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
古代,我們熟知的故事,「孟母三遷」。幼年喪父,家境貧寒。
故事中的孟母,正是深刻地意識到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因此為了給孟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遷其家。
我們當然可以推測,孟母一開始並沒有做出宏大的規劃,想讓孩子成為聖人,但她知道讀書才是人生的正途,知道孩子在該讀書的時候努力讀書,這已經足夠。
01
拼父母的教養與言行
英國作家波伊斯說過這樣一段話:「任何人,不論多麼博學,只要他的學問和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一段尚可估量的距離,就都稱不上是有教養的人。」
小伴幾天前看到了這一個新聞:一個女孩在電影院看電影時,後面的熊孩子一直踢她的椅子。
女孩實在忍不住就提醒了一下孩子的媽媽,結果這位媽媽二話沒說,就當著孩子的面打人,摔手機。
同樣在公共場所,一個小男孩不小心將爆米花灑在地鐵上,他的父親和小男孩一個接一個地撿起了散落的爆米花,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教材,是孩子最大的榜樣。優秀的父母不一定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而是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當家庭其樂融融,環境也充滿善意、溫暖和歡樂,孩子自然會深感安全,身心愉悅。對人對事,都會積極應對。
02
拼父母的教育方式
唐宋八大家,蘇洵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霸佔三席,冠絕古今成為千秋佳話。
從蘇洵的身上,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件事,最高級的教育是拼爹。
第一,父親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
第二,父親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未來。
第三,父親的格局影響孩子的命運。
03
拼父母的情緒控制能力
天下的父母沒有不關心自己的孩子的,然而父母所持的態度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
以孩子寫作業為例:
一位母親發現孩子的作業寫得特別潦草。
很生氣對孩子說:「你的作業太亂,跟耗子啃過似的,你必須給我重新寫一遍」,孩子看著非常生氣的母親,心中特別的不安。
然而母命難違,不得不重新寫一遍,但由於孩子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寫的。
其結果與第一次自然相差無幾。
另外一位母親發現了同樣的情況以後,也很生氣,但她努力克制了自己的感情衝動。
她認為不是孩子不能寫好,而是態度不夠認真。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把孩子批評一頓,還不如激勵他給他信心,讓他下次寫好。
於是這位母親溫柔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你的作業有一些潦草,不符合要求,要重寫,我知道要你重寫,你是不大樂意的,可我為什麼要讓你重寫呢?因為我相信你第二遍,一定比第一遍寫得更好」。
孩子一聽母親這語重心長的言語,剛開始有點不高興。
可仔細想一想就深深地體會到母親對他的期望和信任。
這樣無形的力量使他受到鼓舞,促使他很快又重新寫了一遍,而且如母親所期望的寫的相當好。
這兩位母親同樣是要求寫孩子重寫,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教育效果呢?
就是因為前一位母親嚴厲的批評孩子施壓的是壓力,而另外一位母親在批評的時候所含帶的是信任和期望給予孩子的是一種動力。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不斷的鼓勵。
就像是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父母的鼓勵能使孩子產生自信,這才是做父母應該時刻關注的。
好孩子,從來不是父母用物質拼出來的,而是用父母自身的良好素質影響孩子的結果。
寒門能出貴子,富貴人家也不見得一定是人才,所以真正的拼爹拼媽應該拼的是作為父母能影響孩子成長的良好修養和素質。
育兒先育已,我們不能給孩子最豐富的經濟條件,但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質用言傳身教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個儘量好的環境。
拼的是父母的善良仁愛,拼的是優良的家風,拼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拼的是守望,是陪伴。