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教育的雙軌制

2020-08-15 晚上八點

【大家談】教育的雙軌制

張鉑鐳 晚上八點 前天


教育的雙軌制


這兩天在聽沈祖芸老師的教育報告。其中提到了許多她在國外實地調研的所見所聞:英國的小而美教育,芬蘭的新教育改革,聽得心馳神往的同時心裡也會不由得一咯噔:我發現我打心底裡不覺得這能成為中國教育的導向。


整體上,這份報告對於教育的未來藍圖的勾畫是更加貼近孩子的需求,更加人性化的關懷,更加多元的教學設計,更加貼近實際問題所需要的對口。這些設想毫無疑問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想像本身在偏離我們當下教育的一個非常基本的因素:競爭。


在我國,教育中的培養與競爭是一體兩面的。我們期待著教育可以為我們培養出優秀的人才,讓有天賦的人盡情的發展,這是自由的一面。而另一面,我們在討論著階級固化,我們在期待著高考作為一個上升渠道,頂住各種政治和資本的壓力,讓窮人家的孩子可以堂堂正正地實現階級躍遷,這是公平的一面。



在我看來,這份教育報告暢想的問題在於,過於強調自由,而忽視了追求公平的競爭所帶來的壓力。為了可以確保競爭的公平,題目是需要客觀化的,是需要可預期的,是需要低門檻的。而這是為何許多想要個性化自由化的改革措施都被壓得走了形的關鍵原因。人們會把新的個性化通道變成新的競爭賽道,然後將其標準化,透明化。這個過程中新措施偏離了其存在的初衷。


在教育報告中,我們把中國當下僵化的教育制度作為一種理所應當的病來治療,但是對於這個病背後的合理性訴求不聞不問,這是要翻車的。


另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資源分配問題:這樣新的教育設想對於教育資源的需求是巨大的。而我們當下的教育能否實現呢?幾乎不可能。



先說一個最最基本的,即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的定位。沈老師給了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說法,叫做「情緒勞動者」,即老師的任務是管理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可以有良好的狀態去面對挑戰,反思問題,為下一步的行動積累力量。而這個步驟最核心的需求的老師本身的情緒冗餘和老師的情緒處理技術。但是前者和當下的整體的處理方式是相悖的。群眾呼籲政府解決問題,而政府作為處理方式則使用更加嚴密的管理條例和處理細則來管理老師。在一個越發嚴密的上行下效的官僚系統中,老師自身就被管理得疲於奔命,怨聲載道,是沒有冗餘的情緒能量來充分支持學生的。另一方面老師的情緒管理技術要想要大規模應用是需要被教育的,這些老師由誰來教?怎麼教?老師哪裡來的閒暇和餘力來充分學習這些技術?都沒有。


小而美的小班化教學背後是龐大的高素質的老師群體,而我們現行的師範教育,支撐不起。


牢騷也說完了,我提供一些我的思路。


中國教育的改革沒法直接停下來大改。因為學生一屆一屆的,沒有一屆的家長願意自家孩子成為犧牲品和小白鼠。那我們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可以借鑑呢?有的,那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所發生的經濟改革。


經濟改革與教育改革擁有許多的共通之處。他們同樣屬於找不到標準答案的,需要一步一步摸索的,而且同樣屬於沒有辦法停下來頂層設計的那種。而中國當時面對和外面接不上的國營經濟的時候,是怎麼解決的呢?


這個思路就是雙軌制。


我這裡想的雙軌制我稱為對內和對外。對內是維持和強化傳統的學校教育,對外是引入新的變量,探索新方法。類似於經濟改革中的國營和私營。


對內,我覺得目標姑且可以保持統一標準的考試,來維持教育現行的公平需求。但是可以在這個路子上更加優化。



我國屬於總體資源極大豐富,但是人均資源不足的國家。這就導致我國長期以來慣用的手法是頂層設計:把優質資源歸攏,研發出一套核心東西,然後再散發出去,實現每個人的更優解。比如當年華羅庚老先生就為中國的數學普及想出了很多方便好用的簡易方法。


我印象裡,我國公立教育的整體努力思路是把課程的內容更加地精細化,更加地親切,易懂。也就是說,請名師來把這些課程來消化成更加精緻的智慧財產權。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如果可以改編成易於複製的書籍或者影像資料,就有可能將優質內容大面積傳播,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低成本普及。


