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代生活中,孩子的話題一直是主旋律。很多家長也會聚集在一起,談談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家長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很是重要,家長對於孩子出現犯錯很多都是選擇打罵孩子,或者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之間進行爭吵。這樣不和諧的教育方式都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我的一個朋友小劉脾氣稍微有點急,生活中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經常和家屬進行吵架。但是小劉的孩子小天還比較小,每次見到爸媽吵架都是捂住耳朵。甚至小天還會出現砸桌子的現象,朋友認為不對孩子打罵小天就能健康成長,但是家庭環境的好壞,也影響了小天的心理健康。
家長是和孩子在一起最長時間的人,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成長,尤其孩子年紀還比較小,是喜歡摸索、愛動的時候。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把家庭弄得亂七八糟,就會對孩子進行打罵。這樣孩子也會害怕家長。漸漸的孩子會失去摸索周邊的技能,孩子思維能力還有思考能力都會下降。最重要的是孩子心理受到重創,見到家長就害怕家長打罵,這樣孩子也會變得唯唯諾諾,孩子出現膽小、害怕的心理現象。
很多家長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導致稍微有一點小事都會蔓延到家裡。這樣家長就會出現吵架的現象,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發脾氣,把孩子都嚇了一跳,這樣孩子在家裡都會變得不敢說話。家長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這樣孩子也會慢慢地沾染家長的情緒,孩子也會容易情緒化。時間長孩子也會出現家長這樣經常會亂發脾氣,甚至還會出現和別的孩子打架這樣的行為。
有的家庭是二胎,家長在孩子教育的方面還會出現偏心的狀況,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視同仁。這樣孩子心理感受不到家長的關愛,內心會出現偏差。甚至還會出現討好家長的現象。但是家長如果視而不見,孩子的內心就會出現失落,孩子就會慢慢的變得有些自卑、不愛交流。這樣孩子慢慢的心理出現問題,內心不能承受太大的壓力。
有的家長對待孩子有些不誠信,都會對孩子放空話。經常說一些,你只要做好這個,或者老是等家長回來,家長就會買東西給你吃。這樣家長放孩子鴿子,導致家長說話沒有誠信,孩子也會對家長沒有信任,這樣孩子就會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也會變少,嚴重的是孩子也會慢慢的像家長成為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影響孩子和同學之間的交流。
第一個方法: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好。
誠實守信是立足社會的準則,很多家長忘了這一點,對於孩子也老是糊弄。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影響很大,生活中家長要做一個一諾千金的人。就算家長和孩子說些玩笑的話,只要孩子完成家長就要兌現。不然家長滿足跑火車,孩子也會慢慢的向家長看齊,等孩子全身都是毛病的時候,想要改正就難了。
第二個方法:教育孩子要溫柔,多鼓勵孩子。
家長對於孩子嚴厲能夠有效促進孩子學習,但是家長和孩子直接會有一定的距離,造成孩子害怕家長。所以家長對待孩子要比較和氣,做什麼都要和孩子講道理。生活中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刺激孩子的自信心。
這樣孩子的自信心上升,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也會變強。這樣孩子遇到問題不會出現退縮,孩子也能勇敢的承受,孩子的抗壓能力就會變強,家長也不會擔心孩子做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
總結: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扮演中最重要的角色,孩子長時間和家長在一起,也受到家長很重的影響。所以家長不要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再教育,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在教育著孩子。所以說家長要自己做好,這樣家長成為一個道德楷模。
孩子也會學習模仿家長,漸漸的成為第二個家長。所以說想要孩子身心健康,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育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