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裡,古人是不刷牙的,頂多吃完飯喝口水涮涮。畢竟那個年代沒有牙膏也沒洗面奶,早上起來只能拿水擦抹擦抹。一想到古代洗個臉都不如今天盡興,小編的穿越夢瞬間破滅。但其實古人是刷牙的,準確來講他們叫漱口。漱口的工具設備非常齊全。
《禮記》對刷牙一事做了交代。古人的漱口水種類特別多,還做了分類。如果你想簡單點,那就用溫水。如果你稍微講究點,希望嘴裡香香的,那麼就用茶水;如果你想殺菌,那就在水裡加點鹽。鹽水消毒古人早就知道了。要是實在窮,用不起鹽,那就用明礬代替鹽。
如果家裡酒比較多,而你又比較懶,那就含口酒殺菌吧。古時候的酒度數不高,一口酒不至於一身酒氣。
光漱口只能緩解一時口氣,牙齒上的汙垢就不好說了。隋唐時期,隨著佛法的東渡,印度的揩齒法也傳入了中土。印度人把楊柳枝的一頭弄得又扁又軟,然後沾上藥粉來清潔牙齒。好多佛教壁畫都證實了這點。
宋朝人發明了一種用馬毛、豬毛做的刷牙子,有錢人用它來清潔牙齒。但這種刷子比較早期,古代最成熟的牙刷是明朝一個皇帝改良的。當時他的皇后得了牙疼病,他就改良了牙刷,每天給老婆清理牙齒。這個皇帝就是明朝只有一個老婆的那位。他做的牙刷就比較像今天的牙刷了。
到清朝時期人們更加注重口腔衛生。紅樓夢裡有寫道,賈府諸位貴婦太太們,吃完飯會用專門的漱口水來漱口。裡面不止有藥粉,還有香料。所以古人吐氣芬芳是可以做到的。一般人家就用鹽水,清朝時期私鹽猖獗。百姓們都買私鹽生活,刷牙用的那點鹽還是可以負擔的。所以,古人其實沒那麼邋遢,衛生工作完全能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