之前在許多偏遠地區,部分學校已經採取了播放名校名師教課內容+班主任線下管班答疑的模式。這次在疫情期間更加往前走了一步,大有進一步普及的傾向。我覺得這個思路更加值得探索下去,我姑且的思路是高質量的大量的線上內容+實體互動的班級教學相結合,可能是現在各方都還可以接受的一個方向。


對外,就有幾個部分可以說道一下了。


教育模式上,我覺得可以像以前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先在小區域進行不同的教學實驗,把經驗教育歸總優化,探索新的可行的教學目標。這裡是需要放權的,學校教育形成自發秩序,自下而上的管理。這種實驗性質的教學項目如果還要中央管控是要出事的。


此外增加多個供給渠道,就像經濟上給私營經濟發展空間一樣,可以發展私立教育。這樣有特殊需求的家長可以有選擇,也有可能可以走出新的路來。我國的私營教育在上世紀90年代到00年左右有過一次比較大的發展,但是那次由於財務等各方面因素,遭遇慘敗。之後也陸續有南方科大之類的努力,而很明顯地遇見了政策阻力。這方面明顯是有可以努力的空間的。包括沈老師所暢想的許多未來的教育模式,我覺得可能性應該都在這片土地上。



另一方面,從我在日本和德國的見聞來說,我覺得中國的職業技術教育差的可怕。日本的考試制度其實也挺反人性的,非常消磨人,這也導致了日本用來復讀的私塾的大量泛濫。但是日本是由職業教育分流的,大量的人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去對接社會上的需要,直接成為有用的人。德國是從高中開始就進行了分流,只有一小部分人會上專門做學問的大學。我國現在明顯存在本科對專科的鄙視鏈,但現在一面大學生供過於求,一面專業技術人才供不應求這也是事實。這個我覺得也明顯是一個破局點。


與此同時,參照日本的「社會見學」,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扶植許多的社會參與項目,夏令營,國外體驗項目,等等,來彌補公立教育裡素質教育不足的問題。


在我的認知裡,這樣的努力方向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我的心裡還有另外一個雙軌制,那就是學校和家庭。


中國教育這麼多年來都並沒有出現什麼根本性的變化,許多東西面上動一動,之後很快又回去了。這次我覺得有希望的一個原因是,有一個新變量加入了戰局,那就是家長。



家長入場後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比如海澱如今成為一個傳說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長給力的結果。再比如深圳市的好多起代考的醜聞,查出來的不是市政府,而是深圳家長。


但是現行情況來看,我覺得家長的職能範圍與學校重合太大。換句話說,他們有點搶學校飯碗的意思。孩子報一大堆補習班,找各種老師補課之類的,給孩子造成了許多壓力是一方面,在有的地區已經出現了倒逼學校教育的情況。老師發現上課的內容班上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經學過了,所以就極大地省略了教學步驟。這倒逼著其他傻白甜的小朋友去報班。


這些並不是長久之計,家長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也不應該取代學校教育。


我們當下關注孩子的成功以及幸福。而後者是只有家庭教育可以提供的。如果家長可以把自己的能量更多的用在陪伴,體驗,以及許多興趣培養,特長發展上,我相信之前學校方面努力推行而未果的素質教育會被極大地推動。在經濟作用的倒逼下,素質教育的許多相應的支持組織也能夠應運而生。形成良性循環。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可以得以緩解。



