落得個自盡的下場。這兩個生前就橫豎不對眼,時常爆發激烈爭執的人,都在諸葛亮病逝後相繼離世。
  • 魏延墓前, 為何跪著諸葛亮的石像? 專家: 沒毛病
    ,設計斬殺了魏延,魏延作為蜀國後期不可多得一位猛將,他的死實在有點可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這樣的策略,由此可見,魏延並非有勇無謀之輩,相反還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可惜的是諸葛亮太過謹小慎微,並沒有採納魏延的建議,這也讓魏延感到十分無奈。
  • 殺魏延是不是諸葛亮的意思?翻翻史書,原來我們都被演義騙了
    這件事情得從兩個方面說,演義和史書。在演義中,魏延是殺了舊主韓玄投靠劉備的,雖說有帶頭投奔和獻城的功勞,但畢竟是有弒主的前科。劉備從招攬人才方面考慮可以不計較,但是身為重要的謀士諸葛亮不能不敲打敲打。魏延喏喏連聲而退。也就是說凡事投靠的,我們非常歡迎,歡迎歸歡迎,但以後到了這要忠於自家主公(有造反之心的人是生有反骨的,我諸葛亮恰恰會看)。經過這麼一嚇,魏延即便是真有反骨,在劉備和諸葛亮面前也不敢顯露出來,也就是說只要劉備和諸葛亮在世,魏延並不敢反。至於說諸葛亮臨終之前為什麼不及早剷除魏延?
  • 魏延子午谷奇謀算到了夏侯楙漏算了郭淮_諸葛亮
    這番計謀,諸葛亮認為太危險,沒有採納。從魏延這方面來說,則是太過依恃於僥倖,而這番僥倖存在於四個方面:一是兵走子午谷道,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而走不通的概率非常高,走得通則全靠僥倖。冷兵器時代,幾乎沒有軍隊能夠走得通,尤其是此後不幾年的曹真,就因為大雨把棧道衝毀而只好撤兵。所以說,無論是大雨、大雪或者是一把火都可能阻止魏延的進兵。
  • 諸葛亮的一石二鳥之計:南陽市名將魏延被誅,襄陽市名臣楊儀自裁
    在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中,名將魏延和名臣楊儀的命運息息相關。魏延被楊儀下令誅殺,落得個身首異處,死無全屍的下場。可是,魏延剛死不久,楊儀就被朝廷罷黜為平民流放,又被治罪下獄,最終落得個自盡的下場。這兩個生前就橫豎不對眼,時常爆發激烈爭執的人,都在諸葛亮病逝後相繼離世。那麼魏延與楊儀最終的悽涼下場,究竟是二人的私怨所致,還是諸葛亮有意為之呢?
  • 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
    因為對於蜀國來說,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萬一真的去執行的話,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亡國被滅都是極有可能的事件。許多人不信,那麼就來推演一下。如果按照魏延的計劃,他真的可以佔領了長安,諸葛亮也率領著主力軍隊到了長安和他匯合,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 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魏延的這條計策之中,是否存在三個漏洞?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及當時地圖,就會發現子午谷奇謀是異想天開,魏延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是明智決策,魏延的一句話,讓諸葛亮發現了此計的三個巨大漏洞,他一眼就看出兵出子午谷,魏延和他的五千精兵必然有去無回。
  • 諸葛亮病逝後,斬殺魏延的馬岱,最終是什麼結局?
    在諸葛亮病逝後,馬岱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這成為馬岱為後人熟知的一件事情。就斬殺魏延來說,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馬岱是諸葛亮安排,也即孔明遺命才斬殺魏延的。但是,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卻沒有這一說法的記載。
  • 魏延的反骨長哪兒,諸葛亮搞明白了嗎?原來看臉在古代竟是硬指標
    可在蜀漢集團,論叛變,魏延排不上號。比如糜芳,作為劉備妻子糜夫人(甘夫人是妾,死後扶正,糜夫人很可能是正妻)的兄弟,投降吳國,致關羽被殺。再如孟達,三次叛主,反覆無常。諸葛亮為何不嚇唬他們,偏拿魏延練手?難道真是魏延的長相太奇特?在《三國演義》前身《全相平話三國志》中,劉備見魏延的場面完全不同:「軍師班軍入荊州見皇叔。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可有勝算?諸葛亮或失逆襲曹魏唯一戰機
    文:龍城胖達(作者原創授權)「高迎祥證明了子午谷行不通」,這種說法或有誤……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所以棄而不用。
  • 為什麼說魏延被殺,我們都冤枉諸葛亮?這個原因很多人忽略了
    但是只要這個楊儀看不去這個魏延,說他有一點點的本事就在這裡作威作福,因此就無論這個魏延做什麼事這個楊儀就喜歡和他對著幹,所以這個兩個人的關係就是水和油永遠都混不到一起去的。但是在諸葛亮眼裡面,這個兩個都是一些不可多得的人才啊,一定要把握好他們,如果他們可以保持友好關係一定有利於蜀國日後的發展。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只需要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他為什麼不敢一試?
    魏延也是名將,難道不清楚「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不高嗎?如果魏延真以為可行,那還是勇武、謀略雙全的魏延嗎?01子午谷奇謀魏延自己帶領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直奔長安城下,駐守長安的夏侯楙不戰潰逃;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取郿縣,與魏延在長安回合。作為北伐的謀略之一,未嘗不可,看起來也很高明。
  • 魏延18字道破天機 諸葛亮:即使成功也是最大的失敗!
    在後世所書的《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就是經典的謀士代表。書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為蜀國的創立與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在三國時期的戰役當中,運用什麼樣的計謀,對於最後的結果走向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那個武器水平較為落後的年代,策略與戰術才是戰爭的關鍵所在。
  • 三國唯一的女將,趙雲魏延都拿她沒轍,卻被諸葛亮以卑鄙手段生擒
    一點都不願意浪費筆墨去描寫女子的意思也是一覽無餘。書中提起絕世的美人,如貂蟬、喬公的兩位女兒、甄嬛等,都是僅僅用了寥寥數筆就帶過了。要說用的筆墨最多的還是那位最後才登場的女將,祝融夫人。祝融夫人是在諸葛亮討伐南蠻時出場的女將。在戰場上活捉了馬忠與張嶷。也沒有讓趙子龍與魏延在她的手下討到半點甜頭。三國裡還有一位不同尋常的女子,就是孫堅的的妹妹,劉備的妻子孫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