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腰痛,第二天猝死,醫生:本可救人一命

2020-12-25 李醫生說

醫院會有很多悲歡離合、人生慘劇,急診科、ICU尤其多。有些悲劇是上天註定無可避免,有些悲劇則是自作孽不可活,還有些悲劇是無知懵懂惹禍。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最後會有最近發生的讓你後背發涼的病例。其實只要多做一點,自己就能救自己一命。

比如下列一些真實到嚇人的案例:

病例1:男性患者,70歲,因為上腹痛、噁心、嘔吐3小時入院,來到急診科,患者家屬說既往有慢性膽囊炎,查體發現患者上腹部有輕微壓痛,考慮膽囊炎急性發作,完善B超,同意膽囊炎診斷。按照急性膽囊炎予以藥物治療,1天後效果不好,腹痛加重,並且有胸悶、心慌表現,醫生才醒悟過來趕緊做心電圖,一查,心電圖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經積極搶救後,住院3天終於轉危為安。

這是一個腹痛的患者,剛開始以為是膽囊炎,最終診斷為心肌梗死,如果拖延多一天半天時間,患者可能已經跟家人陰陽兩隔了。

病例2:62歲男性患者,因為發熱、上腹痛、嘔吐、腹瀉2天來醫院,急診科醫生問病史時,家屬說2天前有吃了不乾淨的田螺,吃了後當天晚上就不舒服了,自己買了點藥吃效果也不好,腹痛、嘔吐、腹瀉,急診科醫生考慮是急性腸胃炎,給予補液、補充電解質、解除胃腸道痙攣止痛等治療,5小時後效果並不理想,患者仍有嘔吐,並且腹痛加重,護士測量血壓,發現血壓只有80/50mmHg,考慮存在休克。

普通的急性腸胃炎還不至於發生休克,尤其是經過了充分的補充液體、電解質後更加不應該是腸胃炎導致的休克,除非是有嚴重的腸道感染、感染性休克,但進展也太快了。這時候患者說胸口也發悶,急診科醫生才醒悟過來要做心電圖,心電圖一看,我靠!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剛診斷心肌梗死,患者這邊就昏迷了,發生了心源性休克,立即開啟綠色通道送入心內科導管室處理。經過積極搶救,患者最終得以還生。

一個腹痛的患者,剛開始以為是腸胃炎,後來才知道是心肌梗死。

病例3:46歲男性患者,因牙痛1天到醫院牙科診室就診,經過牙科醫生檢查後,考慮患者存在牙周病,給予了相應處理。當天患者牙痛仍持續存在,而且感覺比治療前更嚴重了,於是回頭再找牙科醫生看。牙科醫生告知疼痛可能還會存在一小段時間,用點止痛藥觀察。

當天夜晚患者牙痛劇烈難以入眠,所以來醫院急診。急診科醫生本想告訴他夜間沒有牙科醫生就診,打發他回家。但看患者有10多年的高血壓病史,平時不規律用藥,就順手做個心電圖,看看到底有沒有心肌損害了,沒想到歪打正著,心電圖發現患者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說來也奇怪,沒診斷患者心梗前,患者不覺得胸口不舒服,一旦醫生告訴他有心肌梗死後,患者開始覺得胸悶、心悸了。

其實患者一直有胸悶不舒服,只不過牙痛症狀掩蓋了胸口的不舒服。不是所有心梗患者都會有典型的胸悶、胸痛表現,有些人是以牙痛為主要表現的,雖然少見,但是有。一旦誤診,患者可能一命嗚呼。這名急診科醫生真是走了狗屎運了。

病例4:男,59歲,人民教師。胸悶1個月,暈厥1次入院。當地醫院做了胸部CT,考慮有肺部感染,經過抗生素治療後病情好轉出院。4天前胸悶再次發生,持續不緩解,並且再次發生暈厥,表現為意識喪失、呼之不應,持續10分鐘後清醒,再次入院。醫生仍然考慮是肺部感染,後來上級醫生查房,考慮不能排除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等心血管疾病,安排了心電圖檢查,發現是下壁心肌梗死。趕緊查肌鈣蛋白,心肌酶等,全部都是升高的,符合心肌梗死表現。

才修正診斷為心肌梗死。這個病例讓整個急診科蒙羞,因為第一次入院竟然沒有人給患者做心電圖,否則患者早幾天就能發現問題。他能活多幾天,扛到主任來查房也算是命大了。

暈厥的原因很多,千萬不能忘記想心肌梗死可能。如果醫生給你安排心電圖,千萬不要覺得驚訝。

病例5:52歲女性患者,咳嗽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拍攝胸片提示肺部感染,抽血化驗血常規提示白細胞總數也偏高,所以診斷為肺炎,因為患者病情不嚴重,安排帶抗生素回家吃。