以上內容也只是我涉及教育內容發表的些許自己當下的感悟。若有不周不實之處,懇請方家斧正;若有不同的意見和聲音,歡迎討論。


鞠躬


作者張鉑鐳系「晚八點」特約撰稿人

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研究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匯率雙軌制?匯率雙軌制包含哪些內容?
    匯率雙軌制  「匯率雙軌制」是指企業的出口收匯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必須按照較低的官方匯率向國家交納款項,另一部分可以根據調整後的市場匯率自行出售或根據市場供求信號進口盈利商品。
  • 「心靈的思維」: 博雅教育的目標
    最重要的它是一種「心靈的思維」。這種思維會一輩子陪伴著你!我膽敢說全美國幾百所的博雅學院,都是以「心靈的思維」作為博雅教育的目標!」尊敬的楊福家校長(院士),各位來自全國頂尖大學的領導,同仁與同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同仁與同學,早安,大家好。楊校長和我在1979年在哥本哈根的波爾所認識後,轉眼就是30多年了。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班上總有 1、2 個讓大家覺得「有點怪怪」的同學,他們或者會在某些課程跑去其他教室上課,或者體育課時,只能在旁邊看著大家打球、遊泳。平常他們雖然與大家一起待在教室裡面,你卻總覺得好似有一道隱形的牆難以突破?──這正是臺灣以「融合教育」為名、卻是以「整合教育」為實的教育現況。什麼是「融合」教育?
  • 「小說」趙水光and談書墨,超甜師生戀!
    他是清朗溫柔,儒雅睿智的談書墨。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算是師生戀裡面的經典了吧。今天的推文就是這本《你是我學生又怎樣》~大家記得去看!「小說」沙雕仙俠文,現代小白丁VS魔界大魔王!「小說」男女主雙穿,搞笑甜寵文推薦!
  • 小學科目二之教育制度|石家莊當代教育集團思鴻教育
    課程設置「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系統,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本題選A。
  • 雙軌制教育是如何讓德國在全球屹立不倒?
    德國製造能享譽全球離不開德國特有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德國的雙軌制教育其實並非是現代教育領域的產物,早在文藝復興之前就從「城市學校」進一步的剝離,為滿足工商手工業從業人員實用性教育的需求,創立私立學校。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每逢農曆7月,大家開始談論鬼怪、幽靈的都市傳說。日本有「千妖之國」之稱,種類多且詳細,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歷史,成為影視作品最愛翻拍的鄉野題材。究竟日本有哪些妖怪?為什麼妖怪大多是女性?「樂吃購!日本」在鬼月幫大家剖析日本流傳千年的妖怪傳說,讓你變成日本鬼怪通!
  • 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培養專門人才促進就業
    德國未來工作研究所勞工市場政策主任希爾馬·施耐德認為,德國年輕人失業率低主要歸功於德國特有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所謂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就是學生一半時間在職業學校學習,一半時間在企業實習工作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體系可以讓學生學習聯繫實際,學前與企業籤訂協議,學習期間同時獲得工作經歷,還可掙到實習工資。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的優勢在於,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根據自身需要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確保較高的學員聘用率。
  • 「自學教育」出天才?——談英國的自學教育
    因為是在中國教育體制內長大的小孩,加上在中國期間多半都是研究體制內的教育,因此過去雖然接觸過「自學制度」的討論,但閱讀到的訊息多半都是集中於特殊個案,或者是社會階級複製這類理論文章的分享。對自學教育的相對陌生裡,更難免帶著某種不知名的隱隱羨慕:「或許是孩子比較聰明,或許是家裡比較有錢,或許是家長比較有想法(也或者比較搞怪),或許是. ……」這些固然反映了部分人的自學理由,但這樣的理解還是非常狹隘。來了英國,才突然發現,自學制度其實和自己的距離比想像中近──在英國,它不過就是教育選擇的一種。
  • 德國製造崛起的關鍵,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引領職教系統化發展!
    21世紀的今天,德國製造反而成為德國的一張名片,贏得大家的信賴。德國製造能夠取得如此大的進步,離不開德國成熟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德國特有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是世界公認的優秀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德國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對德國在二戰後的快速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
