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620萬人。
人民日報發文表示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並正確看待抑鬱症。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
#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其中,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是我國抑鬱症的重點防治人群。
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孩子的成長,父母的焦慮》焦慮白皮書中顯示,中國父母的焦慮度高,對於所關注的方面,焦慮度都在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於「孩子心理/情緒管理」的焦慮度最高,超過了「孩子學習/教育」和「孩子獨立能力/生活習慣」。
中科院國負責人陳祉妍教授通過一組數據驗證了上述現象。首先,焦慮與抑鬱等情緒障礙最為常見,我國青少年焦慮症狀檢出率為26%~30%,而抑鬱症狀檢出率平均為15.4%。
抑鬱症最早在兒童期即可發病,且當前呈現低齡化趨勢。兒童抑鬱症與成年人的症狀表現並不完全一致,常常不是表現為情緒低落,而是表現為情緒暴躁。隨著青春期發育,青少年抑鬱問題顯著增加。
更需關注的是,多方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增多。心理學家曾對20年來的研究數據分析發現,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增長趨勢。與此同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就診率也呈上升趨勢。
青少年兒童心理障礙
5歲以內兒童
目前,5歲以內兒童常見的心理障礙包括兒童孤獨症、強迫症、抑鬱症、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抽動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依戀障礙、睡眠障礙及飲食障礙等9個方面;
18歲以內的青少年
18歲以內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增加,此外還有焦慮障礙、社交恐怖、雙相情感障礙等。
表現的外顯行為則是厭學、逃學,「逆反」,不願意與外界接觸,不願意與朋友相處。
據《人民日報》報導,中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最近發布,藍皮書顯示,教育孩子這一版塊在在心理服務需求度的調查中呈現46.3%的高峰值,體現出家庭教育心理方面的幫助已經成為了多數人的」剛需」。
常言道,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這樣的說法:「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可見,家庭對於子女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其實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歸根結底,就是來自什麼樣的環境。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又在各方面影響著一個孩子的一生的成長。
家庭是孩子成長開始的地方,一個優秀的子女肯定離不開家庭的教育。而家庭作為個體最先接觸的環境,也是孩子出生之後接受教育薰陶的第一場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產生深遠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和諧與否又決定著孩子身心發展的高度。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根據心理學上對兒童期心理社會性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在每個階段都會表現出一定的心理需求,且這些心理需求應得到相應的滿足,且與之而來也同樣會產生一些相應的心理危機。若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成人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消極的個性特徵,如避免參與任何的競賽或極度喜歡與別人競爭,覺得不安全及不如別人,對自己或別人吹毛求疵等等。
因此作為孩子生命起點的地方,家庭環境在體察孩子內心需求發展之時有不可比擬的重要性。
當孩子出現自我效能感缺失的情形時,父母應給予充分的鼓勵與及時的引導,表示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能行,這樣能讓孩子逐漸擺脫覺得自己無能的心理,而變得有活力。而若父母採取嚴厲的批評或忽略,則會加重孩子的自卑感。
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在心理上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當孩子心理上走進盲區時,能給予充分的鼓勵與正確的關懷,從而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
近年來,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多次下發關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文件,經國務院、中央政治局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文件在戰略主題中提出:
「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中,應該掌握科學的方法,明確教育的內容,注重教育的策略,才能真正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
榜樣的力量
人的一切社會學行為都是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通過對他人示範行為及其結果的觀察學習而得以形成的,這就是模仿。孩子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獲得學習,因此榜樣對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無疑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
1
在石家莊一路口
一名婦女牽著一個小女孩過馬路
見到有車輛駛來
兩人下意識地停步打算退回
不過,車輛在斑馬線前停下讓行
母女倆過了馬路
女孩還在媽媽的提示下
向讓行車輛鞠躬致謝
還向司機揮了揮手
好的教育,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2
暴雨天
一位父親帶著一個孩子
發現路上的井蓋塌陷了
父親報完警後站在水中井蓋旁
引導過往的車輛避讓
此時,孩子就在路邊等著父親
這也許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一課
3
同樣是下雨天
在一個地下通道入口處
一位母親用左手為孩子擋雨
而她的右手拿著傘
為一個佝僂著腰的老大爺擋雨
這位老大爺是一位流浪漢
而這位媽媽一直慢慢地跟隨在他身邊
善良總藏在不經意間
行動總比語言來得更加深刻
4
一個孩子在書店「順走」了四本漫畫書
家長發現之後寫下道歉信
並留下全部書款40元錢
一大早從門縫裡塞進書店
道歉信如下:
「你好!由於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裡拿了四本(漫)畫書。貴店門沒開,本應本人帶上兒子親自來道歉,沒開門,我給你(把錢)放裡面。對不起。」
孩子總有犯錯誤的時候
關鍵看家長如何處置
5
早高峰
坐在後座的孩子將酸奶盒隨手扔出窗外
父親隨即下車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教育
並將酸奶盒撿起,放回了車內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
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榜樣
家庭生活裡的每個細節,其實都不是小節
-END-
【目前去哪家族已經開放合伙人加盟,期待您的加入】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