第二天患者咳嗽加劇,並且有胸悶。來院複查,做了胸部CT,仍然提示肺部感染。未調整抗生素,繼續用藥觀察。

當天夜晚,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急診入院。急診科醫生完善心電圖檢查,提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正準備請心內科會診,患者心跳呼吸停了。雖然經過積極搶救,仍然死亡。患者死亡之前已經給了醫生2次機會了,第一次是咳嗽,第二次是胸悶,但醫生都當肺炎處理了。如果當時能完善心電圖,估計能早些發現,患者也就不會死掉了。

上述病例太多了,教訓太多了。

前段時間,急診科來了一個40歲的中年人,說是腰痛。還說自己有腎結石,讓醫生開點止痛藥。醫生檢查完後,建議先做泌尿道B超,腹部B超,把肝膽腎臟等等看一下再說。還要抽血化驗。

患者不同意,說經常會有腰痛,每次都是腎結石發作引起的。急診科醫生再次查體,發現患者雙側腰背部叩擊痛不明顯,不像是典型的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引起的腰痛,還是建議做B超,同時做心電圖。

中年男子一聽就火了,直接嚷起來,說不做檢查就開不了藥麼。

這一嚷卻徹底改變了局面,因為大聲叫喊之後,患者開始出現氣促,臉色蒼白,心慌,趕緊送入搶救室,接上心電監護,做了心電圖,一看,就是一個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圖形。

醫務科來了,患者最終被綠色通道送入導管室,最終順利恢復。

腰痛最常見的疾病是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等,但也有可能是別的疾病,比如這裡的心肌梗死。如果這個病人是在家裡怒吼一聲,加重了心臟負擔,發生心梗症狀,那可能就來不及了。無巧不成書,他是在急診科發的火。這火來得及時,也來得到位。

他是幸運的,去年一個腰痛患者拒絕了心電圖,強硬拿藥回家,第二天就猝死了。後來考慮要麼是心肌梗死,要麼是主動脈夾層。但說多無益,人已經沒了。可是不說吧,又不能警示後來者。所以還是一定要說。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心肌梗死是一個非常狡猾的疾病,不總是會有典型的心前區壓榨樣疼痛表現,可能僅僅是胸悶、暈厥、咳嗽、氣促、腹痛、腹瀉、嘔吐、腰痛、牙痛等等讓你不容易聯想到心梗的症狀,如果醫生不做心電圖,那是不可能及時發現心梗的。除非等到心梗的典型症狀發生,或者發生了心源性休克,那時候診斷就容易多了,但可能也就喪失了機會。

所以,心電圖這個檢查,已經被急診科醫生列為常規了。只要你超過30歲,任何身體的不舒服,來到醫院都可以做心電圖,尤其是從牙齒到會陰部這一整塊軀體的疼痛,都可以是心肌梗死,都常規要求做心電圖。心電圖物美價廉,操作簡單,幾分鐘出結果,對人體沒有損害,沒有輻射,希望大家不要牴觸這個檢查。

即便是大冬天,冷得直哆嗦,也不要嫌棄心電圖麻煩,該做的檢查一定要做。心電圖是非常好的檢查,急診科醫生還開玩笑地說,即便不吃飯,也要給病人先做心電圖,做了心電圖沒事才放心去吃飯。

醫生沒有火眼金睛,他不可能透視我們的身體,不總是能及時發現問題。多虧了輔助檢查,能讓醫生少犯錯誤,救自己一命。

祝福!