  • 「文言文」「白話文」之爭?根本是假議題!
    就算課綱不改,現在中學裡許多第一線教國文、歷史、公民的年輕老師,根本也已經是被製造出來的「人工獨」,你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洗腦嗎?媒體要我談「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其實這根本是假議題,現在他們在吵的,真的是文言文的比例問題嗎?說唐宋八大家是造神,國文課要多上「臺灣人」而非「唐朝人」、「宋朝人」的作品,這不明擺著就是要去 中國化 嗎?
  • 德國 六成中學畢業生選擇雙軌制教育(職業教育在國外)
    原標題:德國 六成中學畢業生選擇雙軌制教育(職業教育在國外)   德國實行雙軌制職業教育模式,老年護理專業也不例外。所謂「雙軌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學校裡面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在企業中接受技能培訓。老年護理專業的學生與企業籤訂勞動合同,一周有4天在工作崗位中學習,1天在學校裡學習理論知識。   記者來到這所公立健康護理學校時,二年級的學生正在上課。
  • 日語專業使用的「新編日語」介紹&學習經驗談
    今天想介紹一下日語專業學生使用的日語教材「新編日語」。這裡只是按我個人以前的專業學習來談。相信現在國內的日語專業使用的除了「新編日語」,還有其他教材。那我們開始吧!《新編日語》版本介紹「新編日語」系列教材一共4冊,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這套書在過去作為國內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材。
  • 一顆戳破在線教育泡沫的「釘子」
    反而國內的高峰期我們是空閒的,所以現在又開發了東南亞市場,一個新加坡,一個馬來西亞。」那什麼叫組織能力的盈利?我疑惑地說「少見」。王寧身子微微前傾,「啪!」地一聲跟我擊了個掌,「這就對了!」他從辦公桌前站起來,語速變快。「為什麼你都沒怎麼聽過?因為在線教育的公司普遍都不會。他們只會用滴滴僱司機的模式去發展,大量使用工具。他們覺得工具可以改造一切。錯了,工具改變不了人性。
  • 大家呼籲的非全日制學歷和全日制一視同仁,翻車了?
    媒體刻意強調了「非全日制」,卻弱化了「畢業院校」、「境外學習經歷」等信息。不少鍵盤俠心領神會,心裡喊著「是友軍!是友軍!是友軍!」,緊接著開始瘋狂輸出:為了護眼,這裡只挑選了一部分內容。想看更多節奏大師的評論請自己前往主戰場(沒有傳送門)。除了給全日制的學子喊不平外,還可以看出大家的另一種聲音:「管太多了。」
  • 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值得借鑑 中國試水德式職教
    德國技工的養成,主要依賴於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這給德國的製造業企業和其他類型企業,培養了大量技術型、應用性人才。戰後德國的經濟騰飛有賴於此。20世紀最後30年至今,德國工業發展也有賴於此。近期,德國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展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德國樣板,還是有賴於職業教育的基礎。德國職業技術教育對於工業的貢獻,舉世公認。
  • 談修「忍辱波羅蜜多」及「六忍」、「五十一心所」
    迦利王醒來,沒見著宮女們,於是拔劍追蹤,看見她們圍繞著仙人站立,驕慢與妒意大發,憤怒地質問仙人說:「你在做什麼?」仙人回答:「我在這裡修習忍辱和慈心。」國王說:「那我要檢驗你,用利劍割下你的耳鼻,斬斷你的手腳,如果不起瞋心,就證明你修忍辱!」國王在切割時,問:「你心有擾動嗎?」仙人回說:「我修慈心和忍辱,心完全不動。」國王認為空口無憑,仙人就發誓:「如果我確實修習慈心與忍辱,血將變成乳!」
  • 「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成立
    ,暨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暨南大學藥學院與北京本草博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本草時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舉行了「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捐贈儀式。未來,依託「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立足大灣區,把港澳臺作為中醫藥文化傳播和傳承的新起點,並沿「一帶一路」國家倡議,通過「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和「本草博物跨界聯盟」的平臺,將「本草博物」圖文並茂、喜聞樂見的創新形式,做大做強。
  • 「立場」教育專欄全新發布!跟著12位行業大咖聊教育
    線上教育的發展,改變著整個教育行業。特別是今年,在很多學生和有學習需求的人被迫接受了近半年的在線教育之後,線上教育再次成為一個風口。數據顯示:2020年線上教育機構數量已突破23萬。這對教育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今年的教育,真的那麼難做嗎?」
  • 【清淨赤子心】「分別智」與「平等慧」
    美娟說,有一次凱丞隨師下課後,她一如往常詢問他今天的隨師心得,凱丞回答今天師公上人都在談人事問題,所以他沒有心得可以和媽媽分享。美娟覺得上人會客一向很多人在場,談話內容並不是機密,說說何妨?凱丞卻說:「媽咪,別人的人事問題你不需要知道,請不要再問了,我不會說。」不只對媽媽如此,德寋師父和謝麗華主任也都曾遇到過如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