相關焦點

  • 急救醫生提醒:心臟驟停5分鐘內,這個動作可救人一命
    12月14日,瀋陽急救中心鐵西二分中心站長陳眾稱,不能只撥打急救電話等醫生,必須掌握現場急救的技能,心臟驟停5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可救人一命。瀋陽急救中心鐵西二分中心站長陳眾在教小朋友做心肺復甦。心臟驟停最佳搶救時間就是「立刻」有數據統計,在一年當中,冬季猝死發生的概率大概佔了全年的50%以上。陳眾稱,心臟驟停患者在5分鐘之內沒有得到搶救,會導致呼吸停止、意識喪失、瞳孔散大,立刻會進入生物學死亡的階段。因此,心臟驟停最佳的搶救時間就是「立刻」,及早進行心肺復甦術,是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手段。
  • 彰武縣人民醫院的兩位麻醉科醫生 路遇猝死張大姐搶救成功
    65歲的張久琴大姐緊緊握著邱永模和陳德勇兩位醫生的手,深深地向兩位醫生鞠了一躬,感動在場的所有人。這是2020年11月16日發生在手術室麻醉科一幕。(張久琴夫妻倆送上錦旗並與兩位恩人——邱永模、陳德勇合影)原來,張久琴大姐今日特意將寫有「機智救人勇於擔當」的錦旗送到兩位醫生手中。
  • 猝死的4個前兆,早一點抓住,或能救人一命
    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平時生活中,很多人都因為過度勞累或者受到某些突發性疾病的影響而猝死。猝死一般來勢洶洶,如果發生猝死時沒有及時搶救,出現猝死的人存活率比較低。因此,平時需要多留意猝死的一些信號。
  • 男子運動時心跳驟停,北大腫瘤醫院醫生跪地救人
    眼尖的人發現,這名在酷暑中揮汗如雨的青年人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二科的年輕醫生黃淼。當媒體找到黃淼提起這段救人經歷時,他連聲說,「應該的應該的。」「晚上6點,我和家人去定慧公園旁的健步道散步。」由於天氣很熱,黃淼本來打算跑步,到了公園門口臨時決定去健步道上散步。
  • 近期有關猝死新聞接二連三,一文讀懂心源性猝死
    4大多數猝死有跡可循猝死屬於意外事件,雖然沒有明確的預警信號,但大多數猝死是有跡可循的,只是因為先兆不特異而易被忽略。超過50%的心臟驟停在發生前1小時至1個月內,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其中,胸痛現象最常見,約佔到56%;呼吸急促佔到13%;頭暈、暈厥或心悸佔到4%。
  • 中風猝死前的死亡信號,身體出現4個徵兆要小心,或可救人命
    若不及時進行治療,腦組織處於缺血氧狀態下,就會壞死或軟化,而當發生出血後,更是會造成大腦組織的嚴重損傷,從而增加猝死風險。近期經常感覺突然性眩暈或頭痛,但持續時間並不長,在幾十秒或幾分鐘內症狀消失,如同常人一般,那就可能是「一過性腦缺血」信號,說明你的大腦血管已經出現了問題。臨床上,有很多腦中風患者,在病發前的幾天,頻頻出現眩暈、頭痛等表現,但由於持續時間短暫,所以直接將症狀忽視了,直到中風發作時才回憶起預警信號。所以,若一周內頻繁有類似表現,及時就醫檢查很有必要。
  • 年輕人猝死比例增加?急診醫生:精緻飲食讓心肌梗塞患者年齡下降
    「藝人小鬼黃鴻升年僅36歲突然猝死,讓民眾自覺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其中造成猝死的原因許多,包含心因性休克、心肌梗塞等,正是急診中常見的急重症,但在臨床上心肌梗塞的患者年齡確實逐年下降,深圳靜康醫院急診醫生分析:「跟我們飲食精緻化、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讓血管硬化提早發生。」
  • 6位協和醫生球場救猝死男子 網友:患者運氣太好了
    默契的急救經歷了整整半個小時 圖片提供/北京協和醫院  昨天,一位「幸運」的患者刷屏了。3月25日晚上,一名中年男子在打籃球的時候發生猝死,恰巧隔壁的羽毛球館有6位協和醫生在打球。得知消息後,6名協和醫生飛奔到患者身邊,趴在地上開展了半小時的現場急救。此後急救車將患者送到就近的同仁醫院,到醫院半小時後患者甦醒。  昨天上午,協和醫院官方微博發布了這個驚心動魄的急救故事。
  • 年僅41歲醫生意外「猝死」!忙到沒和家人照過全家福
    導語:十二月初,河南汝陽縣中醫院外科醫生李小寧突然猝死在家裡。這名醫生年僅41歲,就這麼失去了性命,實乃讓人惋惜。李小寧的愛人也是一名急診科醫生。下夜班回家之後發現丈夫在床上一動不動,仔細看才發覺丈夫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李小寧平時的工作十分忙,加班更是家常便飯,經常深夜手術到天明。
  • 哈醫大一院40歲心內科醫生深夜猝死,他救了上千人卻沒能救自己 |...
    17 日,哈醫大一院40 歲心內科醫生陳彥東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驚動了整個哈爾濱朋友圈。雖然在醫院天天面對生死,可她從沒想過這一刻會發生到自己和愛人身上,他才40歲,他們的孩子還不到一歲。「你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從肇東老家趕來的陳彥東的父母趴在兒子床頭啜泣。儒雅醫生對誰都好 偏偏疏忽了自己陳彥東出事後,哈醫大一院的醫生們在微信群裡悼念,在大家心中,他是個敬業、儒雅,最適合做醫生的人。
  • 【健康科普】腰痛怎麼緩解?康復科醫生教您6步「腰痛體操」
    醫生說在康復醫學門診經常會有一些腰痛患者拿著「腰4、腰5椎間盤突出」的影像學報告來問診也執著地認為腰痛主要可分為急性腰痛和慢性腰痛。急性腰痛,多為肌肉源性。常因肌肉收縮過猛、收縮不協調或肌肉負荷過重所致,經常發生在搬重物或做某一個動作後突然腰部劇痛不能動彈。
  • 男童感冒3天,檢查後醫生竟說:隨時可能猝死!
    男童感冒3天,檢查後醫生竟說:隨時可能猝死!N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何少華 文/圖最近,6歲的泉州男孩小新(化名)感冒腹痛3天,到醫院一查,醫生發現他的右側腎上腺有個腫塊,約雞蛋大,已引起心衰,如不及時救治,隨時可能猝死
  • 連續7天不吃飯,她突然暈厥緊急送醫!醫生提醒:這樣減肥可能猝死...
    於是她鄭重地向家人宣布自己要禁食7天,只喝水這期間家人也曾勸過她吃飯,可奈何李大媽意志堅定,不聽任何勸解,就這樣李大媽忍住了飢餓堅持了6天。7月9日,禁食的第7天,李大媽體重速掉了10斤!過度節食導致血容量不足醫生診斷得了「小中風」救護車送到醫院的時候李大媽還是暈厥的狀態醫生給李大媽做了一系列的檢查後,診斷其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循環缺血),考慮有腦動脈硬化及血管狹窄。
  • 為什麼優秀的中國醫生都寧願去美國?醫生有多累,你真的不知道
    猝死往往與超負荷工作有關,「過勞死」便是日本社會因很多人超時工作導致猝死而發明的詞彙。在中國,一線醫生群體一直存在工作超負荷的問題。 《2017年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77%的醫生一周工作超過50小時。如果按一周工作5天算,平均每個工作日超時10小時。
  • 臨沂一患者割痔瘡後猝死 頭部出現大量紫色斑點(圖)
    據家人介紹,劉海還沒有到洗手間就感覺呼吸困難,胸悶,隨後昏厥,之後被醫生抬上病床後六分鐘左右就去世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劉海的家人完全不能接受。劉海今年才53歲,是一所鄉鎮的公職人員,更是家裡的頂梁柱,據其家人介紹,在家裡大小事務都是由劉海打理,劉海去世後,劉海的妻子及兒子精神幾近崩潰,至今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但是備悲憤至於,家人還是想知道為什麼劉海輝突然死亡呢?
  • 「秒欣康」救人命案例集錦.全球招商!
    緊接著我把額頭太陽穴抹上康體膏、問護士借了把剪刀把她指著說疼的地方的頭髮剪掉、直接抹康體膏疼痛膏、十分鐘我媽就說好多了!不怎麼疼了!我的心總算歸位!感恩瑞成宇和的產品救了我媽一命!感恩公司,感恩研發團隊!感恩馬總!如果沒有秒欣康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 中國每分鐘1人猝死 學會這5招 生死關頭救你一命!
    有數據統計,中國每年猝死人數達55萬,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在醫學上,心臟驟停有寶貴的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當救護車無法及時趕到時,每個人都掌握一些急救技巧,就能挽回一條生命!陸樂,今年47歲,極限運動愛好者,2012年,他的朋友倒在馬拉松賽場上,去世了。這讓他意識到,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於是他創辦了急救組織「第一反應」。
  • 人在猝死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嗎?
    猝死不分年齡,最近幾年心源性猝死的報導不斷增加,且呈年輕化趨勢。 在對抗新冠病毒的鬥爭中,有兩位年輕的醫務人員也因猝死殉職。在中國引發猝死的多種因素未被有效控制,並有加重趨勢,包括心血管發病呈年輕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仍在呈增加趨勢。在所有猝死的病因中80%為心源性猝死,表現為心臟發生「驟停」,停止收縮和泵血,大腦首先因缺血缺氧發生意識喪失, 在5分鐘內因腦缺氧發生腦死亡。
  • 關鍵時刻,如何救人一命?這個你得重視……
    這是由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發起設立的特殊日子,時間為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設立的目的在於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及技巧,在事發現場能夠第一時間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
  • 黃金搶救時間4-6分鐘,學會心肺復甦,關鍵時候可救人一命
    尤其是「心臟驟停」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搶救,(4~6分鐘是黃金搶救時間),4~6分鐘後大腦會出現缺氧,會造成患者大腦不可逆轉的損害,同時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病人搶救及時,脫離生命危險,所以各位小夥伴們或多或少都會一點胸外按壓,但光是胸外按壓是不夠的,學會心肺復甦,說不定關鍵時候可以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